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佛經晦澀難懂,本意並非嚇跑你

初入佛門篇 第4期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疑問是覺醒的開始,《慧燈·問道》系列因此而誕生。它圍繞著我們日常的生活、工作及社會熱點等展開,在「問」中尋「道」,在「道」中化解種種煩惱。慈誠羅珠堪布仁波切《慧燈·問道》第二季中,以他無礙的智慧為我們答疑解惑,和您一起靜下來,思考世界,閱讀自己。

下期精彩預告

初入佛門篇 第5期《都說佛度有緣人,那誰是有緣人?》

學佛一定要皈依才表示誠心嗎?

如何正確理解「依法不依人」?

誰是佛說的有緣人?

主持人:各位觀眾,大家好!歡迎收看這一期的《慧燈·問道》節目。許多人在剛開始接觸和學習佛法的時候,一方面對佛法充滿了嚮往渴望,一方面又產生了各種疑問和不解。尤其是遇到各種問題時,往往不知道該如何選擇。有佛法就有辦法。這期節目,我們邀請慈誠羅珠堪布為我們答疑解惑,讓徘徊在佛門之外和剛入佛門的朋友,能夠順利地走出最初的迷茫。

觀眾1:尊敬的堪布,您好!都說佛教以慈悲為懷、度化眾生為宗旨,但相對於其他宗教,佛經實在有些晦澀難懂,為什麼不用更通俗簡單的方式,讓更多的人能夠容易地學習和了解佛法呢?

堪布:對,你問的這個問題,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現在漢傳佛教的《大藏經》,還有藏傳佛教的《大藏經》(巴利文的我不太了解),都是幾百年前的表達方式。人類的語言一直在不斷地變化,每年都有很多新的辭彙產生,每年也有很多辭彙被淘汰。但這些佛經,甚至是唐朝的一些佛經,到現在還是原來的表達方式。佛經的內容是不能變的,但應該有一些新的方式來表達,可是就像你剛才講的,確實沒有什麼新的表達方式。讓我們去讀幾百年前、甚至上千年前表達方式所寫的深奧佛經內容,對現代人來說非常難。這樣就導致了很多人不想去學習,因為學習佛經非常吃力,造成了非常不好的、消極的一面。

佛教和佛經的本意並不是這樣。在密宗的《時輪金剛》里,釋迦牟尼佛故意把當時印度的梵文語法結構打亂,為什麼呢?因為那時很多學者特別喜歡自己的文字,特別執著文字以及文字的表達方式。他們寫佛經時,會用寫詩的方法去寫,以表達他們的文學水平。這樣的結果就是除了少數的學者之外,一般的老百姓都看不懂。這是佛在世時就存在的問題,於是佛就故意把《時輪金剛》裡面一些句子的語法顛倒過來。這種方法在當地的語言學當中是不能用的,某些詞也不能那樣講,但是佛故意這樣用,就是為了打破這些人對文字的執著。我們要傳遞的並不是文字的美和不美,我們要傳遞的是內容。只要能把內容講出來,用什麼樣的表達方式和語言都沒問題。這種情況在佛經里,尤其是《時輪金剛》里最為典型。《時輪金剛》現在已經翻譯了藏文,然後又翻譯成其他文字,所以我們實際上已經感覺不到佛陀有這樣的用意了,但是梵文版本上佛陀是故意把當時梵文的文法打破了。這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另外,佛經當中經常講,不要去執著文字。如果你能夠表達清楚內容,用什麼樣的文字、語言、表達方法,都沒有錯,都是可以的。這在佛經裡面講過很多,密宗、顯宗里都有。但可能由於歷史的原因,過去學佛的人層次和知識水平都比較高,無論是書寫還是翻譯,一般的人做不了,所以對他們來說,用這樣的方式書寫、翻譯和理解,可能更容易一些。現在也同樣,有些人覺得,用白話文寫佛經和用文言文寫佛經,讀起來感覺就是有點不一樣。他們會認為用文言文這種古老的語言方式寫的佛經,讀起來可以感覺得到其中的真正意義,所以他們就不太贊同用白話文來寫佛經。但其實不一定是他們認為的那樣,這種觀點通常與他們的職業有關係,因為他們是做這個專業的,所以對他們來說用文言文表達沒有問題,對佛經的理解更沒有問題,因此他們就喜歡用這樣很美的文字來表達佛經。本來佛經的內容就很深奧,再加上表達方式也非常完美,這樣一來,對他們來說,讀佛經就成了一種享受。但換一個中文水平沒有那麼高的人,這個就不是享受了,根本就不知道在講什麼。所以我們佛教必須要與時俱進,表達方式一定要更新,甚至用網路語言來傳播也是非常有用的。因為很多流行詞,大家都看得懂,聽得懂,大家都比較喜歡用這樣子的詞來表達,所以佛經用這樣的文字和語言來表達的話,也是完全可以的。只是現在,可能是人力財力各方面的原因,佛教、佛教徒還沒有做好這個工作。這個工作是一定要做的,非常非常重要。

