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男朋友的星座不合,到底還要不要在一起?

回答來自機構帳號:京師心理大學堂

星座理論是否有科學依據?

京師心理大學堂,打造最優質的心理科普平台

針對流行的星座占卜,首先言簡意賅地回答題主的問題:一,沒有依據;二,沒有必要相信。

首先說「沒有依據」這個問題。

之所以我們還在這裡討論星座是否有依據,肯定還是因為我們在生活里經歷過覺得它「准過」的經歷。但問題在於,「覺得」准,真「准嗎」?

答主 @陳紹智 的答案中提到的「開學性格測試」其實是二十世紀四十年代一個經典心理學實驗的現代版重複。在原始實驗中,教授給每個學生髮了一張小紙片,並告訴他們上面的內容是他經過仔細觀察並嚴格分析而得到的該名同學的性格特點。實際上,每位同學的紙片都是一樣的,內容如下:

你需要別人喜歡你和欣賞你,但你通常對自己要求苛刻。雖然你在個性上的確有一些弱點,但你通常能夠設法加以彌補。你在某些方面的能力並沒有得到充分的發揮,所以還未能變成你的優勢。你是一個講求自律和自製的人,但內心卻常常焦慮不安。有時候,你會強烈地懷疑自己是不是做出了正確的決定或正確的事情。你傾向於讓自己的生活有所改變並變得豐富多彩,在遇到約束和限制時感到不滿。你很自豪自己是一個能夠獨立思考的人,如果沒有令人滿意的證據,你不會接受別人的觀點和說法……

(是不是很像星座書的風格?)

在讀到這份描述之後,學生們被要求按 1-5 分(十分準確—十分不準確)對這份問卷進行評價。所有的學生都給出了 4 分或者 5 分——也就是他們認為這份描述十分準確。但我們都可以想像:這些學生的性格怎麼可能一模一樣?

後來,心理學家提出一種名為「巴納姆效應」的心理現象,用於解釋這種荒誕現象的內在機制:如果我們想要相信一件事,那麼總可以搜集到各種各樣支持它的證據,而對與此相左的證據視而不見。星座的描述通常是模糊的、籠統的和兩面性的,方便我們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那一部分。

更多的實驗和調查發現了以下事實:

△ 並不存在所謂的「時間雙胞胎」現象,意即在相同時間出生的人,並不因此擁有相似的性格特點。(Jeffrey Dene)

△ 分別對幾乎不了解星座的兒童和相信星座的成年人進行調查,後者的性格某種程度上更趨近於星座的描述,而前者的性格與星座的描述毫無吻合之處。(HansJ. Eysenck)

△ 相比於描述負面一些的星座比如經常躺槍的處女座,對於那些描述更積極的星座,人們相信它的比例更高。

再說「沒有必要相信」。

對於在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下長大的人們,一句出場率很高的話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但遺憾的是,這一說法並不適用於星座說。

對於心理學專業出身的同學們來說,最熟悉的一句哲學名言莫過於蘇格拉底的「人啊,認識你自己」。可以說,我們每一個人的人生,都在經歷著一個不斷認識自我、評價自我的過程。這個過程將是困難的、變化的,而且是終身的。因為一個人的自我總是隱藏在重重的迷霧之中,隨著人生的際遇而不斷改變。心理學研究表明:從青少年到成年中期,男性外傾性和開放性隨年齡增長而降低,而女性的外傾性、宜人性、盡責性、開放性都不斷增長(外傾性、宜人性、盡責型與開放性均為大五人格理論中的概念,分別指個體活動能量的強度與數量、人際交互作用的特徵、自律的傾向和對新經驗的開放程度)。因此,錯誤的、僵化的自我認識與自我評價將不可避免地限制、甚至是傷害一個人的人格發展。正如我們所發現的那樣,現行的星座說的人格描述中,大抵充斥著兩類論述:一類是對個性的奉承和吹捧,另一類是對失敗或不被認可的開脫。如果我們完全信任了星座,就可能沉迷在這種過度的吹捧和開脫之中無法自拔,喪失了改變現狀的動力和勇氣。

同時,星座的狂熱愛好者也很難做到客觀地去看待他人,而是常常先入為主、極度片面地去認識世界——君不見在許多情感諮詢類的帖子的開篇,樓主往往會先行介紹:「我雙魚,他天蠍」,並在評論中等來一波「天蠍男就是這樣冷酷花心啦」。不去關注對方真實的存在與完整的人格,反而只關注一個外部的標籤,請問用這樣的態度去經營親密關係的人,最後又有多少的概率得到幸福呢?

