陰陽五行話周天

大小周天「周天」一詞是古天文學術語,古人依人體應天體,即天人合一原理,將其引入氣功修鍊中來,認為天體是大宇宙,人體是小宇宙。天圓地方,頭圓腳方,天有日月,人有兩眼;天有金木水火土五星,人有肺肝腎心脾五臟;天分四季,人有四肢;天有十二月,人有十二經;天有360日,人有360骨節等。丹經之王《周易參同契》中的「子南午北,互為綱紀」和「一九之數,終而復始。肝青為父,肺白為母,腎黑為子,心赤為女,脾黃為祖,子午行始。三物一家,都歸戊己」。就是講的子午流注周天火候。古人把按照人體子午線後(督)升前(任)降的行氣路線,並運用周天火候的練功方法,稱為周天功法。自古以來的各類內丹功法,均屬周天功的範疇。周天功按北子南午,東卯西酉,又分為子午周天(小周天)和卯酉周天(大周天)。小周天是按人體子午線,即前南後北,前任脈後督脈,兩脈所構成的環狀脈路後升前降行氣,並以子午流注之起點子時喻人體陰陽動靜變化中一陽初現時刻為活子時(葯生時),以呼吸為風,意念為火,文武運用為候,以精氣神三寶為葯,文養武煉,使下丹田真氣日益充足、膨脹,最後依次衝過尾閭、夾脊、玉枕三關,之後過鵲橋下十二重樓復歸丹田,正好一周。期間通過煉精化氣,還精補腦,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使人體固本還元,堅實身體根基。這段時間,職業練功者大約需一百天。故古時也管小周天功叫作「百日築基」。大周天是相對小周天而言的。是在小周天的基礎上繼續打通八脈中的其餘六脈,以及手足十二正經。子午小周天為人體南北前後方向,而卯酉為東西左右方向,象徵人體左右兩手兩足上的十二正經。故過去把小周天稱為氣功修鍊的入門功夫。因在小周天階段只打通了人體奇經八脈十二正經中的兩條經脈而已,要想打通周身各脈還需要下更多功夫才行。有的人一練通小周天就以為功成道就而沾沾自喜,這就大錯特錯了;還有的人練到小周天后就不知從何處著手了。因從古到今大多功法講的都是小周天練法,而對大周天練法卻提之甚少。這是因為練通小周天以後繼續練大周天,就如同走完崎嶇山路而步入坦途一樣,一般只要有耐力堅持練下去,大都可收到預期效果。小周天雖是入門功夫卻很難練就。俗話說,「萬事開頭難」,氣功修鍊亦如此。初練功時人往往雜念紛至沓來,難以入靜,有時心煩意亂。因此,練功之前先要靜心,情緒穩定才易入靜。再則,內視丹田也是幫助入靜的,要做到眼到意到,意氣相隨。儘管內視什麼也看不到,但只要眼睛從裡面看著丹田的位置,對去除雜念很有幫助,從而使自己慢慢澄清心念繼而入靜。這也就是所說的凝神。在凝神的同時還要注意調息,用耳朵感覺自己的呼吸輕重,慢慢將呼吸調整到輕緩細長的最佳狀態。當做到凝神與調息同步時,就是神與氣合的氣功態了。只有做到神與氣合,才能達到松靜自然的狀態。丹經云:「虛極靜篤一氣生」。《黃帝內經》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都是說人體只有在安靜虛無的狀態下,才能引發真氣的運動。這個道理很簡單。人體好比一紙張,真氣好比墨水,密度高的紙張,墨跡在上面就不容易擴散;而像宣紙這樣密度小、質地柔軟的紙張,吸水性就好,墨跡很快就會擴散開來。人體就是這樣,身體各部位放鬆,才有利於真氣運行,否則身體僵硬、用力,就會限制真氣運行。有的人練功時心煩意亂,浮想連翩,能夠克服則可入聖,不能克服就是入魔。這個魔是指心魔,心魔不除怎能入靜呢?所以,丹經上也有將「凝神」叫作「煉心」的。佛家所說的「明心見性」,就是這個道理。人心好比落有灰塵的鏡子,只有擦掉千頭萬緒的凡思塵埃,才能露出人心之本來面目。很多人不懂這個道理,把練功看得神秘而渺茫,以致信心不足,輕易放棄,真是可惜。就陰陽五行而論周天功法,其功理在於通過對人體後天臟腑陰陽之煉化,加之五行生剋原理,使人體後天所造成的陰陽失衡狀態,最大限度地返為先天陰陽平衡狀態。為什麼說是「最大限度地」 呢?因為,完全返為先天幾乎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就如同點燃的油燈一樣,在你不斷地往裡添油的同時,它也在

