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簡介

《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簡介

核心期刊研究是文獻計量學的重要應用領域。早在20世紀30年代,英國著名文獻學家布拉德福(S.C.Bradford)通過統計應用地球物理學論文和潤滑領域論文在專業期刊上的分布規律,首次提出了涉及核心期刊效應問題的「布拉德福文獻分散定律」(Bradford』s law of scattering),指出刊載某一學科大量論文的期刊,是該學科載文量聚散分布中的核心期刊;認為把專業期刊上的專業論文數量,按降序排列,可以劃分出對該專業最有貢獻的核心區和論文數量與之相等的幾個相繼區域,這時核心區與相繼各區的期刊數量成1:a:a2……的關係。第一區載文密度最大,稱為核心區域(nucleus)。在核心區域的期刊被視為該專業領域的核心期刊。20世紀60年代美國文獻計量學家加菲爾德(E.Garfield)用類似方法從引文角度證實了核心期刊的存在。之後,眾多學者對以上經驗定律提出各種修正方案,從多方面發展了相關的文獻計量學理論與模型,形成了諸多公認的定律和數學模型,並以大數據量的統計分析證實了核心期刊的客觀實在性。我國的核心期刊研究自上世紀末廣泛開展以來,已經取得許多重要成果,發表了大量的論文,研製出版了多種核心期刊指南和索引工具書。這些研究都從不同的需求和不同方面展示了學術期刊研究的各種特點和作用,有力地推動了核心期刊的研究與使用。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文獻計量學研究室2004年出版了《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4年版)》,其主旨是通過對學術期刊發展規律和增長趨勢的量化分析,找出期刊發展和應用中的核心部分,為便利學術期刊的使用和優化文獻資源的利用提供參考服務。該書出版後得到讀者特別是眾多學術期刊編輯部的關心與支持,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近4年來的學術期刊發展與進步,以及核心期刊理論的實踐,為「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的更新提供了較為寬闊的研究跨度。作為上一版(2004年版)的連續性成果,《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要覽(2008年版)》(以下簡稱《08版核心期刊》)的主要研製原則延續了上一版的內容,並根據實踐的發展,做了一些重要的調整。今後它將在新的學術研究平台(「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上不斷完善。

一、定義與方法

我們的「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定義表述為:某學科(或某領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發表該學科(或該領域)論文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轉摘率和流通率)較高、學術影響較大的期刊。

根據上述定義中「發表學科論文較多」和「使用率較高」的概念,統計和篩選「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的最基本著眼點,是通過統計期刊論文的各項量化指標來測定期刊的「學科論文產出率」和「學術影響力」。期刊論文是基本的統計單元。從統計結果看,「發表學科論文較多」的期刊一般是專業期刊,而「使用率較高」的期刊,在各學科的統計中也是專業期刊佔主導地位,綜合性學術期刊占輔助地位。因而,在《08版核心期刊》的篩選中,「學科論文產出率」較高的期刊,一般是通過專業期刊體現出來的,專業期刊自然成為各學科「學科論文產出」的主體。「學科論文產出率」的統計不是《08版核心期刊》的重點。「學術影響力」統計,特別是期刊在學科中的影響力統計,是《08版核心期刊》研製工作的重點和貫穿始終的主線。這條主線體現在:它使用以引用指標為主的綜合統計方法來反映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其主要特點是從期刊被利用的情況來評價和選擇期刊。這種綜合方法力求突出重點,以期刊引證報告的評價指標作為統計主體,同時注意指標的完整性和系統性,以及與其他參考指標的有機結合。在核心期刊的數量界定方面,主要依靠「被引頻次」指標來統一度量;在生成分學科引證報告的「綜合評價值」方面,主要是以加大「影響因子」和「被引量」指標的權重來突出重點。其操作過程也可以簡單描述為:找出作者在撰寫某學科或某研究領域的論文(作為一個集合)時,使用了哪些期刊,再從這些期刊中找出那些最為常用的期刊,進而測定出它們的核心區。

二、 統計樣本的數據來源

(一)引文統計數據

期刊的學術使用率統計主要來自三個組成部分(見表1)。

表1:

學術使用率

被引率

轉摘率

其他指標

期刊學科影響因子

三大文摘轉摘率

借閱率、下載率等

期刊影響因子

總被引頻次

核心報刊轉摘率

人大書報資料中心轉摘率

由於表1中的「被引率」和「轉摘率」的來源數據樣本覆蓋率和可比性比較好,所以用作《08版核心期刊》統計的基準數據,其他的指標數據作為輔助參考。由於來源數據的可靠性、代表性和系統性非常重要,因而《08版核心期刊》首選大型規範資料庫進行數據統計和分析。統計數據主要來自三部分:

