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佛教大乘有哪8大宗派~最大的宗派竟然是它!

按一般的說話,漢傳佛教大乘有八大宗派:唯識、三論、天台、華嚴、禪、凈土、律、密。

漢傳佛教以大乘佛教為主體,以成佛為目的,所有宗派圍繞這個目的行進。日本佛教跟中國漢傳佛教有一些特徵很像,都是雖然宗派林立,但都以一宗為大而浸潤各派,日本的這一派是真言宗,而在中國漢傳佛教的這一派則是凈土宗。凈土宗在漢傳佛教的實際影響多大?當今漢傳佛教體系除了極個別的禪宗道場外,幾乎全部的宗派、寺院、僧侶的實際修行方法其實還是念佛。

直接來自印度的有兩宗—唯識、三論。兩派情形很類似,都是根正苗紅的印度固有的派系,也都只是傳承了各自體系的很小一部分,實際創始人也都是當時的大學者兼大譯師,風格上都繼承了印度佛教重邏輯的特點,都是主張通過遣除我法二執而證菩提,三論宗往諸法性空的方向深入,唯識宗往萬法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方向深入。正好是兩個方向。但是偏偏中國人其實骨子裡不喜歡太過於複雜的理論和邏輯推測,導致兩派都相繼傳承斷絕。後來民國雖然一度「復興」,但是似乎只是後人繼續研究前人留下的經論而已,但這兩派從前都是有教理匹配的觀法的,比如唯識就有「五重唯識觀」,而這部分卻沒有能復興起來,那這就好比一個人不會炒菜,就是把能前人的菜譜背下來肚子也不會飽的嘛。但這兩派所代表的唯識、中觀仍是印度大乘佛教的精華,只是作為漢傳佛教的一個具體修行宗派,恐怕就多有不足了。實際上兩派是失傳了。現今雖還有人研究但已經難稱為一宗了。

律宗,本來戒律是一切宗派共同的,但中國佛教轉型為大乘佛教時大乘律沒及時傳入,於是創派人道宣律師便從大乘的角度重新解釋了本屬小乘的《四分律》,見地上持唯識宗的見地,修行上以嚴格持守戒律為行持。。

天台、華嚴,同樣是中國才有的特色中派,同樣是立足於一部被認為最究竟的經典發揮其深意,創派的年代同樣是盛世,創派者同樣是非常有個人魅力的大師級人物且都當過國師。同樣很擅長把經文的深意以接近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來解釋,同樣創出一套劃分佛教的標準並把自己的教派奉為最上等,也都在當時取得了空前的成功。都主張眾生圓滿具有佛性,只要能開發出來就能成佛。兩宗都在教理上有非常多的建樹,修行上也都有各自的觀法,尤其天台宗擁有堪稱漢傳佛教最完整修證次第的一整套修正體系—天台教觀,華嚴宗也有自己的觀法——法界觀。而且兩派把成佛所需的時間大大提前,華嚴宗甚至主張,成佛最快只需要三輩子,這對比前代盛行的唯識主張的三大劫成佛簡直就是福音,一下子吸引大量知識分子關注。後世也都遭遇宗派凋敝的境況,影響甚微。

兩宗在見地上,實際上確實是比唯識三論兩宗要更進一步的,甚至可以說是顯宗的最高見地了。因為天台華嚴兩宗已經講「佛性」了。關於佛性,也就是華嚴經說的世尊成道後說的「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法華經比喻的「垢衣藏珠」,認為其實每一個眾生自性中是已佛的一切功德智慧的,只要開發既是成佛。小乘見地之中不承認佛性,認為是違反「無我」法印的;中觀也不承認一個實有的佛性;傳到中國的那一系唯識也沒有提到佛性,只有到如來藏一系佛教主張眾生有佛性,而這一系在中國才實際弘揚開來,天台、華嚴、禪、密四家就都持這種見地。

天台華嚴則是用各自的方法來開顯這個佛性。見地上華嚴還要比天台更勝一著。但是在實際修行上始終是遵循由因向果的一個次序,對於佛性上的解釋很發達,但在具體的修行上,實際上確實是跟不上的,就好比菜譜上詳細講解了頂級佛跳牆的種種美味,卻沒告訴你怎麼做。兩宗所依憑的華嚴法華二經都是講理,卻沒有講解具體修證的方法,那麼與之真正相應的修證方法在哪裡?其實是在密宗。

