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瀾訪談錄:王菲的人生哲學
近期的楊瀾訪談錄,請來了王菲李亞鵬夫婦。王菲的復出成為近來最熱的一個話題之一。
王菲一直被視為娛樂圈的異類,因為凜然的個性,因為隨心所欲的心態。退隱前的她,說的最多的是順其自然。她崇尚這樣的生活態度。
而歸來的她,依舊順其自然,但是卻多了一份內觀的深思。她說:人有壓力無非是自我的體現,把「我」看的太嚴重才會這樣,做到「無我」很難,但是認識到這一點就好了。
從自我,到慢慢認識到無我。從「拚命抓住愛情」到「走下去靠的是愛,不只是愛情。」
簡單幾句,卻是字字珠璣。
她是自己的心理醫生
記得幾年前的訪問,也有記者問過王菲,在遇到壓力時會怎麼樣處理。
當時她說,情緒低落的時候,她會一直就順其自然的讓它低下去,一直低,然後,突然某個時候,那種情緒就不見了。
相信當時記者一定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
從心理學上來說,我們自身的一些情緒和心態,比如憤怒,比如自卑,與之和諧相處的處理方式,會比抗爭要更好。王菲順其自然的處理方式也類似於一種與之相處的狀態,而這種情緒最終的消逝,不是因為真的不見了,而是被內在吸收了。如果內觀足夠,對自我的覺知足夠,那麼,這種吸收會達到成長的效果。如果只是逃避,那麼,這種情緒就會積攢在體內,找另一個出口宣洩。
而這次,當楊瀾再次問到復出壓力的問題時,王菲的回答變了,她說,我會觀察自己的壓力,分析從哪兒來得。人有壓力無非是自我的體現,把「我」看的太嚴重才會這樣,做到「無我」很難,但是認識到這一點就好了。
她很聰明,始終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因為這樣,她才清醒,才能夠獨自處理這一切。
這種回答,有點禪的意味,也有很多心理學的奧秘在裡面。而她,無師自通。她的沉默,她內在的警醒,使她能很好的消化生活中的一些情緒,她,是自己的心理醫生。
從王菲的回答,我們也可以來學習一下,如何來應對壓力:
首先,要學會觀察壓力。在這種壓力的背後,你的情緒是什麼?憤怒?煩躁?無奈?而這種情緒的來源又是哪裡?是工作中的不如意,是生活中的繁雜小事,還是某些童年情結的遺留?
其次,通過情緒,找到壓力源所在。很多時候,當我們知道事情是怎麼一回事的時候,往往就會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夠掌控了。人,之所以恐懼壓力,是因為未知,所以煩躁,所以手足無措。
最後,她的回答將壓力的問題上升到一個自我的角度,甚至無我。壓力最終的來源,不一定是外在,很可能是內在的。同樣的一件事,在別人看來是挑戰,覺得非常有意思。而在另一些人看來,卻可能是一種阻礙和牽絆。之所以成為了壓力,因為從心態和認知上,他首先認輸了,覺得自己完不成。更深一層來說,這種認知的偏差,因為自我的力量不夠強大,沒有足夠的自信來支撐他完成任務,打敗壓力。
所以,就像王菲說的,最終還是回到自己身上,因為把「我」看的太嚴重。而無我的境界,相信沒有人能夠真正的達到,但是,認識就好,無限的靠近,也是一種境界。套用李亞鵬在訪談中的一句話:沒有缺憾的生命才是不完美的。如果一切都如你所願的做到了,也許人生就不再是人生,而成了一種虛無。
她的成長
很多人喜歡王菲,不僅僅因為她的音樂,更是因為她是王菲,獨一無二。
她為自己心中的愛和音樂,可以做很多,也可以放棄很多。這樣隨心所欲的自由,也許和她的童年有關係。
王菲的童年過得並不算好。小時候父母經常不在身邊,很孤獨。也許因為這樣,她一直到長大,都覺得人始終是孤獨的。
只是,她對孤獨的認識早已經超脫出童年的那種狀態,很多媒體猜測,也許和她當初在紐約的那段經歷有關。一個人,在那個大都市生活,一個能夠完全包容她的城市,讓她如魚得水,也讓她更懂得孤獨的意義。那種內觀深思,也許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今天的王菲。
她說,孤獨對我來說就是一個中性的詞語,沒有好壞。
的確,當我們懷著這樣的觀念去看身邊很多事物的時候,你發現,你就可以駕馭它了。
自卑、自戀、完美主義、孤獨、內向等等。它們僅僅是一個詞語,沒有好壞,因為它們本身有好也有壞。不要因為世俗的價值觀就認為內向是不好的。的確,社會可能更喜歡外向的人,但是,內向是你與生俱來的,如果,為了社會的認可,你放棄做自己,放棄你因為內向而來的細膩、善解人意,那麼,那個還是你嗎?
