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印的修法中
【根據身心的情況,採取各各相符之方便,即所修道之次第亦各有不同。】關於道。總分為前行與正行。正行中又分解脫道與方便道。┌ 前行──成熟道──灌頂、授三昧耶戒、供養、承侍等。│道│ ┌─顯教規─空性見與大悲雙運│ ┌ 解脫道─大手印│ ┌─離戲大手印(實相大手印即│ │ └─密教規─│ 明空雙運)└ 正行─│ └─樂空大手印│ ┌ 無上瑜伽之生起次第──總括為那若六法┐└ 方便道│┌─有相──┐ │└ 無上瑜伽之圓滿次第──││─密乘大手印└─無相──┘解脫道有名的教授是《大手印》,講明心見性的法門和寧瑪派一樣,是頓悟一心的無功用法門,要上根利器才能接受,一般化機還是從有功用的法門修生、圓二次第的方便道入手。生圓次第就是方便道,是以善巧方便引導學人使之從速悟道的一種手段。方便道中生起次第則用假想的方便,轉變凡夫執著自身和所處境界為凡俗平庸的思想,把自身觀為本尊或生起種子字,所處環境觀為本尊所住之壇域,通過這種鍛練,自身就能生起佛慢⒅,所處環境成為凈土,這是成就報化佛之因,也是把蘊、界、處和合的粗身逐漸轉為細身的一種方便。圓滿次第,則進而修細身的風、脈、明點成為精微,轉為俱生光明和佛智身,證成報化二種色身之果。但圓滿次第中的收攝次第⒆又是從有相到無相,逐漸融入空性之中契悟本性,成就佛的法身。故圓滿次不僅是一種方便道,也是頓悟法身真性的一種方便,又屬解脫道。此二次第為密乘的根本大法。本派的圓滿次第總括為有名的那若六法:《拙火》、《幻身》、《光明》、《夢境》、《遷識》、《中陰》⒇等。總之修大手印悟心和生起次第鍛練粗重之心,都是在心上用功夫,修圓滿次第六法重在身之風、脈、明點的轉變上,即在身上用功夫。因為只講見性悟心,可成法身,若心已證法身,但身還是凡夫平庸的粗身,如何成得了佛,成佛必須具備三身。噶舉派祖師瑪巴說過:他的宗風的特點就是具有從一個凡夫起可以修證成佛的教授,尤其是他所傳的無上瑜伽教授,不但可以即生成佛,而且可以即身成佛。即身成佛的教授即指的是那若六法,能將粗身轉為最微細身的法門。《六法》是噶舉先祖德洛巴和那若巴從無上瑜伽的重要續經中總結出來的教授,為究竟之圓滿次第。《拙火》是根據母續《勝樂金剛續》和《喜金剛續》; 《幻身》、《光明》是根據《密集金剛續》;《夢境》、《中陰》是根據《金剛空行母續》和《戒生續》;《遷識》是根據《桑布扎續》和《四座》等。
「大手印」法和「那洛六法」是藏傳佛教噶舉派所獨具的重要教法。其主要特點可以借瑪爾巴的一段論述概括:「修定而成佛者臍火與幻身,不修定成佛者往生和業印,入夢而成佛者幻夢和光明,了知自性而成佛者中有和大手印。」[1]噶舉派認為,大手印法門是解脫道,那洛六法是方便道。
對這兩種教法,很多漢文譯著中都有所提及,但都略而不詳。正如前輩學者馬長壽先生當年在康巴藏區調查藏傳佛教後所感嘆的那樣,這類教法往往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我們也屬於『不知』者一類,既缺乏資料,又沒有因緣得到噶舉派高僧的指點。筆者不揣孤陋,對此作一些膚淺的記述,以拋磚引玉,求得方家指點,冀能使這方面的研究深入一步。
傳入的緣起
