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損傷後的有效處理

在體育運動中,造成人體組織或器官在解剖上的破壞和生理上的紊亂,稱為運動損傷。運動損傷多見於年輕人群,他們熱愛運動,積极參与各項體育活動,但常常因缺乏一定的運動訓練衛生知識和出現運動損傷後的應急措施,受傷後往往造成不必要的痛苦,嚴重者甚至導致終生遺憾。從醫學的角度考慮,主動預防運動損傷與損傷後及時、正確的處理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有效預防呢?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訓練方法要合理。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和運動技術,科學地增加運動量。二、準備活動要充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現不少運動損傷是由於準備活動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訓練前做好準備活動十分必要。三、注意間隔放鬆。在訓練中,每組練習之後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勞,防止由於局部負擔過重而出現的運動傷,組與組之間的間隔放鬆非常重要。四、防止局部負擔過重。訓練中運動量過分集中,會造成機體局部負擔過重而引起運動傷。五、加強易傷部位肌肉力量練習。據統計,在運動實踐中,肌肉、韌帶等軟組織的運動傷最為多見。因此,加強易傷部位的肌肉練習,對於防止損傷的發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除上述幾條外,搞好醫務監督,遵守訓練原則,加強保護,注意選擇好訓練場地,也是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容。運動損傷後的有效處理可以從以下幾種情況來闡述。一、擦傷 即皮膚的表皮擦傷。如果擦傷部位較淺,只需塗紅藥水即可;如果擦傷創面較臟或有滲血時,應用生理鹽水清創後再塗上紅藥水或紫藥水。二、肌肉拉傷 指肌纖維撕裂而致的損傷。主要由於運動過度或熱身不足造成,可根據疼痛程度知道受傷的輕重,一旦出現疼痛感應立即停止運動,並在痛點敷上冰塊或冷毛巾,保持30分鐘,以使小血管收縮,減少局部充血、水腫。切忌搓揉及熱敷。三、挫傷 由於身體局部受到鈍器打擊而引起的組織損傷。輕度損傷不需特殊處理,經冷敷處理24小時後可用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中成藥,加理療。四、扭傷 由於關節部位突然過猛扭轉,造成附在關節外面的韌帶撕裂所致。多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及腰部。1.急性腰扭傷 讓患者仰卧在墊得較厚的木床上,腰下墊一個枕頭,先冷敷後熱敷。2.關節扭傷 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扭傷時,應立即停止活動,以減少出血。立刻用冷水沖損傷部位或用冰塊冷敷局部以達到止血的目的。然後覆蓋繃帶加壓包紮防止腫脹。韌帶完全斷裂或懷疑並發骨折的,在加壓包紮後必須請醫生進一步檢查和治療。經過24~48小時後,損傷部位的內出血已停止,這時可用溫熱毛巾熱敷或按摩以消腫和促進血液吸收。在進行溫熱敷時,溫度不要太高,時間不宜太長,按摩時也不宜太重,以免加重滲出、水腫或發生再出血。五、脫臼 即關節脫位。一旦發生脫臼,應囑病人保持安靜、不要活動,更不可揉搓脫臼部位,妥善固定後送醫院治療。六、骨折 常見骨折分為兩種,一種是皮膚不破,沒有傷口,斷骨不與外界相通,稱為閉合性骨折;另一種是骨頭的尖端穿過皮膚,有傷口與外界相通,稱為開放性骨折。對開放性骨折,不可用手回納,以免引起骨髓炎,應用消毒紗布對傷口作初步包紮、止血後,找木板、塑料板等將肢體骨折部位的上下兩個關節固定起來。懷疑脊柱有骨折者,需早卧在門板或擔架上,軀幹四周用衣服、被單等墊好,不致移動,不能抬傷者頭部,這樣會引起傷者脊髓損傷或發生截癱。懷疑頸椎骨折時,需在頭頸兩側置一枕頭或扶持患者頭頸部,不使其在運輸途中發生晃動,再用平木板固定送醫院處理.抽筋在運動生理學上叫「肌肉痙攣」,是指肌肉不由自主地強直收縮。體育鍛煉中,最容易發生痙攣的肌肉是小腿腓腸肌。主要原因是:(1)體內失鹽過多。在進行劇烈運動時,由於身體大量出汗使體內鹽分失去過多,破壞了體內電解的平衡,由於體內氯化鈉含量過低,引起肌肉神經的興奮性增高而使肌肉發生痙攣。肌肉痙攣發生時,一般通過慢慢加力、持續牽拉的方法,就可使痙攣的肌肉得到放鬆並消除疼痛。小腿抽筋時,可平躺地上,用異側手抓住前腳掌,伸直膝關節用力拉;也可平坐或仰卧,伸直膝關節,同伴雙手握其足部抵於腹,痙攣者軀幹前傾適度用力,同伴用手促其腳背緩慢地背伸,同時推、揉、捏小腿肌肉,就可以使痙攣緩解。只要掌握了以上知識,在運動中認真防護,就可以儘可能地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並能在損傷後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減少併發症與後遺症
推薦閱讀:

高處看運動
團隊工作服裝著裝是否合理?
哪些項目的女運動員身材比較好?
Amazon上對Becoming A Supple Leopard的差評
梁啟超與兩廣護國運動(下)

TAG:運動 | 運動損傷 | 有效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