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是重騎兵最高峰—哪國鐵騎最厲害

昨天的文章《漢族騎兵技術篇——中國騎兵無爭議強者!》主要是提到了戰場上騎兵機動能力應該是最需要看重的,而在下面看到了一條評論:尤其是宋代,宋朝應該是古代鐵甲騎兵的最高峰,遼國的鐵林軍,中國的靜塞軍,西夏的鐵鷂子,金國的鐵浮屠,拐子馬,連環馬,都是鐵甲重騎兵的最高境界。

後來我就仔細找了一些文獻,咱們今天就聊聊南北宋的四大重騎兵

大遼鐵林軍

遼國的鐵林軍

中國歷史上宋,遼戰爭時期。宋遼雙方均建立過以此為名的重騎兵部隊,這裡只說遼國鐵林軍。

說起遼國鐵林軍,真是把我笑死了,除了知道是宋代三大騎兵之首之外,目前根本沒有任何文章具體說他牛逼的地方,全是一些比較客觀的注釋,說他牛逼了也只是一筆帶過,哪兒牛逼了老師,也不說也不敲黑板。不過鐵林軍的厲害的的確確是上了宋史裡面多次找到蹤跡,足以看到遼國鐵林軍的厲害!

鐵林重騎兵

《宋史·太宗紀一》:「己亥,幸新城,觀鐵林軍人射強弩。」《宋史·何承矩傳》:「 至道 元年, 契丹 精騎數千夜襲城下……﹝ 何承矩 ﹞擒其酋所謂鐵林相公者, 契丹 遁去。」 鐵林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從裝備可以看出遼國的重裝騎兵部隊鐵林軍應該是當時比較厲害的一直重騎兵力量。為什麼說鐵林軍厲害。這點,鐵林軍穿的是西夏進貢或購買來的鐵鷂子盔甲。手裡用的是宋帝國的騎兵弩(遼國鐵林軍是歷史上唯一一個有記載使用騎兵弩機的,宋帝國以外國家。整個世界,也就遼國的鐵林軍和宋帝國的騎兵使用騎兵弩)。

就算是端拱元年爆發唐河大戰,契丹國主親征,收復了涿州,李繼隆在易州以靜塞軍騎兵大破敵軍,宋軍追擊到曹河,斬首五千。然而遼軍並未全面退走,而是繼續圍困易州,宋軍遂城的屯軍從南面增援,被契丹精銳的鐵林騎兵擊敗*(要知道當時的鐵林軍已經受到了重創),易州更加孤立無援,不久易州城破,宋朝的刺史劉墀降於契丹,至此,宋朝再也無力收回涿易兩州。

雖然鐵林軍後來重創以後再也無法恢復曾經的榮光,但能夠在北方馳騁十多年,且也代表了遼國最先進部隊,這一點值得尊敬,由於史料太少,有朋友可以在吐槽的同事給我一些思路,我可以專門寫一次這支神秘的大遼鐵林軍。

西夏鐵鷂子

是宋、遼時期西夏元昊創建的一支騎兵隊伍,類別屬重甲騎兵。騎士與馬裝甲連為一體,均裝備厚裝甲,全重可達400KG,全速衝鋒時衝擊力量極強,用於衝破步兵方陣。騎士即使被射殺只要馬還活著騎士就不會掉落馬下,這些死亡騎士武器固定在裝甲上,隨著馬的跑動依然會對敵人造成傷害。(還有一種說法,北方民族不願意讓自己的屍體落入敵人之首而採取的一個手段。死亡騎士的說法就算了。)

西夏鐵鷂子

鐵鷂子的選拔方式基本是世襲,父親的盔甲傳給兒子,兒子的盔甲傳給孫子,祖祖輩輩的流傳,造就了流淌在血液里的武勇。

在戰鬥中「以鐵騎為前軍,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用鉤索絞聯,雖死馬上不墜。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宋史·兵志》四記載:西夏「有平夏騎兵,謂之『鐵鷂子』者,百里而走,千里而期,最能倏往忽來,若電擊雲飛。每於平原馳騁之處遇敵,則多用鐵鷂子以為沖冒奔突之兵」。

鐵鷂子作戰多用魚鱗陣,當然不是因為什麼文官陣形,其實說的好聽,他們的陣法叫魚鱗陣,說的不好聽,基本就是狼群戰術了。簡兒化之,也就是一個個小隊聚攏,然後朝對方防禦陣形全部衝過去的隊形……

鐵鷂子重騎兵在一定程度上是比較強悍的,他不怕弓弩,不亂陣形,衝擊力極強。然而,單一的重騎兵種絕對不可能一往無前。在西夏的末年,鐵鷂子軍的數量越來越多。史載,宋元佑七年(1092),西夏以數十萬兵進攻宋朝環、慶二州,在其中一次戰役中西夏軍隊有「鐵鷂子數萬迫近洪德寨(今甘肅環縣西北)」。重騎兵佔據整個出兵數的1/10,後勤壓力可想而知。在蒙古逐漸崛起後,蒙古這邊我本人最愛的輕騎兵就基本佔據了壓倒性地位。重騎兵是一切防守陣型的剋星,卻偏偏被弓騎兵的騎射所克制,蒙古人更快的游擊戰術,西夏人更可怕的後勤壓力,逐漸壓垮了西夏鐵鷂子。