1.「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引文資料庫(CHSSCD)」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建立的年度收文量較大的引文資料庫,其來源期刊是經過嚴格篩選的主流期刊,數據質量較為可靠,具有較好的代表性。該庫年收錄的來源期刊為700種左右。該庫的代表性主要體現在來源期刊的選擇上。來源期刊的數量和質量情況是影響統計結果的前提條件。我國符合統計要求的學術期刊大約有3000多種。參照我國近期的學科論文數量比例和學科期刊數量比例,引證數據的合理選刊範圍確定在600種至700種之間,佔3000種的20%-23%。其選刊數量的界定依據是,如果各學科選取的期刊數占與該學科相關的期刊總數的20%左右,而其學科載文和被引頻次的累積百分比能夠同時達到各自總數的80%左右,那麼由這些期刊統計出的數據和指標就有較好的代表性和說服力。根據文獻計量學的集中分散理念,該庫選出的來源期刊囊括了學術領域的權威期刊和優秀期刊,具有較高的學術質量,其產出的論文能較完整地反映出學科發展的主流趨向。

2.「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文摘率統計資料庫」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信息中心建立的文摘種類統計量較大的轉摘率統計資料庫。現收錄文摘刊物和附有文摘的重要學術刊物40餘種,數據量30萬條。收錄的文摘類報刊有三種類型:(1)《中國社會科學文摘》、《新華文摘》和《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2)重要報紙理論版和核心期刊中轉摘的文章;(3)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複印報刊資料》。

3.其他統計指標主要來自公開發表的期刊統計數據,包括其他評價系統公布的核心期刊、引文資料庫來源期刊、期刊引證報告中的各類統計數據。

(二)來源數據的學科分類

期刊論文的學科分類以《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四版)》的學科分類為基礎。由於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論文涉及題材廣泛,綜合性和跨學科趨勢明顯,學科分得過細會出現論文歸類不合理的現象,因而《08版核心期刊》的學科歸為23個大類目,包括法學、管理學(含科學學、人才學)、環境科學、教育學、經濟學、考古學、歷史學、馬克思主義、民族學、人口學、人文地理學、社會學、體育科學、統計學、圖書館·情報與文獻學、文學、心理學、新聞學與傳播學、藝術學、語言學、哲學、政治學、宗教學。其中經濟學下列7個分支學科。

期刊的分類主要根據期刊的原定分類或根據其發文情況歸類。

三、測定核心期刊的主要步驟、方法和指標

(一) 確定各學科的期刊引證表

確定各學科的期刊引證表是測定核心期刊範圍的前提條件。在核心期刊的統計分析中,期刊的引用與被引用狀態,可以稱為期刊的引證現象,這裡的引證期刊主要是指被引用的期刊。這些引證期刊按期刊的分類可以分為該學科的專業期刊、其他專業期刊和綜合性學術期刊。它們的集合形成學科引證(被引)期刊表。

1. 期刊評價指標的選用

統計過程中的主要期刊評價指標包括:

(1) 期刊總被引

指給定時間內,某期刊的全部學術論文被來源期刊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期刊學科總被引」則指某期刊的全部學術論文被來源期刊中某學科論文所引用的總次數。

該指標可以顯示期刊被使用和重視的程度,以及在學術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2) 期刊影響因子

期刊影響因子=某年引用該刊前兩年論文的總次數/前兩年該刊發表的論文總數。

期刊學科影響因子=某年某學科論文引用該刊前兩年論文的總次數/前兩年該刊發表的論文總數。

期刊影響因子可以消除由於載文量不同而造成的不可比因素,有利於期刊引用情況的比較。通常影響因子越大,它的學術影響力和作用也越大。

(3)轉摘率

指給定時間內,某期刊所登載的學術論文被重要文摘刊物轉摘的篇數與該刊發文總篇數的比值,它表示論文在更範圍的學術傳播和受社會重視的程度。《08版核心期刊》在統計過程中直接使用了轉摘頻次指標。

其他的評價指標還有:「他引量」、「學科載文量」、「引文率」、「即年影響因子」、「借閱率」和「下載率」等等。其中「他引量」表示期刊的交流程度,《08版核心期刊》把「他引量」用作質量指標時,「他引量」則還需附加上期刊自引中的非作者自引部分;「學科載文量」表示期刊的學科論文產出量;「引文率」(參考文獻量/載文量)表示期刊的施引程度,在一定範圍中反映期刊規範程度和學術含量;「即年影響因子」表示期刊受重視的速度;「借閱率」和「下載率」均表示期刊的使用程度。

