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善於外戰的名將總蒙冤
06-13
攤開中國歷史,人們不難看出,許多對外作戰的名將在內鬥中總是蒙冤。他們輕者被革奪官級功名,晚年貧病而死;重者身陷囹圄,或被殺頭夷三族。這種歷史悲劇常被重演,為探討這種歷史悲劇重演的原因,特寫此文求教。一、秦蒙恬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簡況蒙恬,秦將。秦始皇橫掃六國統一天下以後,北方匈奴常南下侵擾,他們利用騎兵突襲,殺害守邊官兵,強姦擄掠。北疆不得安寧。秦始皇拜蒙恬為大將,率30萬大軍抗擊匈奴。蒙恬率軍英勇作戰,打敗了匈奴的進攻,收復了被匈奴侵佔的廣大地區,將敵人趕進了漠北。從長治久安出發,秦始皇命蒙恬組織領導修長城,以便防止匈奴騎兵突襲。蒙恬動員軍民修築「因地形,用制險阻,起臨洮、至遼東、延袤萬餘里」的長城,經十餘年,蒙恬威振匈奴。其後十餘年,胡人都不敢南下牧馬。而至今萬里長城仍是世界七大奇蹟。此乃蒙恬及我國古代廣大軍民對世界作出的極其偉大的建樹。秦始皇三十七年外巡,因病死在途中,太監趙高使用陰謀詭計,瞞住始皇死訊不報,假秦始皇命令,立胡亥為太子,賜蒙恬及與蒙恬一起修長城的公子扶蘇死。蒙恬鳴冤,請求朝廷複議。但趙高已立胡亥,他在胡亥面前找茬,毀惡彈劾蒙恬。胡亥再遣使者持詔殺蒙恬,蒙恬說:「我何罪於天,無過而死乎?」使者對蒙恬說:「君之過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內史。」就這樣,一代外戰元勛就因為其弟有大罪而蒙冤被害,死在對國家、民族無有寸功的奸臣之手。當時是蒙恬率領守邊防的三十萬虎狼之師,加上修築長城的數十萬民夫,若反叛二世足以成勢,蒙恬認為自己之所以不反,是因為自祖先起就為秦國建功立業已歷經三代,自己要遵從祖先的教誨,不忘先主秦始皇之恩。是忠君思想主導他不反。而胡亥聽信奸臣之言殺害蒙恬,自去股肱,毀了護國長城,所以蒙恬被害不出三年,胡亥自己就被奸臣趙高殺害,秦朝也就滅亡了。二、漢李廣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簡況李廣,漢將。孝文帝14年,從軍擊胡,因精於騎射,第一次參戰就殺死殺傷很多匈奴官兵,升為漢中郎,後皇帝派中貴人到李廣那裡學習帶兵與匈奴打仗。一天中貴人發現胡人只有三人就帶了數十騎兵去圍攻,那三個胡人異常悍勇,竟將中貴人帶去的幾十個騎兵盡數殺了,中貴人也受傷回報,李廣「此必射鵰者也」,於是李廣又帶了一百多騎兵去追,用箭射死兩人,活捉一人。正要帶俘虜往回走,只見胡兵數千騎的大部隊趕來,胡兵沒有立即進攻李廣,而是據山布陣,李廣因此料定匈奴軍不知我方虛實,以為我方是誘兵,李廣帶去的百人見敵軍勢大,人人驚恐,欲策馬回逃,李廣忙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大家,並命大家都下馬席地而坐,以堅敵之想法。就這樣,漢軍百騎與匈奴數千騎一直對峙到天黑。至半夜,胡人偷偷撤兵而去。後幾年,匈奴侵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兵鋒指向右北平,東北邊疆危急。皇帝命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李廣在右北平鎮守,稱李廣是「漢之飛將軍」,就逃得遠遠的,好幾年不敢往右北平望一眼。李廣自青年從軍戰至花甲之年,與匈奴拚命死戰七十餘場,麾下士卒因戰功取得侯爵者有幾十人,而李廣作為最先漢與匈奴作戰第一人,至死未得爵位。六十歲後,隨大將軍衛青擊匈奴,衛青已秘密探知匈奴單于及部隊的所在地,但衛青為了讓自己的親信中將軍公孫敖立功取得爵位,就命令公孫敖隨自己帶大隊人馬主攻匈奴單于,而令本是先鋒主攻的前將軍李廣到右將軍食其部隊里去,與右將軍合兵,擔任迂迴包抄的任務,因為在水草稀少的沙漠里行軍,部隊迷路,右將軍食其和李廣沒有按照規定的時間趕到預定的作戰地點,致使匈奴逃走了。