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誠法師開示及答疑 2017-04-05】
A、佛法如同吃飯一樣,每天都要吃;又像充電一樣,要常常去充。內心缺少佛法的滋潤和清洗,煩惱的霧霾就會遮蔽心靈。---見行堂語
B、網友:一個人怎樣才能讓自己的內心強大呢?師父。
學誠法師:身體的強壯需要鍛煉,心靈的強大需要修行。找到善知識、善友,聽聞佛法、如理思維、依教奉行,漸漸就能增長內心的慈悲與智慧。
C、網友:法師,我一直是很堅強樂觀的,最近覺得很無力!
學誠法師:心也會累,要給心靈充電。親近善法的環境和良師益友,能令心獲得力量。
D、網友:師父好,弟子請教兩個問題。第一,人需要去做些什麼來「休息」嗎?比如周末和節假日,應該繼續忙,還是要刻意停下來?第二,如果需要休息,做什麼才能達到休息的目的?
學誠法師:人需要高質量的休息,或叫「充電」,每日的飲食、睡眠都是在為身體充電;去寺廟參加一些活動,出坡、誦經、聽聞等,是在為精神充電。到了節假日,不妨放下瑣事,去寺廟走一走,靜靜心。
修行的人在精進的過程中,也需要暫止息,每隔一段時間短暫地停下來,精神上略略放鬆,或靜閱書籍,或適當運動,調整身心。
休息不等於放逸,而是要做有益的事去滋養身心。一到節假日就暴飲暴食、晚上熬夜早上不起,或整天看電視打遊戲等行為,不但不是休息,而是對身心的一種損害。
E、網友:最近戾氣特別重,如何化解?
學誠法師:人的內心就像一個蹺蹺板,智慧與煩惱就是蹺蹺板的兩頭。智慧重的時候,煩惱就輕;煩惱重的時候,智慧就輕。如果發現自己最近脾氣大了、心不靜了、想不開了,就說明對善法的熏習少了。所以要堅持不斷修行善法、親近善友,不斷給內心充電,越來越多地保持善法的狀態,自然煩惱就少了。
F、網友:我感覺現在比較乏累,對於工作內容必須要完成,可是這段時間對於工作對於設計?我感覺想不出什麼好點子,該如何調節自己呢?
學誠法師:靈感這個東西,你要去追它的時候,它就跑了;令心平靜、柔軟、充盈起來,它不知不覺就會出現。好的創意不是「想」出來的,是要在事外用功,給心靈充電,不是逼迫大腦可以得到的。就像一棵樹一樣,果實長不好,要給根澆水、施肥,而不是往果子上噴水。
G、網友:法師,公司業績不好,弟子焦慮不安,都快得抑鬱症了,祈求指點迷津,我該怎麼做?
學誠法師:把心靜下來,才能有辦法。俗話說「月有陰晴圓缺,人有旦夕禍福」,時節因緣總是在變化,如果我們一直追逐和執著這些因緣,就會焦慮不安、疲憊迷茫;動蕩的內心更難以看清形勢、做出判斷,從而苦上加苦。
在紛紛的因緣中,要先守住自己當下一刻的心,讓它不動,靜下來才會有力量。堅持每天靜坐10分鐘,耐心讀一本好書,或者找機會去寺廟誦誦經,給心一個暫棲和充電的時間。
---學誠法師開示之「充電」
1、網友:師父好,皈依了之後,還可以多次皈依嗎?如果多次皈依好嗎?那多個法名又如何使用呢?也請師父開示自性皈依和三皈依的區別?
學誠法師:皈依,有內心的皈依,有儀軌的皈依,後者是為了輔助和增強前者。內心的皈依,應該天天做、時時做,令皈依心不斷長養。如果有機緣參加多次儀軌上的皈依,也是可以的,目的都是為了增長皈依心。
但有人在各處道場多次皈依,並非為了學修,而是心不安穩、追求虛名,四處跑道場,只增長了談資,卻沒有依止任何一個道場踏實學修,這種情況是很不好的,不僅得不到皈依的利益,反而容易造惡業。
外在皈依住持三寶,是為了啟發我們的自性三寶。
2、網友:法師好,孩子一歲半了,作為一個父親我深知責任重大,俗話說「三歲看大、七歲看老」,現在是打基礎的重要時候,很希望能把他教育成才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對於教育孩子你能給些好的建議嗎?
