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禪開悟的相關正知見
參禪開悟的相關正知見
(一)悟後也要努力修定
證得第八識明心開悟以後,大小乘的理要繼續深入的觀行修證,禪宗公案由淺入深要不斷參究,以增強明心時所獲得的對第八識如來藏的總相智慧,生起更深細的別相智慧,觀行出更多更細的第八識運作行相,了知更深細的第八識的功能體性。同時還要繼續修禪定,一方面是為了能更好更深入的觀行,一方面是為了降伏自己的性障和煩惱,為了將來修出初禪定以斷除煩惱。禪定深入以後,福德也足夠時,就要參究佛性,準備見佛性,證得如幻觀。
然後再發起初禪,有能力斷煩惱,小乘方面就能證得三果,大乘方面能證得陽炎觀,再過禪宗牢關,以後再證得如夢觀,那麼大乘的三賢位就修完了。開悟以後,禪定、福德、智慧,菩薩六度都要在內門更深入地修行,大小乘的理,都要初步的通達,禪宗公案都要透徹通達,再深入學唯識,準備入初地,成為真佛子。
菩薩道的修行,禪定福德智慧都是很重要的,一定都要深入修行。這其中還涉及到降伏心性,培養菩薩性,發大願,廣利眾生;隨緣接引初機眾生,自度度他,才能夠漸具福德。其中的禪定,靜坐中的定也要儘力隨緣修,這是獲得定力的重要途徑,定力是很重要的,有定力就能實證一切法,能夠切身體悟一切法的如幻如化、如陽炎、如夢幻,這樣煩惱才能真正的得到降伏和滅除,大小乘的智慧證量才能得到增進。定力不夠好時,無法參究佛性,不能親證佛性,即使參究出佛性的內涵,因為定力不足,有可能解悟佛性,不能親自證得佛性,也就沒有解脫的功德受用,煩惱不能有效的降伏。
定力不足時,對於佛法大多數都是理解的,不能真正證得,多是嘴皮子功夫,實際上什麼事也做不到。有定時,才能真真實實的證知佛法,對於一切法才有切身的感受。定深,悟的就深,感觸就會很深,心行就有極大的轉變。有定和無定,差別很大,不要看一些人講起佛法口如懸河、頭頭是道,可內心裡並不是真正那樣認為。
沒有實際證得,所說僅僅是理論罷了,這樣的話要改變內心是非常困難的,煩惱仍然很重,內心不得解脫。有定就不一樣了,可以不用學很多的佛理,只要接觸佛法,仔細思惟,就能貫通,並且能觸類旁通,自然就有很多感悟,其思想境界轉進的會很快。沒有定,心散亂,不能深細觀行思惟佛法,就會遮障自己對佛法的真正認知和感悟。所以奉勸大家不管悟前還是悟後,都要修好禪定。
(二)照見五蘊皆空的照,是意識心在初禪或者在未到地定當中,證得了五蘊都是如來藏所生,五蘊非實有,五蘊非我之理。這個照的境界既有禪定又有智慧,定慧等持,這就是證悟的甚深智慧的顯現。不是意識在缺少定力的情況下,心思浮躁的情解思惟,解悟佛法。這個照字,是說明意識心非常的深細,觀慧非常的強,心能止,慧才深。照這個字在這裡用得非常好,非常的準確,這是真實的用功下手處,正好照應了世尊所說的具足了戒定慧三無漏學,才能實修實證,發起如實智。所以一定是用意識來參禪,從而證得如來藏,明悟真如之理。
(三)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如來藏在五蘊十八界世間當中顯現,祂總是不離萬法而存在,不離世間法而運行著。要想找到祂,就要在五蘊十八界的活動中去發現祂運行的軌跡,在萬法的顯現中去感知祂,不離身口意行來證得祂。離開這一切的世間法,祂就無法顯現,無法運轉,就與無餘涅槃的境界一樣,你就沒辦法再找到祂。所以參禪是不離虛妄法而覓得真實法。
