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珍妮的閱讀「線路」給我們的啟示

哈佛教授珍妮的閱讀「線路」給我們的啟示

海嵐

在給大家傳播這個知識之前先說點兒我的觀點:

1.我前一篇《我讀安妮鮮花的不能錯過的英語啟蒙線路圖》僅僅是個書評,不是我對中國兒童英語啟蒙的觀點;

2.我在我的書評里還沒有指出,其實中國孩子的英語線路不能夠是閱讀線路,看下面我要給大家介紹的珍妮卡希爾的這個閱讀發展階段的研究我們就能夠明白,線路圖一書作者呈現的中國孩子的英語線路即使完全正確,也只是閱讀線路,而不是二語習得的線路。閱讀是二語習得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但不是全部。

3.我在關於《兒童英語啟蒙「瓶頸」現象的思考》這篇博文里提齣兒童英語啟蒙要以兒童發展為橫坐標,二語習得教育為縱坐標進行,這就是說兒童英語啟蒙是一個立體的全方位的概念,不是就一點而論一線的單一線性的東西。兒童英語啟蒙要實現的兒童二語教育一定要與兒童自身發展特點和規律結合來進行。所以下面給大家介紹的這個關於閱讀發展「線路」的科普知識就是為了方便家長博友對照各自所接觸的各種理論的時候能夠從多角度看問題和進行思考。在了解了閱讀發展階段的基本知識後,相信家長們自己會對照思考。我就是拋磚引玉。

北美對閱讀教育的實踐和研究廣且深,其中關於閱讀能力的發展階段,即如何從學習閱讀(「learningto read」)到通過閱讀而學習(「reading tolearn」)這樣一個發展過程研究得已經非常到位了,其中以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的心理學家珍妮卡希爾(Jeanne Chall)對這個發展過程的五個階段的劃分是最為被業內普遍接受。我個人也非常折服珍妮卡希爾,不僅僅是因為她在1983年提出的這個理論歷經這麼多年仍然被業內認同。這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北美的教育理論研究是不斷在實踐的檢驗中完善和發展的,能這麼長時間不被突破,可見其高度。我更敬佩的是她非常嚴謹地以教育科學調查方法來解決實踐問題的治學精神。

珍妮 卡希爾(JeanneChall)教授對閱讀的五個階段的概括總結如下:

萌芽期(stage0):從出生到6歲,從口語開始對詞和句法的掌控能力的提高,開始明白講話是由一個一個的音組成的,能夠區分詞的頭音和尾音的押韻並能夠拆開和重新組合這樣的部分,雖然這個階段的孩子多少都是在假裝閱讀*,但也已經能夠知道閱讀翻書的順序,如何持書等一些基本閱讀概念。(*我在《如何甄別兒童教育領域的誤區》中舉過這樣的例子:比如有位媽媽宣稱她的孩子2歲就能自主閱讀了,我相信這是真的,但我懷疑這個2歲自主閱讀在她這裡的定義是什麼?這裡呼應一下,就是說我相信這位媽媽認為自己的孩子2歲就進行自主閱讀是真的,但她所說的自主閱讀的概念應該是假裝閱讀。)

第一階段(Stage 1):6-7歲,對英文字母和對應的發音的掌握及拼讀的能力,在英語里字母本身的發音和字母在單詞里所代表的讀音在很多情況下是不一樣的,比如字母A,在不同的單詞里發不同的音,apple,author, ant等,也就是phonics自然拼讀能力的培養。

第二階段(Stage 2):7-8歲,phonics能力增強,越來越流利地閱讀,從對字,詞的注意力中逐漸解放出來,更多地把注意力移向理解和認知的提高。是準備從「learning to read」到「reading tolearn」過渡的階段

第三階段(Stage 3):8-14歲,這個階段孩子能夠通過閱讀獲得知識,信息,思想和實踐體驗。對詞的理解深入了。對閱讀體裁的接觸有課本,雜誌,百科全書等。對主題有歷史,地理,科學等。在這個階段還分成幾個分階段,比如在這個階段的第一分段,詞的量的掌握和先期體驗的經驗如果積累的不夠,那麼最好多讀一些觀點單一的素材,再逐步提高,向後發展的階段則開始多元觀點的素材的閱讀並開始分析和評判他們所讀的內容。

