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灰姑娘」告訴我們中美教育的差異 - Qzone日誌

[轉] 讓「灰姑娘」告訴我們中美教育的差異

轉載自 溫暖一生 轉載於2010年08月16日 19:25 閱讀(5) 評論(0) 分類: 天下雜侃

舉報

-

-

文/溫暖一生-

-

筆者在發表愚見之前,還是讓我們先看看中國和美國的老師是怎樣講《灰姑娘》的:-

-

美國老師:-

-

上課鈴響了,孩子們跑進教室,這節課老師要講的是《灰姑娘》的故事。 -

[ -

老師先請一個孩子上台給同學講一講這個故事。孩子很快講完了,老師對他表示了感謝,然後開始向全班提問。 -

-

老師:你們喜歡故事裡面的哪一個?不喜歡哪一個?為什麼? -

學生:喜歡辛黛瑞拉(灰姑娘),還有王子,不喜歡她的後媽和後媽帶來的姐姐。辛黛瑞拉善良、可愛、漂亮。後媽和姐姐對辛黛瑞拉不好。 -

-

-

老師:如果在午夜 12點的時候,辛黛瑞拉沒有來得及跳上她的番瓜馬車,你們想一想,可能會出現什麼情況? -

學生:辛黛瑞拉會變成原來臟髒的樣子,穿著破舊的衣服。哎呀,那就慘啦。 -

-

-

老師:所以,你們一定要做一個守時的人,不然就可能給自己帶來麻煩。另外,你們看,你們每個人平時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千萬不要突然邋裡邋遢地出現在別人面前,不然你們的朋友要嚇著了。女孩子們,你們更要注意,將來你們長大和男孩子約會,要是你不注意,被你的男朋友看到你很難看的樣子,他們可能就嚇昏了(老師做昏倒狀) -

-

-

老師:好,下一個問題,如果你是辛黛瑞拉的後媽,你會不會阻止辛黛瑞拉去參加王子的舞會?你們一定要誠實喲! -

學生:(過了一會兒,有孩子舉手回答)是的,如果我辛黛瑞拉的後媽,我也會阻止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

-

-

老師:為什麼? -

學生:因為,因為我愛自己的女兒,我希望自己的女兒當上王后。 -

-

-

老師:是的,所以,我們看到的後媽好象都是不好的人,她們只是對別人不夠好,可是她們對自己的孩子卻很好,你們明白了嗎?她們不是壞人,只是她們還不能夠像愛自己的孩子一樣去愛其它的孩子。 -

-

-

老師:孩子們,下一個問題,辛黛瑞拉的後媽不讓她去參加王子的舞會,甚至把門鎖起來,她為什麼能夠去,而且成為舞會上最美麗的姑娘呢? -

-

-

學生:因為有仙女幫助她,給她漂亮的衣服,還把番瓜變成馬車,把狗和老鼠變成僕人。 -

-

-

老師:對,你們說得很好!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沒有得到仙女的幫助,她是不可能去參加舞會的,是不是? -

學生:是的! -

-

-

老師:如果狗、老鼠都不願意幫助她,她可能在最後的時刻成功地跑回家嗎? -

學生:不會,那樣她就可以成功地嚇到王子了。(全班再次大笑) -

-

-

老師:雖然辛黛瑞拉有仙女幫助她,但是,光有仙女的幫助還不夠。所以,孩子們,無論走到哪裡,我們都是需要朋友的。我們的朋友不一定是仙女,但是,我們需要他們,我也希望你們有很多很多的朋友。下面,請你們想一想,如果辛黛瑞拉因為後媽不願意她參加舞會就放棄了機會,她可能成為王子的新娘嗎? -

