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及其意義

  平氣之年是《內經》運氣學說中的一個重要概念,正是以之為標準才可以界定「三氣之紀」中太過與不及之年的概念和內容。然而筆者在學習《內經》教材時發現了一些疑問,即有關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並不清楚、明白。筆者回顧了歷代文獻,查閱現代研究資料,現就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及其意義概述如下,並發表個人意見。1 辨析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意義1.1 有助於對相關內容的深刻理解 程士德主編的《內經講義》論述平氣之年的形成有兩種情況:①「凡運太過而被抑制,或運不及而得資助,就成為平氣之年。抑制或資助,是指當年輪值的司天之氣,或地之四方正氣與運的生克關係而言的。」②「凡交運的日乾和時干與運同屬相合,也成為平氣之年。」[1]這裡至少有一處令人不解:交運之日即二十四節氣之大寒節,其日干支只可能有一個(每一特定年份),可當日的時干卻有十二個之多,究竟以哪一個為準來與大運屬合呢?  王洪圖主編的《內經選讀》說:「①凡運太過而被抑制,就可成為平氣之年,是指太過的歲運被當年輪值的司天之氣制約。……②凡運不及而得助,就可成為平氣之年,是指不及的歲運又逢輪值的司天之氣與之為相生關係,或者為同氣關係,均可使之成為平氣。或地之四方正氣與運屬相生或同氣關係,也可成為平氣。」[2]對比《內經講義》可以看出:①沒有提及交運之日與歲運屬合的所謂「干德符」;②將《內經講義》中提到的氣與運的生克關係解釋為氣對太過歲運的制約(克)和氣與不及歲運的相生或同氣(生);③將《內經講義》中地之四方正氣對太過歲運的抑制略去不提。  上述不同,很難斷定孰是孰非。這種概念上的混亂將直接導致對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迷惑,間接影響對「三氣之紀」乃至整個運氣學說的理解。1.2 有益於運氣學說的現代研究 張登本在總結運氣學說研究現狀時說:多位學者在較大時間跨度中對全國各地的氣象資料整理分析後發現,氣候變化情況多與運氣學說推測結果基本一致;也有驗證後得出相反結論者如張年順。[3]張年順參照封菊秋[4]推算步驟而預測出60年中每年氣候變化情況,並以之與中央氣象科學研究院主編的《中國近500年旱澇分布圖集》相比較來驗證運氣學說的科學性,結果表明運氣學說不能進行超長期旱澇天氣預報。[5]可實際上其文中開列的干支氣候表並不與封菊秋完全相同,如封氏認為丁卯年平木、癸亥年火不及,而張氏則認為丁卯年燥金而癸亥為平年。對於這種研究結論很難讓人相信其科學性。反之,有學者認為運氣學說現代研究中與氣象數據的高符合率,其原因在於人為地拋開了運氣學說組成部分的平氣理論。[6]因此可以看出,不管肯定還是否定運氣學說科學性,其研究過程中必須逾越的障礙就是平氣之年推算方法的確定。明確了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必然有助於運氣學說現代研究工作的正確、順利進行。2 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古今文獻回顧2.1 《內經》的推算方式 《素問.六微旨大論》提出歲會即平氣之年。原文曰:「所謂歲會,氣之平也」。其根據是:①歲會現象屬於當位,《六微旨大論》云:「當其位則正,正則微」;②歲會又稱行令,《六微旨大論》云:「中行令者,其病徐而持。」歲會之年氣候變化輕微而不劇烈,疾病發作徐緩而不迅暴,完全符合平氣之年的概念[2],故歲運與年支同氣的歲會之年(共8年),應該是平氣之年。  《素問.五常政大論》提出了4種推算方式,現結合張介賓《類經》注釋介紹如下:①同氣正化。經云:「委和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云:「此丁巳、丁亥年也。上見厥陰司天,是為上角,歲運不及,而得司天(同氣)之助,則得其敷和之平,故與正角同也。」這種情況構成6個平氣之年。②勝己兼化。經云:「卑監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曰:「上角者厥陰風木司天也。歲土不及則半兼木化,若遇厥陰司天木又有助,是以土運之紀而行敷和之化,故上角與正角同,己巳、己亥年是也。」