右將軍食其和李廣按軍令當斬,食其貶為庶人,大將軍命令軍中長史追問李廣的責任。李廣先就對衛青改公孫敖取代他的前鋒主攻不給他建功立業的機會的做法不滿,認為自從軍以來,幾十年里與匈奴大小七十餘戰,自己部下士兵因功封侯者數十人,而自己一直沒有取得爵位,現六十多歲,本想隨大將軍擊匈奴建功立業,而大將軍卻因私將他調離先鋒位,去做偏軍又迷失道路,功未就卻落得殺頭之罪,覺得冤屈,不願面對刀筆吏的審問,抱恨引頸自殺了。李廣為將,對敵作戰智勇兼備,令敵人害怕,而且愛護士卒,因功受獎所得盡數分給大家,行軍途中遇上飲水的地方,戰士們不盡飲,李廣絕不先喝,士兵們都甘願跟隨李廣出生入死。時聞李廣死,三軍含悲,哀聲動地,邊疆百姓無論認識不認識李廣者皆痛哭流涕,人們都深深懷念自己的「飛將軍」李廣。三、唐薛仁貴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的簡況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唐朝元帥。30歲從軍,在總兵張士貴帳下當伙頭軍,太宗李世民征東,因作戰勇敢打敗敵酋蓋蘇文,又於公元658年在遼東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契丹王阿卜因數千人,並平定朝鮮,因功官拜右武衛將軍,帶兵鎮守朝鮮。公元661年高宗李直詔薛仁貴帶兵出天山與九姓回紇軍作戰,陣前薛仁貴連發三箭,射死回紇兵頭目三人,余軍皆降。「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自此九姓回紇衰敗。薛仁貴屢立戰功,深得軍心民心,遭到奸王李道宗的忌恨,他假裝請薛仁貴到府上議事,將其灌醉,扶到自己王妃的床上,然後將王妃殺害,據此栽贓薛仁貴。狀告薛仁貴據功自傲,*王妃,輕視李氏王朝,將薛仁貴問成死罪,打入天牢。虧得開國老臣程咬金,尉遲恭等人拚命保奏,才留下性命。後幾年,突厥再次來犯,無人可敵,西北邊境危急,高宗才將薛仁貴從獄中放出,因久在牢中,身心受損,戰力大不如征東時,因傷病死於征西的戰役中。四、宋岳飛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簡況岳飛,河南湯陰人,南宋元帥。北宋末年,金國入侵,岳飛以熱血青年投軍,先隨元帥宗澤抗金。由於作戰英勇,宗澤用為偏將。歷經數年,岳飛終於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岳家軍」,金兵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1134年,岳家軍首次北伐收取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再次北伐,攻佔伊陽、洛陽;1140年春,金兀朮率兵入侵,岳飛大破金兵,再次收復洛陽、鄭州,岳家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勢如破竹,打到朱仙鎮,兵臨當時金國的首府汴京,軍威大振,將士大呼「直搗黃龍」,正當金兵走投無路時,與金兵暗裡勾結的大漢奸,大內奸秦檜慫恿南宋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詔令岳飛班師,這樣恢復中原的大好戰機已失,岳飛北伐壯志未酬。班師回朝後,秦檜又慫恿趙構以謀反罪免去岳飛一切職務,並令人秘密審訊岳飛。由於無法找到岳飛謀反的證據,秦檜又夥同酷吏對岳飛施以酷刑,岳飛在供狀上憤怒寫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最後秦檜串通趙構以「莫須有」謀反的罪名殺害岳飛於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同時遇害的還有岳飛的長子岳雲,女婿張憲兩位青年勇將。奸賊秦檜一夥謀害忠良的手段到了登峰造極、荒唐透頂的地步。