學誠法師:想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家長自己就應該做個什麼樣的榜樣。
3、網友:弟子在修持的路上,愈發察覺我的心性雜亂散漫,很難自律自控,拖延症嚴重,經常忘掉當前生活的重點。做事時雜念份飛,想做的事太多,難以抉擇哪個才是未來最有利最適合自己的。
學誠法師:大的原則,要遵循業果,看看所做的事會造什麼業,對來生會有什麼影響;善業之間的抉擇,要看團隊和當下時空因緣更需要什麼;修行的次第和法門,要依善知識的教導。
4、網友:請問師父,如何培福報?阿彌陀佛!
學誠法師:孝敬父母、供養三寶、布施貧窮,發廣大心,多為大眾承擔、付出,毫無怨言和傲慢。看到別人的成就,就好像自己獲得了一樣歡喜;自己有的東西,都樂意分享給別人。
5、網友:請問,去寺院拜佛時,應該怎樣發願和迴向?
學誠法師:拜佛時要策發恭敬心、感恩心、效學心,發願自己也要好好修行,成就佛道。迴向是造了善業以後對誓願的又一次提醒,把善業的功德聚攏到所發的心愿上。發願及迴向文有多種,內涵都是相通的,根據道場的規矩來即可。
6、網友:師父,要跟師法友團隊一起學習多久呢?我打過禪七,效果不是很明顯!抑鬱症加強迫症,定力為零,好過三四個月,現在又複發了。
學誠法師:依止師法友團隊修行,就像學生到學校學習一樣,是長期的、持續的。禪七等法會,好比「特訓」「集訓」,是在長期用功的基礎上,通過短期特別的密集用功,獲得較大的進步。如果平時沒有用功,僅靠短短几天就想得到什麼成效,是不可能的,即使有一些感應,也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7、網友:師父,弟子做事總是優柔寡斷、瞻前顧後,大學畢業後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怎麼辦?
學誠法師:生命沒有大方向,看不到更遠,就會在小事上處處糾結。要去想,自己來生希望成為什麼樣的人,這一生想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再倒推回來,五十年、二十年、十年、現在,自己要做什麼。
8、網友:心浮氣躁時,該讀誦何經典,方可啟發智慧與定力?
學誠法師:佛法不是這樣學、這樣用的——「臨時抱佛腳」,只有心煩氣躁時、遇到困難時才想起三寶,雖然不能說完全沒用,但這不是真正的修行。真正的修行,是找到病因,一點點治療,不是發病時弄點安慰劑,解決一些表面問題。現在可以養成每日讀經的習慣,慢慢找到師法友團隊修行。
9、網友:頂禮法師,我是一個25歲的小姑娘,很沒有安全感,因為家人近幾年沒有穩定的經濟收入,我時常很恐懼,恐懼家人會不健康,會不平安,總是靠念佛號讓自己安心,我現在每天都在抄寫心經,要怎麼克服這些恐懼的感覺。
學誠法師:恐懼沒有用,要好好造善業,積累福德。佛法不是心理安慰劑,而是非常實在的人生之路的指導。多聽聞佛法,內心有正知正念,行為上一直造善業,就什麼都不用怕。
以上摘自學誠法師微博:http://weibo.com/xuecheng
龍泉論壇:http://bbs.longquanzs.org/portal.php
寺 院 宗 旨以見性為宗,以戒律為基,以凈土為歸。
修 學 宗 旨
建立和合僧團,嚴持出家戒願。學法入佛知見,專精老實不變。
見性安住不亂,妙用慧照現前。僧寶人天典範,行為定要端嚴。
慈悲智慧利生,不可戀慕世緣。修行清凈無染,名聞財色不沾。
聽經念佛為本,遠離盲修雜練。為眾做佛嚮導,共圓菩提大道。
得道就在當下,不可心外求玄。無住即是本圓,無念即見佛面。
離相是真出家,心凈極樂便達。五經一論為依,信願持名為行。
念佛成佛簡單,還靠信願做伴。借鑒祖師經驗,此生成佛圓滿。
推薦閱讀:
※佛說十善業道經 (第六十三集)凈空法師講解
※僧伽(gā)吒(zhā)經卷第一(無智法師分卷版)
※慧靜法師講:《佛說阿彌陀經》四
※凈空法師:發願修行,供養諸佛
TAG: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