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挖掘員工的管理潛質?
點擊「培訓雜誌」可直接訂閱作為管理者,你應該挖掘員工的管理潛能,引導他們樹立這樣的心態:我不是打工,而是在學習,通過提供一個免費的學習平台,我可以領著高薪邊工作邊學習,收穫成長。
文 | 順波
來源 | 9號沙龍
我時常反思:一個普通的人追隨你3-5年,他離開你時是更糟糕還是更高效?如果追隨我的夥伴,5年之後離開,走到社會上,大家爭先恐後地搶這個人才,我是很有成就感的;然而如果他被社會淘汰,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績效不高,對我而言,不僅有很大的挫敗感,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想像一下,假如追隨我們的都是人才,將會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據說全球世界500強企業三分之二的CEO來自於通用公司,而通用公司正吸引著大量優秀的社會精英加入。為什麼?因為大家覺得加入到通用,能夠被培養、被開發,未來可能成為其他世界500強的CEO。我不是打工,而是在學習,通用提供一個免費的學習平台,我可以領著高薪邊工作邊學習,收穫成長。這是非常棒的企業,如果做得到這點,激勵將變得簡單。
為什麼需要管理者?
企業家帶領員工創造績效,完成使命的過程中,「員工是管理者」和「員工只是員工」工作績效是否有所差別?
西方案例-福特和通用的差別
德魯克在《管理》下冊的第一章中寫道《為什麼需要管理者》,舉例說明,福特公司是規模生產的倡導者,他們認為企業中不需要管理者,只需要執行者;然而通用公司由於歷史發展等因素,導致基因不同,當汽車時代到來時,將各種汽車企業組織彙集成一個大航母,並邀請斯隆擔任CEO。斯隆深知自己有創意、有想法,然而管理通用公司時,他逐漸意識到,如果不能把CEO們的優勢發揮出來,將會造成巨大的浪費。於是斯隆給予下級組織充分的許可權,鼓勵有企業家精神的管理者,經過認真思考和實踐,終於形成「聯邦分權制」開創了通用汽車的新紀元。
德魯克認為,企業在發展中需要管理者。管理者不是助手,他們的職責是獨立存在的,根植於企業需要,崗位是責任使然,不是上級的隨從。通用的例子啟示我們:當員工成為管理者,管理績效將大幅度提升,特別是現代社會的環境中,員工多元化、客戶多樣化、市場多變化,單一生產已經過去,更需要管理者的創新,煥發他們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企業需要管理團隊是企業發展的需要,一家由所有者兼創始人帶領「助手」經營企業轉變為一家需要管理團隊的企業,是企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國內案例-海底撈憑什麼成功?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曾坦言:「我帶領的是一幫管理者,而他帶領的是一幫隨從,所以他做不過我……」有人反饋,「你們的服務做得太好了!」他說:「是嗎,我不知道,是他們自己做的……」一個傳統企業,能夠充分信任員工,釋放員工的積極性,是非常可敬的。分享兩個例子想要說明:管理者開發是非常關鍵的活動,是企業家很重要的工作,需要認真對待。
當我理解管理者開發很重要時,我應該怎麼做?
管理現實中,最常見的現象——末位淘汰制,我不贊同這種做法。所謂末位淘汰制,有種「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一下」的意味,表達的是幹得好就是精英,幹得不好就走人,這種觀念很流行。個人認為,這種做法表達企業家偷懶的行為,是一種推卸責任的現象。
我們知道管理者的開發有個過程,特別是員工成長中上司對其影響和作用非常大,如果上司擁有恰當的方式,員工成為管理者比較容易;反之不做,他們的成長就會比較慢。換句話說,員工成長中,我們沒有努力也會感覺到慚愧,因此管理者開發是企業家的責任和任務,高舉著「末位淘汰制」,沒有履行責任,則是偷懶。
意識到之後,該如何行動?