也許一個人的出生月份在一定程度上會與其人格或其他心理特質相關,但這樣的影響並不來自於浩瀚宇宙中某顆星球的位置,而更多可能是多種社會制度綜合而間接的影響。一個直觀的例子是,我國的開學時間固定在每年九月一日,同時必須要滿六周歲才可以上小學一年級。在這種情況下,九月出生的孩子就勢必會在下一年入學,並且成為年級、班級中最為年長的孩子。心理學研究與生活經驗都可以告訴我們,在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智力、身體發展的速度都是很快的,幾乎可以說是「日新月異」。那麼在同一個年級中,九月出生的孩子將比次年八月出生擁有將近一年的優勢,完全可能身材更加高大、體格更加健壯、認知的發展也可能更加完善,也就更容易成為孩子中的領袖、不容易被欺負。那麼出生日期通過同伴關係,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特質也就是有可能的了。

儘管看似都是「出生日期影響了個體的心理特質」,但這一結論與星座說的本質區別在於:它揭示了客觀事物之間的本質聯繫,因此為控制事物的發展提供了理論基礎。「你是獅子座,所以你自尊心強,自視甚高」就是星座說的全部結論,但對於一個出生在八月,不得不成為年級中「小不點兒」的孩子來說,我們完全可以通過加強鍛煉、處理好人際關係等多種方式來避免他們在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中出現問題,這樣就削弱了由出生日期帶來的影響。

最後,學堂君想說幾句和心理學無關,但和人與人心有關的題外話。

早年間曾讀過薩特的《蒼蠅》,那時對於政治與歷史一竅不通,唯一震撼到我的便是:在神的所有秘密之中,最大的秘密就是人是自由的。英雄俄瑞斯特斯對主神宙斯說道:「你是諸神之王,你是岩石、群星之王,你是大海波濤之王,但你不是人間之王……你不應該把我造成自由的人……我就是我的自由。你一旦把我創造出來,我就不再屬於你了……」星座說的荒誕之處就在於,它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這種自由。為什麼我們一生的個性會在出生那天就被決定呢?

星座說的流行,除了它「看起來有點兒准」之外,更多的是因為星座可以從很多方面滿足人們的心理需求。一直以來,人類都想要認識自己和他人,卻又畏懼求知過程中的困難,與也許並不完美的真相。星座為人們提供的是簡潔易懂又不傷人的讀心指南,是其信奉者的一個樹洞、一個知己和一種慰藉。但它所持的基本觀點:即人的性格是不變的、被命運決定的,卻是無疑是一副沉重的枷鎖。

我相信心靈的力量,相信人可以自由選擇,而不至於將自己或他人落於某種窠臼——不管是性別、種族、階級或是星座。薩特曾對「自由選擇」作過這樣的解釋:「如果存在確實是先於本質,人就永遠不能參照一個已知的或特定的人性來解釋自己的行動,換言之,決定論是沒有的——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你要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而不是被某個日期決定的那個人。


發布答案後有朋友在評論區提到了占星學的相關情況和「存在即合理」,在這裡對這個問題進行一些補充說明:

1)首先,「存在即合理」這句話源自黑格爾。在原句中,存在與合理都具有當時語境下的獨特定義,並非我們日常生活中所說的意思。關於這個問題,可以參考「存在即合理」是不是由於翻譯造成對原文的誤解?正解又是什麼? - 知乎這個問題下多位用戶的回答,私以為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

2)其次,日常語境下我們常說的存在的「合理」並不意味著符合客觀規律,而是說「有其發生的理由」。舉例來說,說「拜了孔子就能考好成績」肯定是不符合客觀規律的(即不合理),但是我們卻可以理解「拜孔子」這種風俗的產生是源於考生希望通過一些行為得到情緒上的寄託。事實上,正是由於人的慾望、動機、焦慮等因素,我們的社會中產生了許多「有其發生的理由」而「不合科學之理」的東西。如果大家有興趣的話,大學堂日後也可以推出專題介紹此類現象。所以,僅僅說「存在即合理」是不能推出「星座說合理」這一結論的。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我們在這裡所駁斥的,是已被科學研究證偽的流行星座說;沒有駁斥占星學是因為暫時還沒有查閱到證偽占星學的科學研究(同時也沒有查閱到能證實的)。但科學的基石便是方法和標準,我們相信的是:如果有一天占星學被證實確實可信、有用,也一定是經過了科學的研究流程,找到了穩定的、客觀的、可被重複的內在聯繫。如果有愛好占星學的朋友查閱到相關的文獻和實證研究,也歡迎和我們分享。

參考文獻:

[1] 李啟明,陳志霞. 大五人格 5 個維度及 10 個面的發展水平——基於我國 15~75 歲橫斷樣本調查[J]. 心理科學,2015,(01):131-138.

參考書目:《怪誕心理學》《異類》《蒼蠅》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bnupsychology

查看知乎原文(214 條討論)
推薦閱讀:

天生一對的星座絕配組合
兩面三刀!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三大星座
12星座超級致命弱點,你命中率高嗎?
12星座鮮為人知的另一面
2013下半年星座財運解析 你的財運如何

TAG:朋友 | 男朋友 | 星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