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豪:中日關係能緩和嗎?

中日關係自奧巴馬訪日前後開始出現一些微妙變化,譬如奧巴馬以選邊站的方式也沒獲得日本簽署TPP、東京都知事和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訪華獲得高層接見等等,這些變化到底是因為什麼?中日關係會緩和嗎?中日到底想通過這樣的交往達到什麼樣的目的?日本政壇可能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

關於中日關係,最近有一點微妙變化。細心的戰友應觀察到兩個細節:一是奧巴馬訪日時在中日之間已經明確站邊,為的是確保日本滿足美國的條件簽署TPP,但最終安倍政府未能滿足奧巴馬的訴求,讓奧巴馬很丟面子。二是雖然中日最高層關係沒有解凍跡象,但非最高層政黨或政府交往卻頻繁。

  就在奧巴馬訪日前夕,前統戰部部長鬍德平訪問日本,得到了高規格接待,並見到了安倍晉三。胡德平訪日不可能是完全孤立的個人行為,這裡邊一定有中國決策層試圖達到的目的,這種目的包括試探、提醒、闡明中國的警告等。這一點,從日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的兩個表態上可以看出。菅義偉說,胡提出希望在安靜的環境下交換意見,並且稱會面具體經過不便透露。同時,菅義偉還表示,日中關係「是最重要的雙邊關係,即使存在個別問題,也應該回到戰略互惠關係的原點」。據菅義偉稱,胡德平表示會把日方的想法轉達給中國的相關人士。

  之後局勢發生了這樣的變化:

  一是奧巴馬訪問日本明確站邊,但日本並未給予足夠的回應,即奧巴馬最希望達到的目的TPP未能達成,無功而返。

  二是在奧巴馬訪日後,日本新任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訪問北京,被汪洋副總理接見。會見結束後,舛添對記者認真回憶了兩人談話內容,特別提到了汪洋用孫中山的「天下大勢、浩浩蕩蕩、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這句名言來勉勵中日關係。這讓研究中國歷史,特別是對孫中山很有感情的舛添覺得舒服。舛添要一曾經任過安倍和麻生兩任政府勞動大臣,顯然可以說得上話,他的到來顯然是對之前胡德平訪日的回應。中國恰是根據奧巴馬訪日取得的成果來衡量如日本關西的微調。所以,舛添要一訪華後副總理級別進行了會見,這打破了過去中日雙方很長時間沒有部長級會面的僵局。中日關係短期似乎有回暖跡象。

  三是在舛添要一訪華後,日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訪華,並得到了政治局排位第三的人大委員長張德江的接見。這意味著,中日兩國執政黨已經到了幾乎最高層級的交往。換句話說,兩國高級別領導人的會面雖然沒有進行,但兩黨的交流渠道打通了。

  為什麼會有一系列這樣的變化呢?其實,這些變化的支點和突破口,在於奧巴馬TPP的目的在日本沒有實現。我們知道,TPP是美國架空中國的經濟武器,美國試圖用TPP替代APEC,從而削弱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影響力。對日本來說,加入TPP風險也很大,這意味著日本將經濟交到美國手上,將來美國飢不擇食不小心就可能洗劫日本經濟。所以,在這一點上,中日存在客觀上的共同利益,這也是為什麼中日能在這個時候突然外交上打開門縫的根本原因。

  但是,這也並不意味著中日關係就因此改善,中日雙方為了特彆強調自己的位置,都做了特別處理。日本安倍政府作的處理是,大量政府高官參拜靖國神社,安倍晉三獻花籃,繼續向國內支持者和美國表明自己走軍國主義的決心;中國則在奧巴馬結束訪華後立刻巡航釣魚島,以表明自己在釣魚島上絕不相讓的態度。所以,雖然中日關係沒有任何根本性改善,中日領導人也不可能會面,但中日在半敵對狀態下依然進行了一把合作,即破壞掉了美國和日本簽署TPP的計劃。就TPP協議來說,日本不簽署意味著沒有大進展,就是美國外交上的失敗,就影響美國的戰略布局進程。這一點,和軍事上韓國一直拒絕美日韓三國軍事聯盟異曲同工。

