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三講
圓明師父試講金剛經第三講
上次我們講了第二分。
今天我們講大乘菩薩的發心,探討大乘菩薩的發心問題。大乘菩薩發什麼樣的心呢?菩薩要度化誰呢?菩薩為甚麼要在因地修行呢?
因為成為菩薩就有眾生可度。所以我們好多修行人啊,特別是修心中心的,都願意跟師父到兜率內院去。兜率內院就是菩薩行。乘願再來就是菩薩行。但是你如何檢驗自己的發心是不是正知正見呢?這一講就是解決大乘菩薩如何發心的問題。
這裡邊提出了四個問題。也就是修菩薩行的四個次第。
第一、廣大心平等觀、第二、滅度無住涅槃、第三、眾生本性寂滅、第四、菩薩心無四相。
這四點就全面指出了,我們修行人發菩提心具備的四種正觀和四種次第、四種成就。
大家來看經,佛告須菩提,應如是降服其心。所以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何以故,須菩提,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非菩薩。本分是大乘心要。
所以佛陀回答須菩提的問題,最重要的是發四個心。
一是廣大心。
二是最聖心。
三是無對待心。
四是無顛倒心。
廣大心就是不撿擇凈污。一切眾生皆能度。
二是最聖心。其目的就是使眾生皆斷諸煩惱,了脫生死。
三是無對待心就是視眾生平等無差別。
四是無顛倒心。就是無有人我眾生壽者四相之分別。都能用般若妙智照耀心空,本無四相。自性性空,名降服其心。否則,非菩薩。
我們先講廣大心平等觀的問題,經文中的諸菩薩摩訶薩。有廣義與狹義之比。
廣義就是一切初發心的善男子善女人等。狹義專指登地的五十二位菩薩。前者是凡夫菩薩,後者是聖賢菩薩。不管是凡夫還是聖賢,佛陀都教導我們沒有分別。因為眾生本來是佛。只是再修學的次第上走的近和走得遠。所以摩訶薩就是具有大信的菩薩。
這個大其中有七個意義;
一、具有大根基。
二、具有大智慧。
三、信仰大乘法。
四、悟解大乘理。
五、修持大乘行。
六、身逢大乘時。
七、證得大乘果。
要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必須要具有大心的摩訶薩。也就是我們的菩提心。十方三世諸佛如來皆從菩提心而出生故。所以離開菩提心不行。
菩薩經里也說過這句話。菩薩為因,佛為果。從經典的印證上可以看到,發菩提心十方三世諸佛成就的根本。
所以經文上說:「所有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若有色、若無色、若有想、若無想、若非有想非無想,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我們拔苦與樂的對象。這就是菩薩發心所具備的廣大心平等觀。
所以一切眾生之類,橫為三界豎為九地,是這一切眾生的意識所在。三界是果報啊,所以有優劣等差別。但乃隨順彼界,難免受生生世世輪迴之苦。所以為聖者所厭棄。聖者心明自了。
但修菩薩行的人呢,視眾生苦樂為自己苦樂。要為眾生拔苦與樂,到極樂世界去。道理講清楚,三界不是我們的根本,三界是生死輪迴之處。要跳出三界離苦得樂。所以要使眾生開智慧信解大乘法。悟解大乘法,如法修行。得到真正解脫。
下面我們講滅度無住涅槃。經文中講所有眾生之類,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
涅槃有四個:
凡夫為心凈涅槃,就是一切事物本來相,既是寂滅之理。
聲聞為有餘涅槃,煩惱雖斷,業報之身能解脫饑寒老病之苦。
緣覺為無餘涅槃,羅漢守身悟入法性,不再有自他身心等愛。
佛菩薩為無住涅槃,佛性清凈得很。佛菩薩了知生死涅槃體本如一。沒有煩惱的生死相隔斷阻。也沒有生死涅槃可住。不住生死涅槃兩邊。沒有生死可出,也沒有菩提涅槃可證入。不住兩邊為無住涅槃。
涅槃之心在聖不生,在凡不減。縱入驢腹馬胎,塗炭吞火,也沒減少半分。
涅槃在經典中有八種法味:一、長住,二、寂滅,三、不老,四、不死,五、清凈,六、虛通,七、不動,八、快樂。
在今後的修持中會碰到這些事情的。大家了解了以後,在修持方面就會解。很多人修行中問來問去。就是沒有理論基礎知識。所以有了基礎知識理論,再去對照一看就知道了。
昨天有人問明心見性。明心見性後一看經文就懂了。明心見性後不是什麼都了了。還有習氣在,要在平時勤磨練。明心見性只是打開來讓你往裡看一看。其實還在門外。所以大家不要把明心見性當成什麼大神通,就是打開了自己的本來。
我們講一講八種法味。
一長住,就是通知三世常識,圓滿十方而常在。
二寂滅就是生死永滅。
三不老就是不遷不變無增無減。
