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太極拳要分十五個步驟來學習
學太極拳要分十五個步驟來學習
張卓星
第一個步驟站樁。 第二個步驟單式。 第三個步驟走步。第四個步驟走拳架。 第五個步驟定步單推。 第六個步驟活步單推。 第七個步驟定步雙推。 第八個步驟活步雙推。 第九個步驟走內圈雙推。 第十個步驟大履單推。 第十一個步驟大履活步推。第十二個步驟散手推。 第十三個步驟中合(發放、)推。 第十四個步驟自然(亂採花)推。 第十五個步驟合太極(綜合前十四個步驟在加上有寬容、包容的心態和心靜體舒及明理有實踐經驗的老師)。
老爺子對我們講:
精髓(一):要下苦功夫,流大汗,吃大苦攻練太極拳。一要有百折不回之毅力;二要有脫胎換骨之精神。不要看輕緩慢、輕靈、鬆柔的太極拳。重視練拳,從定式到聯動式,牢牢打下紮實的基本功境界修鍊。 精髓(二):太極拳從定式起步,定勢是將一個拳式分若干動作,按動作一動一動教學。定勢,可記牢每個拳勢的一招一式先後次序,明確每動的方向、方位,一勢定是樁功,牢固底盤功夫。 太極拳朋友們往往有貪多求快,一兩個月學會一套拳之心態。必須讓學習太極拳的朋友們明白,學拳容易改拳難。草草快快學一套拳,有「一年學拳三年改不完」之說。更甚者幾十年改不好.一套拳定勢學正確了,再聯動習練,一套拳扎紮實實,功底深厚。 精髓(三): 鬆緊為太極拳之靈魂。從進入練習太極拳的第一天開始,應受太極拳之鬆柔、輕鬆、松空、虛凌的教育正確方法學習,認識什麼是真正的太極拳的鬆緊。練太極拳,只有知道了什麼是真正的鬆緊,才能進行太極拳人特有的自體呼吸。松者,蓬鬆也。寬而不緊也。輕鬆也。放開也。輕鬆暢快也。不堅凝也。有了真正的鬆緊才會含有小孔以容其它物質之特性。凡此種種,皆明示松之意義也。 精髓(四): 太極拳功夫在拳裡面,在定勢中求基礎功夫的深奧淺理,唯有練好太極拳,方能從拳中,體驗太極拳之奧妙。才能作到松沉、緊開、中正、輕靈、原活。 精髓(五):習練太極拳求得健全之體,高尚之德。養成思想敏銳,動作活潑之習慣。身體優美之發育,暢運氣血、活動筋骨,通體貫串,絲毫無間,增強智慧、陶冶性情。 太極拳為優美之藝術,在聯動式中修鍊,求內外兼修,心身交益,不猛、不硬,無激烈剛僵之弊。不可逞強好勝,技擊也要講究拳之理法,不可用力強攻。
太極拳松功論
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由腳而腿而腰,總要完整一氣,向前退後,乃能得機得勢,有不得機得勢處,身必散亂,其病必由腰腿求之。凡此皆是意,不在外面,意欲向上,即寓下意,有前即有後,有左即有右,此太極拳通論,人所共知也。然何能至此,迄未言之,此予松功論之所由作也。夫人猶植樹然,根深則蒂固,木固則枝榮。樹之所以經大風而不傾折者,在根深而本固也,太極拳之所以推挽不移者,亦如是也。於是乎松功尚焉。雖然,予創此松功,乃由多年體會,多年實踐所得之結論,並未集思廣益,難免閉門造車之弊,深望廣大太極拳愛好者,不吝嘉言,共促祖國醫學太極拳能在普及基礎上有所提高,則幸甚矣。 凡練習太極拳者,皆知松,沉為太極拳主要之條件,而於練法與原理,則未見其著述。因此不揣愚陋,略為論述,並創上肢松功,軀幹松功,下肢松功,全體松功,凡十五式,大膽嘗試,作為拋磚引玉而已耳,亦即言者無罪,聽者有戒之義也。 松者,蓬鬆也;寬而不緊也;輕鬆也;放開也;輕鬆暢快也;不堅凝也;含有小孔以容其他物質之特性也。凡此種種,皆明示松之意義也。功者,勞績也;成效也;事物之效用也;行為之效用,所生之作用也;對事物所顯著之功用與力量也;生理器官之本能,如關節之轉動也;鍛煉所費之時間也。凡此種種莫不皆明示功之意義也。松功鍛煉過程,常有各個關節動作不如已意之感,精進不已。漸覺略感隨意,久而久之,方感動作裕如,隨心所欲,處處靈活。此時方知各個關節聽我所用,周身隨意肌方能隨意也。不然,我之周身並不聽我所用,活人乎?病人乎?實難言也。故祖國醫學太極拳對人體慢性病與病後恢復期能起顯著療效者,良以此也。 松功之要,首在提舉,提舉愈高,下落愈速。有人不解提舉之理,以為非松功也,殊不知向上提舉有如扛鼎,不能上,安能下?向上不松,下安能松?學者宜深切體會之,方自得也。松功如高舉珠,倏然而段,有如斷線珍珠,粒粒下落,如珠走盤,圓活異常,節節貫串,魚貫而下,方顯活潑而不遲滯,動作自然,順乎規律,發育身心自然之條件,合乎生理自然之能力,證之科學亦無不合也。 松功之效,以樹為例,大風吹柳,枝條搖動,呼嘯有聲,任其搖擺而根不拔者,以其柔韌而順遂也。風吹白楊,枝葉作響而本不動者,以其枝葉抖擻也,風吹松柏,寂然不動而體氣和平者,以其應物自然也。