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風水學對現代城市規劃與建築的啟示
在古代風水學中,經常把大地比作人體來考慮各種因素,對此風水中有一句話叫作「相地如相人」。如《玄女青囊海角經》曰「支龍形勢,如人之狀,然其身一動,則手足自應;將主一出,則群兵必隨。」「本身之龍要長遠,身體必要端正為上,手足必以相合為佳,長幼必以遜順為貴,主賓必以迎接為奇。」在這種人、地類同思想的基礎上,風水中常據人體的結構將龍脈之真穴分為三種穴,一在頭部,二在臍眼,三在陰部,其具體位置是:「上聚之穴,如孩兒頭,孩子初生囪門未滿,微有窩者,即山頂穴也;中聚之穴,如人之臍,兩手即龍虎也;下聚之穴,如人之陰囊,兩足即龍虎也。」(清孟浩《雪心賦正解》)在清《六圃沈新先生地學》中即收有一幅以人體之「竅」為原型的風水穴點陣圖,最能形象逼真地體現這種人、地同類的理念。
由於古代風水學的基礎是建立在中國傳統哲學的陰陽與元氣說之上的,所以自然而然的將「天人合一」、「萬物一體」的思想作為融貫整個風水學的靈魂。古代中國人很早就發現太陽、月亮及28星宿及金木水土火五大行星的運行規律,以及它們同地球晝夜節令變化和災情間的關係。在古人看來,天地的運動直接與人的生長相關。《履園叢話》說:「人身似一小天地,陰陽五行,四時八節,一身之中皆能運用,」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人體與宇宙同構。天地分為陰陽,人體亦分陰陽。天地有五星五嶽,人體亦有五官、五臟。天分成十天干,表示地球繞太陽轉一圈,人亦對應有十指。地分為十二地支,表示一年月亮繞地球十二圈,人亦對應有十二經筋、十二經別、十二皮部……人的整個經絡系統隨著時間的先後,年、月、日、時辰,周期性地氣血流汪,盛衰開合,人應時辰月令,這一切都暗示著我們,人類的出現決不是偶然的,它凝聚著整個宇宙的生命,人體完全是與宇宙相合的,人體之氣與宇宙之氣以交流的。「天地定位,山澤通氣,雷風相薄,水火 (不)相射。」「天地與初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元氣在宇宙天地間回蕩,氣在人體中聚合,人實際上被視為自然生態鏈的一環,與大自然相比,人是渺小的。人生存中的任何活動要吻合於自然,要取得與天地自然的合諧相處。因此,要避免在不利於人類生存的氣息與環境中生活,人的建築活動就要利於自然的合諧。風水說中用氣來解釋自然環境,在人與天地自然環境的關係中,只要按照氣的運動變化規律,也就是按照自然的秩序,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合諧,就會獲得平安與快樂,從而達到趨吉避凶的目的。風水選址的基本意義就是為人類尋找適當的居地。而藏著天地間生氣之地域,即為人類生長繁衍的理想居地。概括地說,風水理論的一切具體措施也就是圍繞如何尋生氣之凝聚點,如何迎氣、納氣、聚氣,通過對宇宙天地之氣的迎合、引導和順應,使人體之氣與之產生合諧,從而有助於改善居住環境,保證人類的身心健康及後世的昌盛。從這種意上看,風水可以說正是使宇宙之氣與人體之氣和合的藝術。
風水最重理想環境的選擇,而風水的理想環境主要由山和水構成,其中尤以水為生氣之源。《水龍經》中說:「穴雖在山,禍福在水。」「夫石為山之骨,土為山之肉,水為山之血脈,草木為山之皮毛,皆血脈之貫通也。」因為石為山之骨,水為山之血脈。山以水為血脈,本身就是有機的。《黃帝宅經》的觀點更為明確:「宅以形勢為身體,以泉水為血脈,以土地為皮肉,以草木為毛髮,以舍屋為衣服,以門戶為冠帶,若得如斯,是事儼雅,乃為上吉。」這裡明顯地把宅舍作為大地有機體的一部分,強調建築與周圍環境的和諧,這是風水關於建築思想的主旨。亦有著非常深厚的哲學底蘊,如《管子·水地篇》說:「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通流者也,故曰水具材也。」王充《論衡·書虛》說:「天地之有百川也,猶人之有血脈。血脈流動,泛揚動靜。」
中國古代建築受風水影響最大的就是追求一個適宜的大地氣場,即對人的生長發育最為有利的外環境。這個環境要山青水綉,風調雨順。因為有山便有 「骨」,有水便能「活」,山水相匹,相得益彰。所以,幾乎所有風水環境均講究山水相配,並按照一定的風水空間結構進行組合。為什幺許多風水地能成為人們修心養性、休養生息的理想場所呢?原因在於其山水組合合理,能給人一種幽雅舒適曠神怕的感覺。從這種意義上講,「地靈人傑」並不是沒有道理的。難怪乎人們會孜孜以求地追求合理組合的山水環境。
人類社會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大發展」之後,開始對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後果作總結和反思,發現人類社會的發展越來越據棄自然、毀壞自然,將人與自然本應和諧的關係推向了反面,並嘗到了由此而帶來的種種「惡果」,如氣候異常、環境污染、缺乏自然情調等等。然而,人畢竟是人,有主觀能動性,能自我調控自己,世界各國圍繞「人與環境」這一命題採取了種種對策。19世紀末,美國出現了「城市美化運動」,英國出現了「田園城市」的思潮,所有的這一切都反映了人們要求與環境和諧、重歸大自然的願望。「田園城市」一度付諸實踐,其思想啟迪了不少城市規劃學家,大多新的城市設計方案就是從這裡受益的。中國在50年代提出 「城鄉園林化、綠化」的對策之後,又於1993年2月召開了中國「山水域市討論會」,錢學森先生指出,21世紀的中國城市應該是集城市園林與城市森林為一體的「山水城市」。規劃學家吳良鎬先生指出:「中國城市把山水作為城市構圖要素,山、水與城市渾然一體,蔚為特色,形成這些特點的背景是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觀,並與重視山水構圖和城市選址布局的『風水說』等理論有關。」吳先生獨具慧眼,認識到了風水說在中國古代城市選址和山水構圖中的重要作用;也啟示我們,風水說關於山水空間的有效組合,一定能在「山水城市」的規劃建設中發揮積極的作用。
推薦閱讀:
※怎樣勘察現代建築風水?
※對現代命學的思考
※夏志清的《中國現代小說史》中譯本與中國現當代文...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現代文譯
※八神象意-世界奇門遁甲現代應用預測協會上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