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說漢字繁簡
先摘錄李汝舟的博文《果然因字成讖嗎?》:
改革開放初期,台灣一位老先生回大陸探親,回去以後,家人問他的見聞,他嘆了口氣,說了十二個字:「親不見,產不生,愛無心,廠空空。」一家人都張圓了嘴:「啊!怪不得大陸窮啊!都是簡化字弄的。」
後來,用繁體字的台、港和海外資本家到大陸來投資,大陸領導人也用繁體字題詞、簽名,大陸就很快變成了世界工廠,「產」裡面有「生」了,「廠」裡邊也有內容、不空了,外匯儲備也多起來了。只是,「親」還沒有「見」,「愛」還沒「心」,那非一日之功呢,就慢慢來吧。
本來是笑話,可也說得有點像啊!
特別是如今「特別」強調「弘揚中華文化」,使人覺得官方又自相矛盾起來了。把原本就好端端的傳統文化毀個精光,如今一邊還在毀著一邊又高叫發揚傳統文化,真叫人啼笑皆非。
講到中華文化,我想再沒有什麼東西有漢字這樣鮮明的民族特色了。她既富於形象的美感,又具有科學與歷史的內涵。一簡化,就把那種方正、平衡、協調、和諧的美感喪失了。比如「華」字,繁體字如一株繁花盛開的花樹,對稱,平穩,好看。簡化的「華」,對稱、平衡沒有了,也不符六書的造字原則,看上去總覺著不正道,屬於邪門的那種感覺。「愛」字就更難受了,沒心啊!心都沒了,還有什麼愛呢?
簡體字對於傳統審美觀的這種顛覆,其貽害是無形且非常深遠的。我們愛漢字,除了功用的一面之外,更在於她的平正、協調,和諧之美,看著舒服,且一筆一畫,都有來歷,有講究。簡體字,把她的這些美學原則和賴以形成的科學根據都顛覆了,這是民族文化在心靈上的顛覆,簡單了說,是把美醜顛倒了,人們也就再也不知美之為美與丑之為丑了。傳統觀念,把文字當成聖物,民間把敬惜字紙看得像宗教信念一樣崇高,文字,是不可以隨便褻瀆的。這麼神聖的事物都可以輕率顛覆,還有什麼不可以輕率顛覆呢?
漢字的書法,之所以能夠成為一門獨立的藝術,正是由於富有這些美學上的特點。把這些特點糟蹋了,那還叫藝術嗎?所以咯,如今連橫平豎直都還不明白的官員,也在官辦的書法學會裡充起什麼「書法家」來,動不動就揮毫塗墨,如雞爪狗尾般大畫特畫,甚至弄成金字招牌,懸掛在高橋、大街之上,也不知道臉紅。有一位官員為三峽大橋題字,許多人抬頭一看:啊,這是寫的什麼呀?有人說,怎麼在大橋上寫個「三峽火鍋」?有人說,不對唷,應該是「三峽大橋」吧?有人說,那是寫的什麼,只有他自己知道。對漢字可以這樣糟蹋,對其它的美好事物,怎麼就不可以那樣糟蹋呢?說來真叫人為中國文化悲哀。
是的,古人也寫簡體字的。有人以此為根據,認為簡化有理。不錯,古人是寫過簡化字。可正式的書籍、文件,嚴肅的文書字據,有簡化字嗎?沒有。簡化字,多是應急措施,不登大雅。竊以為,民間流行簡化字,可因時而變,約定俗成,官方有引導之責,不可泛濫為災。官方把這些有違美學原則與有違科學造字原則的簡化字法定化,它的後果,就是把美好的民族文化審美傳統顛覆了。顛覆是容易的,要恢復,可就難咯!
也有人說繁體字難寫。簡體字不難寫嗎?把多筆畫的字寫好,這本身,難道不是一種心靈與技能的訓練?把難做的事情做好了,還有什麼容易的事情不能做好呢?
以上是李先生的博文摘要。
李先生的觀點我是同意的,但那是從造字原理、漢字藝術亦即傳統文化視角看待此事。現在,我們不妨從另一個角度審視一下漢字繁簡的利弊。
文字是一種藝術,但更是一種工具。若以工具論,還是簡單、便捷、順手為佳,故漢字簡化到目前狀況,應該說還過得去,是可以接受的。
古漢學(繁體)的精到又確實令人著迷,戀戀不忍割捨。可學起來確實難,寫起來確實繁(煩),這個矛盾如何解決?
我想: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東西,從大的方面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值得我們永久珍藏的寶貝,讓我們從中感受祖先的智慧和大氣;一類是供我們使用或指導我們活人的智慧。
供我們珍藏的,越本真越好,需要我們倍加愛護。
供我們使用的,越實用越好,需要我們用智慧更新。
作為藝術的漢字,我們當做好研究、普及工作,發揚光大。
作為使用的簡化字,目前已被接受,已沒有說長道短的必要了。談到使用,還想再羅嗦幾句。近年,看了一些先秦時期諸子的作品,有些古漢字,字典里查不到,有些即使查到,也沒註明古讀音。要弘揚國粹,光大中華傳統文化,我們的工具書編印工作還須先行。
評論欄里有一些漢字的知識,有興趣的博友不妨一閱。
(作者:老六月雪)
推薦閱讀:
※漢字的音韻
※一寫就錯的100個漢字不信你也試試!
※從字形精確定位漢字五行
※漢字聽寫1無答案
※[轉載]漢字總共有多少字?
TAG:漢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