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如法師:楞嚴經講座【一百】

千雕萬琢始成佛

念佛拜佛,一定要知曉為什麼來拜?倘若「弟子業重,請佛菩薩消災免難,磕一個頭佛就會保佑,念一句佛號就會消業障。」這很好,都是經典講的,也是祖師爺教的。但是如果只是把自己定位成凡夫,理解成業障很重,凡事必須靠佛來幫助,我們的生命就永遠不會改變。既然人人與佛無二無別,各個都是佛。所以拜佛、念佛,不是心外求佛,而是在拜下之時,當下相應到現前能拜不是佛,又是誰?當下能夠知曉,只要不隨著因緣境界起種種分別,不掉在妄想、分別里,積極自我肯定——現前這具臭皮囊所成的身體,都是眾緣具足,沒有任何欠缺,當下就可以證得圓滿。這樣的觀念只有時時觀照,深植人心,才能確立起學佛的正知見。只是了解了這些理論並不代表可以做到。

從因緣上來講,佛是經過眾多因緣才呈現出所謂的佛。眾生也是一樣,也是各種因緣具足才成眾生相,只是兩者果報不同。例如,現在拿的茶杯跟桌上供的佛像,是不是不平等,不一樣?如果看到茶杯一定會拿來裝東西,而看到佛像,則會合掌低頭,甚至於跪拜。一個是木頭雕的,一個是石頭經過人工高溫燒制的,兩者都是具足因緣,才表現各自不同相與功能。學習佛法,要能從不同中作平等觀,再從平等觀中還它本來面目,所謂法住法位的千差萬別眾相,以發揮其種種妙用。

前不久,阿富汗塔利班把五世紀建的世界最大的佛像炸掉了,全世界都為之而震驚。當時聯合國要花錢買它,甚至日本要用二十億美金,原地割下來轉移,要他們不要炸掉。但這些在阿富汗塔利班眼裡又算什麼?「嘭」一聲,多精彩!如此莊嚴,幾千年的歷史遺迹,傾刻間就化為烏有了。莊嚴與塵土又有什麼差別?如果它莊嚴或神聖,就應該表現出來,而不受此劫。所以這驚世一爆,亦如禪宗一聲棒喝,也有斷執除妄之功。

作為佛弟子,如果不了解佛法真正要義所在,還是在相上沉迷,就不能算真弟子!眼前這尊木雕為什麼會認定它是佛像?源於我們後天的認知。它與平常坐的椅子有什麼差別。同樣是木頭,如果這個椅子會講話,它一定會跟這尊佛講,「老兄啊!怎麼這麼不公平,同樣是一塊深山裡的木頭,可是老兄你被鮮花、沉香供養著,而我卻被屁股坐著!」我相信佛聽到之後,一定會說:「老兄這是應該的。」因為同是深山一塊木,要變成佛像就要經過千雕萬琢,而椅子雖然也要雕琢,但畢竟沒有受過這麼多。

同樣是父母生下來的肉,那我們為什麼是眾生?因為我們只會放逸,而佛知道如何發揮祂本性的真,把它顯露出來。就好比椅子與佛像,兩者在本質上相同,各自也都是因緣具足。可後者因緣不同,所呈現出來的相,前後就會大相徑庭。所以既要看到千雕萬琢的佛,在心性上與眾生了無分別,即使是就佛的因緣,那千萬刀,也都是一樣因緣空性;同時更要看到,因為具足因緣不同,最終所造就因緣果報已經不一樣了。如此分析,佛與眾生所呈現出來的相有高低嗎?高低是眾生的分別,同樣都是一個肉身。但是又不能說,同是一個肉身,就不必去修了。就像這尊佛像會對屁股坐的椅子說:「老兄!你欠缺的就是千刀萬剮。」經過千刀萬剮的你,也一樣可以成佛。怎麼樣叫千刀萬剮?它不是外面的工夫,而是內在修鍊。只要做到但息一妄,當下就跟佛相應。這是佛經講的,而且是最圓滿的佛經講的。

諸位菩薩,你們來寺廟拜佛,不是要把佛拜到會和你睜眼睛,張嘴巴,搖手打招呼,才叫見佛。而自己的心從來不曾打開,外面的佛即使看上一百年還是這樣不曾入你心。若能息妄,心便開,內心與佛無二的真佛,就自然流露出來。禪宗的學習,希望大家要真正用功,佛法真正的保障在這裡。人人都可成就,只怕努力不夠。怎麼去努力?很簡單,當下所有的法門,都應在工夫上真正到達不起二念,最後連那一念,都能夠在眾多因緣時節到來時,也不可得,這時才是明心見性。

五祖告訴六祖,學佛如果不能夠識自本心,見自本性,那是無益的。究竟什麼是佛?無一法不是佛,無一物不是佛,無一人不是佛,無一念不是佛。希望你們來真正用功,這也是學習《楞嚴經》的目的。不要只是來聽聽,要真的去努力。因為這些後天薰習與教育所獲得的認知,哪怕是從經典中得來的,如果不能從心地上有所體驗,都不是認知的究竟,也很難對我們的身心有所受用。而所有的身心體驗又是來源於我們當下實實在在的改變,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一小步,都會對我們的真實生命有所觸動。要知道佛之所以超越我們,是因為祂的修行,使得他內在質量改變,生命的種種一切才隨之改變。


推薦閱讀:

智海法師:《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記24
大安法師《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法師法語]
智諭法師《首楞嚴經拾遺》卷第一
界詮法師:出世間善法與世間善法的區別

TAG:法師 | 講座 | 楞嚴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