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先生」們的讀書世界
4月23日,是第21個世界讀書日。今年的兩會上,「全民閱讀」第三次寫進了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在全民閱讀的大潮中,文化名流愛書、讀書不只是成為文化的標杆,也同樣起到了示範和榜樣的作用。
盤點歷史上那些愛書的文化名流,尤其是民國時的文化名流,愛書、愛讀書的個案很多,他們構成了豐富的文化群像。「讀書不只是改變命運,也是在書中與最好的自己相遇。」正是如此,閱讀才呈現出許多美好來。
愛書成痴的「大先生」們
魯迅一生愛書讀書,寫書編書出書,樂此不疲。學者金綱在《魯迅讀過的書》里統計,魯迅寓目、閱讀過的各類圖書4233種,這些書的分類很龐雜,可分為國學、現代、西學、綜合等內容,從此概見魯迅精神世界的博大和豐富。正是在這些書里汲取營養,才有了我們所見到的「大先生」。
胡適在他的日記里同樣有大量閱讀的記錄。他有讀書三好;一是夜讀;二是喜在廁上、電車裡讀書;三是連貫式讀書。1914年7月17日胡適日記寫道:「有人贈我莎士比亞名劇《亨利第五》,全書三百八十餘頁,用薄紙印之,故全書僅廣寸有餘半,長二寸,厚不及半寸(英度),取攜最便,因以置衣囊中,平日不讀之,惟於廁上及電車中讀之,約一月而讀畢,此亦利用廢棄光陰之一法。」正是因勤於讀書,才有精深廣博的學問誕生。
周作人說,人慾讀佳書,當從不讀惡書始。何者?蓋人生實短,而時光精力,皆有所限也。「幽默大師」林語堂則強調要追求讀書之樂。而傅斯年讀書之多之精超過了許多學者,他經常說:「凡一種學問能擴張他研究的材料便進步,不能的便退步。」
再看看郁達夫,一生的著譯有40多種。他節衣縮食,大量購書,勤奮讀書。他的「絕交流谷因耽懶,出賣文章為買書」的詩句,是愛書人的寫照。他常在日記里記錄下淘書事:「晚飯後,上湖濱去漫步,在舊書鋪內,見有《海山仙館叢書》中之《酌中志》一部,即以高價買了回來。此書系明末宦官劉若愚所撰,對於我所擬做的歷史小說《明清之際》,很有足資參考之處」。(1932.1.9)「買書又三四十元;中有明代《閩中十子詩抄》一部,倒是好著。」(1936.2.8)
這個愛書人的名單,我們可以列得很長。為什麼他們酷愛淘書、讀書,這背後所隱含的是對文化的渴求,是期望在閱讀的過程中,尋找到解救動蕩時代的藥方。
那一張舊書單
當然,讀書不是亂讀書,逮著什麼樣的書都讀,而是有許多竅門。通過文化名流所開列的書單,就可以走進他們讀書的世界。這書單在今天看來,不管是否過時,都可以給我們以啟示。從林林總總的書單當中,我們可以找到閱讀的門徑。
晚清時代,「國民翻譯家」嚴復曾在1899年開列過一份書單:亞當·斯密《原富》、赫胥黎《天演論》、斯賓塞《社會學研究》、穆勒《論自由》和《邏輯學系》,甄克思《社會學史》、孟德斯鳩《論法》和《形式邏輯》。這一份書單放在今天看也是極有價值的。
大出版家張元濟在意的是國學書單,而王雲五開書單,堪稱「世界第一書狂」。在他的領導下,商務印書館「日出一書」,可謂規模空前。出版人俞曉群先生曾說,這些書單中最讓他敬佩的是「中國文化史叢書」,這個系列擬出版八十種,實際出四十一種,如蔡元培《中國倫理學史》、鄭振鐸《中國俗文學史》、陳東原《中國婦女生活史》等等,在今天都還是一些領域的必讀書。
梁啟超曾為商務印書館開書單,即「共學社叢書」,此書單後來出版的有考茨基《馬克思經濟學說》、羅素《算理哲學》等書,這些書對當時的青年人有著足夠的吸引力。不僅如此,梁啟超還請西人來華講學。羅素來華講學,趙元任當翻譯的活動,就是由梁啟超組織的。
著名語言文字學家黃侃曾開出最基礎的國學書單:二十五史、十三經、大戴禮記、國語、史記、漢書、資治通鑒、通典、莊子、荀子、文選、文心雕龍、說文解字、廣韻。
「未名四老」當中的金克木曾以人物為閑書,為1898年至1948年的中國學術流變,列出20個主線,並列出每個人的專長和學問,這「人物書單」即是一個時代的文化影響力。這書單自然能讓我們看清楚國學的變遷。
我們看民國時期的文化名流所列的書單,不僅有國學,也有現代科學等內容,這也是通往學問大門的捷徑,此外,這顯示出了不同於傳統的文化氣象。正是這樣的文化氛圍,才產生了許多大師吧。
愛書人的逸聞
愛書人,在某種程度上是嗜書癮君子。古今中外不乏愛書人的逸聞趣事,從中我們看到愛書人在書的世界裡是何等的快樂。
宋陸遊有文說書巢:吾室之內,或棲於櫝,或陳於前,或枕藉於床,俯仰四顧,無非書者。吾飲食起居,疾痛呻吟,悲憂憤嘆,未嘗不與書俱。賓客不至,妻子不覿,而風雨雷雹之變,有不知也。間有意欲起,而亂書圍之,如積槁枝,或至不得行。則輒自笑曰:「此非吾所謂巢者邪?」乃引客就觀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這可能代表大部分愛書人的狀態。
詩人聞一多愛讀書,但一看就「醉」。就在他結婚的那天,洞房裡張燈結綵,熱鬧非凡。大清早親朋好友都來登門賀喜,直到迎親的花轎快到家時,人們還到處找不到新郎。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在書房裡找到了他。他仍穿著舊袍,手裡捧著一本書入了迷。怪不得人家說他不能看書,一看就要「醉」。
沈從文的學歷並不高,只念過兩年私塾,之後接受過小學的正規教育。但他後來之所以能夠成才,與讀書有極大的關係。他曾說:「讓我第一次對讀書發生興趣並且從中受益的,是五本醫書。」這幾本醫書讓沈從文記住了不少藥方,其中那充滿了幻術意味而又可以試驗的丹方,更是令沈從文著迷,從而養成了他「幼稚的科學精神」。他也愛借書,並在自己的每本書前面都寫下這樣的字句:「此書可借,使用後盼能見還,望莫凍結在私人手中,便於供大家使用。」
「通俗文學大師」第一人張恨水曾寫《讀書百宜錄》:冗於瑣務,數日不暇,擺脫歸來,俗塵滿襟,宜讀史紀項羽本紀及遊俠列傳。淡日臨窗,茶煙繞案,瓶花未謝尚有餘香,宜讀六朝小品。題曰百宜,不能真箇列舉百宜。必欲舉之,未免搜索枯坐,然而枯則無味矣。敬作拋磚之引,以求美玉之來。這也真是經驗之談。正是因勤於讀書、著述,張恨水給我們留下了千萬字的作品。
從這些文化名流身上,讓我們感受書香的溫暖。當我們還在說少時間讀書時,是不是該反思一下自我,從而走進閱讀的世界,遇見最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從山西全面排查「風水先生」「大師」「神婆」說起
※風水先生說:陽台擺上這三寶,招財納福,運勢好轉!
※懷念蕭滌非先生
※談干與支合為鬼合 ——兼與玄述貴先生商榷
※陽明先生於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