觀眾1:謝謝您!謝謝!

主持人:這個問題其實提得特別好,在我們的人群當中,如何跟大家來播撒佛教智慧的種子?新時代應該與時俱進。現在網路上就有脫口秀、現代音樂等各種形式來傳遞佛教的精神,讓大家都能親近佛教。

堪布:對,確實是非常好!我們通過心理學或者科學,尤其是物理學等各種各樣的方式來傳播佛教,完全沒問題。這個非常重要。

主持人:明白,好,下一位觀眾朋友。

觀眾2:尊敬的堪布,您好!我現在是開酒庄的,從事的是一個賣酒的行業,而且我自己也比較喜歡這個行業。近幾年,我通過經營的利潤,做了一些公益環保和幫助孤寡老人、貧困學生等慈善事業。現在我有一個小小的疑問,我最近聽說,賣酒這個行業是有過失的,如果真是有過失的話,難道我一定要去改變我的行業嗎?一定要去改行嗎?

堪布:嗯,這個問題很多人也問,很多人也面臨這樣的問題。其實也不是很原則性的問題,但也不能說這個完全沒有問題。《大涅槃經》里講了幾個我們佛教徒不太適合做的工作,其中一個就是賣酒。酒的生產、銷售以及最後的消費,整個過程都會產生一些問題,比如對他人健康產生不好的影響,也可能導致年輕人酗酒而影響學習,還會讓平時人品非常不錯的人酒後失控、犯罪,等等。佛教希望把這些事情從源頭上就解決掉,所以佛陀就說佛教徒最好不要賣酒。

能不去賣酒是最好的,但是這也不像直接去殺人、殺生,或者是偷盜、欺騙那麼嚴重,這也不是一個原則性的問題。那麼開酒庄,像你剛才講的,利潤當中有一部分去做一些慈善,這樣也很不錯。但是做和不做當中選一個的話,還是不做比較好。如果說是你自己的愛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有一些客觀因素的話,那也並不是說一定要改行,一定不能做,還是可以靈活一點的。但在做和不做之間,如果你有一定條件,還是不做比較好。

觀眾2:謝謝堪布!

主持人:堪布,我發現佛學其實是很人性的,並不是那麼地刻板和僵硬,只要大家能有一個利他的發心,就存在一定的靈活度。

堪布:對。飲酒到底是不是罪過,佛教本身就有兩個不同的說法。一個是佛經的戒律,它比較嚴格。另外一個是佛教里善惡因果講得比較透徹的一部論叫做《阿毗達磨》,也叫做《俱舍論》,它不是講戒律,而是講佛教的世界觀、人生觀的一個論。這兩個出處的說法是不一樣的。

《阿毗達磨》的觀點是只要你沒喝醉,稍微喝一點酒不是罪過,跟喝其他的飲料沒有什麼太大的區別,至少沒有罪過;但如果喝醉了,並且導致發生了其他事情,這樣才算是罪過,這是佛教裡面的一個觀點。

另一個觀點就是佛教的戒律部分,因為它講的是佛教的戒律,所以就比較嚴格一點。它的觀點是喝酒不管是喝多喝少,本來就是一個不太好的行為,有一點罪過。佛教本身就有兩個不同的觀點。

