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陰陽辯證論

人與自然有密切的關係,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寒暑燥濕的氣候直接影響著機體的生長發育與健康。運氣學說預測氣候的目的在於事先採取有效措施,藉以防止因氣候變化而發生疾病。對於疾病的預防,從根本上說來,不外兩個方面:一是盡量避免或減輕外邪的侵襲,即「虛邪賊風,避之有時」;一是增強體質與抵抗力,以期達到「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的目的。  中醫學在「天人相應」理論的基礎上,提出「法於陰陽,和於術數」的攝生保健之道,以適應四時氣候的變化,這是預防疾病的根本措施之一。自然變化,四時分明,春溫夏熱,秋涼冬寒,人類要按照「法子陰陽,和於術數」之道,以適應四季氣候的變化。春三月,「夜卧早起,廣步於庭」;夏三月,「夜卧早起,無厭於日」;秋三月,「早卧早起,與雞俱興」;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素問·四氣調神大論》),從而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的。人類長期生活在自然界之中,形成了自身的生理節律,只有適應自然的變化,調節臟腑機能,養精安神,益氣補血,平衡陰陽,機體才能健康無病,而盡終其天年。否則,如果違反了自然規律,當春而收斂,當夏而伏匿,當秋而疏散,當冬而泄奪,必然損害健康而致發生疾病。因此,只有識運氣,辨寒暑,和於陰陽,調於四時,才能保持健康,預防疾病。  運氣與治療:中醫治療疾病注意季節氣候的變化,強調「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素問·五常政大論》),「無失天信,無逆氣宜,無翼其勝,無贊其復,是謂至治」(《素問·六元正紀大論》)。  所以,「凡治病不明歲氣盛衰,人氣虛實,而釋邪攻正,實實虛虛,醫之罪也」,「凡治病而逆四時,生長化收藏之氣,所謂違天者不祥,醫之罪也」(《醫門法律·申明內經法律》)。  茲將根據運氣學說治病用藥的規律介紹如下:  (一)主氣客氣致病的治療  厥陰風木主氣所致之病,以酸瀉之,以辛補之。木性升散,酸味收斂,逆於散發,故以酸瀉木氣之味。辛味散發,合於木性,助其發生之氣,故為補。「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補之,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厥陰風木客氣所致之病,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辛補酸瀉之義同上。肝主木,「肝苦急,急食甘緩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故以甘緩肝氣之急迫。所以說,「木位之主,其瀉以酸,其補以辛」,「厥陰之客,以辛補之,以酸瀉之,以甘緩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君火主氣所致之病,以甘瀉之,以酸收之,以咸補之。火性急速猛烈,甘味則反其性而緩其急,故以甘為瀉。君火之邪氣屬心,心欲軟,咸可軟堅,從心所欲,故以咸為補。「心欲軟,急食咸以軟之,用咸補之,甘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少陰君火客氣所致之病,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酸收之,補瀉之義同上。酸味使火氣收斂,故以酸收之。少陽相火主氣所致之病,少陽相火之補瀉與君火同,雖心非少陽,而君相皆火,故其味同。所以說,「火位之主,其瀉以甘,其補以咸」,「少陰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咸:明抄本『咸』作『酸』。林校云:按《臟氣法時論》雲,『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此雲以咸收之者誤也)收之」:少陽相火客氣所致之病,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堅。故曰:「少陽之客,以咸補之,以甘瀉之,以咸軟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陰濕土主氣所致之病,以苦瀉之,以甘補之。土本性濕,苦性燥則反土性之濕,故以苦瀉土之味。土性緩和,甘為緩和之味,則順其氣而緩之,故以甘為補。「脾欲緩,爭食甘以緩之,用苦瀉之,甘補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太陰濕土客氣所致之病,與太陰主氣主治相同。