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氣特點及養生提要
【歌訣】
雨水潤物細無聲,
適當鍛煉導引功,
省酸增甘食熱粥,
心存淡泊制怒平,
當心脾胃受寒濕,
春捂涵陽防疫病。
雨水時節降水增多,大氣依然寒冷,勿過早脫去棉衣,以免感受寒濕之邪而發病;飲食方而宜多吃甘味、少吃酸味食物,也應多喝粥以養脾胃;適當練導引功以鍛煉身體;注意調攝精神,盡量做到淡泊名利,保持心氣平和。
【節氣特點】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時值每年公曆2月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時。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
「正月中,大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大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我國古代將雨水分為三候:
「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意思是說,雨水節氣一到,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從此,大地漸漸開始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雨水節氣過後,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無嚴寒,也不多雪,開始下雨,雨量漸漸增多。但此時冷空氣活動仍很頻繁,不時會有寒潮出現。
【養生要點】
◎起居養生
雨水時節尚屬早春,此時大氣乍暖還寒,氣溫尚低,且晝夜溫差變化大,濕度增加。雨水時氣溫雖然不像寒冬臘月時那麼低,但由於大氣轉暖,人體的毛孔開始打開,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有所降低,故人們不應急於脫去冬衣,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是素有關節痛的人,更應重視肩、腰、腿等部位關節的保暖,以免寒濕之邪外侵而引發疾病。
◎飲食養生
>>省酸增甘以養脾
唐代藥王孫思邈認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雨水節氣宜少吃酸、多吃甜味食物以養脾。中醫認為,春季與五臟中的肝臟相對應,人在春季肝氣容易過旺,太過則克己之所勝,肝木旺則克脾土,對脾胃產生不良影響,妨礙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因此,雨水節氣在飲食方而應注意補脾。甘味食物能補脾,而酸味入肝,其性收斂,多吃不利於春天陽氣的生髮和肝氣的疏泄,還會使本來就偏旺的肝氣更旺,對脾胃造成更大傷害。故雨水飲食宜省酸增甘,多吃甘味食物,如山藥、大棗、小米、糯米、核桃仁、虹豆、扁豆、黃豆、胡蘿蔔、芋頭、紅薯、土豆、南瓜、桂圓、栗子等,少吃酸味食物如烏梅、酸梅等。同時宜少食生冷油膩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
>>多食粥以養脾胃
雨水節氣還應適當多喝粥以養脾胃。粥被古人譽為「天下第一補人之物。」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消化吸收,而且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中記載:
「春時宜食粥,有三方:
一曰地黃粥,以補虛。取地黃搗汁,待粥半熟,以下汁。復用棉包花椒50粒,生薑一片同煮,粥熟,去棉包,再下熟羊腎一具,碎切成條,如韭葉大,加少許食鹽食之。
二曰防風粥,以去四肢風。取防風一大份,煎湯煮粥。
三曰紫蘇粥,取紫蘇炒微黃香,煎湯汁作粥。」
除以上三款粥以外,還可常食扁豆紅棗粥、山藥粥、栗子桂圓粥等。另外,雨水時大氣逐漸轉暖,早晚溫差較大,風邪漸增,風多物燥,人體易出現皮膚脫皮、口舌乾燥、嘴唇乾裂等現象,故此時應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以補充水分。
◎經絡養生
中醫認為,雨水節氣與人體的手少陽三焦經相對應。手少陽三焦經亥時(21~23點)旺。亥時百脈通,養身養嬌容。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具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亥時三焦能通百脈。亥時是十二時辰中最後一個時辰,被稱為「人定」,其含義為:夜已很深,人們停止活動,此時是安歇睡眠的時間。人如果在亥時睡覺,百脈可得到最好的體養,對健康十分有益。
◎運動養生
雨水節氣可適當練導引功以鍛煉身體。具體做法是:
①每天晚上,盤坐,兩手相疊按右大腿上。上體向左轉,脖項向左扭轉牽引,略停數秒鐘,再以同樣動作轉向右,左右各做15次。
②然後上下牙齒相叩,即叩齒36次,漱津(即舌溉上愕,並兩頰、上下齒唇間,此時唾液則增加分泌,養生家稱為津液)幾次,待津液滿口分3次咽下,意想把津液送至丹田。如此漱津3次,一呼一吸為一息,如此36息而止。
常練此功法可改善咽喉干腫、嘔吐、呢逆、喉痹、耳聾、多汗、而頰痛等證。
◎情志養生
雨水節氣大氣變化不定,很容易引起人的情緒波動,使人出現精神抑鬱、憂思不斷等表現,對健康造成較大影響。尤其對一些慢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中醫認為,憂思傷脾。也就是說,人過度憂慮,會影響脾胃功能。比如,我們若在吃飯前與人發生爭執或發生其他不愉快的事,就會有「氣飽了」的感覺,這時若強制進食,很可能會產生噁心、嘔吐等癥狀。因為低落的情緒可使人的中樞神經受到抑制,而使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各種消化液分泌減少,還可使消化系統肌肉活動失調,造成食慾降低、噁心、嘔吐等癥狀。
因此,雨水節氣情志養生至關重要。我們應盡量調整心態,做到心情恬淡、開朗豁達、與人為善。遇到不順心的事也不要冥思苦想鑽牛角尖,力爭及時從不良情緒中擺脫出來。肝喜順暢而惡抑鬱,只有保持心平氣和的狀態,才能使肝氣平穩,脾胃才得以安寧。
本文摘自《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2年04期。
=========聯繫我們=========
推薦閱讀:
※初春養生這五種食物最養胃,一定要記得吃哦!
※足部養生偏方多 專家教你逐個數
※跟著名人學養生 | 白居易不畏老 不憂病
※斷食第五天:最虛的一天
※男靠吃,女靠睡!男女養生之道大不同,做對了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