瑪爾巴(1012—1097)曾三次去印度學法,在印度留學21年。他自述主要上師有13位,根本上師是那洛巴 、梅紀巴兩人。他從梅紀巴學習了「大手印」法,又從那洛巴(歷時16年多)學習了「那洛六法」、《集密金剛》《喜金剛》、《勝樂金剛》等本尊生、圓次第修法,並從那洛巴再次學習了「大手印」法。《土觀宗派源流》說,「從金剛持到帝洛巴、那洛巴之間所有領受語旨的教授,只有瑪爾巴一人全部得到了,所以繼承這個法統的就名為噶舉派」。[3]所以噶舉派以金剛持為始祖,帝洛巴為亞祖,那洛巴為三祖,瑪爾巴為四祖,米拉日巴為五祖,塔波拉結為六祖(此處所說的噶舉派系指瑪爾巴傳承的塔波噶舉派。)
《賢者喜宴》、《紅史》、《青史》、《土觀宗派源流》、《止貢噶舉傳承史》、《知識總匯》等藏文書籍中,或說帝洛巴(10世紀人)從定中得到金剛持的四大語旨教授,或說帝洛巴從印度東西南北四方得到金剛持的教授。但是這四個方面的傳承,各種著作中說法互異,而且其中人物關係及年代也很難經得起推敲。[4]帝洛巴所得到的四大語旨教授的具體內容也有幾種不同說法。今依東嘎·洛桑赤烈先生所說:父續《集密金剛》,母續《勝樂輪》,夢觀及中有、往生與奪舍。[5]
帝洛巴年青時在南印度出家為僧。其後即雲遊各地,足跡遍及全印度,廣泛學習了當時各種流派的密法。既有烏仗那英陀羅菩提系(蓮花生大師即出自此系)的密法;也有南印度古古熱巴的密法;還從一些苦行主義的瑜伽士和一些女瑜伽士學習。帝洛巴以後一直居住於荒涼之地或屍林苦修。他的弟子那洛巴也以苦行著稱。這影響到以後噶舉派也很重視苦行。由於他曾以榨油為生,所以帝洛巴一名即為「榨油者」之義。[6]
帝洛巴的主要弟子為那洛巴。那洛巴11歲即到克什米爾學習「五明」,又曾在那爛陀寺學習,此後或說曾任那爛陀寺住持,或說任毗訖羅摩屍羅寺(漢譯「超行寺」或「超戒寺」)北門守護使(或作北廂部住持),是當時有名的「六賢門」之一。他那時已是一位精通顯密的大師。後來他放棄經書、榮譽和地位,一根禪杖、一件袈裟從帝洛巴苦行學法。不重經書、只重上師口傳是這一派的特點。那洛巴將帝洛巴所教歸納為「那洛六法」,並以此聞名於後世。
梅紀巴別號阿哇都帝,密號不二金剛。他的上師是山林自在夏瓦日巴(山林自在或為獵人之意),也有譯為傑日措夏(山林尊者)。廓昌巴說:「對於佛世尊釋迦牟尼的教法,說名為大手印的超越道,首倡者為大婆羅門薩惹哈,住持此傳規的,在印度為傑日措夏師徒」。[7]有說梅紀巴亦曾從那洛巴學法。香巴噶舉派的創始人瓊波南交去印度時,也曾從梅紀巴學法。《布頓佛教史》中所收譯著目錄中有不少夏瓦日巴、梅紀巴的著作。
瑪爾巴回藏後,即廣弘《集密金剛》、《喜金剛》、《勝樂金剛》等無上瑜伽部密續,特別弘傳「大手印」及「那洛六法」等。
關於「大手印」法門
「大手印」梵文為嘛哈瑪渣,可譯為「大象徵」或「大密印」。我們理解大手印含有兩種意義,一是指某種修法;[8]二是指修證某種境界、某種果位。
《知識總匯》中說:大手印「在顯教經論中又稱般若波羅蜜多、如來藏、無始第一佛、因位相續」。[9]塔波拉結說:「在波羅蜜多乘中,佛就曾說空性為大手印」。[10]大乘佛教認為世界一切事物如空如幻並不真實存在,如《金剛經》中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青史》說:「由通達空性見而始能斷離法我見,而且是小反執之門而斷離。……大手印智,是反執而修斷離的對治法。……未獲正見時,此一對治法,即是大手印智」。
「大手印」修法有顯密兩種。《土觀宗派源流》說:「顯教的『大手印』,是就心體之上,專一而住。修無分別,令成住分。如是修習安住所緣之心,明明了了,即應尋此心,為在身內,或在身外,或在中間,遍處尋覓,心之體性,了不可得,爾時決定此心無實,在已成特殊的心體之上,專一而住,他們承認在非遮(即否定主題是什麼)之理中修習空性」。[12]梅紀巴教導瑪爾巴說:「了悟無生的法體,把握心識之空性,證見離戲原本義,親見三身佛真身,從此我將戲論離」。瑪爾巴也說:「本來萬法皆唯心,……所現一切靠心起;那是從未自然成,是從無生本性里,潛心尋思不捨棄,不縛一松便自失」;「若能領悟境相空如幻,對其貪愛確實無意義。……若悟諸相皆是從心起,親疏敵我也即無分別。……本來一切有為法性相,最後無一能夠得恆常」。[13]帝洛巴說:「如是以自心觀本凈妙明心,一切邪惡分別消除證覺地」,「恆修決證正菩提」。[14]
