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如何讓孩子面對戰爭

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殺77周年紀念日,我們特別刊發此文以激發對兒童與戰爭相關問題的思考。

朱永新

有歷史學家曾經說過,一部人類的歷史,其實就是一部戰爭史。有人統計,截至20世紀80年代,在有文字記載的3500多年裡,世界上共發生過14531次戰爭。因此,從《荷馬史詩》到《史記》,從《三國演義》到《戰爭與和平》,許多中外文學名著讓我們領略到戰爭的冷酷無情,讓我們認識到生命的脆弱與珍貴,也讓我們滋生了對敵人的仇恨或對祖國的熱愛。

如何讓孩童面對戰爭?是否應該以及何時適宜對他們進行戰爭的教育?讓他們看到怎樣的戰爭?這些問題似乎一直沒有很好的答案。

喜歡看戰爭的書籍和電影,是兒童尤其是男孩子的天性使然。記得小時候最喜歡看的就是打仗的書,最喜歡的遊戲就是模擬戰爭的兩軍對壘。一直還記得看《紅孩子》、《閃閃的紅星》、《地道戰》等作品的狀態,那樣的津津有味,那樣的熱血沸騰。但現在反思起來,這些作品是否多少有一些偏狹的民族主義色彩呢?

奧斯維辛集中營國家博物館副館長曾經介紹說,在她的國家,不鼓勵14歲以下的孩子去紀念館的現場參觀;年滿14歲開始在教科書中學習這段歷史的時候,才會被要求參觀紀念館。我理解,這是為了不讓戰爭的血腥給稚嫩的心靈留下創傷。人類最醜陋的這一面,人性的貪婪與殘酷,不應該如此簡單、粗暴、赤裸裸地展現在兒童面前。

所以,描述戰爭是容易的,反思戰爭是艱難的,向兒童反思戰爭更加艱難,讓兒童學會反思戰爭則是難上加難。

所以,介紹史實是容易的,復活歷史是艱難的,讓兒童走入慘痛的歷史又不造成心靈創傷更加艱難。讓兒童從或仇恨或寬恕的非黑即白簡單思維模式,變為反覆思考之後擁有一種博大的辯證歷史觀、人生觀,則難上加難。

何況,奧斯維辛集中營、廣島原子彈和南京大屠殺,作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三大慘案,它們的意義其實超越了一般的戰爭。這三大慘案,是戰爭升級為屠殺,是人類永恆的傷口,是人性之惡的集中。對它們反思的深度,或許將決定人類共同未來的廣度。

讓孩子嘗試失去,才會更真切地珍惜擁有;讓孩子懂得戰爭,才能更深刻地熱愛和平。對孩子的眼睛和心靈來說,如何迴避戰爭的血腥,又讓孩子真切感受到戰爭的無情,從而深刻理解戰爭的殘酷,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和那些最偉大的作品一樣,兒童文學作品《影之翼》(童喜喜著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出版)也閃耀著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光輝,它描述黑暗,又超越其上,把黑暗變為底色,使人性的光芒顯得更為璀璨。而且這本書好讀、耐讀,以獨特的想像力在同類題材的深度上進行了開拓,震撼人心,這種想像力不是簡單的推導或類比,而是能夠用活潑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表現出悲天憫人的情懷、寓意深刻的哲理,是一種才能或天賦。

我一直主張,把最美好的東西給最美麗的童年,是兒童文學和教育最重要的使命。在童年這段生命成長的關鍵時期,應該把愛、同情、寬容、理解、尊重、和平等等人類最美好的情感的種子,深種在幼小的心靈里。只有如此,這些善良的種子,才會開出善良的花朵,孩子成年以後,才會用這些美好的價值築造屬於他們的世界。(作者系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推薦閱讀:

如果二戰是一場田忌賽馬,德軍三大將和盟軍三大將對戰,誰會贏?
佛教對戰爭的看法
努力值分配的技巧(雙防和綜合篇 上)

TAG:孩子 | 戰爭 | 面對 | 對戰 | 今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