在進行分學科統計中,期刊的學科評價指標是最為重要的,但考慮到學科的交融性和學科分類的誤差,期刊的整體評價指標(如期刊總被引,期刊影響因子)也被用作學科統計的重要指標。其他評價指標則被作為參考指標,根據重要程度的不同,分別賦予這些評價指標和評價要素相應的權重係數。

2. 確定分學科與綜合性學術期刊的測度指標

(1)分學科的統計指標

《08版核心期刊》的分學科統計指標主要分為三類。

A類:分學科影響因子及被引

B類:影響因子;

C類:轉摘頻次。

(2)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統計指標

綜合性學術期刊與專業期刊的不同在於它的多學科性、跨學科性、研究領域的拓展與創新性。它在論文的總體產出量上,佔有重要比重。使用者一般看重它的名品效應(期刊的整體影響力)和它的優勢領域與特色。 其統計指標也分為三類:

A類:影響因子;

B類:轉摘頻次;

C類:在分學科的位次。

(二) 確定各學科的核心期刊預選範圍

核心期刊的數量界定有多種方法。《08版核心期刊》的界定原則是,當引證表中的評價指標「學科被引累計百分比」達到70-80%時,其相對應的期刊數量成為核心期刊的預選範圍。由於各學科的載文、被引和期刊數量有所不同,這個範圍也有相應的波動。因而,各學科的核心期刊選擇範圍會依據學科特點做小範圍的調整。「學科被引累計百分比」指標是表示一定數量的期刊在某學科論文(集合)產出中的使用率(或稱為「學術貢獻率」和「學術影響力」)的累積程度。

(三)專家論證

把核心期刊的備選表送專家評審。專家參考數據綜合值的情況,主要從定性的角度,即從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期刊對推動學科發展的作用等綜合方面進行評估,同時也參考期刊的其他指標進行分析,如期刊的獲獎情況、編輯水平、作者構成情況。我們重點邀請了各學科的部分權威專家和上一版核心期刊編輯部的部分專家參加評審。

專家根據定量分析形成的排序表對備選期刊進行定性評價打分,定性評價指標為五項:

A.期刊學術性 (期刊內容的學術含量及比重)

B.論文的學理性與創新性

C.編輯質量 (編校差錯率及選題策劃能力)

D.學術規範性(論文的寫作規範和著錄規範)

E.刊物公信度(學術水平與學風的社會認同度)

上述五項評價因素(A、B、C、D、E)要求專家分別打分;每項滿分為5分(表示優、良、中、差、劣的等級程度),並分別給予五項評價因素權重值(A=3、B=2.5、C=2、D=1.5、E=1),然後統計出專家評價值。

(四)確定綜合評價值

把專家的對各期刊的評價值作隸屬度處理,之後將專家評價值加權0.3,再將學科引證表中的「綜合值」(數據綜合值)加權0.7,算出「綜合評價值」,之後按數值大小遞減順序排列。這樣的權重的分配,旨在體現量化統計為主,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相結合的評審原則。

(四)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統計

綜合性學術期刊在各學科的總使用率中佔有重要比重,是統計分析的重點。 綜合性學術期刊的統計原則是既重視其在具體學科應用,又注重它的跨學科特點。

由於讀者或作者在使用學術期刊時,總是從學科角度或某一研究方向去利用期刊,因而綜合性學術期刊的作用首先體現在各種具體的學科應用中。在具體學科或研究領域的核心期刊篩選中,綜合性學術期刊是不可或缺的。但是,綜合性學術期刊與專業期刊是有顯著區別的。綜合性期刊的主要特徵是載文的多學科性和跨學科性,因而不宜在分學科的統計中認定它的整體學術影響力,也不宜加入期刊的學科載文量指標進行統計。

《08版核心期刊》在生成分學科引證報告中,進行了不分專業期刊和綜合性學術期刊類別的混合統計,旨在反映期刊的實際應用情況。在後期的分學科統計過程中,專業期刊單獨列表統計,綜合性學術期刊按特定指標另行列表統計,其他專業的期刊各自歸所屬學科進行列表統計;這樣,最後公布的各學科核心期刊表只列出專業核心期刊表和綜合性學術期刊表,目的在於適應期刊使用者的習慣。如果使用者需要了解某學科的使用率比較高的全部期刊,可以參考分學科的期刊引證表。

四、評選結果分析

(一)核心期刊的數量變化與分布

《08版核心期刊》評選出核心期刊386種。相比上一版的344種,總量增加了42種。在這386種期刊中,蟬聯上一版的核心期刊的數量為301種,占上一版總數的87.5%,淘汰率為12.5%。核心期刊的數量增長,以及核心區邊緣部分的較高更新率現象,從一個側面反映了4年來核心期刊的發展變化。由於各學科發展的不平衡,各學科的專業核心期刊數量也有所變化。