第四階段(Stage 4):14-18歲,高中階段。進行包括多元觀點內容的閱讀,獲得知識和能力的閱讀。

第五階段(Stage 5):18歲以上,有思想的閱讀,能夠分析,概括和評估。能夠知道要讀什麼,什麼不要讀,能有自己的評判選擇。

珍妮卡西爾教授的研究成果是針對美國孩子母語是英語的情況的研究,ESL孩子也會逐步歸進這個體系。其中僅就母語閱讀,很多因素對我們中國漢語閱讀能力的研究都是有參考價值的,比如閱讀的文體的廣度,有思想的閱讀等,這個我以後也會說到。就英語語言規律本身,對英語是第二語言閱讀能力的發展,在年齡上與此不完全契合完全正常,比如8歲才開始學英語的孩子,可以兩個階段一起來。但有兩點一定要注意。第一,學齡前階段的特殊性;第二,閱讀能力之間的遞進關係。比如,學齡前階段,為啥不是Phonics能力的培養?還有達到最高級階段的時候,真正的有思想的閱讀階段所要求的分析概括能力,是一種什麼樣的能力培養呢,是僅僅能從孩子們掌握了phonics然後一步步分級閱讀就能夠實現嗎?如果不是,那麼在學前階段要打下的根基是什麼?

卡西爾教授本人後來又重申了一些要點來解釋她對閱讀這五個階段的劃分以避免人們的誤解,其中對中國兒童英語啟蒙最具有指導意義的是:

1.在閱讀各個階段年齡的界限是一個逐步漸進的狀況,不是一刀切式的。

2.就閱讀達到的每個階段在很大範圍內決定於家庭或者學校的指導程度。

3.閱讀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是以前一個階段的發展為基礎的,比如,第一階段的押韻,頭韻(比如cat和cap)尾韻等方面的能力是下一階段閱讀能力培養必備的基礎。如果用專業術語來講,就是語音意識(phonologicalawareness),還有音素意識(phenemicawareness) 是自然拼讀法(phonics)的前期準備基礎階段,而自然拼讀(phonics)能力則是閱讀流利度之前要熟練掌握的技能。

4.閱讀要獲得的各個方面的能力不是孤立割裂的,而是持續和重疊相交的。

下面是我的理解和分析,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萌芽期,stage0是學齡前階段,這個階段還有很多細化的閱讀能力,以後慢慢介紹。其實美國的閱讀教育歷史上也有過教訓,也曾經有過把小學教育提前化的做法,把phonics練習書給3-4歲的孩子來做,以為這樣所謂閱讀發展階段具體技能的培養越早越好。

兒童英語啟蒙的主要對象是學齡前的孩子,這個人群認知發展和成人完全不同。因為phonics已經包括視覺認知的部分了,過早地給孩子進行這方面的活動有悖於兒童認知發展規律。

這個問題類似我們中文教育中曾經有的是否讓孩子早識字的爭論,對於提前給孩子進行識字訓練,也許有的孩子記憶力很好,也許在短時間範圍內能夠看到效果,但從長遠看,孩子早年通過早期訓練認識的字在孩子後來的語文能力中能否就變成一種優勢?有的孩子在幼年的時候經過機械訓練認識的字,在大點兒的時候反倒都忘光了。

我認為這樣的做法就是不理解閱讀發展的各個階段其實是與孩子大腦發育的規律相協調同步的。兒童英文閱讀能力培養是在兒童期進行早期教育的一部分,一定要遵循大規律,就是與兒童發展相結合(DAP:DevelopmentallyAppropriatePractice)。我提齣兒童英語啟蒙要有的科學性,這是其中的一個重要體現。鑒於此,我們中國兒童在學前階段開展的二語教育應該加強音素意識的培養而不是急著去攻phonics。

或者都不用繞這麼多彎子,就樸素地笨想,母語是英語的孩子都不早早地進行phonics的學習,中國孩子英語啟蒙是EFL(Englishas a Foreign Language)卻要孩子急急往前趕,為嘛呢?

珍妮卡希爾所說的孩子對語法的掌握和我們理解的成人對語法的掌握也不是一個概念。不能因為翻譯成中文是一個詞而簡單地以為是一回事兒。別的專業我不知道,教育專業因為表面上的英漢對譯引出的誤解太多了,比如我在博文《雜談「愛與自由「》http://blog.sina.com.cn/s/blog_6ebf17750102e1qf.html裡面指出的西方教育中關於permissive這種家庭教育類型在中文翻譯中內涵的缺失。回到主題,由於學齡前孩子還沒有抽象思維能力,孩子掌握語法和教成人語法規則完全不是一回事,成人可以通過教授語法規則而掌握語法,對孩子卻不可以這樣。

我曾經上傳一個視頻,是根據皮亞傑兒童發展理論做的一個實驗http://t.cn/zYC8oXM(或者微博搜一下皮老兒童認知),家長不一定要掌握這個理論,但可以通過這個視頻幫助我們來理解,孩子的思維和我們是不同的,而且他們的思維特點有著自己的規律,看那些家長的評論回復就知道什麼是普遍規律了。