所以說,「土位之主,其瀉以苦,其補以甘」,「太陰之客以甘補之,以苦瀉之,以甘緩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陽明燥金主氣所致之病,以辛瀉之,以酸補之。金性收斂,辛性散發,則反於金性,故以之為瀉。金欲收,酸則順其氣,故以之為補。「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陽明燥金客氣所致之病,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瀉之。酸辛補瀉之意同上。金主肺,肺苦於氣之上逆,苦為沉降之味,故以苦瀉其上逆而下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之意:所以說,「金位之主,其瀉以辛,其補以酸」,「陽明之客,以酸補之,以辛瀉之。以苦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寒水主氣所致之病,以咸瀉之,以苦補之。水主腎,腎欲堅而惡瀉,咸能軟之瀉之,苦則堅軟而補水,故以咸為瀉,以苦為補。「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太陽寒水客氣所致之病,苦補、咸瀉、苦堅之義同上。辛氣通達,氣行則水行,水行則潤,故以咸潤之。「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說,「水位之主,其瀉以咸,其補以苦,太陽之客,以苦補之,以咸瀉之,以苦堅之,以辛潤之,開發腠理,致津液通氣也」(《素問·至真要大論》)。  (二)六氣相勝的治療  厥陰風氣所勝之病,用甘清(涼)葯主治,用苦辛葯輔佐,用酸味葯瀉其勝氣。木勝土敗,甘為土味,清為金氣,土金相生則木有制而土不受克,即甘能益土,清可平木,故以之為主。苦為火味以生土,辛為金昧以制木,苦辛之味以散風邪,故為佐。酸為木之正味,木性條達,反其性而斂之,故為瀉。所以「厥陰之勝,治以甘清,佐以苦辛,以酸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故曰:「風邪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熱氣所勝之病,用辛寒葯主治,用苦咸葯為佐,用甘葯瀉其勝氣。辛為金味,寒為水氣,金水相生則火有制而金不傷。苦從火化以助其辛,咸從水化以助其寒。火性急速,火之正味,其瀉以甘。故曰:「少陰之勝,治以辛寒,佐以苦咸,以甘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陰濕氣所勝之病,用咸熱葯主治,用辛甘葯輔助,用苦藥瀉其勝氣。咸為水味,熱為火氣,濕熱則以咸化之,寒濕則以熱治之。濕勝則土寒,辛能溫土,甘能補土。若濕勝而土實則以苦瀉之,土之正味,其瀉以苦。故曰:「太陰之勝,治以咸熱,佐以辛甘,以苦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少陽火氣所勝之病,用辛寒葯主治,用甘咸葯輔佐,用甘葯瀉其勝氣。少陽相火勝氣之治與少陰君火勝氣之治基本相同,僅輔佐葯少有差異。以甘瀉之者,甘能瀉火之故。故曰:「少陽之勝,治以辛寒,佐以甘咸,以甘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陽明燥氣所勝之病,用酸溫葯主治,用辛甘葯輔助,用苦藥瀉其勝氣。酸為木味,溫為火氣,木火相生則金有制而木不傷。陽明有清金之氣和燥金之氣。燥氣有餘則以辛散之,清氣不足則以甘滋之,苦從火化能瀉燥邪之實。故曰:「陽明之勝,治以酸溫,佐以辛甘,以苦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寒氣所勝之病,用甘熱葯主治,用辛酸葯輔助,用咸葯瀉其勝氣。水勝則火衰,甘能益土而制水,熱能扶陽以逐寒。辛散寒邪之實,酸收心氣之傷,水之正味,其瀉以咸。故曰:「太陽之勝,治以甘熱,佐以辛酸,以咸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三)六氣之復的治療  厥陰復氣所致之病,用酸寒葯主治,用甘辛葯輔助,用酸葯瀉其邪,用甘葯緩其急。酸為木味,寒為水氣。木之正味,其瀉以酸。木火相生,宜清以寒。木勝土衰,以甘補土,辛從金化,以辛制木。瀉肝之實,緩肝之急,酸瀉甘緩,皆木之正味而為正治。故曰:「厥陰之復,治以酸寒,佐以甘辛,以酸瀉之,以甘緩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復氣所致之病,用咸寒葯主治,用苦辛葯輔助,用甘葯瀉其邪,用酸味收斂,用辛苦藥發散,用咸葯軟堅。咸為水味,寒為水氣,咸寒制以所不勝,苦辛發散其熱,甘酸瀉火而斂浮熱,苦咸散火而解熱結。