基本上西夏-宋-蒙古的剋制是這樣的,鐵鷂子克制步人甲+弩弓手,步人甲+弩弓手克制弓騎兵,弓騎兵克制鐵鷂子。

重要戰績有1048年是靈州、永樂城兩戰,大宋士兵民夫被西夏鐵鷂子軍屠殺達60餘萬人.

大金鐵浮屠

大金鐵浮屠

「鐵浮圖」是女真重裝騎兵的別稱,他們護甲厚重,攻堅能力強(可能是北方冶鐵技術的原因,穿戴此等重鎧的不會是金軍的步兵,而有資格穿戴重鎧的只能是女真騎兵。)。楊汝翼《順昌戰勝破賊錄》最早記載「鐵浮屠」(「鐵浮圖」)。文中稱,金兀朮「自將牙兵三千策應,皆重鎧全裝,虜號鐵浮屠,又號叉千戶」,這「叉千戶」便是指侍衛親軍。

金軍騎兵的主力只能是輕型和中型的左右翼騎兵「拐子馬」,而非重裝騎兵「鐵浮圖」。這是因為古代重甲十分昂貴,不可能大規模裝備,而由於重騎兵在承受鎧甲重量的同時,還要進行戰鬥,這就要求他們必須擁有超人的體魄。見諸南宋史籍,凡提及「鐵浮圖」,必會稱其「常勝軍」、「精銳特甚」、「所向無前」諸如此類等等,其身份也應當不同於一般的女真騎兵。除此之外,才是「重鎧全裝」,戰鬥力和防禦力都極強的重裝騎兵。「拐子馬」可以「或進或退,見可而前」,而「鐵浮圖」去必須「後用拒馬子,人進一步,移馬子一步,示不反顧」。與「拐子馬」兩翼包抄的戰術不同,「鐵浮圖」的任務是正面攻堅,其扮演的角色宛如現代戰爭中的坦克,這也是為什麼要以犧牲騎兵的機動性為代價而裝備如此厚重鎧甲的原因。

金軍的「鐵浮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某些不利於重裝騎兵作戰的場合,他們經常下馬,作為重裝步兵使用。

鐵浮圖 1128年,鐵浮圖和拐子馬在完顏兀朮的帶領下再次攻打東京汴梁(今河南開封)。 1129年,金兀朮帶領鐵浮圖和拐子馬第三次南下,直逼長江天險。 1130年,完顏兀朮帶領鐵浮圖圍攻黃天盪,企圖一舉打下長江天險,結果慘遭抗金名將韓世忠挫敗。 1131年,完顏兀朮再次南下,與宋軍周旋於太行山一帶,結果中了岳飛與王彥的埋伏,慘遭挫敗。 1132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一舉打敗南宋軍民,途中與岳飛大戰於南霸橋,遭受重創。 1133年,金兀朮聯合偽齊大舉南下中原,途中遭受岳家軍攔截,損傷過半。 1134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攻下川陝,但途中又慘遭南宋大將吳階兄弟的攔截,全軍覆沒。 1135年,岳家軍首次北伐,企圖收復故都汴梁,途中遭遇鐵浮圖,雙方展開你死我活的拼殺,結果鐵浮圖險些全軍覆沒。 1136年,岳飛再次北伐,途中再次遭遇鐵浮圖,雙方又展開激烈的戰鬥,鐵浮圖損傷過半。 1137年,金兀朮再次南下,企圖消滅南宋的川陝部隊,但又慘遭吳階攔截,全軍覆沒。 1138年,金兀朮大軍南下,大敗宋軍的山西部隊,佔領山西地區。 1139年,金兀朮再次南下,途中遭遇岳家軍,被岳家軍圍剿。 1140年,金兀朮再次南下,勢如破竹地殺到長江天險,遭遇宋軍的頑強抵抗(我看就是割馬腿),鐵浮圖與拐子馬損失過半,半路又遭遇岳家軍的攔截,全軍覆沒。

大宋靜塞軍

大宋靜塞軍

靜塞軍其實記載也是不多 屬於河北軍的二流部隊,早期連禁軍都不是,只不過是廂軍編製,但是和廣銳還有番落騎兵一樣,大多為地方邊民子弟組成,所以在編製上不算精銳,但實際實力還是相當不錯的,所以在北伐失利精銳大量損耗後迅速填補了空缺。人數不到數千人,但就是這支軍隊給大宋長了一次大盤子臉,弱宋每次都能拿這事兒翻案,這是我想起前秦率六十萬眾打東晉的事兒了。