那麼,正確的做法是什麼呢?
首先,明白你是怎樣一個人。是內向,外向,喜歡安靜,喜歡熱鬧,還是有點自卑,有點自戀,有些感情用事,抑或非常理智。
其次,對於這些特點,寫出兩個詞語,一個是優點,一個是缺點。比如內向的優點,感情細膩敏感,善解人意。缺點,可能是與外界有些距離和脫節。
然後,看著這些特點,默默的念出來,心中想,這就是我,我很好,我很善解人意,我還可以更好,我能和世界更好的相處,保持距離,也可以融入其中。
再者,寫出內向的另一個面,外向。也一樣,依次寫出外向的優點和缺點。默念優點,那是你要慢慢接近的。而缺點,是你需要在接近的過程中注意的。
最後,告訴自己。我很內向,但是,我也可以和世界和睦相處。
要點是,在堅持自己的基礎上,不斷完善。根基不動,但是,你可以更好。
破解王菲的人生哲學
在這次楊瀾訪談中,王菲說,我有主意是天生的吧。
其實,我們的性格一部分的確來自遺傳。而另一部分,來自你從小的成長經歷和整個文化環境的影響。
王菲之所以做事如此隨性,那麼自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小時候她媽媽對她的諸多限制。
小時候的王菲和媽媽一樣,很喜歡唱歌,這種天賦和光芒是無論如何也蓋不掉的。
但是,王媽媽因為害怕孩子像自己一樣走歌手的老路,一直限制她在文藝方面的發展。學校甚至要幫著王菲瞞著她的媽媽,讓她參加各種演出。
也許正是這種限制,讓小王菲的心裡萌生了這樣的念頭,等我長大了,我一定要做自己,做我想做的事,我要唱歌,我就要去唱歌。我不想做的事,沒有人能再強迫我。
這也包括了王菲對愛情的追求。她的感情路很坎坷,但是,她從來沒有怨言,她一直相信有愛情。
楊瀾問,你也經歷了諸多風雨,還相信愛情這回事兒么?王菲很堅定的給出兩個字,相信。
這也許不僅僅是因為李亞鵬給她的安逸和踏實,更多的是她一路走來的堅持。從堅持愛情,到堅持心中有愛,三公主和大姐童童一樣,也是一個哲學家。
一開始對愛情的渴求,也許是因為童年親情之愛的不足,所以她很渴望愛情。為了那種愛,她可以捨棄一切。但是,後來一直堅持對愛的相信,可能就不僅僅是補償作用,更多的是內心對愛情的感悟。
包括她對自己女兒的態度,她說,家長的心態可以影響孩子,我們心態都很好,認為她很美,她以後也不會有什麼障礙的。這也許就是她從自己和母親身上學到的。
很多人會重複父母的悲劇,而有另一些人則會超脫出這種悲劇。因為他們可以自省,可以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來觀察這種經歷,不帶憎恨的感情。
王菲:發圍脖就是做遊戲,我的生活中一定要有遊戲
王菲微博一直是最近的大熱,因為她的妙語連珠和精靈可愛。也許,她也一直將生活當做一場遊戲,所以才可以那樣隨性。
遊戲的人生態度,也許讓很多人覺得無法接受。
成功的定義有很多,劉德華的兢兢業業是成功。王菲的我行我素,也是成功。
從某種角度來說,我們喜歡一個偶像,也許因為他們身上有我們想要的東西。但其實,他們也就僅僅是他們自己。生活中,也會有人為了愛情拋棄一切,寧願與愛人相濡以沫。而我們推崇她,也許不僅僅因為她是一個大明星,有著太多束縛,也因為我們這樣的平凡人,也渴望可以那樣自由。我們也有太多枷鎖,只是,她知道如何與枷鎖相處,而我們,還不自知。
她用遊戲的態度,制定自己的規則,她一樣玩的不亦樂乎。因為遊戲,所以隨性。因為規則,所以,她有自己的原則。這個度,她把握的很好。所以,她是自己,她是王菲。
用她自己的一句話,她希望她不是偶像,不是菲姐,只是王菲。
我們也一樣,有勇氣做自己,你就是自己的偶像。 (本文系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華家丹)
推薦閱讀:
※庄毓聰先生暢談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傳承和創作——中國教育電視台《水墨丹青》訪談錄
※名醫訪談||SVF-gel脂肪為什麼如此受歡迎?
※訪談︱姚念慈:康熙為什麼比雍正乾隆孤獨寂寞
※訪談:潘興明:1956年是英國對華政策的一個轉折年
※漫域說丨蛇喰夢子的「賭徒狂氣」 《狂賭之淵》早見沙織×林祐一郎監督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