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洋驚夢 香港畫展結束之後,徐悲鴻急切地返回內地開始對《八十七神仙卷》進行深入細緻的考證鑒定工作,並於1937 年在南京邀請張大千與謝稚柳等人鑒賞。 當張大千一打開《八十七神仙卷》時,不由得大吃一驚,頓時就呆愣在原地,「嘆為觀止」。他給予了一番縱橫恣肆的賞評:《八十七神仙卷》場面之宏大、人物比例結構之精確、神情之華妙、構圖之宏偉壯麗、線條之圓潤勁健,都非宋代繪畫樣本所能比擬,即便與北宋武宗元傳世的《朝元仙杖圖》巨作相比照,雖然兩者的構圖與人數相同,但是其筆力與氣勢明顯遜色於這幅《八十七神仙卷》,因此可知這幅《八十七神仙卷》很可能是唐武宗會昌年間的作品,或者說至少是「吳家樣」的摹本,與畫聖吳道子有著密切關聯。
謝稚柳更是從繪畫技法上對《八十七神仙卷》加以分析說:此卷畫法極具隋唐壁畫的典型特徵,比北宋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更接近於唐風神韻,因此此卷非吳道子之手筆莫屬。 對於張大千和謝稚柳的這番評價,徐悲鴻在表示認可與贊同的同時,也在跋文中寫道:《八十七神仙卷》之藝術價值「足可頡頏歐洲最高貴名作」,可與希臘班爾堆依神廟雕刻這一世界美術史上第一流的作品相提並論。 1939 年春,徐悲鴻在新加坡舉辦了個人畫展,大獲成功並籌集到了大量捐助抗戰的款項,可是他的心中卻始終惦念著存放在香港銀行里的《八十七神仙卷》,而且總是在夢中夢見這稀世古畫遭遇不測之厄運,隨即他派人返回香港將古畫取回後帶在身邊才算睡踏實了。就在徐悲鴻在新加坡精心籌備赴美畫展之際,太平洋戰爭爆發了。隨即,中國香港與新加坡等地迅速被日軍佔領,而滯留在新加坡的徐悲鴻,最擔心的則是藏在自己身邊的《八十七神仙卷》這件國之瑰寶。再三考慮之後,徐悲鴻決定取道緬甸返回中國。
|
|
推薦閱讀:
※徐悲鴻油畫作品欣賞[2]
※竹簡畫徐悲鴻《奔馬圖》
※《徐悲鴻勵志學畫》教案(蘇教版四年級上冊)
※徐悲鴻作品如何辨偽 專訪徐悲鴻之子徐慶平
TAG:徐悲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