(二)貫徹為科研服務的研製原則,加強評價功能

《08版核心期刊》的研製基本上保持了上一版的主導思想,即始終圍繞著以使用率分析為基礎的統計原則,注重學科特點,處理好定量統計與定性分析之間的關係。在這個前提下,根據期刊的發展變化做了一些改動:

1.去除一些指標雖高,但學術性不強的期刊

在統計過程中發現,學術使用率高的期刊並非都是原創性和學理性的刊物;一些含有較多通訊類、資料類、數據指標類、工具索引類內容的學術刊物也有較高的學術使用率,讀者和研究者同樣需要這類期刊。《08版核心期刊》根據評價需求,排除了少數學術使用率較高,但學術含量不高、缺少研究深度的期刊,加強核心期刊的學理性和原創性的評價功能。《08版核心期刊》的5項專家評估指標屬於定性評審範圍,對於一些無法定量統計的定性內容有直接的測度效用,例如其中對期刊的學風和公信力的測度。

2.重視二級學科及顯學研究領域中的優秀期刊

在大學科的統計中,二級學科和顯學研究領域的期刊容易被忽視。在《08版核心期刊》的統計過程中,增加了一些體現二級學科的指標和權重,並在最後的綜合調整中,注意備選期刊的學科類別特點。此外,對少量有特色的,專家重點推薦的,但由於使用率不高而難以進入核心區的優秀期刊,《08版核心期刊》嘗試向讀者作部分推薦介紹,以期擴大優秀期刊的應用範圍。

3.提供多種附表,以方便利用

最後公布的「核心期刊表」和「期刊引證表」是最重要的兩個主表,此外,為了方便使用者,《08版核心期刊》還對來源期刊作了簡單介紹,並對核心期刊作了不同角度的排序製表。

(三)正確理解和使用核心期刊

任何的評價系統都會有一定的適用範圍,核心期刊的評選也不例外。從《08版核心期刊》的研製方法和指標分析,根據以引用指標為主的期刊使用率高低來判斷期刊的影響力,進而推斷期刊的學術質量,是有一定的單一性目的的。儘管有專家論證的定性評價作補充,並包涵了對權威期刊和優秀期刊的測度,但它還算不上是對期刊的全面綜合評價。它的直接使用價值,可以說是為讀者、作者和館藏部門提供各學科使用率很高的少數學術期刊。利用這些期刊可以快速便捷地了解各個學科或各研究領域的動態發展;作者在這些期刊登稿也可以獲得較大的傳播範圍。一般來說,核心期刊的評選活動與期刊的評優、評獎活動有所不同:前者重視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期刊的優化使用,注意按學科和研究領域評選和使用期刊;後者注重鼓勵和提高期刊的整體水平,目的在於通過期刊的評優活動,推動期刊質量的全面提高,如提高期刊的政治質量、學術水平、編輯質量和發行量,它可以分級或分類按地區、按部門展開評選。了解這些不同點,有利於核心期刊的合理使用。

由於核心期刊的界定要服從集中分散定律,因而即使某些學科的優秀期刊很多,也不可能都進入核心區範圍;有些小研究領域的優秀期刊,如果放在大學科中評選會因其使用率相對不高而排不上隊,如果按小學科或小專業領域分析則會由於無法確定期刊核心區的存在而落選。結果是核心期刊不一定包括全部的優秀期刊。此外,核心區與非核心區沒有絕對的界線,處於界線邊緣區域的期刊水平一般相差不多。因而,在使用核心期刊的評價功能時應注意其局限性,並注意與具體的評價體系相結合。

《08版核心期刊》的研製工作得到各級領導和各學科專家的大力支持。許多同行專家、評審專家和期刊編輯部專家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議,給予我們很大的幫助。我們的工作必定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和不妥之處,因而衷心希望讀者提出寶貴意見,促進我們未來的工作。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計量與科學評價研究中心

2009年2月


推薦閱讀:

【社會觀察】香港公租屋 大庇寒士俱歡顏—王麗榕
只是以學生的身份緬懷我邸哥
馬雲最新透露:未來幾年最被商見看好的兩大行業窮人翻身最佳機會
法治應當是人民群眾依法管理國家管理社會
你現在的生活,是你想要的那種嗎?

TAG:社會 | 中國 | 科學 | 人文 | 中國人 | 期刊 | 社會科學 | 核心期刊 | 2008年 | 簡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