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歷史】神秘的蒙古回回

蒙古族穆斯林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左旗東北部的敖龍布魯格、巴彥木仁、烏素圖、吉蘭泰、汗烏拉蘇木,占當地蒙古族人口的70%-80%。還有一些人散居於旗內其它幾個蘇木和巴彥淖爾盟磴口縣的一些地區,他們人數不多,據統計約有為3000餘人。他們講蒙古語,使用蒙文,與蒙古族一樣過著農牧生活。他們信仰伊斯蘭教,以伊斯蘭的戒律要求自己,當地居民稱其為「蒙古回回」、「科布爾蒙古」或「纏頭回回」。

有學者認為,1.蒙古回回是清朝乾隆時期,札薩克羅布藏多爾濟遠征帶回受降的兵卒之哈薩克人,俗稱『纏回』。2. 蒙古回回是『纏回』之一支,即信仰伊斯蘭教的新疆維吾爾族的一支。3. 蒙古回回早在清初和羅理率部移居阿左旗時,在他所率部族中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薩伊潤、安答加、蒙古族巴拉溝德和準噶爾等五姓部分人被安置在阿左旗東北部游牧,其後在乾隆年間又來了一批系屬相同的人和甘青地帶的哈薩克人、撒拉人,構成了今天阿左旗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人。4.蒙回回是清康熙年間至雍正初年從青海境內遷移到阿拉善地區的『托茂人』。上述幾種說法都各有依據,大約都認為蒙古額魯特部中有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等外來民族與蒙古人相處既久,融合於其中,全部加入蒙古籍,形成了今天的蒙古穆斯林。

在蒙古回回當中還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他們的祖先共有胡、安、賀、謝、段、維、左七姓組成。據說烏孜別克來自安集延,故姓安;巴爾庫特,姓胡;哈勒哈斯,姓賀;賽藍,姓謝;柯爾柯斯,姓段;維固特,姓維,還有左姓。至今這七姓仍然存在。

蒙古回回既具有蒙古族粗壯的體格,寬闊的前額,突出的顴骨,細目、厚唇,又具有突厥民族的隆鼻、深目、濃眉的特徵。他們處於蒙古族文化的包圍之中,既吸收了蒙古族文化,又保持了伊斯蘭的信仰,成為蒙古族中奇特的一支。他們雖然在語言、文字、生產、生活方式上與當地蒙古族一樣,但在信仰、習俗上卻與眾不同,並且與回族也有區別,形成了自己歷史文化訴獨特性。

蒙古族有自己適合於生活需要的服裝-長袍,他們喜歡用對比強烈的、鮮艷奪目的顏色,無論男女均喜歡扎鮮艷的綢腰帶,視為上身重要的裝飾物。蒙古回回在服飾上與蒙古人稍有差別,服裝的樣式與蒙古人接近,服裝顏色的喜好上卻與喜著素裝的回族相同。男人的衣服長而較窄,多為開叉的藍黑或黑色袍子,上面繫上綠色或粉色的綢緞腰帶。比較尊崇穿黑綢馬夾。在裝飾方面,男人純屬蒙古人裝扮,腰前系一繡花褡褳,內裝鼻煙壺等用品。右腰系一根鞘,內插蒙古刀、象牙筷等物。女子則與蒙古族婦女有所不同。蒙古族婦女將頭髮梳成兩條辮子,裝入發套,分垂於兩側,一般發套預端飾有兩顆大紅珊瑚,額上系銀飾帶,上面鑲有翡翠、瑪瑙、珠玉等,頂部有發箍,兩鬢則以較大的珊瑚、松耳石和銀鏈結成長穗垂於耳邊。蒙古回回婦女將兩條髮辮披於後背,左右兩鬢各垂三條珍珠串鏈。前額嵌有一塊金屬質方形八角具有宗教色彩的圖案,其中橫排鑲有三顆大紅珊瑚珠子。在過去的年代,他們常穿蒙古袍,隨著時代的變遷,他們只在節日、吉慶的日子和隆重集會時才以傳統服飾盛裝打扮,平時一切從簡,服飾與漢族無異。