故曰:「少陰之復,治以咸寒,佐以苦辛,以甘瀉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以咸軟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陰復氣所致之病,用苦熱葯主治,用酸辛葯輔助,用苦藥瀉其邪,燥其濕,或泄其濕邪。苦為火味,熱為火氣,苦能瀉土,熱能燥濕。酸能制土,辛能溫寒。土位之主,其瀉以苦,瀉以奪其壅,燥以勝其濕,泄以利其水。故曰:「太陰之復,治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瀉之,燥之,泄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陽復氣所致之病,用咸冷葯主治,用苦辛葯為佐,用咸葯軟堅,用酸葯收斂,用苦辛葯發汗,發汗之葯不必忌熱天,勿用溫涼葯。少陽相火之復與少陰君火之復,其治基本相同。「發不遠熱,無犯溫涼」,乃重申用發汗藥勿犯寒涼之意。少陰之治亦然。故曰:「少陽之復,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咸軟之,以酸收之,辛苦發之,發不遠熱,無犯溫涼,少陰同法」(《素問·至真要大論》)。  陽明復氣所致之病,用辛溫葯主治,以苦甘葯為佐,用苦藥泄之、下之,用酸葯補虛。辛為金味,溫為火氣。金之正味,瀉之以辛,金之清燥,勝清以溫,苦從火化,以苦制金。木被金傷,以甘緩急。苦泄開燥結以通實邪,酸補斂津液以滋乾涸。故曰:「陽明之復,治以辛溫,佐以苦甘,以苦泄之,以苦下之,以酸補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復氣所致之病,以咸熱葯主治,以甘辛葯為佐,以苦藥堅其氣。咸為水味,熱為火氣,瀉水以咸,治寒以熱。甘從土化,用以制水,辛能散寒,寒水通於腎,腎不堅則寒易起,故「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太陽之復,治以咸熱,佐以甘辛,以苦堅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總之,凡治各種勝氣復氣所致之病,其基本原則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清者溫之,散者收之,抑者散之,燥者潤之,急者緩之,脆者堅之,衰者補之,強者瀉之,各安其氣,必清必靜,則病氣衰去,歸其所宗,此治之大體也」(《素問·至真要大淪》)。  (四)司天在泉淫勝的治療  1.司天淫勝之治厥陰司天風淫所勝之病,以辛涼之葯平其勝氣,佐以苦甘之葯,以甘葯緩其急,以酸葯瀉其邪。風為木氣,金能勝之。辛從金化,涼為金氣,故治以辛涼。而過於辛則反傷其氣,苦以溫金,甘以益氣,故以苦甘為佐。木性急,則以甘緩之。風邪勝,則以辛散木之正味,其瀉以酸。「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以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故曰:「風淫所勝,平以辛涼,佐以苦甘,以甘緩之,以酸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司天熱淫所勝之病,以咸寒之葯平其勝氣,佐以苦甘之葯,以酸葯收斂陰氣。熱為火氣,水能勝之,故治以咸寒。甘能瀉火勝咸,苦能泄熱,故以苦甘為佐。熱盛於經而不斂,故以酸收之。「心苦緩,急食酸以收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說:「熱淫所勝,平以咸寒,佐以苦甘,以酸收之」(《素問·至真要大淪》)。  太陰司天濕淫所勝之病,以苦味熱性之葯平其勝氣,以酸淡之葯為佐,以苦味葯燥濕,以淡味葯滲濕。如濕甚於上而有熱,則以苦溫之葯治之,佐以甘辛之品,以汗解法恢復其常態為止。濕為土氣,燥能勝之。苦從火化,火能助燥。酸從木化,以制濕土。淡滲利竅以去其濕。「脾苦濕,急食苦以燥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濕郁於上而成熱,以苦溫燥其濕,佐以甘辛者取其汗適復其故,即戒過汗之謂-故臼:「濕淫所勝,平以苦熱,佐以酸辛,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濕上甚而熱,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汗為故而止」(《素問·至真要大論》)。華慧教育網搜集整理  少陽司天火淫所勝之病,以酸冷之葯平其勝氣,用苦甘葯為佐,以酸葯收斂陰氣,以苦藥發泄火邪,以酸葯恢復陰液。水能勝火,故平以酸冷。苦能泄火之實,甘能緩火之急,故以為佐。火郁則以苦發之,火盛而散越,則以酸收之,以發去火,未免傷氣,故又以酸復之。所以說:「火淫所勝,平以酸冷,佐以苦甘,以酸收之,以苦發之,以酸復之,熱淫同」(《素問·至真要大論》)。  陽明司天燥淫所勝之病,以苦溫之葯平其勝氣,以酸辛之葯為佐,以苦味葯下其燥結。燥為金氣,火能勝之,故平以苦溫。