-

學生:不會!那樣的話,她就不會到舞會上,不會被王子遇到,認識和愛上她了。 -

-

-

老師:對極了!如果辛黛瑞拉不想參加舞會,就是她的後媽沒有阻止,甚至支持她去,也是沒有用的,是誰決定她要去參加王子的舞會? -

學生:她自己。 -

-

-

老師:所以,孩子們,就是辛黛瑞拉沒有媽媽愛她,她的後媽不愛她,這也不能夠讓她不愛自己。就是因為她愛自己,她才可能去尋找自己希望得到的東西。如果你們當中 有人覺得沒有人愛,或者像辛黛瑞拉一樣有一個不愛她的後媽,你們要怎麼樣? -

學生:要愛自己! -

-

-

老師:對,沒有一個人可以阻止你愛自己,如果你覺得別人不夠愛你,你要加倍地愛自己;如果別人沒有給你機會,你應該加倍地給自己機會;如果你們真的愛自己,就會為自己找到自己需要的東西,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參加王子的舞會,沒有人可以阻止辛黛瑞拉當上王后,除了她自己。對不對? -

-

學生:是的!!! -

-

-

老師:最後一個問題,這個故事有什麼不合理的地方? -

學生:(過了好一會)午夜 12點以後所有的東西都要變回原樣,可是,辛黛瑞拉的水晶鞋沒有變回去。 -

-

-

老師:天哪,你們太棒了!你們看,就是偉大的作家也有出錯的時候,所以,出錯不是什麼可怕的事情。我擔保,如果你們當中誰將來要當作家,一定比這個作家更棒!你們相信嗎? 孩子們歡呼雀躍。 -

-

-

此為美國一所普通小學的一堂閱讀課。我們是幾歲的時候才想到這些層面? -

-

-

——小學老師教的,終身受用—— -

-

-

-

-

中國老師:-

-

上課鈴響,學生,老師進教室。 -

-

-

-

老師:今天上課,我們講灰姑娘的故事。大家都預習了嗎? -

學生:這還要預習?老得掉渣了。 -

-

-

老師:灰姑娘?是****童話還是安徒生童話?他的作者是誰?哪年出生?作者生平事迹如何? -

學生:......書上不都寫了嗎?不會自己看啊? -

-

-

老師:這故事的重大意義是什麼? -

學生:得,這肯定要考的了。 -

-

-

-

老師:好,開始講課文。誰先給分個段,並說明一下這麼分段的理由。 -

學生:前後各一段,中間一段,總分總....... -

-

-

老師:開始講課了,大家認真聽講。 -

學生:已經開始好久了 .... ........... -

-

-

老師:說到這裡,大家注意這句話。這句話是個比喻句,是明喻還是暗喻?作者為什麼這麼寫? -

學生: (n人開始睡覺 .... ........... ) -

-

-

-

老師:大家注意這個詞,我如果換成另外一個詞,為什麼不如作者的好? -

學生:(又 n人開始睡覺 .... ........... ) -

-

-

老師: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段話如果和那段話位置換一換,行不行?為什麼? -

學生:我又不是你,我怎麼會注意到啊? (又 n人開始睡覺.... ) -

-

-

老師:怎麼這麼多人睡覺啊?你們要知道,不好好上課就不能考好成績,不能考好成績就不能上大學,不能上大學就不能......你們要明白這些做人的道理。 -

-

-

-

-

有個成語說的好:十年樹身,百年樹人。我們中華民族從古至今無處不在的育人、做人道理,堪稱世界之最!無比遺憾的是,寫在書本上的東西和每天在做到的卻相差的太遠了!我們從中美兩國老師以完全不同的教學方式講《灰姑娘》這篇課文,就十分清楚地告訴了我們這種差別。記得毛主席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要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都得到發展,成為有思想、有文化的社會主義勞動者。」德育放在了首位說明了什麼?道理很簡單,教育首先培養的是讓受教育者如何做人!筆者不能否認我們當下的教育不去育人,不爭的事實告訴我們,現在中小學生學生學習的目的就是為了考上大學,有了大學文憑這塊敲門磚就能找到好的工作,片面地追求考試成績成了學生和家長的唯一追求。 -