四不死,原本不生不滅。
五清凈。
六虛通虛徹臨通。圓融無礙。
七寂然無為,
八快樂,就是無生死逼迫之苦,而有真常寂滅之樂。這就是境界裡邊涅槃的八種法味。
我們講一個公案,過去洞山良階禪師問雲岩禪師道:「老師啊,如果你百年之後有人問你的道貌風姿,我要怎麼回答。」
雲岩答道:「我不在別處。」
良階禪師聞言沉思很久。
雲岩禪師喝道:「你要思量忖度,可要慎重小心。」
良階不解師父的真意。直到有一天在渡河的時候,看見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恍然醒悟做了一首偈:
切忌從他覓,
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
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
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么會,
方得契如如。
涅槃如影相隨不在別處。無須他覓。所以外道不理解,我們現在的欲界是有愛的。
上界六欲天就是,四天王天、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落天、他化自在天。
下界是人、畜生、鬼、地獄、修羅就是化身了。胎生是從天墜落,畜生是最下等。它是生在大海的心,但游空不會水,天亮它游在空中,晚上歸水。鬼是胎化二生,人是四生具,都是這樣的。
欲界皆因淫慾而證性命者。修行的人要注意這個問題,萬惡淫為首。淫慾不只是男女的慾望,對外界的一切慾望都是淫慾。
所以我們要轉識。從前五識轉是成所作智。六識轉就成為妙觀察智,從七識轉是平等心智,從第八識轉就是大圓鏡智。
你懂得了佛法的理論,一切善巧都在裡面。善巧就是我們的智慧就是般若。所以我們對理論要正確的理解。不要整天講,要去印證他。
我們講滅度無住涅槃。以上我們講了四種涅槃。現在我們講眾生本性寂滅。從眾生髮廣大心平等觀看,滅度十地眾生如無住涅槃後。
我們修大乘的菩薩,修心中心都是大乘啊。菩薩要具有最深心。滅度無數無量眾生。實無一眾生得滅度者。
我們讀過《大智度起信論》的都知道。如實知一切眾生與己身真如平等。無分別故。
《大般若經》里也說過;一切眾生本性寂滅。無滅可滅,本來是佛,無佛新成。這才知道菩薩滅度無量無邊的眾生,亦無有一切眾生可度。
所以大家不要沾沾自喜。以為自己懂了多少。比別人高了一等。其實大家本具平等。不要覺得我是老師你是學生。沒有這個必要,是一樣的。在因地上大家都是菩薩。只要把般若智慧打開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平平淡淡沒有差別。大家修持的時候一定注意這一點。要除妄想。
所以沒有什麼所度的眾生,更沒有能度的菩薩。我們修菩薩行,有事和理的分別。這個事相就是覺悟法性,渡盡無量無邊的眾生,覺悟法性就是成就大家。
我們要有能力,要能劃得了船,不然救不了別人自己就淹死了。還害了自己。
所以首先要自覺法性,在事上修。在理體上實無有眾生可度。所以要具備慧眼了透深理假名能度所度。
講一個公案,在南陽的惠忠國師,感念護衛他三十年的侍者,想幫助他開悟。
有一天惠忠國師吃飯時喊道:「侍者。」
侍者立刻回答道:「國師做什麼?」
國師無可奈何的道:「哎,這小子還沒開智慧。」就回答他:「不做什麼。」
一會國師對侍者喊道:「佛祖、佛祖。」
侍者更懵了。
忙說:「師父你叫誰呀?」
國師不得已明白開示:「我在叫你。」
侍者不明白,趕忙說:「我是侍者,不是佛祖啊。」
國師感慨道:「你將來不要怪我辜負了你。」其實這個公案無非是叫我們直下承當。我就是佛。而眾生不知自己和三世諸佛寂滅本性是一如的。
侍者只認識自己是侍者。辜負了諸佛一片真心。
剛才我們講了眾生本性寂滅。主要講的是事相和理體。事相就是我們覺悟發心滅度無量無邊眾生。理體就是生佛平等實無有眾生滅度者。
下面講菩薩心無四相。
經文中說菩薩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既非菩薩。
我相就是有個我能度眾生。
第二個人相,有彼為我所度,這個人是我度的。
第三眾生相,就是有能度所度。
第四是壽者相,有法授受粘著不舍。
像有人說;我們心中心怎樣怎樣,老念著這個法怎樣。其實你看老人在傳法的時候,也講凈土,也講禪宗,也講心中心法。都是當機傳法。
不要把心中心當成唯一的法。他也只是八萬四千法門中的一法。大家要注意這個事情。
如果菩薩有四相上的擇取,就會產生一系列的顛倒心。我們在大乘法的修持中不能有四相的擇取。否則會產生顛倒心。
那麼我們怎麼樣遠離四相顛倒呢?