關於密教大手印的修法,帝洛巴說:「可於明點氣脈諸要門,以多支分方便攝持心,調令任運安住於明體。若依業印增現空樂明,須知加持雙運之福智,導自頂輪緩降不可泄,漸上提遍全身一切輪,絕離貪故空樂明方顯。」[15]《土觀宗派源流》說:「首先應參證本心的體相,即於此上,專一而住,於是風息入、住、融於中脈。再依仗此力,臍秘密輪處拙火熾燃,由此引起溶樂,生起四喜,將本元心轉成大樂體性。此大樂性緣空性境,成無分別,即此樂空無別妙智上,專一而住。依次經歷四種瑜伽次第,則成最勝悉地。」[16]
或說顯教重在修心,密教重在修身。從區別兩者特點是可以這樣說的。但密教在修身時也同樣重視修心。不論是修本尊生、圓次第或修大手印,修空性都放在重要位置,顯教修心以證菩提、證涅槃為果,密教則以修證樂空雙運的大金剛持身,即身成佛為果。
以上概說大手印的顯密兩種修法。究竟應該如何修呢?當依四瑜伽次第而修。土觀說:「噶舉先德關於大手印道立為四種瑜伽之說:一、專註內心,名為專註;二、由悟內心離諸戲論,名為離戲論;三、由悟心境一味,名為一味;四,由離有相而修,名為無修。」[17]
專註瑜伽[18]為修止觀的基礎,由練習入定,或叫「住心」[19]開始。相當於宗喀巴所說的行部中的有相瑜伽。但一般修行部的有相瑜伽都需觀修本尊,宗教色彩很濃。修專註瑜伽的目的在於取得心口意三業的安止境,這種安止境如海洋平靜無波,心已達到平靜之本元狀態,但對想念生滅之心動,仍有認知;認知動與不動不可分者,稱妙觀察智,知一切為一元。在專註瑜伽中結合修風瑜伽(金剛念誦、寶瓶氣)及火瑜伽(臍火),即為密宗修法。此密宗修法仍應觀想本尊。
在修專註瑜伽已有相當基礎上,修離戲論瑜伽(或名「無生瑜伽」)。[20]離戲論指為遠離妄想(妄見),偏執、煩惱等。即按般若空宗以無制妄之理來證悟。寂天大師說:「堅住三摩地(定——指完全的安靜),剎那心勿昏,如理勤推求,真諦自能明」。帝洛巴說:「於世間法善了知,無常法如夢如幻,夢幻實義本無有,知則當厭離於彼。捨棄貪瞋輪迴法,依于山則洞穴居,恆住無作任運境,得大手印功;無得」。認為心所示現一切,皆是幻象,人為幻象所愚,一切皆是戲論。通達無上菩提,猶如夢醒,了知人生如夢如幻而已。但是「有」是一個極端,「無」又是一個極端,都是偏執。大手印即是不住二邊,「非有非空」,這叫實相。因此大手印又叫「實相大手印」。
一味瑜伽[22]則在「非有非空」基礎上證悟心與境是一體。帝洛巴說:「亡諸執計安住無生境,凡所顯現即是自心法」。[23]境(幻象)為心所生,為心所示現,離開示現境之心,則一切境(幻象)並不實存。如薩惹哈說:「一切皆由心生起」。承襲了大乘般若諸經的思想。如《心經》說:「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離戲瑜伽和一味瑜伽相當於行部的無相瑜伽和瑜伽部,但不需修「五相成身」、「五現證」、「四印」等,簡化多了。