岳飛一生廉潔奉公,不置房宅、不買田產、不納小妾,然而奸臣昏君竟然以此認定岳飛有奪權篡位的野心,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三、唐薛仁貴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的簡況薛仁貴,山西絳州龍門人,唐朝元帥。30歲從軍,在總兵張士貴帳下當伙頭軍,太宗李世民征東,因作戰勇敢打敗敵酋蓋蘇文,又於公元658年在遼東黑山擊敗契丹,擒獲契丹王阿卜因數千人,並平定朝鮮,因功官拜右武衛將軍,帶兵鎮守朝鮮。公元661年高宗李直詔薛仁貴帶兵出天山與九姓回紇軍作戰,陣前薛仁貴連發三箭,射死回紇兵頭目三人,余軍皆降。「軍三箭定天山,壯士長歌入漢關」,自此九姓回紇衰敗。薛仁貴屢立戰功,深得軍心民心,遭到奸王李道宗的忌恨,他假裝請薛仁貴到府上議事,將其灌醉,扶到自己王妃的床上,然後將王妃殺害,據此栽贓薛仁貴。狀告薛仁貴據功自傲,*王妃,輕視李氏王朝,將薛仁貴問成死罪,打入天牢。虧得開國老臣程咬金,尉遲恭等人拚命保奏,才留下性命。後幾年,突厥再次來犯,無人可敵,西北邊境危急,高宗才將薛仁貴從獄中放出,因久在牢中,身心受損,戰力大不如征東時,因傷病死於征西的戰役中。四、宋岳飛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簡況岳飛,河南湯陰人,南宋元帥。北宋末年,金國入侵,岳飛以熱血青年投軍,先隨元帥宗澤抗金。由於作戰英勇,宗澤用為偏將。歷經數年,岳飛終於建立了一支訓練有素、紀律嚴明戰鬥力強的「岳家軍」,金兵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1134年,岳家軍首次北伐收取襄陽、信陽等六郡,1136年再次北伐,攻佔伊陽、洛陽;1140年春,金兀朮率兵入侵,岳飛大破金兵,再次收復洛陽、鄭州,岳家軍在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勢如破竹,打到朱仙鎮,兵臨當時金國的首府汴京,軍威大振,將士大呼「直搗黃龍」,正當金兵走投無路時,與金兵暗裡勾結的大漢奸,大內奸秦檜慫恿南宋皇帝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詔令岳飛班師,這樣恢復中原的大好戰機已失,岳飛北伐壯志未酬。班師回朝後,秦檜又慫恿趙構以謀反罪免去岳飛一切職務,並令人秘密審訊岳飛。由於無法找到岳飛謀反的證據,秦檜又夥同酷吏對岳飛施以酷刑,岳飛在供狀上憤怒寫上「天日昭昭,天日昭昭!」最後秦檜串通趙構以「莫須有」謀反的罪名殺害岳飛於杭州大理寺風波亭,同時遇害的還有岳飛的長子岳雲,女婿張憲兩位青年勇將。奸賊秦檜一夥謀害忠良的手段到了登峰造極、荒唐透頂的地步。岳飛一生廉潔奉公,不置房宅、不買田產、不納小妾,然而奸臣昏君竟然以此認定岳飛有奪權篡位的野心,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岳飛死後,秦檜趙構以殺了岳飛作為與金國訂立和議的見面禮,宋向金稱臣,年年朝貢,歲歲稱臣。還以金銀財寶、古玩美女賄賂金兀朮之類金國權勢。岳飛死後,秦檜趙構以殺了岳飛作為與金國訂立和議的見面禮,宋向金稱臣,年年朝貢,歲歲稱臣。還以金銀財寶、古玩美女賄賂金兀朮之類金國權勢。五、明戚繼光的對外作戰事迹與蒙冤簡況戚繼光,明朝大將。明朝時期,日本倭寇經常乘海船侵擾山東、江蘇浙江沿海一帶,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鬧得海疆長期不寧。國難當頭,戚繼光挺身而出,他根據倭寇入侵的特點組建了一支專門對付倭寇的戚家軍,打得倭寇滿地找牙,哭爹喊娘,海疆數年內平安無事。公元1584年,有奸臣彈劾戚繼光與首輔張居正關係密切,說戚繼光給張居正送信「雖夜半開門而進,意欲何為,莫非反狀乎!」這樣懷疑戚繼光與張居正謀反,朝廷一紙詔書,鎮守蘄鎮多年的明軍統帥日寇的剋星戚繼光慘遭革職。戚繼光常年在海防線上與兇殘的倭寇戰鬥,落下一身的傷病,晚年無錢醫治,在饑寒交迫中逝世。