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的面首及男風文化
中國古代的面首及男風文化
男妓大概誰都知道,但是面首你知道嗎?面首是古代上層社會特殊風俗。女皇帝、太后或公主喪夫或為滿足情慾公開地有一個或幾個情夫,以其美姿容,故稱「面首」。如南朝宋山陰公主有面首三十人;唐代女皇武則天,臨朝稱制,改國號周,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薛懷義等皆其「面首」。 早在秦朝就已經出現了面首,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數姥毐,作為秦太后的專用御鴨,他差點讓秦朝改朝換代。想當年姥毐以跨下之物,推200石重之車於秦市,可想而知他是多麼強悍的男人。 男風,到了漢代,是大大發展了。漢朝幾乎每個皇帝都有一個至幾個美男作為性愛對象,並且記入正史,史家殊不為羞。如高祖的籍孺,惠帝的閎孺,文帝的鄧通、趙談、北宮伯子,景帝的周仁,昭帝的金賞,武帝的韓嫣、韓說、李延年,宣帝的張彭祖,元帝的弘慕、石顯,成帝的張放、淳于長,哀帝的董賢等,真是書不勝書。其中有個特點是這些美男多數是宦者, 以後的地位顯貴了,仍扮演著這一「性逆轉」角色。有人統計,自西漢高祖至東漢寧帝,就有10個帝王有過男同性戀的史跡,在西漢25個劉姓帝王中,佔了40%。又如被認為是英明君主的漢武帝,所寵的男子竟達5個之多。 到了魏、晉、南北朝,這種風氣又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從春秋戰國以至於秦、漢,男風主要存在於君主和貴族階層之中,是他們淫奢生活的一個方面;而到了魏、晉、南北朝,此風已擴展到了民間,成為社會上某些民眾的一般性嗜好,形成這種風氣和當時的政治動亂、軍閥割據、民無所從的形勢分不開。在這種形勢下,不少人以頹廢、放浪、利己的態度對待人生,「風流相放,唯色是尚」,甚至「以男為女」,又或者自形女色以求慰藉。當時男扮女裝之風很盛,如魏明帝時的何晏、王夷甫、潘安、裴令公、杜弘治等,都以美男子而善敷朱粉、作婦人相見聞於世的。此外,一般豪富之家都以蓄養孌童樂伎作為「財富」的象徵。 其實面首大興其道是在唐朝,唐朝初年,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社會秩序比較安定,社會經濟出現了繁榮景象,這就是「貞觀之治」。唐太宗死後,繼位的唐高宗體弱多病,讓皇后武則天處理政事,她逐漸掌握了大權。高宗病死,武則天於公元690年正式稱帝,改唐為周。她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女皇帝。總的看來,武則天是個有才能、有作為的皇帝,但是,為了打擊政敵,她濫用酷吏,獎勵告密,冤屈了不少好人。此外,不少書籍記載她私生活很淫蕩,有些事還見諸正史,例如多少年來設置了一連串的「面首」。對這後一點要加以分析,有些事可能是誇大事實,這是因為她是個女皇帝,「牝雞司晨,唯家之索」,在男權社會中,女人當皇帝是大逆不道的,所以在歷史上有許多人長期地攻擊她,而要中傷一個女人,從性的方面入手是最有效的了。再退一萬步說,即使武則天確有其事,又怎麼樣呢?人人都有性的需要,男皇帝能利用所掌握的大權設置三宮六院,女皇帝為什麼不能利用所掌握的大權設置幾個「面首」呢?如果要批判,批判皇帝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淫樂腐化是可以的,而只批判女皇帝淫樂則是不公正的。 在武則天臨朝前後,據史家記載在宮廷中淫行昭著的女子主要有四人,除武氏外,還有太平公主、韋後和上官婉兒;次要的還有韋後的四個女兒、上官母鄭氏、尚宮柴氏、賀婁氏、女巫趙氏等。從這一段歷史看來,一些女人呼風喚雨,操縱政局,穢亂宮廷,反反覆復,這在中國古代是少有的。 如前所述,這一時期的宮廷穢亂,似乎達到了頂點。武則天不僅自己廣置「面首」,而且給男寵張易之、張昌宗的母親阿臧找情人,配「私夫」。韋後、上官婉兒共同私通武三思;韋後又有馬秦客、楊均等男寵,穢聲傳出宮外。公主們的性放縱更劇,高陽、襄陽、太平、安樂、郜國、永嘉公主等都有情人,而且常常是一群男寵,襄陽公主甚至跑到情人家中對其母行拜見婆母的禮儀。虢國夫人與族兄楊國忠關係曖昧,路人皆知;而楊國忠出使多時,其妻在家竟身懷六甲,楊還自我解嘲地說這是夫妻情深所致,對此時人無不譏笑。在宮廷之外,一些高官及娼家屬的性關係也很混亂,如張亮、裴淡、裴光廷之妻都有私通行為,許敬宗的繼室竟和許前棄之子有染。這類事情在唐代是如此眾多,以致後世的道學家譏之為「唐烏龜」,同時又有「臟唐爛漢」之說。 在理學盛行的宋代,性禁錮、性壓制和道學家的虛偽,都未能從根本上抑制住人們的性需求和性活動,也未能從根本上壓抑男風。宋代的男風之事仍舊不少。《宋書.