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輪經濟,撬動的不僅是旅遊

郵輪經濟,撬動的不僅是旅遊《 光明日報 》( 2013年11月05日 16 版)

郵輪碼頭 兩船同靠 資料照片

旅遊對相關產業貢獻情況 CFP

郵輪產業被稱為漂浮在水上的黃金產業,擁有1∶10的帶動效應,在歐美國家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在我國,郵輪產業仍是新生事物,但其強大的產業帶動力正得到越來越充分的認識和釋放——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碼頭。歌詩達旗下的郵輪——「大西洋號」停靠在碼頭上。今年冬天,「大西洋號」將首次開通上海母港冬季航線。

今年以來,豪華郵輪競相搶灘上海。皇家加勒比郵輪公司、歌詩達郵輪公司、麗星郵輪公司及海航集團等郵輪公司相繼投入了六艘以上海為母港運營的豪華郵輪。

一艘郵輪,背後是一串長長的產業鏈。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這一全新的休閑方式正成為我國航運業、旅遊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也成為撬動地區經濟轉型發展的引擎。

從「鋼花」到「浪花」

——新業態新活力

我國港口接待郵輪次數從2006年的115艘次變為2012年的285艘次,增幅148%;今年1至6月,中國港口接待郵輪236艘次,同比2012年激增117%。

來自上海邊檢機關的消息,截至10月28日,上海港郵輪客流量首次突破百萬人次大關,創下了上海港郵輪客流量新紀錄。「郵輪是新的旅遊方式,在老百姓了解熟悉後會爆髮式增長。」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錢永昌樂觀地預計。

國家旅遊局規劃財務司副司長郭長增介紹,作為中高端旅遊業態,自20世紀80年代至今,國際郵輪旅遊一直以平均8.6%的速度增長,遠高於國際旅遊業平均4%的增長速度。

「郵輪旅遊在中國還處於起步階段,發展潛力巨大。」郭長增說,中國是全球郵輪旅遊發展最快的新興市場,據測算,2020年郵輪經濟對中國經濟的貢獻將達到510億元,成為中國航運業和旅遊業的新經濟增長點。

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陳錫琪見證了郵輪產業的「催化效應」:2011年,被譽為「東方之睛」的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建成運營,成為目前亞太區域規模最大的專業郵輪碼頭。外資郵輪公司歌詩達、皇家加勒比等紛紛以吳淞口為母港運營航線。2012年9月,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上海成為首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

上海寶山區乘勢編製了《寶山區郵輪產業發展戰略規劃》,著力打造郵輪旅遊、船舶供給、人才等三大郵輪要素市場。今年,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出入境旅客預計將達60.8萬人次。「力爭到2020年,吳淞口靠泊郵輪及出入境遊客分別達到500艘次和250萬人次的目標,帶動寶山濱江轉型成為國際一流的濱水地帶,輻射寶山腹地成為郵輪產業發展的集聚地,並成為上海建設國際航運中心和打造世界著名旅遊城市過程中的亮點。」上海市寶山區區委書記汪泓如是期待。

對於寶山這樣的傳統老工業區,郵輪經濟被寄予了完成從「鋼花」到「浪花」的轉變,帶動經濟轉型發展的厚望。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楊波博士說,發展郵輪經濟是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世界著名旅遊城市建設的重要支撐。

上海明確提出,「十二五」期間,郵輪業將成為支撐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重要力量,上海基本建設成為繼新加坡、香港之後的亞太區域前三大國際郵輪中心,並成為東亞地區一流的國際郵輪樞紐港。

從「五強」到「雙港」

——合理布局有序競爭

「中國郵輪產業進入了『五強爭霸』的時代。」業界分析,2012年,上海、天津、廈門、三亞、大連五座城市共接靠國際郵輪283艘次,接待出入境郵輪旅客66萬人次。而五座擁有郵輪港的國內城市中,上海接靠國際郵輪艘次佔到了五城總數的42.8%,達121艘次,接待旅客佔到總數的54.1%,達35.7萬人次。

郵輪產業被稱為漂浮在水上的黃金產業,擁有1∶10的帶動效應,在歐美國家已有100多年的發展歷史。郵輪旅遊,除了給旅行社和輪船公司帶來巨大商機之外,也給停靠碼頭,特別是母港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郵輪停靠在這裡,需要補給;船上的人下來需要吃飯、購物;甚至郵輪公司要設置代表處,招聘一定的人才,這些都會推動當地經濟的發展。

