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棒的輔導,就是父母成為孩子的朗讀者

世上最棒的輔導,就是父母成為孩子的朗讀者 2017-03-02 第二書房閱讀空間 第二書房閱讀空間

bookbook61

父母學堂 兒童書館

文:澤惠

資深媒體人。後跨界進入心理圈,致力於大眾心理學的傳播與普及。

現關注孩子教育以及女性自我的身心成長。願以心理學視角、傳媒人的敏銳觀察並記錄時下混亂而蓬勃的親子教育世界。

轉自愛心樹童書,轉載請註明相關信息

綜藝節目《朗讀者》一經播出就好評如潮。才女董卿、柳傳志的父愛、許淵沖老先生對生活的感悟……點評家們從各個方向對節目進行了拆解和詮釋,但萬變不離其宗的核心是——朗讀,倘若再加上一個定語的話,那就是有溫度、有故事的人在朗讀。

董卿在節目的片花里說得很動情:朗讀屬於每一個人。傳播文字,傳播生命,總有一段文字影響你生命的成長,總有一個人在你生命中抹不去痕迹。正如濮存昕說之所以感謝父親,「那是因為他讓我成為有閱讀習慣的人,是最早點燃我心中善的燈火的人。」

圖片來源見水印

我們都知道,每個孩子,無論是幼兒,還是其他年齡段,就像一塊海綿,不斷吸收著周圍其他人的行為。而父母在這個過程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榜樣作用。身經百戰的柳傳志至今仍念念不忘的還是青春年少時,父親對自己說過的那番話,儘管時至今日聽起來甚為普通,但在當時,那個有些失落的少年聽到的卻是父親的信任和鼓勵,而這份鼓勵早已轉換成一股無形的力量,伴隨他一生的成長。

如果說《朗讀者》是普世版,那麼,今天我所要推薦的《朗讀手冊》系列書就是朗讀的啟蒙版。二者的理念有著天衣無縫的銜接。綜藝節目的播出為的是宣揚一種態度,呼籲人們從電子屏幕時代回歸紙質閱讀,遇見每一個生命。那麼,《朗讀手冊》一書乾脆明了地開明宗義——父母,請將視線從手機屏幕和成績單上移開,為孩子朗讀吧!

這份潤物細無聲的影響,很可能直接導致你的孩子長大後會動情地說:「你也許擁有無限財富,一箱箱的珠寶與一櫃櫃的黃金,但你永遠不會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導讀一

這不是教孩子「如何」閱讀,而是教孩子「渴望」閱讀的書。

Like to do永遠比how to do要高級、持久得多。教孩子去熱愛與渴望的,遠比我們要求孩子去學會的有價值。道理都懂,但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常常就不知不覺地走偏了。

原本,我和女兒有個睡前20分鐘的朗讀時間,堅持了三四年,從繪本到兒童文學,著實讀了不少書。特別讓我難忘的是朗讀《紅色羊齒草的故鄉》這本書(也是《朗讀手冊》中推薦閱讀的經典書目)的過程,我們大約用了一個星期才讀完。讀到動情處我幾度哽咽,女兒竟然也潸然落淚。關燈後,我倆還會討論一會兒書中的內容。

可是,隨著女兒進入小學後,我不自覺地就套上公立教育的緊箍咒,經常為了讓她把字寫工整,追求口算題速度增加練習,而犧牲了這20分鐘的時間。儘管睡前閱讀的形式還有,但時常是草草了事,讀兩三分鐘就關燈。老師每天也會留閱讀作業,讓孩子自主閱讀拼音讀物。女兒卻總是一推再推,老讓我給她讀,「你要學會自己去讀」,我時常以此為由,拒絕為她朗讀。原本輕鬆美妙的閱讀之旅,不知不覺就變成了硬性要求和老師的作業。

導讀二

我們培養的不是學校閱讀者,而是終身閱讀者。

說的正是我這種行為。我想,儘管行為上家長們表現出的是應試教育的同盟,但是,每個人的內心都明白,培養孩子熱愛閱讀,博覽群書的重要性。只是,我們往往忽略了自身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時常拿著手機,邊刷屏邊陪伴孩子學習,閱讀的重要性只是對應孩子,那麼,孩子理所當然會把這項舉措等同於完成作業的一部分。

書中作者講述了閱讀的兩個不變定律:一、人類是追求快樂的;二、閱讀是積累漸進的技能。

我們給孩子朗讀,會發送一個愉悅信息到孩子的腦中,因為朗讀讓孩子把書本、印刷讀物與愉悅關聯起來。然而,很多時候,學習的經歷可能是乏味、無趣、威脅性和毫無意義的——沒完沒了的習題、密集的發音指導,以及一考再考的小測驗。如果一個孩子很少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只遭遇到無趣,那他的自然反應就會是迴避。而閱讀像騎自行車、駕駛汽車一樣,為了做好,你必須去實踐。讀得越多,就讀得越好。

所以,我們不僅僅是孩子學習的監督者、催促者,更應該與孩子互為同學。正如《朗讀手冊》中所說的:「教育的核心是激發學習的意願和能力,它創造的不是被動而是自主學習的人。真正的人類社會應該是學習型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中,祖父母、父母,以及孩子同為學生。」

為此,作者吉姆·崔利斯倡導家長們每天晚上,為孩子朗讀30分鐘,年復一年。

導讀三

即便孩子長大了,可以自主閱讀,我們還要堅持為孩子朗讀。

孩子幾歲時就可以聽大人讀書了?孩子多大時就不用再給他們朗讀了?這是作者被問到的最多問題。

給孩子閱讀,最好從他們出生前開始。隨著胎教知識的普及,這個理念對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媽媽們,會很好地去執行。但是在孩子多大時終止朗讀呢?答案著實讓我一驚——作者主張孩子長大後,即便可以自主閱讀了還要為他們讀。讀書給孩子聽,就像跟孩子談話。