太極陰陽所謂陰陽,是由太極而化生的。所謂太極,就是無極,也叫太一。故有無極而太極之說。也就是說,極至極點而成為一。以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象而成萬物,來形容開天闢地之前那個混沌鴻蒙狀態。當然,用現在的話說,天不是開的,地也不是辟的,只是形容地球(乃至宇宙)形成之前,萬物生成之始。太極生兩儀,就是一陰一陽,宇宙萬物都是由陰陽兩個方面構成的。例如,有天就有地,天為陽地為陰;有日就有月,日為陽,月為陰;有冬就有夏,冬為陰,夏為陽;有男就有女,女為陰,男為陽。就人體一身而言,亦是如此。例如,頭為陽,足為陰;背為陽,腹為陰?鴉體表為陽,內臟為陰;六腑為陽,五臟為陰;氣為陽,血為陰。而就某一臟器而言,也有其各自的陰陽。例如,腎之陰陽,腎陰虛則陽亢,陽盛則陰衰。以此類推,直至細胞、分子、原子、納米,全是一個道理。然而,物質是運動的,沒有絕對靜止的東西,陰陽也不例外。太極動而生陽,靜而生陰,動極而靜,靜極生動,陽極生陰,陰極又生陽。陰陽之間的這種動靜互化運動,就又構成了四象。太陰(也叫老陰),是就陽向陰轉化過程中陰至極點的意思,在節氣上則為冬至,在時辰上則為子夜。太陽(也叫老陽),就是由太陰向陽轉化過程中陽至極點的意思,在節氣上則為夏至,在時辰上則為正午。少陰,則是由陽極而陰轉化過程中所達到的平衡狀態,在節氣上則為秋分,在時辰上則為黃昏。少陽,是由陰極而生陽轉化過程中所達到的平衡狀態,在節氣上則為春分,在時辰上則為平旦。四象交替變化則形成乾(天)坤(地)震(雷)巽(風)坎(水)離(火)艮(山)兌(澤)八卦。而八卦則是對立的統一體。這種天地、風雷、水火、山澤之間的矛盾相互變化過程,就構成了萬物生長消沉之景象。故曰「八卦成而萬物生」。五行生剋五行,是古人通過觀天察地,發現並總結出天地萬物不過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種基本元素構成的,並將五行與陰陽、方向、時令、色味、氣候、人體等結合起來。例如,西方多山,故屬金(金石同),色白,氣燥,在季為秋,主收,味辛,臟屬肺腑屬大腸,在五官主鼻,形體主皮毛?鴉東方為日出方,萬物生長,故屬木,氣候為風,在季為春,木生則色青,臟為肝腑為膽,味酸,在五官為目,形體為筋;北方天寒地凍,故屬水,在季為冬,在物主封藏,色黑,味咸,臟為腎腑為膀胱,五官主耳,在形主骨;南方氣候炎熱,故屬火,在季為夏,在物主長,色赤,味苦,臟為心腑為小腸,五官為舌,形主血脈;中原開闊,故為土,氣濕,主生化,色黃,味甘,在臟屬脾,在腑屬胃,五官為口,形主肌肉。同時,五行又具生克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以次孳生,循環無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五行相剋也是往複無窮的。五行的生克是相互為用的兩個方面。沒有生,就沒有事物的運動和變化;沒有克,就不能維持事物正常平衡協調下的生長和發展。因此,必須生中有克,克中有生。這種生克相互為用的關係,稱為「制化」關係。它推動和維持著事物正常的生長、發展及變化過程。以人體小宇宙應天地大宇宙而論,諸如人體之脾屬土,萬物土中生,它起著對人體所吸收營養的化生作用,是人體氣血生化之源。脾氣強則肺氣旺(土生金),肺將吸入的氧氣連同脾化生的水谷精微之氣輸向全身;脾氣弱則肺氣虛,脾不健運就會積濕而成痰,從而影響肺氣的宣降,出現咳嗽、痰多等癥狀。故有「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的說法。就人體臟腑相剋而言,諸如木克土,肝克脾。木能克土,是因為木可以破土而出。肝與脾的關係,主要反映在氣機的協調及血液的運行方面。肝氣的正常疏泄,不但能促進膽汁的分泌和排泄,更能調暢氣機,推動脾胃的升降之機,協助消化。而脾氣強盛,氣血生化有源,又使肝血充盈而肝氣舒暢。同時,肝藏血,脾統血,可以維持血的正常運行。若肝失疏泄,常妨礙脾的運化,造成肋痛、胃痛、腹脹,或脾不統血,失血過多,肝失血養,則會出現肝脾兩虛之徵。