這種情況也有6個平氣之年。③己勝得政。經云:「從革之紀,……上角與正角同。」張注云:「如乙年陰金木司天,金運不及火來兼化,則木不受克而得其政,所謂上角與正角同也。……此雖非亢則害,然亦以子救母,而實則承乃制之義。」這種情況也有6個平氣之年。④勝己齊化。經云:「堅成之紀,……上徵與正商同。」張注曰:「上徵者,少陰少陽二火司天,謂庚子庚午庚寅庚申四年也。金氣太過,得火制之,則同審平之化,故與正商同。」這種情況也構成了6個平氣之年。  《素問.六元正紀大論》在對甲子1周60年各年份氣候變化特點的歸納總結中,明確提出24個正化平年,而且與《素問.五常政大論》相關年份論述完全吻合,證明《內經》對平氣之年的推算方法是前後一致、明白無疑的。2.2 古代醫家的各種推算方法 宋代林億在《新校正》中注「三氣之紀」云:「按王(冰)注太過不及,各紀年辰,惟平運不紀者,蓋平運之歲不可以定紀也。」明.張三錫解釋說:「有定紀之年辰與無定紀之勝復相錯常變。今獨求年辰之常,不求勝復之變,豈得運氣之真哉!」指出由於存在勝復郁發、遷正退位等複雜的隨機氣候變化,因此無法預先根據干支紀年確定平氣之年。  張介賓在《類經圖翼》中對「干德符」構成的平氣之年進行了解釋,但文字過於簡略而不易理解。日本人岡本為竹[7]對宋代劉溫舒《素問入式運氣論奧》的諺解中,關於「干德符」的解釋詳細明確,可供參照。  吳謙《運氣要訣》指出:「中運辛卯陰年水運不及,(遇燥金司天)則為相生,俱為不及得助,凡遇此類皆為正化平和之年也。」這種司天生運的年份為順化,故類推可知吳謙以順化之年又逢陰乾歲運不及為平年。《運氣要訣》云:「應時而至謂交五運六氣之日之時,正當其日其時而氣即至則為正化平氣,承天之令不妄行也。如時未至而氣先至,來氣有餘則為太過,名曰氣淫,即邪化也。……若時已至而氣未至,來氣不足則為不及,名曰氣迫,亦邪化也。」這種應時而至觀念,既基於「干德符」交運日的理論,又結合「不可定紀論」中關於勝復變化的觀點,不失為一種較科學的推算方法,或者說是一種有目的的氣象觀測與預報。  清.曹樂齋在「平氣歌」中提出辛亥、癸巳為六氣不及構成的平氣。細考辛為陰水,癸為陰火;而亥為北偏西之水,巳為南偏東之火。二者均非地之四方正氣,故這兩個平年有別於《內經》歲會之平年。2.3 當代學者的各種推算方法 古代學者多提出平氣之年的具體年份而很少加以詳細解釋和歸納,而當代研究者的工作主要是對古人結論的闡釋與發揮。如《內經講義》對「干德符」進行了簡單的介紹[1];《內經選讀》通過對地之四方正氣的限定而使歲會之年有別於「平氣歌」中的辛亥、癸巳所構成的平氣之年[2];《中醫學問答》又否認了這種界定而使所有年支五行屬性與不及歲運相同的年份包括辛亥、癸巳成為平年[8];封菊秋認為歲運太過的天刑與不和年份、歲運不及的順化年份以及小逆年份均為平氣之年[4]。今人多認為平氣之年有15載,但楊醫亞《中醫學問答》[8]、方葯中《五常政大論》註解[9]、封菊秋《怎樣認識五運六氣》[4]各自列舉的年份均不相同,且理論依據也很不統一。3 幾點再認識3.1 各種推算方法均是由果循因的可能性解釋 廖育群[10]認為目前這種內容十分複雜但卻體系化了的運氣學說,乃是宋以後學者對唐以前最主要的運氣文獻——《素問》七篇大論中各種運氣推算方法進行歸納總結而形成的。為了解決各種推算方法間的矛盾,人為規定了主運、客運、中運、主氣、客氣等多種名稱。據此觀點可以看出,後人的各種推算方法很難徵引《內經》原文為其依據,因為《內經》時代對平氣之年的認識只有歲會說與前面提到的4種推算方法共24個年份。《內經》中有關運氣的推算方法有多種,後人闡述的推算方法也各不相同,足以說明對一種事實的解釋既然可以有多種,那麼其中任何一種都不可能是絕對真理,它們都不過是在平氣之年這個結果出現後追尋其原因的各種可能性的解釋或說是猜測。  筆者認為古人在長期對氣候物化特點作出仔細觀察與記錄後,發現某些特定年份經常是氣候平和、萬物昌盛,為總結這一實踐經驗並使之升華為規律性認識,利用干支紀年中天干與地支間的相互關係來解釋,因此逐漸形成了運氣學說中有關的推算方法。由於地域不同、氣候差異及個人感知思辨能力的不同而產生了各種不同的推算方法。在長期觀察應用過程中對原有規律缺陷的補充、修正、擴展等從未停止過。因此《內經》原文及古今學者的各種推算方法都無法全盤肯定或否定,只有結合當時的實際情況才能進行判斷,但這樣的機會已不復存在了。我們只能肯定以下兩點:①首載「運氣七篇」的《內經》中提出的平氣之年推算方法如上所述;②適合於當今社會的推算方法必須經過實踐的檢驗與印證,而不能滿足於文字、義理上的自圓其說。