郵輪市場資源爭奪日趨激烈,而郵輪產業鏈拓展延伸依然遠遠不夠。上海市發展改革研究院副院長汪勝洋介紹,以上海為例,目前上海已經擁有虹口北外灘國際客運中心和寶山吳淞口國際郵輪港兩個郵輪產業集聚區。但兩個主要郵輪港口的功能還相對單一,船供服務、旅遊購物等郵輪相關領域發展均不足,更多還是體現上下客以及簡單的郵輪港口服務,處在郵輪產業鏈附加值較低的環節。我國其他港口城市的情況大抵相似。

「郵輪港口建設是港口城市成熟的一大標誌,隨著郵輪產業發展起來的一大批產業的發展是引領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力量。」華東師範大學教師姜睿強調,目前,關於我國郵輪港口市場有兩個根本問題值得討論:一是各郵輪港口是否真的具備競爭力;二是郵輪港口市場如何合理布局,避免惡性競爭,實現有序發展。

今年9月底公布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里首次提到,鼓勵發展郵輪產業經濟,支持上海郵輪母港建設。姜睿認為,可以從旅遊服務能力、經濟金融環境支撐能力、旅遊資源吸引力、交通與環境條件、港口條件與政策支撐等五個維度衡量郵輪母港的旅遊競爭力。建議探索體制機制,重新整合現有產業發展資源,發揮兩港特有的區位優勢和港口設施優勢。

從「船下」到「船上」

——能造船更要會管船

今年9月的「海娜號」事件,雖起於企業債務糾紛,卻也暴露出我國企業在郵輪運營管理方面的短板。我國郵輪產業自主運營品牌還需在運營、服務、維護等方面多取經。

「郵輪產業要變成『經濟』不能只靠港口,還需配套的航運服務業及其有效的管理為其支撐。」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教授、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葉欣梁說。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教授、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特聘專家吳明遠列舉了郵輪產業的構成:其一是郵輪運營產業鏈;其二是郵輪服務產業鏈。「宏觀上,國家缺乏郵輪產業發展規劃,市級層面缺乏郵輪產業發展實施細則。從微觀上,高校對郵輪人才層次的理解與郵輪企業對人才要求的理解存在差異。」吳明遠說。

採訪中,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武邦濤、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副校長史健勇也都提出,應全方位加強郵輪設計製造與運營管理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推出大力扶持郵輪製造業的優惠政策,以吸引郵輪設計製造與運營管理專門人才。上海工程技術大學於2005年開設全國首個旅遊管理(郵輪經濟)本科專業,並掛牌成立「上海國際郵輪人才培養基地」,其發起設立的「上海國際郵輪學院」也在加緊籌辦中。業內人士建議,應抓好對急需豪華郵輪設計建造及運營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

寶山區濱江委主任王友農告訴記者,針對郵輪產業發展,寶山提出五大戰略任務,包括加大郵輪相關產業招商引資力度,優化郵輪產業綜合發展環境,提升郵輪港軟硬體水平,推進郵輪配套商貿旅遊項目建設,以及加強國際郵輪專業人才隊伍建設。(本報記者曹繼軍顏維琦)

鏈接

2002年1月,內地第一艘豪華郵輪「假日號」啟航;

2006年7月,歌詩達「愛蘭歌娜號」以上海為基本港首航,邁出了內地港口向郵輪母港發展的第一步;

2006年11月,郵輪業被列為國家鼓勵產業;

2008年6月,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於促進我國郵輪業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1年10月,上海吳淞口國際郵輪港舉行開港儀式;

2012年1月,「上海國際郵輪產業發展綜合改革試點區」被列為上海首批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

2012年9月,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在上海市寶山區、虹口區分別以吳淞和北外灘為中心,設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

2013年5月,國家旅遊局批複同意在天津濱海新區,設立第二個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

(上海國際郵輪經濟研究中心提供)


推薦閱讀:

6年海乘,此生無悔
郵輪上的職業
中國母港赴日郵輪停靠港口——本州西部與四國篇
郵輪客房冷知識 那些你忽略的角落|文末有彩蛋
1價全含!全年僅1趟,稀缺極光郵輪,錯過只能等明年!

TAG:經濟 | 旅遊 | 郵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