此外,脾失健運,濕熱鬱結,影響肝的疏泄之機,膽熱液泄,則會形成黃疸。周天養生周天養生法,是對太極變化、陰陽相合、五行生剋之理的綜合運用。在道家稱之為「道」,儒家稱為「中庸」,佛教稱為「圓覺」,在古易學裡則叫作「太極」。而被譽為丹經之王的《周易參同契》,正是魏伯陽根據陰陽五行八卦原理著成的內丹修鍊寶典。因此,不懂易學,就看不懂丹經;不懂丹經,就不能從根本意義上了解氣功的修鍊原理;不知原理,就很容易使人陷入迷信之中,起碼也會使人覺得氣功過於神秘。《道德經》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正因為萬物負陰而抱陽,打破了先天陰陽未分之平衡狀態,所以萬物才有了興衰成敗,生老病死之自然發展規律。人亦如此。自從受父精母血而成胎,在娘肚子里就形成了先天一炁。出生前,在娘胎里閉口柱舌任督本通,只是靠臍與母體相連實行內呼吸而已(胎息)。而一落地,哭聲一起,舌即分離(任督脈由通轉閉),臍亦被剪,從此便由內呼吸而轉為外呼吸(肺呼吸),之後更是受天地病邪之氣侵蝕,而使先天一點真元日削月減,失去陰陽平衡,從而隨著歲月的流逝而慢慢衰老。老子云:「知白而守黑。」孔子說:「欲知其死而先知其生。」中醫看病,陽症治陰,陰症而治陽。其中道理都是要追根溯源,然後才能返本還源,返璞歸真。周天功法的養生作用,也正是應用這一原理而在練功過程中先凝神調息,從而進入恍惚之氣功狀態,調動人體內固有的真氣,再與後天煉化的水谷精微之氣合而為一,於靜極生動一陽初生之時,運用周天火候文養武煉結為金丹,日溫月養返本還源,從而使已虧之先天真元得以補充,並運行體內日漸充足之真氣,周行奇經八脈十二正經,衝散病氣,滋養周身內外,固本健體,益壽延年。那麼,周天養生是如何實現人體自身陰陽相交,進而使人由後天返還先天的呢?古人認為,腎為人體後天藏精之所,心為後天識神之府。要想實現後天返還先天,就要調動和補充藏於腎中之先天真元,再滅後天之識神,以返先天之元神。即只要實現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就可以了。也就是使人體之精氣神達到高度統一。煉精使之化而為氣,氣足而神定,神定則氣行,神氣合才能入恍惚;恍恍惚惚,杳杳冥冥,才能歸於先天混沌狀態。腎在五行屬水,在卦為坎,外陰而內陽,故為真陽假陰;心在五行屬火,在卦為離,外陽而內陰,故為真陰而假陽。心腎相交,從內容上包括真假兩陰兩陽之交。一種形式為,腎之假陰交心之假陽,以腎水濟心火,腎水本流下,心火本炎上。現反其道而行之,使腎水上升以滋潤心火之陽,使心火下降溫煦腎陰。心腎陰陽既已平衡,根據五行相生原理,腎滋養肝,肝又滋養心,心再滋養脾,脾滋養肺,肺再滋養腎,從而形成良性循環。另一種形式為,以腎中之真陽交心中之真陰。腎藏精,精為先天之物,後天藏於腎中,是人的生命源泉和動力,精化而成氣,氣盛則神全。心中真陰為人之後天識神,人自出生落地起,先天元神即退位藏於腦中,而由後天識神主事。《黃帝內經》云:「心為君主之位,主神明。」因此,周天功法化先天之精為真元之氣,沿督脈上升還精補腦,再降於心,鍊氣化神,識神逐漸被滅,元神逐漸顯現,遂進入混沌杳冥之先天狀態。久而久之,凝神鍊氣,神氣合一,物我兩忘,天人合一,進而還虛,道家稱之為「金丹」,易學稱之為「太極」,釋家稱之為「圓覺」。心腎陰陽相交(即丹經中的「取坎填離」)的兩種形式並不是分開進行的,而是練功過程的兩個方面。在精氣神的統一煉化上,要經歷三個階段。即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這三個階段也同樣不是獨立分開的,也是整個過程的三個方面。由以上可知,假陰陽相交,可強身治病以保命;真陰陽相交,能超凡入聖以了性。其中造化,皆看個人悟性好壞,以及是否有明師指點。這也是人們常說的功力層次問題。
推薦閱讀:

二十八星宿名稱及五行屬性
從一種五行的格局
五行律
怎麼看自己五行屬性
如何知道自己五行缺什麼?

TAG:五行 | 陰陽 | 行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