此外,儘管我們佛教徒的戒律比較多,但是所有戒律中最根本的就只有四個,就是殺、盜、淫、妄。這四個如果做得比較好,那麼其他的約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做,能做多少就做多少。我們很多佛教徒,由於沒有了解佛教的本意,行為給人一種佛教徒「什麼都不能做」的印象,看起來似乎有太多的約束和壓力。本身我們的生活就有這麼多的壓力,但學了佛以後似乎有更多的壓力,更多的不自由、不自在。其實佛教不是這樣的,佛教是幫我們更加自在、更加自由,它把我們的心胸打開,然後將所有的執著、所有的擔憂全部融化、化解。然後當我們的意識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時,就達到了內在的自由自在。它的目的是這樣,而不是要更加地束縛我們,讓我們感覺更有壓力,讓我們活動的空間越來越小,肯定不是這樣。

有些問題上,大乘佛教的思想是非常人性化的。只要你的發心,用佛教的話來講,只要你的動機是利他,那你做任何事情都沒問題。這個我們一定要學,非常重要。你賣什麼東西也好,做什麼事情也好,只要你的心,也就是你的動機是利他,哪怕是你做錯了,或者結果和你的動機不一樣,導致了不好的事情發生,也沒關係。只要你的想法是利他,自己是真心實意地去利他,即便過程中發生一些不好的事情,或者後果不是自己想要的,都是沒有什麼罪過的。因為你是為了幫助大家,只不過你沒有做好。大乘佛教跟小乘佛教在一些問題的取捨方面,有很多的不一樣。

觀眾3:堪布您好!有時候我會在路上看見一些快要死的動物,貓、狗、小鳥等,但自己不方便去救治,或者說我發現時已經來不及去救治了。這種情況下我們怎麼幫助它們比較好?

堪布:是,我以前放生時也是這樣。在高速路上,或者在車流量很大、車速很快的地方,發現車上掉了一條魚,或是掉了一隻麻雀、青蛙,我會下去撿,因為那時還不了解這樣做或許會導致更嚴重的問題。所以某些情況下,我們確實是沒有辦法,無能為力,只能放棄。但也不是什麼都做不了,對那些沒有辦法撿、收養的貓貓、狗狗,你可以給它們念佛經,念佛號,念阿彌陀佛的佛號,或者是其他的佛號。如果你有時間,就給它們多念一點,最好是在它們能聽到的地方念,這樣也是有幫助的。

還有,屠宰場一般我們去不了,但我們能夠去菜市場,這樣的地方有那麼多的生命你是沒有辦法救的。但也有一個方法可以幫助到它們,就是給它們念非常有加持力的佛名號和一些咒語。比如說大悲咒,還有觀音心咒「嗡嘛呢叭咪吽」,既簡單又不費時間,大家也都會念。這些都可以幫助到它們,非常好。還有些佛教徒佩戴了一些非常有加持力的佛經,把佛經拿下來擱在它們的身上、頭上,這樣子也有幫助。

只要你有這樣的利他心,那麼隨時隨地都可以幫助到其他的眾生。給予他人不同程度的利益,每一個人完全都做得到。但最遺憾的是,我們在生活中常把這些東西忽略了,我們以為自己沒有這樣的能力,沒有這樣的時間,其實每個人都有這點時間,每個人也都有這樣的能力、有這樣的機會。只要你沒有忽略這件事,那隨時隨地都可以做得到。這是一個比較好的方法。

觀眾3:謝謝堪布!

主持人:我們也明白了,在面對眾生的生死時,每個人都應該生起慈悲心。感謝堪布的精彩作答,也感謝大家的積极參与。本期節目到這裡就告一段落了,我們下期再會,謝謝!

堪布:謝謝大家!

每個疑問,都將是光照進來的地方。

《慧燈·問道》第二季,給你光,向光生長。

每周四和您一起 思考世界 閱讀自己


推薦閱讀:

【共讀佛經】星雲大師講《金剛經》|非說所說分第二十一(下)
佛教十部必讀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
為什麼說《佛說觀無量壽佛經》是偽經?
佛教徒必讀的十部經典佛經,你都讀過幾部?
學佛的真相(二)佛到底什麼樣?

TAG:佛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