  當然,中日關係的這種變化顯然絕不是如此簡單,其背後還有更深的邏輯,這就涉及到大國對其他國家政治施加影響的範疇了。中國這次之所以給日本開了條門縫,主要目的除了儘力化解奧巴馬訪問亞洲的負面效應(日本TPP沒簽,奧巴馬訪問亞洲最重要目的沒達到,這一次訪問基本上是失敗的)外,就是為了施加對日本政壇的影響,為後邊進一步影響日本政治鋪路。事實上,進入21世紀以來,中日關係即開始一定程度地影響日本政壇,而自小泉純一郎下台後,這種影響顯現得更多。當然,相比美國,中國對日本政壇的影響還是相對有限的。但是,有限不代表沒有。

  事實上,日本民主黨之所以能上台,其中影響因素之一就是中日經濟關係不斷快速加強後,政治關係越來越冷後的一種需要(當然這只是因素之一),所以鳩山由紀夫的民主黨得以上台。鳩山就是打著回歸亞洲的旗號,而回歸亞洲就是要親近中國。但是,日本人的自我優越感苦了鳩山由紀夫的戰略意圖。雖然鳩山想回歸亞洲,但他想以亞洲領導者的角色出現,在中國實力已超越日本的情況下,這是不可能的。再加上鳩山不討美國人喜歡,所以很快內外交困下台。鳩山下台後,民主黨就在中美間尋求平衡,一邊試圖討好美國,另一邊又想損害中國利益的情況下希望中國諒解,結果最終民主黨政府倒台。

  安倍的上台,日本又由鳩山的一個極端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安倍政府開始謀求軍國主義路線,開始謀求借美國之力遏制中國。但是,考慮到中國的不斷強大,日本國內從來都有一些人相對克制,這些人就包括自民黨副總裁高村正彥和東京都知事舛添要一。未來,如果安倍晉三因內部經濟不理想和外交不理想內外交困面臨下台,那麼接替他的最可能的兩個人是自民黨總裁石破茂和高村正彥。相比高村正彥,石破茂和安倍差不多,都屬於軍國主義份子,而高村正彥則相對對華比較理性,比較友好。在這種情況下,中國有甄別地接受和日本政黨的政要接觸,有利於影響未來日本的政壇。一旦將來安倍難以為繼,那麼高村正彥(日中友好議員聯盟會長,在福田康夫時期是外長;四個中日政治文件中他參與制定了三個。)上台比石破茂要好得多。所以,這一次的關係緩和,中國方面還有這個意思,即有分別地對待日本政客,爭取日本的正面力量,為以後日本政壇可能出現的變化謀局。

  通過上述闡釋,我們可以明白為何中日關係最近出現了這樣的變化。但是,這並不代表中日關係會因此改善。安倍政權的軍國主義路線暫時不會改,中日關係在未來安倍時期不可能有任何本質改變。而且,安倍在日本執政的時間越長,中日發生軍事衝突甚至戰爭的幾率越高。基於此,中日之間出現摩擦甚至衝突的幾率並不會因這次高村的訪問而發生大的改變。

  但是,這裡有一個新的變數出現了,即安倍現在的支持率從年初的近80%到了現在在50%左右波動。特別是在其提出修憲後,支持率出現較大跌幅,有報道稱一度跌到23%。不過,個人認為修憲只是表面原因,因為安倍去年就提出了修憲,支持率不跌反增。所以,安倍支持率總體並非修憲所致,歸根結底還是「安倍經濟學」開始失去效果,日本經濟在曇花一現的刺激後正陷入更深的淤泥。

  鑒於「安倍經濟學」的失靈,再加上中國經濟對日本的重要性和安倍修憲會招來一部分人的反彈,未來一兩年日本政壇完全有出現積極變化的可能。那麼,一旦出現這樣的變化,中國這個時候的謀局就可能起到效果,高村正彥接任安倍比石破茂更有利於緩和中日關係,從而暫緩東海局勢。這樣,就更有利於中國與美國的博弈,使中國爭取更多時間。

  當然,這裡還是必須提醒,中國務必做好兩手準備,因為以日本人的性格,很難說會做出什麼樣的冒險,中國務必做好槍打出頭鳥的準備,隨時準備迎擊對手的各種挑釁。

推薦閱讀:

日本政客為何屢屢折騰中日關係
《民族試論第二篇:日本人並沒有存在過》
石原老兒咋成了中日關係惡化的替罪羊?
日本養老金事件新進展:中國那邊數據錄入並沒出錯

TAG:中日關係 | 中日 | 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