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要點回顧

醫脈通導讀

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一種繼發性高血壓症,占高血壓症的0.4%-2.0%。發病年齡高峰為30-50歲,女性較男性多見。

引起本病的最常見原因為醛固酮瘤,占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症的60%-80%,大多數單個腺瘤,左側多見。其次有雙側腎上腺皮質增生,又稱為特發性醛固酮增多症,佔20%-30%。少見原因有地塞米松可抑制性醛固酮增多症、醛固酮癌、異位分泌醛固酮的腫瘤等。

癥狀

高血壓綜合征:為最早且最常見的綜合征,可早於低血鉀綜合征3-4年出現。幾乎見於每一病例的不同階段,多為進展緩慢的良性高血壓。

肌無力及周期性癱瘓:肌無力及周期性癱瘓甚為常見。一般來說,血鉀越低,肌肉受累越重,常見誘因為勞累或服用氫氯噻嗪、呋塞米等促進排鉀的利尿葯,麻痹多累及下肢,嚴重時可累及四肢。也可發生呼吸困難、吞咽困難,麻痹時間短者數小時,長者數日或更長。

肢端麻木與手足抽搐:臨床常可見原醛症患者發生肢端麻木、手足抽搐及肌痙攣,這是由於低鉀引起代謝性鹼中毒,鹼血症使血遊離鈣降低,加之醛固酮促進鈣、鎂排泄,造成遊離鈣降低及低鎂血症。嚴重低血鉀即可引起搐搦發作。

多尿:因大量失鉀,腎小管上皮細胞呈空泡變形,濃縮功能減退,伴多尿,尤其夜尿多,繼發口渴、多飲,常易並發尿路感染。

心臟表現:心電圖呈低血鉀圖形,較常見者為期前收縮或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嚴重可發生心室顫動。

其他:兒童患者有生長發育障礙,與長期缺鉀等代謝紊亂有關,缺鉀時胰島素的釋放減少,作用弱,可出現糖耐量減低。

診斷與輔助檢查

在臨床上,遇有下列情況時要列為篩選原醛症的對象:①年齡較輕(≤50歲)、病情較重(收縮壓≥160mmHg或舒張壓≥100mmHg)或療效較差的高血壓;②用降壓藥治療無效或效果較差的高血壓;③高血壓伴低血鉀,或伴明顯的肌無力與周期性癱瘓;④低腎素活性型高血壓伴高醛固酮血症;⑤高血壓伴多尿或鹼血症;⑥腎上腺意外瘤(尤其伴高血壓者)。

(1)血液生化檢查

低血鉀:大多數患者血鉀低於正常,一般在2-3mmol/L,嚴重者更低。低血鉀往往呈持續性,也可為波動性,少數患者血鉀正常。

高血鈉:血鈉一般在正常高限或略高於正常,平均值約為142.7mmol/L。

(2)尿液檢查

尿PH為中性或偏鹼性,尿常規檢查可有少量蛋白質,尿比重較為固定而減低,往往在1.010-1.018,少數患者呈低滲尿。

(3)醛固酮測定

尿醛固酮:正常人在普食條件下,均值為21.4nmol/d,範圍9.4-35.2nmol/d(放免法)。

血醛固酮:正常人在普食條件下(Na+ 160mmol,K+ 60mmol/d),平衡7d後,上午8時血醛固酮約為(413.3±180.3)pmol/L。

(4)腎素、血管緊張素測定

患者血腎素、血管緊張素II基礎值降低,有時在可測範圍之下。正常參考值前者為(0.55±0.09)pg/(ml·h),後者為(26.0±1.9)pg/(ml·h),經肌注呋塞米(0.7mg/kg),並在站立體位24h後,正常人血腎素、血管緊張素II較基礎值增加數倍,興奮參考值分別為(3.48±0.52)pg/(ml·h)及(45.0±6.2)pg/(ml·h),原醛症患者興奮值較基礎值只有輕微增加或無反應,醛固酮瘤中腎素、血管緊張素受抑製程度較特發性原醛症更顯著。

(5)螺內酯試驗

螺內酯可拮抗醛固酮對腎小管上皮的作用,每日320-400mg(微粒形),分3-4次口服,歷時1-2周,可使原醛症患者電解質紊亂得到糾正,血壓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此試驗有助於證實高血壓、低血鉀是否由於醛固酮增多所致。

(6)低鈉、高鈉試驗

對疑有腎病變的患者,可做低鈉試驗,每日鈉攝入限制在20mmol,本病患者在數日尿鈉下降到接近攝入量,同時低血鉀、高血壓減輕,而腎病患者因不能有效儲鈉,可出現失鈉、脫水,低血鉀、高血壓則不易糾正。對病情輕、低血鉀不明顯的疑似本症患者,可做高鈉試驗,每日攝入鈉240mmol。如為輕型原醛症患者,則低血鉀變得更明顯,對血鉀已明顯降低的本症患者,不宜行此試驗。

診斷思路

對於同時有高血壓和低血鉀者,要考慮本症;如果具備典型的血、尿生化改變,螺內酯試驗能糾正代謝紊亂和降低高血壓,則診斷可初步成立;如能證實醛固酮分泌增高和血漿腎素、血管緊張素活性降低,則可確診。

由於目前大多數增生病例不需要手術治療,而腺瘤患者手術效果滿意,故本病確診後進一步明確病因和病理甚為重要。要鑒別是腺瘤還是增生,以及腺瘤的定位。

治療

(1)手術治療:切除醛固酮腺瘤

(2)藥物治療:對於不能手術的腫瘤患者以及特發性增生性患者(未手術或手術後效果不滿意),宜用螺內酯治療。長期應用螺內酯可出現男子乳腺發育、女性月經不調等不良反應,可改為氨苯蝶啶或阿米洛利,以助於排鈉儲鉀。必要時加抗高血壓藥物,對ACTH依賴型患者應用地塞米松治療,每日約1mg。

鈣通道阻滯劑可使一部分原醛症患者醛固酮產量減少,血鉀和血壓恢復正常,因為醛固酮的合成需要鈣參與,對於特發性原醛症患者,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也可奏效。

參考文獻

1.內分泌代謝病學(第3版)

2.內科經典病例分析

3.The Management of Primary Aldosteronism: Case Detectio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n Endocrine Society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

轉載請在醒目位置註明來源:醫脈通


推薦閱讀:

【回顧兩年】《長庚書庫》建立圖書館兩周年感恩致謝!
回顧歷史上的戊戌年
2009年高血壓領域回顧與展望
歷屆港姐回顧--看看不同年代的審美觀

TAG: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