(四)一切事情都是二力合一,缺少一個就不成事。修行是佛力和眾生自力的共同成就,而在自力當中,也是真心的力和妄心的力和合起來才能成就。那麼就要在各種事情當中尋覓哪個是真心的力,是怎麼起作用的,不要把一切事情當作是自然而然的,本來就這樣的,時時刻刻對一切身口意起疑問,開悟才能快。
找到真心之後,般若智慧就開發出來,後得的智慧就能逐漸顯現出來,慢慢地就能出生道種智,那麼佛地的一切種智,將來也一定可以獲得。所以證悟真心,是成就佛道的先決條件,也是必須要經歷的一個階段。不管在十方世界哪個佛國土修行,都必須經歷這個階段。如果有哪個法門說,不用證悟真心如來藏就可以直接快速成佛,而且當生即可成就,就要小心這樣的法門,這肯定是不對的,我們應該好好保護自己不走錯路和冤枉路。
(五)騎驢找驢,我們每時每刻都依賴著如來藏,生活在如來藏中,與如來藏緊密相連,未曾分開須臾,但我們現在卻不認識祂,不知祂在何處,需要我們用特殊方法去尋覓祂證悟祂,這就是在騎驢找驢。早上如來藏與我們同時起床,晚上與我們同時睡眠,白天與我們同在一起。因為我們與祂太親密了,聯繫的太緊密,離祂太近,太習慣於祂,所以才覺悟不了祂。當我們起心動念想找祂的時候,離開祂,也就沒法找到祂,是祂幫助意識心在找,幫助意識心去證。祂是很奇怪的一個東西,世間里沒有像祂一樣的法,祂不是世間法,所以才是這樣的難理解難尋覓。
(六)在十方世界各個佛國土,每個人不管怎樣修,修什麼法門,都必須要經過禪宗明心見性這一關,所有的修法都要彙集到這一點,誰也越不過去。而且悟的內容必須與佛說的真如第八識是一樣的,不可能各宗各門所悟不一樣。然而開悟不以思慮所得,但也離不開能思慮的意識心,在意識心修出定慧時,就能發現真心的妙用。是意識心能明了真心是哪個,在哪裡,是如何運作的。離開了思慮的意識心,也就不能修行了。明心見性雖難,但只要修行的方法和方向都對,六度具足,遲早都能明心與見性。
明心見性不是把妄想變成真心,妄心永遠是妄心,真心永遠是真心,二者之間不能互相轉換。很多人總想把心修到無念想,以為這個無念想的心就是真心,這就大錯特錯了。意識心通過修行也能無念想,無論如何的無念想,永遠是意識心,不能成為真心。真心不管我們有沒有念想,祂都在運行著。六祖說:要見性,輪刀上陣也見。意思是說如果開悟見性了,應該在行住坐卧都能時時刻刻見到祂,不一定非得在沒有念頭時才能見性。沒念頭時,那時最容易見到沒有念頭的意識心,不容易見到真心。
(七)問:學禪宗的人說,身心俱空或身心脫落時,就是明心見性。這時他知道了那這個(知)。要是意識心在分別的話,他怎麼能明心?怎麼能見性?
答:第一,有人說開悟時身心俱空,身心脫落,這是什麼人說的,具體是什麼意思,此人是否開悟,如何判斷此人悟與不悟,依的是什麼,是法義還是名聲?第二,他知道自己明心見性了,他是如何判斷自己已經明心見性的,依據是什麼?你根據什麼相信他對自己明心見性的判斷是正確的?第三,真正明心見性時,到底是意識明心和見性,還是如來藏自己能夠明白自己明心見性,如來藏能夠自己見自己的性用嗎?如來藏是否能明白自己,是否能夠知道自己是如何與五陰七識配合產生萬法的?
第四,如果是如來藏知道這些事,明白了自己,就破無始無明了,那麼在這之前的如來藏就是無明的,這就與心經所說的無無明相違背,與般若經相違背。第五,如果是如來藏自己明心見性,明白自己,那是如來藏自己的事,與五陰七識無關,五陰七識意識沒有明心見性,沒有明白,仍然是無明,沒有破無明。沒有破無明,五陰仍然是凡夫,不是明心見性的賢聖,那就沒有明心見性。第六,憑什麼說明心見性以後意識就沒有分別,沒有妄想了?沒有分別和妄想是什麼情況,什麼境界?意識的體性是什麼?第七,身心俱空身心脫落,是明心見性的境界還是感應,還是禪定境界?