假如目前的天氣、物候等情況證實每逢太乙天符之年即氣候平和、萬物昌盛、疾病很少流行,那麼我們即可總結出「太乙天符為平氣之年」的客觀規律,而不必囿於《內經》「太乙天符為貴人,……中貴人者,其病暴而死」的理論。另外需指出的是,平氣之年決定其推算方法,決不是由推算方法決定平氣之年是否出現,兩者發生矛盾時,只有無條件地改變推算方法以順應實際的氣候物化情況。《素問.五運行大論》曰:「候之所始,道之所生,不可不通也。」就是強調規律必須從客觀實際中總結產生。3.2 運氣推算方法在當代仍有一定應用價值 閻樂和[11]對1949-1957年北京地區氣象資料進行驗證發現,1949年己丑歲土不及而濕土司天,按理應為平年,但據風速、氣溫等統計數據顯示,其氣候特點為寒濕勝而風大;1950年庚寅歲金太過而相火司天,應為平年,但據降水量、氣溫等統計數據顯示,其氣候特點為天時早至,時降寒氣,時常下雨。郭鏡智[12]指出,現代氣象工作者認為氣象預報的準確率只有60%~70%,對於暴雨、轉折天氣(如雨轉晴)的預測一般只有30%的準確率,對於冰雹、龍捲風等局部範圍的災害性氣候目前尚難預測。郭氏根據有關文獻及地方志記載,將福建省幾次異常氣候年份與五運六氣學說進行對照,發現符合率為60%。其他許多類似文獻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用運氣學說推測氣候變化有較高的符合率[3]。正如張景岳所說:「自余有知以來,常以五六之義逐氣推測,則彼此盈虛十應七八,即有少不相符者,正屬井蛙之見,而見有未至耳,豈天道果不足憑耶。」只有真正掌握了運氣學說的奧旨要義,並通過仔細觀察氣候的微小變化,對運氣學說變通活用,才可以在許多情況下對氣候物化情況作出較準確的預測。  李文海[6]認為影響地球氣象的主要因素有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面狀況。筆者認為古今氣候的差異是非常微小的,人類生活史從《內經》時代至今天不過數千年,相對於整個地球發展史而言僅是滄海一粟。這幾千年來太陽輻射不會有大的增減變化,大氣環流中控制我國氣候的高空氣團想必也不會有太大變化,而滄海變高山的地面狀況變遷的可能性不會太大、太多。因此有理由相信《內經》時代根據客觀情況總結出的運氣推算方法在當代仍將有一定的應用價值。  有學者認為古今氣象的重大差異表現在:①森林面積急劇減少,加速地球溫室效應的進程;②大氣成分的改變包括地球上灰塵增加,大氣中CO2含量增多及臭氧層遭到破壞;③海洋污染日益嚴重;④沙漠化進程加速[6]。可以看出引起古今氣候差異的原因並不是隨時間推移發生的地球構造變化,而是近百年來人類文明加速度飛躍的同時帶來的惡果:環境污染、資源耗竭。所以很可能正是這種氣候的惡化與紊亂才導致運氣推算方法適用於古而不合於今。我們一方面必須拯救地球、保護自然資源,以盡量減少自然環境的破壞;另一方面可以嘗試對運氣推算方法作小範圍的修正改動,使其更加適應當前的具體情況,以期讓運氣學說這種古代文化瑰寶在當代重放光輝。3.3 應時而至是推算平氣之年較科學的方法 王樹芬[13]從氣象學角度探討了五運六氣學說的科學性,為「運氣學說就是我國古代的醫學氣象」、「其研究內容正是現代氣象醫學所要研究的內容」等觀點提供了根據[4],認為天氣、地氣均指存在於不同高度空間的大氣團,它們在天空中的相互作用是產生各種天氣現象的原因。現代氣象學認為我國夏季受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冬季受西伯利亞冷高壓控制,這與司天、在泉之氣各影響半年氣候有相似之處。實際上這兩個高壓的中心位置與強度變化對我國東部、北部地區的寒暖、旱澇影響很大。筆者認為這兩個高壓的中心位置是否按時到達相應特定區域,是影響本年度其控制區域氣候變化的主要原因。因此在特定的地域(如黃河中下游地區)、特定的時間(如大寒節)仔細觀察相應氣壓團是否應時而至是決定本年氣候變化的太過、不及與平氣的關鍵。如果再結合上一年氣候特點的遷正、退位情況,就可以對本年各步氣候的淫迫、勝復、郁發等變化情況有一個大體的預測,加上細心觀察隨時修訂,應該可以作出較準確的估測。
推薦閱讀:

6大方法防止你變成怨婦
糜爛型腳氣 水皰型腳氣 治療方法
教你幾招婚姻算命最準的方法!
引用 【轉載】教給你:既不慣孩子,又能讓孩子聽話的心理學方法
陳虎平: 25 歲青年迅速躍遷的 4 個方法

TAG:意義 | 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