-

前幾天晚上和幾個朋友聚會,其中一位好友提前離席,要去接上晚自習的孩子,這位好友非常感慨地說:「現在的孩子累!家長也累啊!孩子才高二,每天早上五點起床,晚上十二點才休息。」他的這份感慨讓在座的朋友唏噓不已,我們的學生本是幸福的花季,卻讓沉重的學習負擔逼走了應有的靈性。國家兩會的時候,在政協小組發言上,白髮蒼蒼的馮理達委員說:「現在的孩子太苦了!他們的書包太重了!」讓在座很多身為祖父母、父母委的員們感同深受。 -

-

  我們在中小學中推行的「素質教育」這麼多年,為什麼並沒有達到減負的作用,反而是越減越重,實際效果和理想目標幾乎南轅北轍,社會、家長們對素質教育的態度,也由欣喜、觀望到最後失望。唯一竊喜的可能是生產「背背佳」、近視眼睛以及拉杆式書包等等暢銷產品的商家。面對中小學「素質教育」現狀,全社會,包括教育部門、學校、家長,真的都應該好好檢討和反思:為什麼孩子會累得讓我們如此心痛?為什麼我們離真正意義上的素質教育越來越遠?我們在為什麼去學習?當身體發育處於黃金時期的學生,8小時睡眠成一種奢望的時候,我們能不為我們國家的未來、我們民族的未來擔憂嗎?      

曾幾何時,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學中推行素質教育,取代應試教育,當時的目的之一就是『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全國人大代表胡平平曾經說過,「但憑良心講,現在我們在推行素質教育上毛病很多。現在中小學生的課業負擔、學習壓力、考試壓力甚至比推行前還要嚴重。」 憑心而論,教育部門確實為推行素質教育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正因為作出了努力無法達到效果,中小學生反而越來越累,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反思的,反思問題到底出在哪裡。為什麼我們一直在轟轟烈烈講「素質」,卻依然在扎紮實實搞「應試」 呢?

  我們國家在許多領域裡都面臨著一些前所未有的新問題,這些問題又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同學生減負一樣,在它的背後是什麼?是激烈的升學競爭,以及相伴而生的就業競爭。學校因「升學率、重點大學(或重點中學)入學率、各種競賽得獎率」而設置教學目標,家長以「望子成龍」的心態而嚴於督促教導,學生自身則不得不為自己的未來打拚,減負就只能是一個夢想,卻難以落到實處。來自社會和學校方面如此,一個更讓人擔憂的問題來自家長,應試教育已經紮根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思想當中。學校不抓應試了,不重視成績了,不排名次了,一些家長和學生倒感到沒有底了,沒有動力了,沒有抓手了。於是,很多家長對所謂的素質教育就有些不適應,不熱心,有的甚至還有反對意見。

 

  目前,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的應試教育已經造成了嚴重的後果。現在很多的孩子基本上是這種情況:具備應試技巧,但學習能力欠缺;會吹拉彈唱,但缺乏審美修養;外語水平提高,但語文能力和民族文化根基衰退;此外缺乏理性、品德滑坡、意志薄弱、身體羸弱、不愛勞動、社會適應性差等不一而足,總之離人的全面發展、綜合素質提高越來越遠。素質教育是全社會的事,對孩子的一生至關重要,如果單純分數高,綜合素質低,以後在就業、工作、生活中還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很難適用將要面臨來的社會。