這裡的問題,如果要問起來還有很多很多。大家學佛如果真正想有所成效,就應該不要盲從,要仔細又仔細,反反覆復地深思再深思,多方求證,多學經典,踏踏實實。要捨得付出自己的身心,一定要多難為自己,多跟自己過不去,不要太順應自己的無明習氣,不要太寶愛自己,不要認為自己一切都對都好。
(八)眾生學佛修行時,容易進入一個誤區,就是喜歡一門修定,認為修定修到心清凈了,就是開悟見本心了。所以有人往往是修到心裡偶爾有一點清凈,沒有念頭的時候,就以為自己什麼也不見了,他就把這種不見一法的空的境界當作是開悟。其實不見一法的見,是意識剛好無念,這時也不是不見一法,而是意識自己見到自己空了無念了,這是意識的反觀作用,是意識的證自證分。
不見一法就是開悟的知見是一種斷滅空的知見,認為連如來藏法也沒有不存在,內心裡空空落落的否定一切法的存在,就是開悟了,這種斷滅空的知見是外道的一種邪見,其結果讓眾生不能證得實相心如來藏,不得開啟法界實相的大智慧。眾生的知見不是落在有處,就是落在空處,總是在空有兩邊左右搖擺。其中有的知見就是常見,常見是認為五陰中的意識心是實有,能延續到未來世,是相續的心,把這種心當作是眾生的本心,這樣就會遮障自心,不見本心,不證法界實相。又有一部分眾生的知見是落到一無所有的空上面,這種空見就像浮雲又遮住了自己的心,也不能見本心。總在空有兩頭跑來跑去的人,縱使修行的再久,也不能得到絲毫的解脫。
打坐入定時那個不知一法的心,是知沒有一法的意識心,意識心非是本來就有的不生不滅真如心。如果錯認一法也不知的心就是空性的如來藏心,認為這時候的心正好與如來藏心性是一樣的,就是如來藏,那麼就是認錯了主人公。其結果不能破無明,不能了生死,不能得解脫。
(九)開悟必須以找到自性第八識,以如來藏為證悟標的,知道祂是如何配合七個識產生五陰活動,產生世間萬法的,悟的心法要符合六祖說的五個何其自性。不是明白某些道理就算開悟,那些道理書中都寫著,他人常議論,不是自己通過找到自性而悟得的,不是悟,而是表面的理解,有的連理解也談不到。
我們不能把佛法中所講的理論直接拿來作為自己修證的結果,那是佛的智慧結晶,佛的智慧總結,跟我們自己沒有關係。學佛語或者學祖師大德的話語,不是自己從內心深處所感悟所證悟出來的,都不屬於開悟。真正的修行人,要自己運用已知的佛法理論去重新證得這些佛法理論的真實性,從而變成自己的內心的東西,生出自己的真實智慧,而不能直接拿他人修行的結論當成是自己的結論,整天掛在口頭上,那就是口頭禪,口頭禪沒有一點實際的功德受用。
(十)問:解悟是聞所成慧吧?怎樣使正教量變為現量,怎樣才能親證?
答:所謂的解悟,只是理解了如來藏的某些體性,隱約感到了如來藏的大致所起的功能作用,就認為自己證得了如來藏。但是這不是真正的證得如來藏,不是通過現觀如來藏的運作而得知了如來藏在五陰上所起的功能作用,因此就不知道如來藏確實在何處出現,真正起何種功能作用,更不知道如來藏是如何運作的,因此不是證悟。真正證得如來藏的人,是能夠現前觀察如來藏的運行,從而真真切切的知道如來藏的體性、功能、作用,知道如來藏是如何現起五陰的,就如觀手中物那樣的清楚。
正教量,就是佛陀所教導的所有正真之理,我們聽聞之後,能夠達到初步的理解和信受。但是因為沒有證得,心裡還不是真正的了知,不能現前證實這些法的正確性。那麼這些法對於自己來說就不是現量,沒有辦法真正去奉行和執持,不能實際去操作和運用,也就不能真正改變自己的思想和行為。
要想讓佛的正教量變成自己的現量,就要通過參禪實際親證如來藏法,這樣自己的內心就能深刻認知這些法,內心就有了真正的依託和歸宿,從而內心就可以發生巨大的轉變。從此以後就能逐步地現前觀察如來藏法,就能獲得更多更深的智慧,使佛陀的真理成為自己真正的智慧認知,成為自己的見地。
親證,需要通過參禪,參話頭,參公案等方法來親證,這需要修出禪定力,在具足相應的定力情況之下來參究如來藏,才有可能證得。前提還要福德具足,戒定慧具足,心性調柔,忍辱柔和,與大菩薩的心性漸漸相應,與賢人的心性漸漸相應,才能脫俗,成為聖賢。
知識不等於證量,現代人由於通訊發達,很容易就能獲取豐富的佛法知識,但因為缺少福德和禪定,所以不能實際證得所學知識,僅僅停留在理論階段,沒有真實受用,無明煩惱和生死問題無法解決。過去人由於科技通訊不發達,聽經聞法非常不易,可是因為心清凈有禪定,再加上那時佛法純正,實證卻很容易,一但遇到一點佛法,稍微觀行就能證得,有證量的人不少,很容易得到佛法的真實受用。
菩薩修行的果位,是以實際的證量為準繩,不是以知識多寡來決定。每一種必須要有的觀行都沒有實際觀行過,即使學富五車,智慧仍然不能與通達佛法的菩薩相提並論,因為沒有證量,沒有實際證得故。相反,即使沒有多少文化,也沒有學過多少佛法的人,接觸一點佛法就能通過自己的思惟而觀行出來;以此為基礎,還能觀行出更多的佛法,他的證量就很了不得,智慧就比學富五車的人要高深,還能生生世世得到佛法上的受益。現在有好多人都說自己已經證果,已經明心了,實際上都是理論上的知識,不是實際證得的,煩惱如故,身心沒有改變,沒有受用故。所以在末法時期,實修實證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推薦閱讀:
※福分靠守戒 智慧靠開悟
※「開悟或見性」是幻象嗎?
※讓您開悟的經典開示(三)
※參禪難開悟十大原因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 錄入: 管理員 上傳時間:2012-04-28 點擊次數: 3012 一、疑情難起,妄念難息。參禪不起疑情,即無開悟之日,應抱定一則透不
※[轉載]論開悟
TAG:開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