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晏列傳讀後感5篇
晏子是春秋末期齊國的宰相,也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外交家。
我佩服他善於言辭的本領,他話中有意,意中有話,比如,他剛到楚國,見到楚王有意不開城門,讓他鑽狗洞。這不是明擺著讓晏子出醜么?但是晏子肯定是不示弱的,他對接待的人說:「這是狗洞,不是城門,我要是訪問狗國,當然得鑽狗洞。我在這裡等一會兒,你們去問問你們的楚王,楚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這短短的幾句話中竟含著楚國開城門是國家,開狗洞是狗國的意思。楚王肯定知道如果不開城門的話,他就成了狗國的狗王。楚王迫於無奈,為了能保住楚國和自己的尊嚴,楚王只好吩咐下人去開城門,把晏子迎接進來。
晏子還非常聰明、機智、隨機應變,他知道如果說楚王的一句壞話,殺身之禍是免不了的,於是他換一種說法說楚王,讓楚王自己去體會這句話的含義,真可以說是諸葛亮的前身埃
晏子的愛國精神更是可敬的,楚王故意讓他的武士押著囚犯在他們吃得很開心的時候走過,這時,楚王假惺惺地問武士:「這個囚犯犯的是什麼罪、是哪裡人?」武士,說:「是個強盜,齊國人。」這樣一說,楚王就可以順理成章地說齊國人沒出息。晏子並不認輸,馬上反駁,舉橘子在淮南和在淮北長得不一樣是因為水土不同,來說明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在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也是因為水土不同的原因。這樣既有力地反駁了楚王的侮辱,又維護了齊國的尊嚴。這樣使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今天在黃部長的講解下,我們學習了司馬遷所著《史記》中的《管晏列傳》這篇古文。《管晏列傳》使我受益匪淺,它讓我體會到了其蘊涵的進步思想和做人的道理。其中所述的管仲與鮑叔牙的友誼讓我深有感觸。
管仲名叫夷吾,是潁上人。他年輕時經常和鮑叔牙交往,兩人的關係很好。鮑叔認為管仲是個有才幹的人。在當時,管仲家裡十分貧窮,因此,管仲將自己與鮑叔牙做生意時所得的收入中多分給自己一些,占鮑叔牙的便宜。鮑叔牙知道他的困難,並不說他的壞話,始終對他很好,不和他計較這些小事。管仲為鮑叔謀劃事情,結果是事情更加窘迫,鮑叔也不認為管仲愚笨,在管仲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國君驅逐也不認為管仲沒有出息。管仲三次參加戰鬥三次逃跑,鮑叔也不認為他懦弱而理解他家有老母…,
管仲侍奉的公子糾在與公子小白的政治鬥爭中被殺死了。鮑叔牙並沒有遺棄他,而是向齊桓公推薦他,於是管仲得到了重用,在齊國執政,使齊國「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同好惡。而鮑叔牙自己情願位居管仲之下。齊國的人民並不稱讚管仲有才幹,反而稱讚鮑叔牙能夠識別人才。如果沒有鮑叔牙的寬容大量,沒有鮑叔牙的推薦,就沒有管仲的施展才華的機會。於是管仲感慨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管鮑之交」也成了今人形容友人之間友誼深厚的詞語。今天的學習讓我更加理解了這個詞語的含義。讓我明白朋友之間要相互體諒,要看到朋友的長處,要用寬容之心對待朋友。這樣,你的朋友才當你是知己。
篇二:讀《管晏列傳》有感識人用人可曰韓退之「千里馬、伯樂」之典;知心知己或曰「伯牙、鍾字期」之故;知己為己當屬鮑叔、管仲之交;三者堪稱人生所屬一境界、二境界、三境界也。
一境界: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策之不以其道,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天下無馬?嗚呼!伯樂然後而千里馬!」
二境界:伯牙鼓琴所念,鍾子期必得之。曲每奏,鍾子期輒窮其趣。「善哉,子之聽夫!志想像猶吾心也。吾於何逃聲哉?
孟浩然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午夜無眠長歌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思量中維以蘇軾「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為己。
三境界:管仲囚焉,鮑叔進管仲,既用,齊桓公以霸,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謀也。管仲曰:「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叄仕叄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叄戰叄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糾
敗,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鮑叔不以我為無恥,知我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顛沛金陵,居無定所,始為生既有子,一生始困莫過於極,投之以桃報之以李,桃何在?或求之於桃,或齊桓公以霸;又曰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鮑叔者何在?