以酸瀉木而補金,以辛瀉金而補火,故為之佐。苦則瀉下燥結。故曰:「燥淫所勝,平以苦溫,佐以酸辛,以苦下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司天寒淫所勝之病,以辛熱葯平其勝氣,以甘苦藥為佐,以鹹味葯瀉之。熱從火化,寒為水氣,熱能勝之。辛熱以散寒,苦甘以勝水。水之正味,其瀉以咸。「腎苦燥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說:「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佐以甘苦,以咸瀉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2.在泉淫勝之治厥陰在泉風淫所勝之病,用辛涼葯主治,以苦味為佐,以甘味緩和肝木,以辛味散其風邪。風為木氣,金能勝之,辛從金化,故治以辛涼。苦勝辛,甘益氣,過於辛,恐反傷其氣,故佐以苦甘。木性急,故以甘緩之。風邪勝,故以辛散之。 「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說:「諸氣在泉,風淫於內,治以辛涼,佐以苦,以甘緩之,以辛散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陰在泉熱淫所勝之病,用咸寒葯主治,以甘苦為佐,以酸味收斂陰氣,以苦藥發散熱邪。其義與少陰司天之治相同。又以苦發之者,乃熱郁而不能散,故以苦發之。所以說:「熱淫於內,治以咸寒,佐以苦,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陰在泉濕淫所勝之病,用苦熱葯主治,以酸淡為佐,以苦味燥濕,用淡味滲濕。此與太陰司天之治相同。但佐以酸淡,與彼之酸辛為佐不同。酸從木化所以制土,淡與甘同所以益土,且淡能滲濕,故以酸淡為佐。所以說:「濕淫於內,治以苦熱,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少陽在泉火淫所勝之病,用咸冷葯主治,以苦辛為佐,以酸味葯收斂陰氣,以苦昧葯發散火邪。水能制火,故治以咸冷,與在泉熱淫之治同。苦能泄火,辛能散火,故當佐以苦辛。酸收、苦發之義與在泉熱淫之治相同。所以說:「火淫於內,治以咸冷,佐以苦辛,以酸收之,以苦發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陽明在泉燥淫所勝之病,用苦溫葯主治,以甘辛為佐,以苦寒泄下。燥為金氣,火能勝之,苦從火化,故治以苦溫。木受金傷,以甘緩之;金之正味,以辛瀉之,故以甘辛為佐,燥結不通,邪實於內,故以苦寒下之。「肺苦氣上逆,急食苦以泄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補之,辛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所以說:「燥淫於內,治以苦溫,佐以甘辛,以苦下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太陽在泉寒淫所勝之病,用甘熱葯主治,以苦辛為佐,以鹹味葯瀉之,以辛葯溫潤之,以苦藥堅實之。寒為水氣,土能勝水,熱能勝寒,甘從土化;熱從火化,故治以甘熱。佐以苦辛等義,即「腎苦燥,急食辛以潤之:腎欲堅,急食苦以堅之,用苦補之,咸瀉之」(《素問·臟氣法時論》)之謂。所以說:「寒淫於內,治以甘熱,佐以苦辛,以咸瀉之,以辛潤之,以苦堅之」(《素問·至真要大論》)。  (五)運氣與預後根據  運氣學說也可判斷疾病的預後,預測死亡的日期和時刻;五臟病,凡真臟脈出現後。皆至其所不勝之日死。如「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謂真臟脈見皆死」(《素問·平入氣象論》)。庚辛屬金,肝屬木,金能克木,故「肝見庚辛死」。所以說:「庚辛者,金日也:肝之真臟脈見而全無胃氣,則至庚辛日而死,以金克木也」(《黃帝內經素問注證發微》)。運氣學說不僅能預測死亡的日期,還可以判斷死亡的時刻。  將十二地支按五行分屬,五行又與五臟相配,則一晝夜的時辰可分屬五臟:然後將時支的屬性與所患病的屬性。按五行相剋規律?就可推測出死亡的大體時間;故El:「一日一夜五分之,此所以占死生之早暮也」(《素問·玉機真臟論》):即病死於克己者之分位。總之,運氣學說判斷預後是根據受病臟腑的屬性和病情,結合季節日時的干支屬性,按五行生剋規律推算,如屬相生,則病情在相應的日期減輕或向愈;若屬相剋,則病情惡化或死亡。
推薦閱讀:

【轉載】辯證取用神,果良居士一卦例賞析
《選擇求真》之神煞辯證
女性冷症的辯證與扶陽治療
Scalers:為什麼你對「半途而廢」從來不「半途而廢」?
何為陰虛、何為陽虛?艾灸不辯證,越灸越虛!

TAG:中醫 | 辯證 | 陰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