所謂無修瑜伽,[24]用瑪爾巴的話來說是:「無修無持無渙散,無思無念離言詞,對其一切無表示」。[25]也就是說:「身離諸作要閑住,語離塵聲空谷音,意離思量比對法,如竹中空持此身」。「永離分別不著意,自生自滅如水波」。到了這個境界,也就是所謂「涅槃」的境界了。修到這個階段,帝洛巴說:「若離分別無所住,一切法藏無餘見」。「密咒典及波羅蜜,種種經律與法藏,各各論義宗派等,皆非光明大手印」。也就是說,最終一切世、出世法(佛教三藏)都「無餘見」了。這就是光明大手印。從勝義上說也就是「無手印」。也就是說:按佛的教誡而修是大手印;證得「非有非空」、「境緣於心」是實相大手印;到了無修瑜伽階段,則是「無手印」了。
帝洛巴說:「若離執計是見王,若無散亂是修王,若無作求是行王,若無所住即證果」。[26]這四句話從見、修、行、果四方面概括了四瑜伽,並說明其互相關係。在四瑜伽中,結合密宗修法,引風息入、住、融於中脈,上降下固,出生四喜,成就空樂,俱生智慧,獲雙運金剛持果位。據說成就更來得快,來得大。如不按四瑜伽修,而按生、圓兩次第而修,因為目的都是一樣,也歸於「大手印」修法的一種。
土觀認為四瑜伽之理「與中觀應成派見極相契合」。[27]我們認為四瑜伽中瑜伽行派「心外無境」的唯識說色彩很深。呂徵先生說:「唯識說以夢為喻,論證有心無境;夢中所見,只是心的構想,醒後所見,也同樣是一種心的構想;夢與非夢,僅是深淺程度不同而已,並無原則上的區別。」[28]究竟怎樣?供讀者研究。但不管是中觀見,還是唯識見,都屬於唯心主義哲學範疇。
關於「那洛六法」
「那洛六法」是噶舉派傳授的主要密法之一。塔波拉結說:「修定而成佛者臍火,幻化為道而成佛者幻夢,熟睡為道而成佛者光明,不修定而成佛者往生。」他把奪舍歸於往生,幻夢與幻身歸為一法,而中有為幻夢(或幻身)的分支。[29]關於「那洛六法」是哪六種法,所說不一;與香巴噶舉所傳「尼古六法」(尼古是那那洛出家前所娶之妻,也有說她妹妹的)也大同小異。
《知識總匯》中說:「此教授來自父續密集、母續瑪哈瑪雅、心要呼金剛、勝樂輪金剛四座」。又說《密集》等父續經典中對風息有詳細紀述,也清楚地顯示了有關幻身、光明等教授;母續勝樂等經典中對脈和明點有詳細紀述,又清楚地顯示有關臍火和業印等瑜伽;金剛空行等經典中記有幻夢和中有;四座等經典中記有往生教授。[30]看來,那洛巴得帝洛巴之傳,經過自己的實踐、驗證,從而總結、歸納為後世著稱的「那洛六法」。
「那洛六法」屬無上瑜伽部密法,本法均需觀修本尊,過去屬於口傳,[31]現在已有文字流傳。本文依美國伊文思·溫慈博士譯本略釋如下。
一、靈熱成就法(拙火定——臍火修法):[32]
宗喀巴把它叫之謂「火瑜伽」。這是六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個修法。其淵源於印度似乎很早,8世紀時黑行論師已經講過。而且有很多種修法。宗喀巴說有四種修法,其第四種又有廣略兩種。
瑪爾巴說:「外觀幻化之天身,內觀三脈四脈輪,下有短「阿」(梵文字母)旃陀離(臍輪火),上有「杭」字的字形,上下風息之轉輪,以『命勤』『寶瓶』之修法,中觀空樂之境界,此名拙火之教授」。[33]修臍火在於「引生上降下固、四喜證德」。即猛利臍火上升至頂輪,融化白菩提向下流注,降至喉輪即有「初喜」(大喜樂)生起,證一切法平等之空境(種種悲歡苦樂,平等對待之境相,現示其心);降至心輪時有「超喜樂」生起,證無邊際之空境;下降至臍輪時有「奇喜樂」生起,證大自在之空境;最後降至海底輪時,有「俱生喜樂」生起,證於真空。所謂「由持靈力於靈穴(指脈輪中心),初則熱法得發生(據說西藏許多修臍火得成就者如米拉日巴、藏熱巴在嚴冬也僅穿單衣),次則經驗於安樂,後則心得自在境;如是妄念自休止,煙霧幻城陽焰等,乃如破曉發曙光,無雲晴空次第現(謂證得如晴空般的空性境界)」。「解脫道者修猛利火,……米拉日巴師說此是瑪爾巴大師心要傳授」。
