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一定要少吃鹽?從一個新視角來看!

半個多世紀以前,葛森療法的創始人馬克斯·葛森博士就發現了鉀鈉之間比例的失調是導致癌症等各種慢性病的原因,所以在遵循葛森療法過程中,通過飲食的改善調整鉀鈉的比例對於疾病的調理不可忽視。

鉀和鈉都是我們身體需要的東西,但我們身體里的鉀應維持在鈉的二倍以上。一萬多年前人類攝取的鉀是鈉的十六倍,那個時候的人類祖先們鮮少有得癌症等慢性病的,在今天,這個比例已經發生了逆轉,我們現在吃的鈉是鉀的兩倍,甚至更高。從十六倍變成0.5倍,這其中的差別有多大?而這引起的慢性病越來越多了!

比如說高血壓,我們都知道長期的攝入過多的鈉,會引起血壓升高,進而引發高血壓,而這個時候如果減少鈉的攝入,而補充鉀的攝入,血壓就會下降。

再比如糖尿病是因為胰島功能下降,胰島素分泌的不夠。而胰島素的分泌是受鉀的影響,鉀會刺激胰島素的分泌,當我們飲食中鹽吃得多,鉀吃得少,胰島素的分泌就少,進而產生糖尿病。

正常的細胞里,鉀和鈉有一定的比例,大約是五到十幾不等。而細胞在生長與分裂的時候,鉀和鈉的比例則會減小,癌細胞的鉀和鈉比例就少於正常的細胞,所以鉀和鈉的比例反應出細胞分裂的訊息。細胞如要維持正常功能,必須攝取鉀,排斥鈉。如果細胞受損失去鉀的話,就會立刻開始繁殖分裂。癌細胞能無限制的生長,可能和鉀的含量缺乏有直接有關。目前統計學己有報道,癌症發病率和鉀的攝取量成反比,說明鉀對癌症有預防作用。如果長期吃太多的鹽,而不能補充足量的鉀,再加上空氣、環境的污染等多個因素影響,人體就容易罹患癌症等慢性病。

根據統計,世界上幾個鹽吃得多的國家,癌症比例也高;鹽吃得少的國家,癌症的比例就低。從鉀與鈉的比例看來,鉀吃得越多,癌症越少,等於有保護作用。

植物是鉀最好的來源,因為植物能夠濃縮鉀,現在一般人蔬菜都吃得比較少,因為生活富裕,大部分的人喜歡吃雞鴨魚肉,但是動物不是鉀很好的食物來源。像蔬菜、黃豆,鉀跟鈉的比例大概有200至300,香蕉是200,南瓜、絲瓜類都有200至300,西瓜有100,水果中橘子、蘋果都有200以上。總而言之,一般蔬菜水果都在200以上,而加工食品如糕餅、罐頭、麵包等,都在一以下。

在還未調味之前,就是食物沒有加鹽之前,不管是肉、蛋,還是牛奶,鉀跟鈉的比率最多有三到五;只要加一點鹽的話,馬上變成0.1,就是鈉比鉀多十倍。所以,吃蔬菜水果是鉀最好的來源。而吃肉類等加工食物則會攝入過多的鈉。

鉀鈉比例問題的資料,在一般科學雜誌中尚少報導。即鉀和鈉的攝取量,會影響癌症的發展;鈉在食鹽及味精中很多,鉀在蔬菜及豆類中很豐富。

有一位統計學專家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醫院的強生博士,他將全世界二十個國家的資料作分析,結果發現凡攝取多量鉀的地區,其患癌人數即降低。他又發現凡年齡大者,身體中已有的鉀即易從細胞膜漏出,而一般細胞內含鉀量,常是鈉的十倍,細胞在分裂(增生)的情況下,鉀對鈉比例減少,癌細胞也是如此,細胞受傷時鉀漏出則立刻開始繁殖。所以老年人患癌的機會增加,就是因為細胞鉀的含量減少之故。他還發現某些患慢性疾病的人,細胞中的鉀量如多,則癌病即少些。

強生博士為何對此事發生興趣呢?因為他發現在紐約附近的一個小縣名叫西尼卡(Seneca),其各種癌症人數都低於鄰近各縣,經研究才知道該縣有一水湖,湖水中鉀的含量,大大高於他縣,於是開始研究本問題。他又發現伊朗某些地區的食道癌特別多,這些地區的人多數系採用麵食或麵包,因為麵食中必須多加食鹽,而在食道癌低的地方則多吃米飯,米飯不必加鹽。現在我們習慣吃的大多數食物中,都有加鹽,以增加口味。一般人可能不知道,只是這一點細微的差別,影響也很大!

在細胞學研究上發現有些癌細胞,如果在它的培養液中增加鉀,它會突然變成正常細胞。有一實例:老鼠的血癌細跑,本來不能造血,經將其培養液中的鉀,提高到十倍以上時,即出現造血現象。由此證明鉀鈉比例對癌細胞的形成有密切的關係,不過這些資料,一般還看不到,因為這些研究,還在起步階段。

另外,研究還發現身體需要的大部分酶(酵素)均需要鉀來作為催化劑,而鈉則扮演著酶的抑製劑角色。

含鉀豐富(鉀多鈉少)的食物:

大豆、棗、胡桃、香蕉、南瓜、甜橙、杏仁、大豆、黑麥穀粒,麥胚芽、玉米粉等多為天然蔬菜水果。

含鈉多(鉀少鈉多)的食品:

動物食品及人工製品,如糖果、餅乾、罐頭、麵包、熏肉、罐裝玉米、罐裝豌豆、火腿,一般蛋糕、撒鹽餅乾、青橄欖、冷切臘場、蘋果餅、魚子醬、龍蝦等均為鉀少鈉多,比值在一以下,少吃為妙。

鉀鈉比例也從另一個側面分析了為什麼吃蔬菜素食可以預防甚或調理慢性病,而過多的食用肉類等加工食物會導致很多的慢性病。葛森醫師在大半個世紀以前就已開始在葛森療法中通過調整飲食來減少鈉的攝入,增加鉀的攝入來調理癌症,少吃鹽還不夠,必須同時增加鉀的攝取。


推薦閱讀:

吳志成、楊娜:全球治理的東亞視角
從歷史學視角透視世界現代化進程
過完年第一周的三個視角
新金融發展理論視角下的股票市場與經濟增長:綜述與評價
從社會學視角看頻發的校園欺凌現象

TAG:視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