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五行學說如何指導疾病的治療

中醫五行學說如何指導疾病的治療

五行學說指導疾病的治療,主要表現在:根據藥物的色、味,按五行歸屬指導臟腑用藥;按五行的生克乘侮規律,控制疾病的傳變和確定治則治法;指導針灸取穴和情志疾病的治療等幾個方面。

1.指導臟腑用藥

不同的藥物,有不同的顏色與氣味。以顏色分,有青、赤、黃、白、黑「五色」;以氣味辨,則有酸、苦、甘、辛、咸「五味」。藥物的五色、五味與五髒的關係是以天然色味為基礎,以其不同性能與歸經為依據,按照五行歸屬來確定的。即:青色、酸味入肝,赤色、苦味入心,黃色、甘味入脾,白色、辛味入肺,黑色、鹹味入腎。如白芍、山茱萸味酸入肝經以補肝之精血;丹參味苦色赤入心經以活血安神;石膏色白味辛入肺經以清肺熱;白朮色黃味甘以補益脾氣;玄參、生地色黑味咸入腎經以滋養腎陰等。臨床臟腑用藥,除色味外,還必須結合藥物的四氣(寒、熱、溫、涼)和升降浮沉等理論綜合分析,辨證應用。

2.控制疾病的傳變

根據五行生剋乘侮理論,五臟中一臟有病,可以傳及其他四臟而發生傳變。如肝有病可以影響到心、肺、脾、腎等臟。心、肺、脾、腎有病也可以影響肝臟。不同臟腑的病變,其傳變規律不同。因此,臨床治療時除對所病本臟進行治療之外,還要依據其傳變規律,治療其他臟腑,以防止其傳變。如肝氣太過,或鬱結或上逆,木亢則乘土,病將及脾胃,此時應在疏肝平肝的基礎上預先培其脾氣,使肝氣得平,脾氣得健,則肝病不得傳於脾。如《難經·七十七難》所說:「見肝之病,則知肝當傳之於脾,故先實其脾氣。」這裡的「實其脾氣」,是指在治療肝病的基礎上佐以補脾、健脾。

疾病的傳變與否,主要取決於臟氣的有盛有衰。「盛則傳,虛則受」,是五臟疾病傳變的基本規律。在臨床實踐中,我們既要根據五行的生克乘侮關係掌握五臟病變的傳變規律,調整太過與不及,控制其傳變,防患於未然,同時又要依據具體病情辨證施治,切勿將其作為刻板公式而機械地套用。

3.確定治則治法

五行學說不僅用以說明人體臟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傳變,指導疾病的診斷和預防,而且還以五行相生相剋規律來確定疾病的治療原則和方法。


推薦閱讀:

九十二歲老太的血尿,反正我是給止住了
中醫五臟用藥精髓
【盤點】山西醫術最高的中醫有哪些?張建銀、潘洪君、賈向前..... 歡迎補充
神奇的艾灸 美容與養生 -醫療-中醫保健-中國國際針灸 中國民間中醫醫藥研究開發協會國際針...
中醫辯證鑒別對照表,一查就知道了!

TAG:疾病 | 中醫 | 治療 | 五行學說 | 五行 | 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