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上:聲現象 知識點總結

一、聲音的產生與傳播: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

舉例:人靠聲振帶動發聲、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點振動發聲,風聲是空氣振動發聲,管制樂器靠裡面的空氣柱振動發聲,弦樂器靠弦振動發聲,鼓靠鼓面振動發聲,鍾靠鍾振動發聲等。

2、振動停止,發聲停止;但聲音並沒立即消失。

解釋:因為原來發出的聲音仍在繼續傳播,發聲的物體一定振動,有振動不一定能聽見聲音。

3、發聲體可以是固體、液體和氣體。

4、聲音的振動可記錄下來,並且可重新還原(唱片的製作、播放)

5、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固體、液體和氣體都可以傳播聲音;一般情況下,聲音在固體中傳得最快,氣體中最慢;

6、真空不能傳聲,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員只能通過無線電話交談;

7、聲音以聲波的形式傳播;

8、聲速:物體在每秒內傳播的距離叫聲速,單位是m/s;聲速的大小跟介質的種類和溫度有關;聲速的計算公式是v=s/t;聲音在15℃的空氣中的速度為340m/s;

9、回聲:聽見回聲的條件:原聲與回聲之間的時間間隔在0.1s以上(教室里聽不見老師說話的回聲,狹小房間聲音變大是因為原聲與回聲疊加重合,聽見回聲的最小距離為17m);回聲的利用:測量距離(車到山的距離,海的深度,冰川到船的距離);

二、我們怎樣聽到聲音:

1、人耳的構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及聽覺神經組成;

2、聽到聲音正常傳播途徑:外界傳來的聲音引起鼓膜振動,這種振動經聽小骨及其他組織傳給聽覺神經,聽覺神經把信號傳給大腦,人就聽到了聲音.

3、耳聾的分類:鼓膜、聽小骨處出現障礙是傳導性耳聾;聽覺神經處出障礙是神經性耳聾。

4、骨傳導:靠頭骨、頜骨傳給聽覺神經,再傳給大腦形成聽覺。例子:貝多芬耳聾後聽音樂、我們說話時自己聽見的自己的聲音。(註:骨傳導的性能比空氣傳聲的性能好。)

5、雙耳效應:聲源到兩隻耳朵的距離一般不同,因而聲音傳到兩隻耳朵的時刻、強弱及步調也不同。應用:判斷聲源方位的現象。(我們聽見立體聲就屬於雙耳效應的應用)

三、聲音的三個特徵

1、音調:人感覺到的聲音的高低。音調跟發聲體振動頻率有關,頻率越高音調越高;頻率越低音調越低。(物體在1s振動的次數叫頻率,物體振動越快頻率越高。頻率單位次/秒又記作Hz)

2、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耳感受聲音頻率有一個範圍:20Hz~20000Hz,高於20000Hz叫超聲波;低於20Hz叫次聲波;應用:次聲波有大象靠次聲波交流、地震、火山爆發、颱風、海嘯產生次聲波;超聲波有貓狗等動物聽覺、B超等。

3、響度:人耳感受到的聲音的大小。響度跟發生體的振幅和距發聲距離的遠近有關。(物體在振動時,偏離原來位置的最大距離叫振幅。)振幅越大響度越大。增大響度的主要方法是:減小聲音的發散。

4、音色:由物體本身決定。應用:人們根據音色能夠辨別樂器或區分人、可以看西瓜熟沒、瓷碗的好壞等。

四、雜訊的危害和控制

1、當代社會的四大污染:雜訊污染、水污染、大氣污染、固體廢棄物污染。

2、物理學角度,雜訊是指發聲體做無規則的雜亂無章的振動發出的聲音;環境保護的角度,雜訊是指妨礙人們正常休息、學習和工作的聲音,以及對人們要聽的聲音起干擾作用的聲音。

3、人們用分貝(dB)來劃分聲音等級:聽覺下限0dB;為保護聽力應控制雜訊不超過90dB;為保證工作學習,應控制雜訊不超過70dB;為保證休息和睡眠應控制雜訊不超過50dB。

4、減弱雜訊的方法:在聲源處減弱、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

五、聲音的利用

1、傳遞信息(醫生查病時的「聞」,打B超;敲鐵軌聽聲音;超聲波基本沿直線傳播用來回聲定位製作聲納等等)

2、傳遞能量(飛機場旁邊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聲說話;一音叉振動,未接觸的音叉振動發聲;超聲波的能量大頻率高可用來打結石、清洗鐘錶等精密儀器)


推薦閱讀:

愛因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是怎麼發現的?
假如一艘太空船以光速行駛,飛船飛100年,對於飛船里的人只是過了一瞬間,這種說法正確嗎?
既然證實了引力波,那麼最終太陽會把地球吸過去嗎?
熱力出爐:肩峰撞擊症的物理治療-基於力學原理的非手術治療方法
世界上有沒有神,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有可能證明神的存在?

TAG:知識 | 現象 | 總結 | 物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