蒙古族宰牲畜時,就地切開胸膛拉斷主動脈,使其斃命。蒙古回回的習慣基本上與回族相同,嚴格遵守伊斯蘭教規定,僅食用阿洪誦安拉之名,用斷喉法所宰的駱駝、牛、羊、雞、兔等肉類。禁食自死物、血液、豬肉、非誦安拉之名而宰的牲畜。他們到非穆斯林家中,一般不吃東西,不隨意用餐具。忌用豬皮製品的馬具、皮鞋等。在飲食上以乳、肉、炒米及麵食為主,喜食手抓羊肉、烤全羊、羊背子。乳食品成為他們生活必需,有酸奶、奶皮子、奶豆腐等。炒米被稱為「胡列補達」,蒙古族將糜子滌凈、煮熟後再炒,然後去皮,去糠。蒙古回回則是吃煮熟後晾乾的去皮黃米,他們與蒙古人一樣愛喝奶茶,同時也愛喝蓋碗茶。值得一提的是,他們保留著維族的一種傳統食品——「哈勒瓦」,即用紅糖水將炒麵拌好夾在兩塊油香中間,這種食品在今新疆南部依然常見,蒙古族一般不吃油香。

蒙古回回有自己宗教活動場所-清真寺。在宗教生活上蒙古回回與其他蒙古族截然不同。嬰兒起經名時,男孩一般是《古蘭經》中提及的25位先知的名字,女孩一般用阿拉伯人常用的名字,這與回族等穆斯林一樣。他們都會用阿拉伯語念清真言,發音還相當標準。

他們非常重視古爾邦節和開齋節,離清真寺遠的教胞趕赴每年兩次的會禮,從不變更。會禮後去公墓游墳誦經。伊歷3月12日他們過聖紀節,宰牛羊,設宴聚餐,歌頌先知穆罕默德的功德。

由於信仰的約束,若與異教蒙古人通婚,必須要求對方加入伊斯蘭教,從而完全接受和遵從他們的習俗。與回族通婚不受約束,但由於地理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客觀條件的限制,通婚現象很少。婚嫁習俗基本上與蒙古族相同。正式定親後男方在婚期前一天到達女方家,女方佯作閉門不納之狀,男方頃門辭遞哈達,方可進屋,說明來意,贈送禮物後,男女各唱三支歌,喝喜茶,大家歌舞相慶,直至天明。翌晨,新郎叩見岳父、岳母,新娘唱《離別苦》、《辭行》等歌向父母告別。送親的隊伍繞蒙古包一圈後策馬急行,新郎隨後追逐,直到男方家。新娘行新房禮後,男方設整羊席款待客人。第二天早晨,女方客人即辭行告別,婚禮遂告終。與蒙古族婚禮不同的是:蒙古回回要請伊瑪目主持婚禮,念「尼卡哈」證婚詞,否則認為婚姻無效或非法。現代年輕人追求自由戀愛,加上年輕人信仰淡漠,故與漢族、蒙古族通婚者較多,不受教法約束。

蒙古族的傳統喪葬方式有土葬、野葬和火葬。土葬即人死後無論老年、壯年或幼童,均赤身裝入白布袋裡,在家放屍3至7天,誦經焚香。出靈時,屍體由窗戶抬出。棺材置於墓穴中,以土埋葬。火葬較為普遍,野葬已不多見。蒙古回回嚴格遵守伊斯蘭教速葬、土葬、薄葬的原則。當一個人瀕危時,請伊瑪目念討白「懺悔詞」,向安拉祈求饒恕其一生的罪孽,家人提念清真言。去世後用清潔的水給屍體凈身,用三丈六尺白布裹身,俗稱穿「克凡」,當天或第二天埋葬。眾人將屍體抬往墓地,由伊瑪目帶領眾人舉行殯禮入葬。

蒙古回回除了過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外,也過春節等傳統節日。參加每年七八月間的「那達慕」大會,參加賽馬、摔跤、射箭等活動。蒙古回回以熱情好客著稱。客至,全家老少出門迎接,賓主相互問候。蒙古族問候語「塔賽音、白努」即「您好!「,回答「賽音,塔賽音」即「好,您好!」。蒙古回回則說:「安賽倆日阿萊庫木」(阿拉伯語,意為「願安拉的平安在你身上」),答語為「我阿萊庫木賽倆目」(意為「也願安拉的平安在你身上」)。他們待人誠實、直爽,不但與回、東鄉族感情融洽,與蒙古族也親如一家,節日里互相往來。

推薦閱讀:

赤峰路上好風光【內蒙古之旅】
內蒙古區情網
鳥瞰中國(66)——內蒙古(一)【51P】
中俄密約突然曝光:北京一舉拿下蒙古國
席捲歐洲的旋風——蒙古西征

TAG:歷史 | 神秘 | 回族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