《管晏列傳》共可分為三部分:管仲傳記,晏嬰傳記,司馬遷之論贊。
和鮑叔牙有關的「管鮑之交」這個成語的詳細解釋是:管鮑:春秋時齊國的管仲與鮑叔牙。交:交情,情誼。管仲鮑叔牙兩人的情誼最深。比喻知心朋友互相了解,友誼深厚。亦作「管鮑之好」、「管鮑之誼」。
他的為人很明顯可以看出一能尊重人/重視人才。·他作為謀士,在同時代人物中絕對是出類拔萃的。他一個人騙過召忽、管仲二人,力助其主小白即位。即位後,他能夠從國家利益出發,說服桓公重用管仲,自己卻退出權力中樞。他才是齊國富國強兵的契機,他的為人說明了什麼是高潔。人們稱讚他甚於管仲是理所當然的。
篇三:《管晏列傳》讀後感最近看了看司馬遷所寫的《史記》,其中一篇《管晏列傳》深受啟發。
「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與俗(百姓)同好惡。」把齊國治理得富國強兵,使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他在以下幾個方面的論述是很有意義的。一是「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這一思想說明了物質文明決定精神文明。二是「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四維是指禮儀廉恥,這說明精神文明建設和廉政建設的重要性,是關係到國家生死存亡的大問題。三是「下令如流水之源,令順民心。」說明政令要暢通無阻,政令要順民意,百姓需要的要給予,百姓不要的要去掉,體現了注重民生。四是「貴輕重,慎權衡。」辦事決策要輕重緩急,要權衡利弊,不能主觀意斷,盲目辦事,工作要抓重點。五是「知『與之』為『取』,政之寶也。」要知道付出與得到的辨證關係,只有付出,才能得到。
晏子是三朝元老,由於他節儉力行,被齊國人民敬重。他「食不重肉,妾不衣帛。」也就是一歺不吃兩樣暈菜,妻妾不穿絲綢衣服。他直言不諱,謙虛謹慎。
書上記載這樣一件事:晏子為齊相,坐馬車出門,其車夫之妻從門間看到丈夫趕車時很狂,意氣風發,揚揚自得。車夫回到家中後,其妻要求離他而去。丈夫問她為什麼離去?妻說:晏子長得不高,身為齊相,名顯諸侯,看他志向和思想很深沉,也很謙虛謹慎,常有自居人下的樣子。而你長得高大,卻是車夫,看你趕馬車的樣子,自以為了不起,你這樣的人是沒有出息的,因此我要離你而去。
從此以後車夫謙卑退讓。晏子感到奇怪,問他為何變化這麼大?車夫如實說明情況。後來晏子推薦他當大夫。從這一記載中可知晏子的為人。「進思盡忠,退思補過。」即在朝做官要想著忠於職守,退休回家要多想想自己的過失,怎樣才能彌補過失。司馬遷對他的人品有高度評價:假如晏子還在,即使為他執鞭趕車,也是我喜歡仰慕的。
歷史的經驗值得借鑒。最近溫家寶總理引用了「入則懇懇以盡忠,出則謙謙以自悔,」《管晏列傳》中也有不少值得借鑒的。
篇四:《管晏列傳》讀後感史記這一篇寫的很有意思,把管仲和晏子放一個列傳里寫,應該是將司馬遷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臣子的結合吧。管仲自己很富有,輔佐賢君稱霸,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於公於私都比較值得人稱道。晏子相比要遜色些,但還是有很多特點。「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句話可以概括這篇列傳了。
管仲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齊人不以為侈。管仲卒,齊國遵其政,常強於諸侯。
——《史記 管晏列傳》
孔子似乎很瞧不起管仲,認為他富擬於公室,有三歸、反坫違背禮制的,相比之下,管仲的那些功績倒是次要的。看來孔子真不如齊人,齊人對此尚不以為侈呢。
對於一個政治家來說,自己清廉與否當然重要,但絕不是絕對重要,要知道,效天符運立中體正至文聖武智勇仁慈儉勤孝敏寬定成皇帝也就是常說的清宣宗道光帝則是一個很勤儉的皇帝,他穿補丁舊龍袍,還號召他的後宮以及臣子都穿著破舊衣衫。正是在這位勤儉皇帝在位期間,清王朝外國簽訂了中華民族的首份喪權辱國的《中英南京條約》。近人蔡東藩評價道光帝,「徒齊其末,未揣其本,省衣減膳之為,治家有餘,治國不足。」
兩相比較,作為政治家,應該以大局為本,國政為重,不應該著意於自己的生活。
願我們的主席、總理不穿舊羽絨服,不穿補丁衣。
願國尊其政,常強於列國!