戚繼光遺言:「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但而今倭寇仍是我國萬裏海疆之首惡,什麼時候才能實現戚將軍的遺願,我等中華晚輩尚需加倍努力啊!六、明袁宗煥的對外作戰事實與蒙冤簡況明朝後期,由於朝廷的腐朽統治,國家內憂外患。袁宗煥,廣東人,萬曆47年參加考試而中進士,這時後金努爾哈赤起兵攻明,侵犯遼東,明軍屢戰屢敗,特別是第一次廣寧之戰,明軍13萬大軍幾乎覆沒,邊關岌岌可危。袁宗煥自告奮勇守山海關。天啟2年,明總兵孫承宗派袁宗煥守寧遠,袁與寧遠軍民同甘共苦,將寧遠城建成鐵打的堡壘,將後金努爾哈赤之輩擋在關外20多年。由於朝廷腐敗,君臣昏庸無能,努爾哈赤探得袁在朝中無人支持,以為時機已到,起兵20萬,猛攻寧遠,袁宗煥在寧遠軍民的傾力支持下,以紅衣大炮擊退了努爾哈赤清軍的進攻,並殺傷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傷重身亡。寧遠大捷,袁宗煥被提升為遼東巡撫。天啟7年,滿清皇太極再攻寧遠,被袁再次擊敗。太監魏忠賢把持朝政、打擊異己,魏指使人彈劾袁宗煥,袁被迫辭職。崇貞元年,袁宗煥被再度起用鎮守寧遠。皇太極繞過袁宗煥鎮守的遼東,率兵直取北京,袁宗煥探得消息,率軍連續行軍兩晝夜,指揮僅九千之卒與皇太極10萬大軍對陣於北京廣渠門外,擊退清軍,保住了京師。崇貞皇帝在廣渠決戰勝利10天後,聽從被清軍俘獲又從清軍兵營里逃出來的太監的話,認定袁宗煥是內奸,不重事實與證據,只聽太監一面之詞(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把袁宗煥當場抓了投入天牢,不久以「叛逆」的罪名將袁處以凌遲。這樣,我民族脊樑、國之柱石、令外敵畏懼的名將不是死在沙場,卻死在自己誓死保衛的昏君的屠刀之下,袁宗煥被劊子手剮下來的肉被不明真相的老百姓生吃了。袁被夷三族。袁宗煥死後,骸骨棄在地下,無人敢去收葬,只有一個姓余的僕人半夜裡去偷偷地將骸骨背回,埋葬在廣渠門的廣東義園,義僕後人世代為袁宗煥守墓,直到如今。袁宗煥臨刑前寫詩一首「一生事業總成空,半世功名在夢中。死後不愁無勇將,忠魂依舊保遼東。」可見袁宗煥的忠誠。七、民國孫立人的對外作戰的事實與蒙冤簡況孫立人,安徽巢湖人,中華民國的二級上將。1942年初,中國遠征軍進入緬甸與盟軍一起對日作戰。4月17日,日軍將英國軍隊7000人包圍在仁安羌。孫立人奉命率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前去解圍,與日軍展開生死搏鬥,經10個多小時激烈戰鬥,將日軍打得潰不成軍,狼狽逃竄,終於解了英軍之圍。1942年5月,駐緬英軍統領代表女王向孫立人頒發「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第二次緬甸戰役,孫立人率新三十八師(後來的新一軍)同日軍的精銳師團連續作戰17個月,孫立人所向披靡,日軍望風而逃。1943年美國羅斯福總統給孫立人頒發了「豐功」勳章。同年英國女王又授與孫立人第二枚「大不列顛帝國司令勳章」,孫立人率軍與日軍作戰取得的出色戰績,令盟軍對中國陸軍刮目相看,提高了中國軍隊在當時的國際威望。孫立人隨蔣介石敗逃台灣後,孫任陸軍總司令,備受美國青睞。蔣介石懷疑孫立人要取代自己在台灣的地位,1955年孫立人被控涉嫌搞兵變等罪遭撤職和監禁。直到八十年代中期才解禁。八、共和國彭德懷的外戰事迹及蒙冤簡況彭德懷,湖南湘潭人,共和國第二大元帥。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前敵總指揮,參與指揮了平型關伏擊戰、陽明堡炸飛機、百團大戰等戰役戰鬥,威鎮日寇。最震驚世界令國人引為自豪的是其奉毛澤東之命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率兵入朝抗擊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邊趕到了「三八線」以南,至今不敢越線一步。