我們現在無論是什麼事情都喜歡和美國做個比較,為什麼?筆者淺見,一是美國是世界上的最發達國家之一,和它比更能看出我們的不足,人家為什麼發達?必有其原因;二是美國是「腐朽沒落的帝國主義」,他們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我們卻做不到,這還不能引起我們去反思嗎?筆者的一個定居美國多年的朋友和我說(她的孩子從小學到大學都在美國就讀),美國和我們的教育差別真是太大了,他們非常注重學生自信心和愛心的培養,在美國學生的心裡,沒有誰不知道什麼是義工,就像我們當年每周都要參加義務勞動一樣,做義工是家常便飯,總統的孩子也是一樣,沒有把自己看得有多麼高貴。美國孩子們從小就為各種事情捐錢,他們讓我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美國人總是個喜歡讚美別人和樂於助人(在這裡筆者不談政治上的問題,只談生活中的絕大多數美國人),已故柏楊老師曾經做過的一個調查:在美國孩子的日記里,基本上是在檢討自己;中國孩子的日記就不同了,都是一些別人如何的不對,自己受了欺負云云。當然這是以前的比較,現在如何?我們也不難想像到,請問各位,我們不管是什麼組織還是個人,你見過哪個喜歡承認錯誤?都是別人的不是,自己全對了!在美國的公共場所,美國人發現誰有狀況出現,都會主動前來問候和幫助,當然,你說:「美國佬,給咱哥們一百萬花花!」那就是抬杠了。美國富翁們熱衷於慈善事業,讓我們的許多暴發戶無地自容,我們在各種災難發生的時候,為了獲得捐款,總是大張聲勢,仍然不能讓一些富翁慷慨解囊,還有的詐捐,讓一些有愛心的人,憤懣不平,也由此而產生了「道德勒索」這樣的名詞。在美國卻不像我們,都是非常主動,捐款也沒有什麼個人目的和商業動機。姚明在美國的捐款出手大方就是個見證,那個環境在改變他。

我們現在的父母們,都在拚命地為孩子攢錢,一些貪官污吏不惜以違法犯罪做為「投資」的本錢,當然造成這種現象有其社會原因,關鍵還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出了問題,美國的富翁沒有誰會把自己的財產全部留給孩子的,也沒有誰是為了孩子活著的,在他們的身上真正體現了中國的那句話: 兒孫自有兒孫福,莫為兒孫做馬牛。我們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早就告誡我們,兒孫不成材把錢留給他又有什麼用呢?兒孫成才了,要你留下的錢又有什麼用呢?!道理淺顯卻深刻!我們推行的素質教育重頭戲也是在改革應試教育上,還有的一些學校別出心裁,讓學生養豬也列為素質教育。我們的素質教育永遠要把德育放在首位,我們無法塑造出完美的人格出來,就算是每個學生每門功課都是一百分又有什麼用呢?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就是因果關係,有什麼樣的因就會有什麼樣的果,這是宇宙真理!

去年,廣州9月1日開學,南都網記者採訪了一些剛入學的小學生,問小學生長大想幹什麼,一位六歲的小姑娘答:"做貪官、因為貪官有很多東西"。視頻在網上一放,立刻成了關注焦點和熱門話題。《別讓貪官成了讓孩子羨慕的職業!》 六歲的小孩肯定沒搞清貪官的真實概念,甚至不知貪官是好人還是壞人,只知道「貪官有很多東西」,所以長大想當貪官。這件事至少折射了:1、貪官是一種普遍現象;2、貪官憑藉手中的權力不勞而獲,成本最低,致富最快;3、人們既痛恨貪官,又羨慕貪官腐朽的生活和享樂;4、只恨自己沒本事做貪官。5、德育教育的缺失!父母也好,學校也好,可能你無法改變社會,但是,你一定你改變孩子!當我們所有的孩子都有了一個完美的人格,將來的中國還會有貪官嗎?還會有孩子想做貪官嗎?!

中美兩國不同的育人方式,讓「灰姑娘」喚醒我們早已明白的道理吧!從娃娃抓起,從學生抓起,「十年樹身,百年樹人」是我們中華民族希望所在!快要落筆的時候,讓我想起了梁啟超的《中國少年說》,讓我們一起重溫和共勉吧!

 梁啟超《中國少年說》:-

-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

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

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

少年勝於歐洲則國勝於歐洲,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

潛龍騰淵,鱗爪飛揚。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

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

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

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

-

-

-

-

推薦閱讀:

雙雅記.格格十月
怎麼提高口才?怎麼接別人的話?
師範專業是如何培養出教師的?
看了《特勤精英》讓我們熱血沸騰,講一下怎麼樣?哪個讓你印象深刻?

TAG:教育 | 差異 | 姑娘 | 灰姑娘 | 日誌 | 我們 | 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