公元998年,宋、遼兵鋒再起,遼國大將耶律休哥率八萬精騎攻打名將李繼隆駐守的定州行營。休哥此戰目標非常明確,就是要與讓他以前多次吃苦頭的李繼隆的主力一決高下。

遼軍行動異常迅猛,很快打敗了李繼隆派出的援軍,渡過唐河。此時宋太宗汲取君子館之敗的教訓,下詔要求堅壁清野,引軍退守。

此時遼軍勢大,李繼隆只要依詔書據險死守即可,但是他明白面對氣焰囂張的敵軍,宋軍將士的怒火剛被點燃,鬥志盎然,主動出戰效果更好。身為主將,捕捉有利戰機,果斷出戰是天職,因此他沒有死守詔令,而是決定全軍出擊!

為了重創李繼隆,耶律休哥從遼聖宗的御前近衛皮室軍、翰魯朵軍,韓德讓的近衛軍以及遼帝國引以為豪的重甲騎兵團——鐵林軍中精選了三萬騎兵,連同配合部隊共計八萬大軍,堪稱遼國最強軍力。

相比之下李繼隆麾下僅有一萬軍隊,不過卻擁有宋朝後來最強大的重甲騎兵——靜塞軍。由於先天不足,宋軍中一向缺少強大的騎兵,多次在戰場上吃虧的宋太宗決定比擬遼國鐵林軍,建立一支更為強悍重甲騎兵,這支部隊全部採用西域良馬,配備最為精良的甲具和武器,軍中騎士皆自河北眾多武林高手選拔而來。雖然人數不多,僅兩千騎左右,但是無疑是此時李繼隆手中對付遼軍的最為重要的利器。

▲古代戰爭場景

靜塞軍的士兵中多為易州人,易州剛剛失陷,很多將士的親人都落入敵手,起初李繼隆擔心他們有思想包袱,因此想把他們打散分派到各軍。

但是部將袁繼忠認為正好可以藉此激發他們的士氣,要求把他們歸到他的麾下,李繼隆採納了他的意見,給予了靜塞軍非常高的待遇並進行了戰前動員,靜塞軍將士們無不氣激,表示願意為國盡忠!

很快,兩軍在戰場相逢,遼軍八萬精騎擺開陣勢,旌旗獵獵,聲勢浩大,宋軍並未祭出他們最拿手的防禦大陣,恰恰相反,李繼隆決定從正面向遼軍發起進攻!

大感詫異的耶律休哥不由喜出望外,他揮動手中馬鞭喊道:「好樣的,李繼隆!沒想到你們竟敢與縱橫天下的大遼鐵騎正面交鋒,來吧!讓我們決一勝負!無論鹿死誰手,本將此生都無憾了!」

李繼隆並不答話,他策馬來到陣前,高喊道:「將士們,遼人向來依仗騎兵彪悍,欺我漢人步兵遲緩,我們也一向被迫以陣法禦敵。今天,我們面對的是敵人最為強大的騎兵部隊,但是,這一次偏偏要讓敵人知道大宋鐵騎才是真正的騎兵之王!靜塞軍的將士們!你們的父母妻兒被敵人所擄,報仇雪恨,解救親人的機會到了!」

他話音剛落,大將袁繼忠一馬當先,摧鋒向前,靜塞軍指揮使田敏率領千名鐵騎緊隨其後,李繼隆率大軍在他們身後以錐形陣向八倍於己的敵人衝去。

靜塞軍威鋒剛烈,遼軍前陣不能攖其鋒,迅速被沖開陣形,耶律休哥令旗一揮,箭如雨下,但是靜塞軍仗著裝甲堅厚、武藝高強,冒著箭雨奮勇向前!休哥又是一聲令下,皮室軍和鐵林軍立即從兩面合圍,夾擊靜塞軍,靜塞軍面對遼軍名動天下的兩支精銳鐵騎,豪氣大發,氣勢大增,竟如劈波斬浪一般,在重重敵騎中奮勇直前!

隨著宋軍前鋒衝破敵陣,全軍一併殺入戰場,像一把鋒利的長劍插入了敵軍的胸膛!遼軍從來都慣於在外線對付宋軍各種陣形,未料今日被宋軍沖入己陣,慌亂之中,已有潰敗之相。

宋軍鐵騎衝過之地,無人能擋;弓弩引向之處,慘叫不斷;朴刀揮向之人,甲開身裂。即使是衝擊大陣失敗,遼軍也從來沒遭遇過這樣慘痛的失敗,何況是這支薈集了遼軍精華的鐵騎軍團。這時,即便是耶律休哥也無法阻止敗勢,只能朝北岸逃去,宋軍趁勢掩殺,一直追殺到曹河,斬首一萬五千級(殺傷可能有五萬!),繳獲戰馬萬匹,軍器甲仗不計其數。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TAG:騎兵 | 年代 | 高峰 | 厲害 | 這個 | 重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