我還曾經把英語啟蒙過程中家長的角色定位為教練,教練是要讓運動員(孩子們)去做,但能夠讓運動員出成績的教練一定是有思路,掌握專業知識的教練,所以各位家長在操作孩子為先的時候,掌握一些技術與充分發揮孩子的主動性是正比關係。尤其中國兒童英語啟蒙運動目前還處在家長自救階段,家長就要擔當一些在北美由主流教育承擔的職責,如果做不來,那麼培訓一批專業師資則是非常必要的了。

珍妮卡希爾補充說明的第1條和第2條合起來理解,就是還要知道孩子的個體差異,有的孩子語言能力或者家庭外在指導的比較好,就有可能先進一些,有的就有可能滯後一點,這都不是問題。我在那篇《從朱令黃洋案說中國式嫉妒的由來》的博文里提出:People succeed in different ways! 其實還有一句話我還沒來得及說,Children smart in different ways! 這句話我以後有機會再和家長老師詳談。所以爸爸媽媽們不能簡單地認為孩子越早如何就如何。

補充說明的第4條,比如我以前寫過兩篇如何理性的看待phonics的文章,意在強調不要天真地以為,學會了phonics,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就上去了。Phonics好比跑鞋,一定是在具備奔跑能力的前提下才能相得益彰。

我在上一篇書評里提到過,中國兒童英語啟蒙是EFL,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之間的轉換和相互影響這個因素也要考慮。就這個語音意識對後來閱讀能力的獲得的影響,已經有大量的對母語為英語的兒童和英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的研究證明了。其中新加坡的學者專門對母語為中文,英語為第二語言的雙語兒童和母語為英文,漢語為第二語言的兒童進行了對比研究。對中國兒童英語啟蒙則是非常有指導意義的。

新加坡國立大學心理語言實驗室的兩位學者Stephanie Yeong和Susan Liow對母語是中文,英文為二語的雙語兒童和母語為英文,漢語為第二語言的4-5歲的兒童進行了一年的對比研究,在這一年的課題研究中,課題研究人員發現雖然這兩組孩子接受了每天相同的公立學前班的3小時的英文和1小時的中文教育,最後的結果發現對於母語是中文的孩子在對英文音節的掌握上和另一組母語是英語,漢語是二語的雙語孩子沒有什麼區別,但在語音意識上則表現了非常大的差異。這項調查報告還通過對其它類似研究結果的引述分析總結了對於字母體系的語言之間,比如德語和英文兩種語言的語音意識的是有積極轉換的,比如,母語是德語的孩子以英文為第二語言的雙語孩子,其語音意識能力的發展非常好。而對於母語是普通話或者廣東話,英文是二語的這樣的雙語孩子,其語音意識能力的發展則是滯後的。

鑒於這樣的理解,結合閱讀能力本身的發展規律,中國兒童英語啟蒙不能在沒有進行語音意識能力(PhonologicalAwareness)的培養的基礎上一廂情願地希望單純的自然拼讀(phonics)能力的培養就把孩子的閱讀能力帶到下一個發展階段。

而音素意識(phenemicawareness)的培養是比語音意識更細化到孩子對每個音節的分辨和操作能力,根據珍妮卡希爾的這項對英文閱讀發展規律本身的研究和新加坡學者對兩種語言兒童語音意識培養的對比研究,我的推論是音素意識的培養對中國兒童英語啟蒙學前階段應該是一個重要的打基礎部分。

有趣的是,美國兒童閱讀指導小組在2000年,在對美國兒童閱讀的大量實驗實證研究的總結的基礎上,總結出在小學階段兒童在閱讀方面要掌握的五大能力,這五大能力也是美國教育方針「不讓一個孩子落下」的支架部分。這五大能力是:因素意識(phonemic awareness), 詞的學習(或者自然拼讀)(word study (orphonics)),辭彙(vocabulary),流利度(fluency),(理解能力) comprehension。大家可以對照一下,這五大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和卡希爾教授的閱讀發展的幾個階段本質上是契合的。

希望這些知識介紹對家長對老師們都有幫助。謝謝。


推薦閱讀:

新觀察:我們其實最願意為貪官設想
爸爸姓「第五」,嫌太偏僻想改姓,爺爺:你敢!我們可是帝王賜姓
我們的歲月,終將美好
我們為什麼會離婚!
幽默笑話:我們來做點你爸媽經常做的事兒吧

TAG:閱讀 | 佛教 | 教授 | 線路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