但是彭德懷立下蓋世功勞回國後,在黨內排名不但沒有靠前,反而往後移了(因為七大時僅為中央委員的林彪、鄧小平都進了常委),1959年彭德懷見大鍊鋼鐵不躍進吃大鍋飯,發共產風,致使全國處於饑荒,(連國家領導人的子女都吃不飽飯)不少人得了水腫病,有些地方已經餓死人了,再由著一些頭腦發熱的人瞎折騰下去,後果不堪設想。彭德懷當時分管軍隊,經濟建設本不是他所管,而作為政治委員、名列黨和國家領導人,加上他愛民心切,見大多數人在餓肚子,我們不說誰說?於是在廬山會議上給毛澤東主席寫了一封信,心想為人民鼓呼嚨、糾正左的錯誤。但是,由於這時黨內「左」正成氣候,不由分說。於是認定彭德懷是反黨反社會主義的右傾機會主義分子,撤銷軍職,予以批判。再過幾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康生、江青、姚文元等奸人重提彭德懷問題,指使不明真相的群眾游斗彭德懷,打斷了他兩根肋骨、並以「莫須有」的「理通外國」的罪名將彭德懷開除黨籍,打入秦城「天牢」,關押至死。彭被冤折磨而死,死後沒有通知其親屬,骨灰都寫的是化名。彭德懷一生虛懷若谷,艱苦樸素,戰時與士兵同甘共苦;和平年代,常以自己節省的錢周濟有困難的下屬或群眾。這樣的名將美德卻被康生、江青之流污衊為拉攏群眾,是「偽君子」,真是黑白顛倒。九、原因淺析通過上述事例,大家可以看出,善於對外作戰名將總被蒙冤。他們有一個共同點:在強勢的外國敵人面前,都是智勇雙全、隨機應變、龍騰虎嘯、滅敵有餘、令敵軍怕,不愧為英雄的稱號,而在與奸臣、壞人、昏君的內鬥中卻顯得束手無策,近乎遇痴,護己無招,令奸賊們有恃無恐。對外作戰名將們為什麼大多不得志,差不多殊途同歸皆蒙冤,或革職,或遇害,這樣的下場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能有什麼辦法制止這種歷史悲劇重演嗎?——在為那些被冤的我們民族英雄悲泣的時候,這一問題反覆困擾著我。而經反覆思考,我認為他們的悲劇造成的原因約為以下幾點:一是「君為臣綱」的忠君思想所造成。忠君思想雖說是我國古代一大特色,但至近代仍不同程度存在。自古以來,或一國、或一集團的第一領導人(或叫皇帝,或叫主公或叫總裁、主席)即是其領導下的一切軍民等的主子,第一領導人的下屬無論官大小、親疏等都是奴,一切奴要圍繞第一領導人轉,按照第一領導人的意志辦。「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絕對服從第一領導人(主子)就是忠臣,否則就是大逆不道,為不同的領導人做事叫各為其主,這樣能不讓第一領導人所不喜歡的人不蒙冤嗎?二是封建君主,家長制個人獨裁的體制所造成。在我國由於封建統治時間長,唯君命家長之言是聽,個人獨裁影響較大,許多革命先哲、社會精英想改都改不了,在這個問題上重蹈覆轍。大至國家、小至家庭都是一個領導人說了算,不管你多少人討論取得的一致意見,君或家長可以使用「最後守奪權」予以推翻,而按其個人定奪的辦。這樣按個人意志為轉移能不讓其所不喜歡的人不蒙冤嗎?三是歷代以來,沒有建立一套保護忠臣良將、制裁奸佞壞人的具體措施。由於自古沒有保忠懲奸的措施,因而大奸大賊能有市場大售其奸,長奸賊威風,滅忠臣志氣,就是那些昏君及一些「社會精英」們的能事。這麼一來,上述那些善於外戰的名將即便功高蓋世也就被蒙冤被害。我們之所以懷念上述善於外戰的名將,是因為他們曾是護我長城、壯我脊樑、為我民族雄起的人,以上是余膚淺之見,若何,算是拋磚引玉之說。並祈大家予以批評,若能後世不再有忠良被冤害,余願足矣!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古代名將前八強:沒孫臏項羽,有四位常勝將軍,第一位盡人皆知
※明清鼎革之際的一代名將李定國
※中國古代名將51-100
※三國名將系列之蜀漢「五虎將」——張飛!
※武廟供奉的72位名將中,三國武將一共8位,沒有趙雲更沒有呂布
TAG:名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