第一步,激發管理者激情,並給予足夠的耐心。
1.企業家的意願和態度
首先是企業家的意願和態度,建立起「幫助他人,成就自己」的使命感和崇高的意願,才會樂意做這個很辛苦但很有意義的事情。「一個人只有在幫助別人進行自我開發時,他對自己的開發才是最快的。事實上,不對別人進行開發,也就不可能自我開發,因為只有在幫助別人開發的過程中,管理者才會提高對自身的要求。無論哪個行業,那些最卓越的人,無不把自己培養和開發的後輩視為自己身後最值得驕傲的豐碑。」德魯克這段話激發了無數企業家開發管理者的熱情和激情。
2.激發管理者的意願
從另一個維度而言,被開發的對象——管理者的意願也尤為重要。管理者不是天生的,需要後天培養,管理者的吸引、開發和培養都必須付出系統的努力,而不能全靠運氣。管理者自己也需要開發:主動尋找新的機會和挑戰,在新的管理工作中發揮作用。如果沒有持續的挑戰和自我超越,管理者就會在職退休,失去工作的樂趣。
一個人自我開發的動力必然來自他的內心!開發始終是自我開發,開發的責任在於個人,然而上司可能在很多方面削弱這種動力,誤導他們努力地方向,因此,幫助下屬自我評估,最大限度的發展他們的長處,鼓勵他們自己提出問題:「我對生活有什麼期望?我的價值觀、抱負和發展方向是什麼?為了取得成功,我必須做的、學的、改變的東西分別是什麼?」
上司需要思考的:「哪些事情他不止一次而是一直做得好?哪些事情能做好?要想充分發揮他的長處,這個人需要哪些工作經驗和技能?必須克服哪些弱點?」上司的評估必須以協助下屬設立的績效目標為依據,從完成目標的程度出發,而不要從這個人的「潛質」出發。
3.足夠的耐心
激發管理者的意願,管理者的開發才有基礎,接下來要做什麼?給予足夠的耐心。
前段時間,與朋友交流中對一句話感觸頗深:「籠子關久了,鳥都不願飛了」。釋放員工的創造力、激情、內心的動力需要一個過程,好比我們習慣的思維方式,如果不走出舒適區,不斷與不同區域、不同行業、不同背景的企業家進行交流、探討、學習,其實,我們很難改變。
第二步,作為企業家,管理者的開發應著眼於企業的未來。
管理者的開發不是為了晉陞、文憑,說實在的也不是為了學習,而是思考:「管理者應該擁有什麼經驗?掌握哪些技能才能勝任明天的工作?」
特別提醒企業家注意:上課不是管理者開發。課程是管理開發的工具之一,但不等同於管理開發,最好的學習方式是:邊學邊干,邊干邊學習。課堂上表現好的未必就是好的管理者,他們應該是實幹家,不應是哲學家,除非能夠學以致用,否則掌握的不過是信息,大多是吹牛的談資,不是改變行為和績效的知識。更要警惕的是:「上課成癮」,脫離管理的現實,檢驗的標準永遠是績效,不是學歷。
當然管理者開發也不是晉陞計劃。一家公司最糟糕的做法,只顧培養「苗子」,對其他人不聞不問,員工會覺得不公平,敗壞組織精神。想要提拔某個人,不是管理者開發,管理者開發要面向所有人,均有公平的機會。試圖發現「潛力」不僅徒勞,而且破壞貢獻精神,績效才是真正重要的,如果有潛質,就用績效來檢驗。整個管理團隊都需要開發和提升,並著眼於機會思考:「未來的市場和任務一定與今天不同,為了創造未來,管理者應該在哪些方面自我超越?」
理解管理者開發必須著眼於企業的未來,接下來,有何方法可以運用到工作中?分享下您個人比較認同的做法吧!
管理者職務設計的4個要點
明確任務和責任。太簡單,沒有成就感,只是晉陞通道,沒有學習成長的動力,俗稱「老油條」,員工在職退休;太難,會成為寡婦船,誰也無法勝任。根據特定的任務和目的,設計職務,不能只有虛假頭銜,責任與許可權必須匹配,基於任務的本身,明確的責任和擔當。
界定成果與貢獻。有明確的成果,讓員工清楚地知道:「我這個部門和我如果幹得好,所做出的哪些貢獻會給企業帶來重大的影響?」必須根據企業的目標來界定自己的目標。
梳理組織關係。上級關係、下級關係和橫向關係之間誰在使用工作成果必須清楚明了,儘可能設計成可由管理者自己或者由其下屬一起便可開展工作,避免多頭領導。
清楚信息位置。履行職責需要哪些信息?又該到哪去獲得這些信息?誰需要我提供信息,以哪種形式提供?這些問題的提出將會幫助我們有效管理信息。
管理者職務設計的3個關鍵
以人為本,以任務為中心。職務設計要符合人性,管理者可以充分發揮其優勢和特長,如果要求太具體,不利於管理者發揮;如果太有個性,不利於接班人的培養。管理者的職責和功能必須根植於企業達成使命的實際需要,利於企業績效的達成,才是關鍵。
控制幅度。大多數人可能對這個詞有些生疏,表達的是「一個人能夠管理多少位下屬」。轉換一種思維:如果下屬工作職能單一,可以同時管理很多人;如果組織中不同關係的下屬向上彙報,管理幅度一般在7人左右較為合適。然而管理者如果不理解這個現實,職務設計中會造成組織層級不斷膨脹,最終企業官僚、組織龐大而臃腫。更重要的是,管理溝通中,每增加一個層級,溝通成本增加一倍。
明確管理者的職權。這個話題是可以形成專題深入探討的。這裡強調的是,企業家喜歡談「授權」,職務設計不是授權,而是明確可以行使的權力,需要什麼決策權,責任和權力匹配。現實中,管理者開發最大的障礙——職責和許可權不明確,決策權不斷向上推,不知不覺喪失決策權,然而沒有決策權就不能成為真正的管理者。