以我相來說,我的身體是五蘊和合緣生幻有。沒有常住性,沒有自在性。處處有障礙,所以五蘊假具緣生緣滅。如此認識,我相皆除。
要掃除我們的四相就得要用般若智慧。就如同心經所言:「行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我們修菩薩行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藉助這個般若之理把五蘊相拆除。拆除五蘊相才能熄滅我們的妄心。妄心不除是不能到達彼岸的。也聽聞不到諸佛的諄諄教誨。
以前有一個人問禪師:「聽說經典上無情說法,我要怎麼才能聽到?」
禪師說:「有一個我,當然聽不到了。」「那麼請問禪師你能聽得到嗎?」
禪師聽了哈哈大笑說:「有一個我,再加上一個你,當然更聽不到了。」
有你我的相對,怎能徹聽三千法界的直授之聲呢,菩薩耕耘的田地里廣大遍布菩提種。平等護念一切眾生的微妙。
要有以無有事相的真心為至感,以廣大平等觀的真心來供養一切眾生。
要有大菩薩的心量。凡夫雖不易做到。但可以在生命中和平時的發心積累而成。比如說,一瓣心香給人以心凈之福。一念微笑給人以溫暖歡喜。一句好話給人以輕輕的讚歎。用善心、用微笑、用好話、來供養身邊有緣無緣有情無情的眾生。把佛法的真善美實踐於人間的生活中。
萬德莊嚴的菩薩,是不會輕視這隨口隨手隨心隨喜的點滴功德。
我們要真心的供養一切眾生。要為眾生所想,要從一點一滴做起。就從我們的身邊做起。授人玫瑰,留香在手。就這樣在日常生活中點點積累。但我們做這些,也不要留在心裡。所以佛法是積極入世的。
我們再講一講人無我和法無我。這裡不是說的你我他,這個人我是指事物的多類性。
對任何事無不在自性中是說無我。這裡說的自性分別通常所說的物理特性、和生理特性。而是固有的、單一的、獨立的、不受其他事物的條件影響,性質不變的一種事情。
自性是空的。因緣所生的東西本來是假的。所以說諸法無我。就是說一切事物沒有自性,諸法性空。人無我,法無我本是一回事。只是對象不同。
人是主體,法是客體。釋迦牟尼佛尋找生命的真我。佛法的宗旨就是無我,佛陀親自宣布,諸法無我。法就是原則。
佛陀說法就講了四條原則,叫四法印。諸行無常,諸法無我。
眾生處處忘不了我,追求一生還是我,這就是沒有真正理解佛法的根本。對於一切追求外相,追求名聲的事,就是貪嗔痴,有了貪心求不得而產生了嗔恨,有了貪心求不得就會生痴心的執著,要了卻我字,本來無我。
我們講人是由精神和物質兩種東西組成。不是說肉體,而是說人。現在用科學的方法保持肉體幾千年,那肉體是人的話就不會死。所以光肉體不能算做人。
以前,我讀過,把有生命的人和動物劃分為不相應法。不相應法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純粹物質的。
大家想想看,如果你看人只能看到人的身體表面,通過科學手段還可以看到人的內臟血管氣管等。但仍看不到屍體上面具有的地水火風氣。
肉是土地的成分。血 、淋巴等是水的成分。溫度是火的成分。呼吸是風的成分。
人體是由感覺、認識、思想、感情組成的。佛經上把肉體叫做色。醫學上叫做名,在十二因緣中叫做名色。
通常所說的人就是名色之身,這其中你我他都包括了。佛家不否定這種存在。
但無我的我不是指的這種我。而是指思想觀念中存在的意識。當想到我的利益、我的榮辱、我的家庭、我的名利、這個無形的我就出現了。
這個我在什麼地方、這不是一個虛構的我嗎?自認為是我的身體、思想感情、我的感覺等等這都是苦樂的感受。
在生命面前就跳出來,這個我就在和別人中間划上愛和恨、親與疏的界限。它支配著每個人的行為,行為就是相,人從沒把肉體看做是我,在利害面前這個無形的我就會顯現出來。
它只是人們思想意識中虛構的一種妄念。由於這個妄念才產生的自私心、貪慾心、虛榮心等種種煩惱,受了種種苦,所以叫做具生無名。這就是我們眾生的愚蠢。
人都在這虛幻中生存,所以金剛經上『能斷』兩個字,指的就是能斷人我執和法我執。人我執和法我執這兩者虛構的妄念遮蔽了人的一生。
雖然這兩者是虛構的妄念卻欣然深入到我們的意識深層中。所以非常頑固。卻非一朝一夕可以破除的。
因為習氣深重啊,所以我們只有用金剛般若才能斷其根。我講這個金剛經,解其本意,從這個題目上解,就是「能斷、斷惑。」我們在修持中應注意這幾方面的問題。今天我們就講到這裡。
推薦閱讀:
※孫悟空的師父菩提祖師到底是誰?從創世開始的秘史人神佛道之戰
※[師父來了24]你在追求幸福,還是離它更遠?
※孫悟空和入門師父菩提祖師如何找工作,以及孫悟空之死
※「師父」功夫了得,小心走火入魔
※《天台四教儀》可以配合會性師父講的《天台四教儀》MP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