特別是書中講了一位美國媽媽的實例,她為女兒朗讀一直到她考上大學,甚至還有個為女兒讀最後一本書的「小儀式」。那麼這十多年如一日的堅持,她給女兒傳播了無數有溫度的故事,女兒因此擁有良好的學習能力和對閱讀的熱愛。

這讓我想起新近出版的村上春樹的自傳《我的職業是小說家》里的一句話,非常貼合這種行為。「做一項長期工作,規律性有極大的意義。憑時間贏來的東西,時間肯定會為之作證。」

同時研究也表明,當孩子開始上小學時,反覆為他們朗讀同一本繪本(至少3次),孩子的辭彙量將提高15%-40%,而且學習效果相對持久。

導讀四

作為家長我們很忙,也很「茫」,這取決於你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

很多家長會很無奈:我們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是孩子作業這麼多、課外班也多,我們工作很忙,壓力也很大,光是應付這些就疲於奔命了,哪裡還來得空閑和奢侈,每天為孩子朗讀半小時!

沒錯,這正是我們生活的現狀。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書中作者展現出40年前的美國社會現狀,與我們時下的教育現狀如出一轍——孩子們將課餘時間用於練習芭蕾舞,參加童子軍或者踢足球,對考試有著偏執熱情的家長們,讓教育培訓產業迅速膨脹為一個價值40億美元的產業。在孩子要上幼兒園時,甚至有家庭聘請顧問,幫助孩子學會與幼兒園主管進行良好的眼神交流,並展現出「領導者的特質」。現在的學生「就像是終身訓練營里茫然的倖存者」,如果不轉變,我們的教育在追求越來越高的分數,也讓家庭生活的根基都遭到了破壞。

我們不自覺地都在培養「終身訓練營里茫然的倖存者」,忙碌而茫然。但是作者告訴我們,沒關係,但是請你明白,即使最忙的人也會為他們認為真正有價值的事情擠出時間,這完全取決於你認為什麼是有價值的。

書中有個小事例讓我很感觸。一位母親堅持利用孩子早餐及午餐時間閱讀故事書。「早餐後9本書,午餐後10本書、4首詩,晚餐後7本書,這樣的閱讀量已經成為家常便飯。」因此,這位母親和孩子之間從未出現過吃飯大戰,母親忙著朗讀,就不會過於在意孩子吃了多少食物。

反觀我們很多時候,是過於在意孩子吃進多少有營養的食物。當孩子所有的事情都變得很重要時,我們的時間勢必有限,勢必會犧牲掉那些家長認為眼下並非那麼重要的事情。閱讀並非立竿見影之事,需要時間的驗證,而身處快消時代,這也恰恰是最容易讓人忽略和犧牲掉的。

導讀五

兒童閱讀的概念外延很廣,絕不僅僅只是大聲朗讀那麼簡單。

《朗讀手冊》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研究報告,其中有不少論述很是震撼人心。隨手舉幾個例子:

建立孩子必備的知識體系,引導他們最終踏上成功的閱讀之路,唯一且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為孩子大聲朗讀。朗讀應該在各年級都進行。證據顯示,朗讀不只在家庭中有效,在課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手段。

讀得越多,知道得越多。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聰明。越聰明,學習的時間就延長,獲得的文憑就越多,工作的時間就越長,一輩子賺的錢也就越多。因此,大聲朗讀並不是考前輔導,更像是一種「保險」——保證無論在求學路上遇到什麼事情,孩子們都可以做好準備。

要知道,造就孩子不同人生的並不是房間里的玩具,而是他們頭腦中的辭彙量。除了擁抱以外,我們給孩子的最不昂貴的禮物就是——辭彙,這將變成他們最寶貴的財富。與此同時,你用了一種可以給孩子帶來快樂的方式,讓他們熟悉印刷讀物。

因為我們舉手便可操作,所以這些理念深得人心。但是,倘若你把培養孩子閱讀的理念,僅僅理解為大聲朗讀,又過於片面了。作者在書中討論得很細緻,比如朗讀的不同階段;孩子幾歲時,可以為他們朗讀章節故事書;選擇長篇小說時,需要注意什麼;當你朗讀時,孩子是否應該看著書里的內容……特別是朗讀的要領(P124),朗讀禁忌(P129),父親必讀(P231)都值得我們好好地學習和借鑒。

時下,人們常說,閱讀是門檻最低的高貴之舉。而通往熱愛閱讀的道路上,少不了父母早期並持續的朗讀和培養。「我們小時候學會的東西都刻在石頭上,而長大後學會的東西卻刻在冰上。」拿起手邊書,開始為孩子持續地朗讀吧!

更多閱讀

①蔣勛:我們應該給孩子最好的音樂、最好的文學、最好的電影

②見字如面 | 柳傳志致兒子柳林:只要你是一個正直的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你都是我的好孩子

③書單 | 這12本書,是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為孩子們寫的

④春天到了,二十本自然教育書籍告訴你: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戶外體驗

⑤必讀 | TOP200篇閱讀、教育精選好文,影響千萬父母(太值得分享和收藏了!)

特別聲明:本文觀點僅為作者觀點;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平台轉載使用,須保留本平台開篇註明的文章來源信息,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繫。

閱讀 精選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該文章作者已設置需關注才可以留言

寫留言

載入中 以上留言由公眾號篩選後顯示

了解留言功能詳情

微信掃一掃關注該公眾號


推薦閱讀:

誰是朗讀者,為誰而朗讀?
做生命的 朗讀者

TAG:孩子 | 父母 | 朗讀 | 讀者 | 朗讀者 | 輔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