管理者為什麼會喪失決策權,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一是源自上司對下屬的不信任。
二是管理者害怕失敗。決策時,條件反射地向上司請教,把上司的建議當成決策,漸漸失去決策權。
三是管理者有意識地逃避,不願意承擔責任。很多管理者遇到問題習慣「請教」上司:「關於這個問題,有ABC三個方案,您覺得哪個方案好?」這時,老大覺得倍受尊重,立即給出建議:「用A方案。」「太棒了!老大英明,我也是這麼想的……」如此一來,他有意識地把決策權交還給上司,逃避決策,當員工不敢做決策時,其實根本不是管理者。
作為企業家必須清醒地意識到,明確管理者的職權,讓「聽得到炮火的人」做出決策,只要決策不會對其他部門產生次優化的決策影響,就鼓勵他們:「這是你的權力,也是你的責任,你來負責。」
分享個人經驗:當員工害怕決策時,鼓勵他們「凡是沒有明確規定不準做的事情,你都可以嘗試」,賦予他們敢於決策的勇氣。事實上,我們也一樣會犯錯誤,出現失誤就去面對,想辦法處理,有規律便制定規則避免,沒有規律便明確鼓勵他們嘗試。
目標管理與自我控制
前幾天與幾位企業家朋友探討中,不斷地問他們:「回憶你的人生里,哪個階段成長得最快?為什麼你會想起這段經歷?它帶給你什麼樣的改變?是什麼促成了你的改變?」總結他們的反饋得出:當遇到機會,不斷地做我之前做不到的,有挑戰的事情,成長最快。也就是說,人是在不斷挑戰中成長的,培養管理者,就要不斷給予員工挑戰的機會、嘗試的機會、鍛煉的機會。
還有位企業家同學反饋——失敗之後,痛定思痛後的感悟促使改變。這點個人非常認同,回憶自己的成長曆程中,很多經驗是在失敗中吸取的教訓。既然我們都是在失敗中成長的,我們的管理者也會面臨失敗,將失敗付出的成本當作是開發管理者的投資費用,企業家若能有這樣的胸懷和包容,管理者的成長會突飛猛進。
小故事-損失的100萬
有位下屬滿懷激情地向上司請示,老闆給其機會,任其放手去做。半年後,項目失敗,虧損100萬,下屬滿懷愧疚,遞交辭職報告,引咎辭職。如果你是這位上司,會怎麼辦呢?上司從容接過辭職報告,看了一眼,隨後訓斥道:「開玩笑!我才剛剛交了100萬的學費,你就不幹了,對得起公司付出的投資嗎?失敗就灰溜溜走人,簡直是個懦夫!失敗不要緊,我們一起找原因,吸取經驗教訓不斷改進,怎麼會一遇到失敗就辭職不幹了!不可能…….」
這位上司的回答非常聰明,如果有這樣的上司激勵下屬,寬容下屬的失敗,將失敗當成對下屬最好的磨礪,管理者開發將會變得非常容易。
越是優秀的管理者越不容易管理他的行為,管理者要成長,必須學會通過目標管理作出自我控制。德魯克對管理界最大的貢獻,提出「目標管理」,只有每位管理者都參與高一級部門的目標時才能達到方向的統一。我們身處於組織、信息、事務之中,在壓力中很多管理者會迷失方向,如果沒有明確的提出目標,沒有目標的指引,就會忙於日常事務,忘記自己到底要幹什麼?
管理者若要成長得快,必須針對自己的未來,設定明確的、清楚的、可行動的目標,用目標調動資源,用目標進行自我控制。而企業家需要學會鼓勵下屬思考:「為了更好地完成組織的使命和目標,我應該貢獻什麼?我能貢獻什麼?」目標來源於自我實現的思考:我期望別人記住我什麼?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關於目標管理,特別推薦《管理者報告》——幫助下屬制定目標的方法。通過這份報告,認真地與下屬溝通,鼓勵他思考:任務是什麼,寫出目標及行動計劃,講清楚需要的資源和支持。其中心思想是:鼓勵下屬主動提出:我是如何思考企業的戰略;部門打算怎麼做;把精力集中在哪個領域等。管理者越能夠主動思考,將越有成就感。
實踐中有何經驗和體會?
第一,既然管理者承擔責任,就要擁有決策權。一方面要求他按規定作出決定,一方面努力避免他的下屬越級請示,即便碰到了也要剋制。向斯隆學習:「這件事情我看最好找您的上司商量一下……」
第二,對於有管理者負責的事務,最好不要公開發發表意見,更不要輕易更改他的決策。如果有投訴或不同看法,請他到辦公室來商量。
第三,在管理會議之外的公共場合,管理團隊之間互相不應該講對方的意見,互相不應該批評對方,甚至最好不要互相讚揚,因此絕不允許一位成員對任何一位成員表示喜歡或不喜歡。「關係好」必須建立在高效的基礎上。
什麼人不應該被開發?
· 只看到別人短處的人
· 總是關注「誰是正確的」而疏於「什麼是正確的」
· 害怕下屬強過自己的人
· 說謊不誠實的人
· 沒有底線原則的人
· 都不應該成為被開發的對象
每一位管理者必須堅守的底線——絕不命只有其害而為之,如果他平時沒有養成這樣的習慣,不要渴望他關鍵時刻堅守這樣的原則。
推薦閱讀:
※酒店前台員工培訓
※EAP:幫助員工克服壓力的方式
※員工禮儀守則
※辭退員工面談技巧(HR必備)
※主管激勵員工的「九大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