所以必須接著講的是密宗,漢傳佛教里的密宗實際上已經實在中國失傳了的,但在中國在中國失傳以前經歷了二百年的陸陸續續傳到日本並紮根的過程。

密宗實際上是前面說講到的顯宗最高見地的具體實施方法,雖然佛果很美好,但是怎麼證取?好比空中有美妙樓閣但我上不去,顯宗沒有講解非常明確而且普通人可以容易做到的方法,而這一部分在密宗不但有而且非常成體系,就像一把能爬上空中樓閣的上天梯子。以至於從前有大德在受學密宗後感慨「方知佛經都為佛說不為佛說」,意思是,學了密宗才知道經歷那些佛的境界原來我也有機會做得到不是給我們看看而已做不到的啊。

密宗還是有密宗的問題在,啥呢?太難。能一生成佛是沒錯,但那一整套修行方法,作為普通人好像還是做不到咋辦起?而且密宗需要的那一整套完整的次第、經文、法器、儀式、見地非常講究而且不可替代或缺,導致每次戰爭之後就受到極大衝擊,這些也是密宗失傳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國人骨子裡想要的是一個「簡單、便捷、可行」還得必須「圓滿、徹底」的法門,也是宗教發展的趨勢,普通人需要的是一個既得讓人能不太難做得到,還得必須最殊勝的修行路徑,最後符合條件的是兩個「特殊」的宗派——禪宗、凈土宗。

禪宗,在中國佛教的地位就不多說了,堪稱被小資玩得最多的佛教派別,為什麼說他特別呢?其實禪宗是最能代表中國佛教的一個宗派,深得佛教的精髓卻貌似幾乎背離了印度佛教的所有傳統,創立之初很鮮明地提出不依次第禪修行,不崇尚禪定(以上說過的宗派早先的具體修行方法幾乎都離不開禪定),不非常依賴經典、佛像、法器、寺院等等硬體,甚至沒有具體的任何可以遵循的修行方法,唯一依賴已經開悟佛性的大德的引導,如此一代代將證悟佛性的火種代代相傳。全盛在唐代,建立了屬於自己的規矩--百丈清規,又再一次一改佛教不耕種托缽乞食的傳統自給自足,但在這一切的改革都導致禪宗在經歷大戰亂別的宗派紛紛受狀況的情況下依然生機勃勃甚至繼續繁榮。宋以後人根器漸漸沒落,於是開始有了參話頭、默照禪等等後世能具體遵循的修行方法。以開悟本有佛性見性成佛為目的,一改從前各派一整套複雜龐大的理論的架勢,非常簡單明了的提出主張——但識此心直了成佛。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中國佛教真正的中心。出過數不清的大德和著作。晚近以來尤其明清以降,修行方法幾乎全在參話頭一法之上,且受明清佛教大潮的影響,也重視念佛。

而後,是凈土宗,是實際上漢傳佛教最興盛的一派,原因很簡單,凈土宗具有一個盛行宗教所必須的最主要條件——簡便、易行、徹底。在見地上,不像他派一樣有那麼漫長的成佛的歷程,不需要很深的邏輯思辨和對佛理的深刻理解,不需要很特定的環境,修行上不需要長期酷刑或者嚴苛的閉關,又有很明確可行的修行方法,這些都決定了這一派肯定會是漢傳佛教里最容易傳播盛行的一派。漢傳佛教宋以後便出現了大融合的趨勢,尤其在其他各派的修行越來越難以習學的情況下,以禪為修以凈土為歸幾乎成為所有漢傳佛教宗派的共識。

見地上,歷代大德不斷用凈土法門融匯各宗,但是本身凈土法門有他的優勢在,成佛之路遙遠,而凈土法門雖不像密宗一樣可以「即身成佛」但畢竟一旦往生便可以說成佛可期,修行的方法較之各派又可算是簡單至極人人可行。修證次第上又不像別派直接以成佛為目的,立出久遠的修道歷程,凈宗只期往生,剩下的事交給阿彌陀佛。加上歷代大德的註解,把凈土與漢傳認為最究竟的華嚴相融匯,把凈土解釋為「至圓至頓之法門」。成為實際上當今漢傳佛教的中心。

推薦閱讀:

漢傳佛教(2)
《中國漢傳佛教叢林早課儀規及唱誦規範》
大乘入楞伽經(5)

TAG:佛教 | 漢傳佛教 | 大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