五行志》載:「自咸寧太康以後,男寵大興,甚於女色,士大夫莫不尚之,天下咸相仿效,或是至夫婦離絕,怨曠妒忌者。」這說明當時的男同性戀關係,天下仿效, 連夫妻關係也受到影響,也不能算少了。據清代學者趙翼的《陔余叢考》的記載,宋代浙江人不喜說「鴨」字,這是一種禁忌,因為「鴨」字在那時是暗指同性戀和同性性行為的。 宋皇室南遷之後,使南宋能偏安江南,醉生夢死,社會出現了一時的繁榮景象,西湖畫舫,夜夜笙歌,商販往來如織,在這種情況下,男風更盛。這些男娼穿女人的衣服,塗脂抹粉,互相稱呼如女子,這是一種十分畸形的社會現象。 明代的男風也是很盛的。明代皇帝好男風的很多,和漢代有些相仿。其中明武宗朱厚照是很突出的一個。他是一個荒淫無道的皇帝,對一切政務都沒有興趣,但對射箭、騎狩與曲樂十分喜歡,也懂梵文。他對一些年少英俊的官吏非常寵幸,有一次甚至在宮中封了120個青年作為他的「義子」,賜姓朱。他在南巡的時候,因為喜歡一個歌童,侍宦以為武宗要納他入宮,於是將這個不幸的歌童閹了。 在明代,尤其是明朝後期,同性戀在社會上已很普遍。當時不少有名的學者及士人,都是有名的「分桃之士」。他們除了妻妾外,還有年少俊美的書童,這些書童除伴主人出外或遠遊,往往也是主人的性伴侶。 當時,把同性間的性關係稱為「外交」,把男子與妻妾的性行為稱為「內交」。不少士人和士人之間都有「外交」行為。當時社會上這股男風,在明武宗時最盛,可以說上自天子,下到庶民,幾乎都有兩男相悅的關係。 在明代,男妓館相繼開設,此風至清不衰。「據說正德年間,北京已有男院之設, 懸『長春院』 匾額;而女妓居所,則稱『不夜宮』--蓋取意於蘇東坡詩:『風花競入長春院,燈燭交輝不夜城』。美妓孌童相竟秀,互以奪貴顯狎客為能,孌童之名皆冠以『少』字,而明熹宗嘗微行其間。」這就是當時社會上性環境的一幅圖畫。 根據許多史籍和筆記的描述,福建是明代男同性戀比較公開與普遍的地區。當時,福建海運很盛,去菲列賓、台灣、日本等地通商的很多,而航海的人都相信,船上不能有女人,否則船會出事,這樣,長期在海上的人就以同性戀作為性泄。「契」這個字,在福建就是指男性間的性關係。中國傳統的同性戀的關係,當要受社會承認時,就要舉行一種「契」的儀式,建立「契父」和「契兒」、「契兄」和「契弟」等關係,在福建地區,這類關係很多,它和廣東孤婆庄的媽祖階層,都是中國傳統的同性戀關係的表現。中國人受儒家思想影響很深,十分重視家庭關係和家庭形式,所以同性戀關係也要以父子、兄弟、姊妹相稱。 到了清一代,男風仍盛。尤其是清朝的北京,不但是當時中國的政治中心,世界近代史中的一個焦點,而且,也是男風的鼎盛之地。清代的男風幾乎是和清王朝的統治共興衰,在所謂乾隆盛世時男風也十分鼎盛,到了八國聯軍進京後,男風就處於衰微。清代的官員搞同性戀有兩個特點:一是多擁有自己的侍童、侍官、侍員,常侍左右,以至薦枕席;二是玩弄優伶,蔚然成風。那位著名的「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也是個同性戀者,和身邊的幾個僮僕還有其他人士都相好過,到老了還有這嗜好。他在《板橋自敘》中說自己「酷嗜山水,又尤多餘桃口齒及椒風弄兒之戲,然自知老且丑,此輩利吾金幣來耳。」這一段話說得很坦率,他也看透了,他已老了,還願和他搞同性戀的人不過是為了騙他的錢罷了。 清代的男風之所以這樣興盛,除了和前朝相似的傳統的文化上的原因外,還有政治上的原因。清王朝入主中原後,統治者不可避免地會受漢族文化的影響,他們統治那麼多的漢人又怕被漢族同化,於是嚴禁滿漢通婚。可是,性交又往往會發生,於是同性戀就變成統治者所默許的一種性方式了。清王朝為汲取前朝荒淫腐朽而亡國的教訓,在一個時期內嚴禁官吏狎妓,所以同性戀又成了一種合法的洩慾方式。明代覆亡後,不少遺臣和文士既不願靦顏以事新主,又感到回天無力,於是披髮佯狂,寄情聲色以自娛,狎婦童、醉醇酒就成了政治逃避的方法。而清王朝的統治者也鼓勵他們這樣做,因為溺於聲色之好就不大會起來造反了。 19世紀中葉,西方列強的兵艦大炮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淪於這些強盜們的鐵蹄之下,封建社會開始變成了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帝國主義者蹂躪中國,壓榨中國,並要以西方的習俗、觀念來「改造」中國。他們譏笑中國人的「野蠻」與「文化低落」,公開的男性同性戀就是一個「毫無道德」的佐證。他們要玩女人而不要玩男人,於是妓女之業大開,而男風日益消亡。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英雄人物榜
※古代名妓為何多為「才女」
※李子遲:古代12篇描述亭台樓閣的著名詩文
※為何中國古人沒有建造金字塔?
※古代有對開門的石門么,如果有的話那麼門軸是怎麼弄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