總之,拙火定為無上瑜伽部基本修法之一,各種生、圓次第中都修。以求「焚燒不凈之蘊界,根除煩惱愚痴」,「成就樂空俱生智慧,獲得雙運金剛持果位」。
二、幻觀(幻身)成就法:
何謂幻身?人身無實如幻,所以叫幻身。但這僅就狹義上說的,廣義說幻身有三種:不清凈幻身、清凈幻身、極清凈幻身。不清凈幻身即世俗之身或所見所觸之實體,修不清凈幻身以斷除我執及實有之執。清凈幻身指把情器間不凈之現分轉化為清凈的本尊、壇城,並親證之(即本尊、壇城亦如空如幻不可得)。極清凈幻身即圓滿次第中所說的圓滿天身。
那洛巴的幻觀成就法似乎是依瑜伽行派唯識之見而說的,認為一切世、出世法皆不真實存在。而宗喀巴對此似乎有不同看法,他認為生、圓兩次第都要修成完具天身,「然其修法不同,生起次第從音韻諸字……自身生成完具天身,唯是由心生起假說;圓滿次第則依音韻諸字及日月等所表法義,由於二界及風息等調柔之力,現證明相增長近得三智,由此增上唯從風心現起幻身,如此完具天身,非是由心設施假造,……由此方便所證空性及彼所起天身亦非假造」。他認為必須於修生起次第得堅固後才能修圓滿次第。「此道次第最為重要,若有錯誤,任何勤修全不生果,或於所生相似非真,虛廢時日」。「瑪爾巴譯師善學密部之流,則許上半座修生起次第,下半座修圓滿次第」。似乎是持不同意見。他又說:「若唯修於空性,則共波羅蜜多大乘;若兼修天瑜伽,則下三部亦有」。「此派成就幻身之法,最為難解」。[36]似乎是針對這種修法而言的。
三、夢觀成就法:[37]
熱穹巴(米拉日巴之徒,曾二次往印度學法)說:「精勤者修臍火,懈怠者修夢境」。[38]瑪爾巴說:「本來諸法乃如幻,尤以夢幻最殊勝」。又說:「睡眠之時觀光明,邊集意念邊入禪;縱入愚痴也未懼,因解雙運信念滿;夢境之時觀佛身,邊開境界邊觀修,雖入妄念不恐懼,因懂幻化有信念。」[39]此法比較簡單易修,實際上是幻身修法的一種。此法特點是:(1)證知夢中所見佛剎(壇城)、本尊如幻顯現,非有非空。即所謂「夢境幻身」。(2)證知醒中夢中所見之世界一切現象,皆幻而不實。即所謂「夢境幻化」。
四、凈光(光明)成就法:[40]
何謂光明?《知識總匯》中說:「本性光明無礙顯現,或雖無自性,但能任運顯現,故稱光明」。[41]瑪爾巴簡述光明修法說:「睡眠、夢境之中間,愚痴、法身之自性,離言、光明安樂境,復以光明相印證,夢與光明相交織,此名光明之教授」。[42]熱穹巴說:「光明和合夢境夜間修」。此法與夢觀成就法,中有成就法密切相關(或內容有重複處)。修光明主要分為日間修、夜間修及中有成就三種。
關於光明修法,西藏各派都有。寧瑪派有單獨修光明法,比較特殊。格魯派於生、圓次第中修。宗喀巴說:「有說若未了達有法如幻,則不能證法性光明;有說於幻身上有幻執垢,要由光明修治,故須收彼幻身入於光明。此是全未了知幻身之言」。[43]錄此,並供讀者參考。
五、中陰(中有)成就法:[44]
佛教說人死肉體壞失,但識神還在,此識神在未入六道輪迴之前,謂之中有。中陰成就法即指在中有位證得解脫的方便道。瑪爾巴說:「夢境時節之心識,應當融合中有心,成為圓滿根身性,凈與不凈二色身,中有之時方執受,此融夢(觀),遷(識)歸中有之樞要,名叫中有之教授」。[45]因此此法要在幻觀,夢觀、凈光(光明)修法的基礎上修,而且要與下述之遷識法結合而修。宗喀巴說:「又為死有時能知死有光明與彼和合,至中有位能自了知中有而修中有教授。……故於現在當發決定空見,修習道位光明及緣生起次第天身明了堅固,修幻教授。……米拉日巴師說此是瑪爾巴大師心要教授」,「為欲認識死有光明故,現在修習與死漸次相隨順睡眠光明,是善方便」,「此說明與起夢身法,是合修死有光明與合修中有之教授心藏。」
