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安撫孩子的負面情緒
2011年10月10日 09:10來源:搖籃網 作者:佚名
第一天,小傢伙主動要求來我們家打發時光,把自己投入到熊壯壯的新玩具中。第二天,我們到他家去,在他面前誰都不敢提「媽媽」兩字。看到媽媽的一件衣服,他像是喃喃自語,又像是說給我們聽:「媽媽沒衣服穿怎麼辦呀?」天黑了,他又說:「天黑了,媽媽看不見路了。」
而我,感動得快要和他一起哭了!
在那顆小小的心裡,其實無時無刻不在牽掛著媽媽。可是,他已經在努力地學習控制自己的情緒,盡量不用大哭大鬧的方式來表達對媽媽的想念,以及自己內心深處那一份難言的不安。
與母親分離,是許多孩子都難以承受的。和成人一樣,孩子也會有許多負面情緒,比如被小夥伴欺負、受委屈、害怕黑夜等。
當孩子明顯表現出這些負面情緒時,父母最常用的處理方式是安慰、勸導、解釋等,可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其實,安撫的最重要功能,是讓孩子感受到你真的體會他內心的痛苦和煩惱,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這樣他才會接受安撫。
提供發泄的渠道
沒有哪個父母喜歡孩子哭,經常會聽到父母對孩子說:「不許哭了!」「哭夠了沒有?」 其實,一個人在適當的情況下流出眼淚去表達自己的感受,本是無可厚非的。我小時候就是一個特別能哭的孩子,照老人的說法,就是「往死里哭」。為了一件不如意的事,哭上個把鐘頭很平常。而大人對待我的辦法,往往先是哄,然後是罵,最後就是不理不睬了。他們說:「哭累了,自然就不哭了。」
其實,我每一次都不是因為哭累了才停的,他們永遠都不了解我在整個哭泣過程中的感受。一開始我是真的很難受,所以哇哇大哭;後來發現大人的話根本解決不了我內心的痛苦,我就變成了悲啼;再後來,無人問津了,如果立刻停止哭,我會覺得自己很下不來台,所以接著抽泣。我的心裡覺得很堵,而哭著哭著、就這麼胡思亂想著,慢慢就感覺輕鬆一些,不那麼堵了,好像把什麼東西釋放出來了。每當有這種感覺的時候,我自然就會停止哭泣。
我想,即使在成人之後,這種感覺也是有的。哭,就是一種發泄的渠道。
當孩子痛哭不止的時候,只要父母簡單地用慈愛的聲調說:「你的眼眶很紅啊」或「你要哭一場才會舒服點嗎」,孩子的眼淚可能立刻就奪眶而出。哭過之後,也許你也不用細究緣由,孩子的心靈就已經經過一個凈化的過程,而且與父母的關更加親密起來。
一看見孩子鬧情緒,有些父母就感到煩躁不安,其實孩子願意在父母面前表達內心的感受,正表示他對家庭存有一定的信心和安全感。所以,當孩子鬧情緒時,父母並不需要立即喝令孩子收拾情緒。如果可以的話,儘管讓孩子有些時間來發發脾氣,等他的脾氣安靜下來之後,再慢慢了解情況和教導他如何處理不快的情緒。心理學的研究證明,偶然發一兩次脾氣、哭一場對精神健康是有益的。
|
1 2 3 |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