篇五:管晏列傳讀後感很久沒看史記了,諸事繁雜。讀書就像與人聊天,總要情趣相投才可以長談,如果觀念相異,又有悖情理把讀者當傻瓜一樣矇騙,或者言語蠻橫強迫讀者接受,那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儘快一別兩寬再不相見的好。對於這種書,那怕再有名氣,都不能讓我繼續讀下去。人生在世,並不能完全憑著自己的喜好選擇與誰交談,那麼在看看閑書這種毫無功利目的的小事上總該不必勉強自己了罷。
昨天下了很大的決心才重新開始繼續。不料這一篇非常通俗易懂,通情達理,毫無閱讀障礙。
這篇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寫管仲,第二部分寫晏嬰,他們都是齊國著名的丞相。
管仲是齊桓公的丞相,他實行富民政策,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使當時齊國一個海濱小國「通貨積財,富國強兵」,深得民心。所以即使他本人富可敵國,而齊國人並不反感他的富有。另外,管仲還有一個特點是,善於因勢利導,「因禍而為福,轉敗而為功」,比如齊桓公因蔡姬改嫁而攻打蔡國本是無理,但管仲就順便去征討楚國,譴責它不向周朝進貢,這次征伐在當時好像又有了正義的旗幟(或者叫幌子?),等等,好幾個例子。這很有意思,齊桓公與管仲的君臣關係,管仲經常在順從齊桓公的指令的同時還在為他的過失補台。更有意思的是管仲與鮑叔牙的朋友關係,鮑叔牙是管仲的好朋友,剛開始管仲為公子糾做事,鮑叔牙跟從公子小白、即後來的齊桓公。公子糾死後,管仲被囚禁,鮑叔牙向齊桓公舉薦了管仲,從此管仲被任用,襄助齊桓公成就春秋霸業。管仲非常感念鮑叔牙的情誼,他自己是這樣說的:「吾始困時,嘗與鮑叔賈,分財利多自與,鮑叔不以我為貪,知我貧也。吾嘗為鮑叔謀事而更窮困,鮑叔不以我為愚,知時有利不利也。吾嘗三仕三見逐於君,鮑叔不以我為不肖,知我不遭時也。吾嘗三戰三走,鮑叔不以我為怯,知我有老母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這段話很有說服力,哪裡去找鮑叔這麼善解人意的好朋友啊?
第二部分寫晏嬰,在管仲一百多年後為齊靈公,齊莊公、齊景公做事。他的特點是節儉、克已、自謙。關於他作者寫了兩個故事,一個是解救了有賢名的越石父卻被越石父教育了一番的故事,一個是車夫的妻子教育車夫的故事。這後一個故事比較生動有趣。說的是:晏嬰在齊國為相,他的車夫以為他駕車而自豪,有一天車夫的妻子從門縫偷偷看車夫為晏嬰駕車的情況,見其夫「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於是妻子就提出要離開車夫,問原因,她說「晏子長不滿六尺,身相齊國,名顯諸侯。今者妾觀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長八尺,乃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為足,妾是以求去矣。」於是車夫就變得十分低調,晏嬰覺得奇怪問他怎麼了,他就把妻子的話告訴晏嬰,然後,重點到了,「晏子薦其為大夫」。這個,該怎麼說呢,那時候選拔人才真是不拘一格哦。晚上回到家我又想了想這個故事,想像一下車夫向晏嬰轉訴妻子的話時的表情,晏嬰聽後該有多麼百轉千回的心路歷程才作出薦其為大夫的舉動,腦子裡靈光一現,難道他就是傳說中的因為給領導開車而飛黃騰達的那部分司機從業者們的始祖?千百年來,有多少人在追隨他的腳步啊。這些人是否應該象教師尊崇孔夫子廚師供奉灶王爺一樣將這位無名車夫的牌位供奉於客廳呢?
小編推薦: 吳用智取生辰綱讀後感風到哪裡去了讀後感辛運的狐狸讀後感
推薦閱讀:
※《郵差弗雷德》讀後感2000字
※——《我在未來等你》
※《先發影響力》第七章讀後感
※《帝凰之神醫棄妃》讀後小評
※桐原亮司
TAG: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