密宗倡「即身成佛」之說,所謂「即身成佛」,一種如寧瑪派常說的肉體化為虹光而去。一種即為中陰成佛。西藏各派生起次第中廣說觀修生、死、中有三事,因此似乎按生、圓次第修比較系統。宗喀巴認為必須按生、圓次第修成幻身,「於死有後當起幻身,如果死時,順死漸次而修入光明之次第,即能起死有之光明」。[47]
六、轉識(往生)成就法:[48]
轉識法又稱往生法。與上述中有法密切相關。瑪爾巴說:「以心為箭風作弓,用『嘿』之弦來策動,射心識於梵天道,此名心識之教授」。
劉立千先生在《西藏密宗漫談——破瓦法》一文中說:「『破瓦』兩字是藏語,他的意思作『遷移』講。就是說人要死時,把自己帶業往生的那個『一靈之性』,由業根的蘊身中遷移出去;另外覓找生趣。在漢語中,有『往生』一詞,與之相仿」。又說:「『破瓦法』修法很多,各宗各派都有,一時也談不完。大體歸納起來,他們的應用,有五種成就。一、得法身成就。二、得報身成就。三、得化身成就。四、起三種想,得主宰自己靈識,隨意投生;這便是真正的破瓦法,就是前面的三身成就,也包括在此法中。五、是由別的有修持的人,來幫助死者,以大悲心及法力,鉤攝亡者靈識,而得遷移的法子。前三種在無上密部都有。後一種是屬為他所作。只有第四種,才是上面所談,修行人要學來隨時準備的法門」。[49]
《藏漢大辭典》等書把往生和奪舍法[50]歸為一法,為「那洛六法」之一。而《知識總匯》等書藉中說奪舍法是往生法的分支,正如中有為幻身的分支一樣,但不是同一個法。從藏文意義上看,往生為「破瓦」,意為遷移;奪舍為「仲久」,意為人屍體。瑪爾巴說:「自身如若已經到時限,找到具相殊勝之他身,中間字母風息之乘馬,用以緣起風息之轉輪,捨棄自身如同舍空室。他身成為化身之自性,此名奪舍之教授」。[51]如果說往生法能使修持者在臨死時成就三身,或隨意選生趣擇胎,那麼奪舍法則可以利用剛死的任何完整屍體,即可復活轉生。《米拉日巴傳》中說:米拉日巴向瑪爾巴求奪舍之教授。但瑪爾巴從印度帶回的經書和他的札記中只有往生方面的秘訣,而沒有奪舍教授。於是引起他第三次去印度學習奪舍法。這也說明往生與奪舍的修法是既有聯繫也有區別的兩種法。瑪爾巴可能是西藏最早傳授奪舍法之人。我們從他的傳記中也可以看到他幾次運用奪舍法的事例。
轉識法對藏傳佛教後世影響很大。《賢者喜宴》中記載了噶瑪拔希死後運用轉識法轉生的事迹。[52]從而開創了藏傳佛教活佛轉業之先例。
關於「六法」的主次及關係《知識總匯》中說:「臍火是道的核心,幻身是道的功效,幻夢是道的控制,光明是道的精要,中有是道的決計,往生是道的護送」。[53]由於筆者水平有限,難以表述其中涵義,把原文譯錄於此,供讀者參考。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那洛六法」:(1)修法比較簡單,學者可以根據不同情況,選修其中一法或數法。不似生、圓次第修持較繁複;但生、圓次第修法比較系統。(2)「那洛六法」屬於無上瑜伽部密法,要修本尊,要經過灌頂,要經過上師傳授。(3)六法中以臍火為基礎,其他各法也都要修風息入、住、融於中脈。六法的內容相互包融,相輔相成。(4)六法雖然比較簡單,但修證獲得成就也非易事,讀者可以從《米拉日巴傳》[54]中,看到米拉日巴也是經過長期苦修,才獲得成就的。
推薦閱讀:
※【情報】九字真言手印介紹
※閭山道派結手印法
※道教常用手印詳解
※創古仁波切開示 —— 了義大手印
※穢跡金剛法手印及心咒
TAG:手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