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故鄉,人生才會完整

有個朋友,從小至今一直生活在城市,得知我還有個農村老家,很是羨慕。我說這也沒什麼啊,他很認真地說:「不一樣的,等將來老了,你可以告老還鄉。而我,無鄉可還。」我微微一笑,基本認同他的看法。 人的一生,很多事情是無法選擇的,比如父母、身份、出生地等等。在幾十年前,中國實行戶籍二元制時期,有城鎮戶口那可是高人一等,是「吃國家糧的」,而農業戶口絕大多數人註定要過「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上學、就業、社會保險等各種待遇,城市戶口與農村戶口有天壤之別。那時,誰不想有個城市戶口?誰願意待在農村?

當然,世事難料,滄海桑田。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城鄉一體化進程不斷加速推進。農村正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村容村貌都有極大改觀。漸漸地,農村憑藉國家的扶持政策和自身優勢,魅力與日俱增,吸引著城裡人的目光。「農夫、山泉、有點田」的日子,又成為一種新寵。 其實,我們不必把鄉村生活詩意化,也無須把農村生活妖魔化。故鄉並不全是田園牧歌式的美好,它也有著許多殘酷的現實和無奈的困窘。有老家、有故鄉,於個人而言,就是多了一片精神棲息的家園。與那個朋友相比,也許,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有自己的故鄉——茨營。人生有著各種不同的經歷,也並非壞事。人人都希望生活順利如意,沒人願意遭受苦難,但無論上天給予我們什麼,都要坦然接納。經歷過一番苦難,才會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恩。

有故鄉的人,才能明白什麼是鄉愁。有故鄉,除了美好的遐想和回憶,還會有鄉愁。鄉愁是什麼?古往今來,無數的遊子、詩人吟詠過無數的版本。鄉愁,是旅羈天涯、異鄉求學或工作的群體對故鄉的魂牽夢縈。鄉愁,有時讓人激動欣慰,有時令人斷腸落淚。鄉愁,可以是一條小路,一條河流,一縷炊煙,一片土地,一封家書,或者一張淳樸的笑臉、一聲濃郁的鄉音……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專門一人去走走那些當年的鄉間小路、去看看那些熟悉如指掌的田野山川。或駐足凝望,若有所思。或坐在山樑上極目遠眺,神遊八荒。或者,躺在草地上,仰望藍天白雲,什麼都想,什麼都不想,與故鄉進行一場無言的交流。

有故鄉的人,才能讀得懂詩歌中的意境。「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些傳誦千古的詩歌詞賦,所描繪的美妙意境和特別情感,我想,只有那些有故鄉的人,有似曾相識的鄉村生活經歷,才會真正喜歡,也才能真正讀懂,引發共鳴。

有故鄉的人,才會有完整的人生。我在上大學之前,一直生活在農村,長達二十多年。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生活境況怎一個苦字了得,食不裹腹,衣不蔽體。物質生活的極度匱乏,精神娛樂的極度貧乏,如果講給現在的孩子聽,幾乎成了不可思議的傳說。與那位從小生活在城市的朋友相比,我的青少年時期物質非常緊困,但我依然有著精彩的童年。鄉村時光,城市生活,我都體驗過。有了這些經歷,能耐貧窮,可安富貴。 工作之後,正常情況下我每隔兩個月,就要回趟老家,看望父母,感受故鄉的氣息。如果長時間不回,總覺得似乎缺少點什麼。尤其是在鬱抑彷徨時,更要回趟鄉下,換換環境,接接地氣。回到故鄉的大自然中,又會得到一些難以言說的力量,然後煥發生機,繼續開始新的生活。遙想當年,楚霸王項羽曾與人言:「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功成名就,自然霸氣測漏。其實,無論是錦衣還鄉還是布衣回家,故鄉都會敞開胸懷接納我們。無論浪跡天涯的遊子,在外面過得如何,故鄉永遠是我們的精神港灣,永遠會撫慰遊子那顆疲憊的心靈。

近些年來,隨著家鄉的發展進步,原生態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是破壞。有人感嘆擔心:故鄉不再,鄉愁難覓。我對此並不完全認同。故鄉需要發展,鄉親期盼致富,這種進步肯定需要改變,甚至失去一些東西。當然,發展與保護如能統籌兼顧、齊頭並進,是最理想的。對鄉愁的認識,也應該與時俱進。 有個故鄉,真好;有份鄉愁,真好;有故鄉,人生才會完整。


推薦閱讀:

付雁南:故鄉的年
故鄉再無春夏秋 一
十首思鄉詩 濃得化不開的故鄉情
張曉周:故鄉是我的舊愛與新歡

TAG:人生 | 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