人身通過練習松功之後,走如風,站如釘,立如松,坐如鐘,卧如弓。周身無一處不輕靈,無一處不堅韌,無一處不沉固,無一處不順遂,通體貫串,絲毫無間。一處受警,該處立即反射以應之,其他各處不受牽連,周身如點,均能反射,亦即處處是手,不單*兩手,兩足也。其便利為何如哉!在生理方面,暢運血脈,活動筋骨,身心發育,應物自然,方顯圓活之趣,而無遲重之虞,氣遍周身,強身健體,自在其中矣。且松功練習即久,上下左右前後均能松展裕如。有如常山之蛇,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擊其中則首尾俱應。呼應靈活,動作自然,有返其天真之妙,對於人體預防抻傷,扭傷,脫臼以及畸形發育,均有莫大之裨益,中老年練習者,能推遲人體之衰老,或預防關節之硬化。此為太極拳松功之特點。學者如能持之以恆,堅持不懈,自能收強身健體之效,學者不可不知也。 在練習松功之初,首先宜注意姿勢之是否正確,動作之能否自然。初練之時,往往有動作不從心之感,是未鬆開之現象,關節不能柔韌之表現,筋骨不活,血脈運行不暢,未能順乎生理機能之所致。須耐心衝過此一關,然後自然有成,不可灰心而輟也。 祖國醫學太極拳之松功,自有其科學上之根據,蓋人體生存於地球之上,莫不受地心之吸引,因此下降愈速則愈顯沉。沉者,墜也。下降愈松則沉之愈重。故松功之松與沉,可同時收效,此宇宙自然之理也。學者宜探討之。 祖國醫學之太極拳,通過松功之鍛煉。對於太極拳之形與勢亦有莫大之效益。形者,若決積水於千仞之溪,水之性,避高而趨下,決之赴深溪,因湍浚而莫之御也。太極拳松功,能乘敵之不備,掩敵之不意,避實而擊虛,亦莫之制也。勢者,坂上走丸,言其易也,松功即熟,有如轉圓石於千仞之山者,勢也。勢如破竹,迎刃而解。故太極拳松功即成,則能本乎人生天然優美之發育,順先天自然之能力,使全體得充分之發展,謀一生永久之健康,意在斯乎!意在斯乎!此予松功之所由作,良以此也。祖國醫學向主不治已病治未病,西醫亦以防治為主,醫療為輔,此中西之通論如此也。而太極拳之松功,則使人體各個關節即輕鬆暢快,又異常靈活,既堅韌柔和,又寬而不緊,既無鬆懈乏力,又無堅凝不舒。通過鍛煉,養成骨節靈敏,韌帶柔韌,肌肉靈活,屈伸自由。如持之以恆,能推遲衰老,與其得病而牽引,倘若未病練松功。久而久之,推,拉,挽,轉不能稍移,抻,扭,撮氣,無由而生,順其生理之機能,維護功能之永保。在技擊方面,人不能到而已能到。語曰:「不怕力大一石,只怕筋長一分」。即此義也。在鍛煉每章中已說明者,不再重述。學者如能前後精讀,細究,反覆琢磨,參透其中深意,則強身健體,健康長壽,自在其中矣,學者幸勿以予言為河漢也,是為論。
太極拳松的三個階段.
太極界前輩們常說:「太極拳三年化拙勁,十年不出門」。化拙勁就是指習練太極拳者,必須從「松」入手,用「松」來化掉本身的拙勁。只有在習練過程中不斷提高「松」的層次,拙勁才能被逐漸化掉,柔勁,剛勁才能逐漸而生。但對「松」的概念有些人模糊不清,什麼是太極拳要求的「松」?怎樣才能做到「松」?成為困擾習練者的關鍵問題。筆者習練太極拳幾十年,在實踐中把「松」分成三個階段,用以練功教學,效果尚佳。 第一階段的松是「自然松」,初練太極拳的人,由於身體協調性較差,思想意識不能放鬆,一時很難松下來。往往越不想用力,手腳卻越發僵。如遇這種現象,首先要放鬆思想意識。李亦畲《五字訣》中說:「心不靜則不專,一舉手前後左右全無定向。」故走架首先要心不妄動。不要想得太多,不要有意做作,要順其自然。實在松不下來,那就不如索性隨它去,這樣反而會自然松下來。
第二階段的松是「引長松」。在做太極拳動作時,在意念引導下放長松。練習方法:如做向前伸臂動作時,眼通過手指上方往前看。放長意念引長臂部,鬆開腕、肘、肩各關節及臂部肌肉。向前行步時,要意想如邁步探坑,引長腿部,鬆開踝、膝、胯各關節及腿部肌肉。松腰下沉頭上領,引長上身鬆開脊椎各節.
第三階段是「鬆勁」。即在意念引領下向四面八方對拉松,「伸筋拔骨」,松中含有張力。松中寓緊, 緊中寓松, 松而不懈,緊而不僵。精神提起,支撐八方。猶如氣球充氣,球體向四面八方「漲松」。練習方法:習練太極拳套路時,一個動作完成後,停頓5—6個呼吸,意念引領全身向四面八方松,不可用力。鬆開八段(手指、手掌、小臂、上臂、背脊、腳、小腿、大腿),九節(指、腕、肘、肩、頸、踝、膝、胯、腰),松到位後再做下個動作,這樣經過一段時間練習後,上一個動作松到位了,下個動作就會自然由內而動起,、這就是由習練太極單開始的「必然」階段,升化到了「自然」階段。到了這個階段,練一套太極拳才真正做到連綿不斷,一氣呵成
太極拳全體大用訣太極拳法妙無窮,堋捋擠按雀尾生。
斜走單鞭胸膛占,回身提手把著封。海底撈月亮翅變,挑打軟肋不容情。
摟膝拗步斜中找,手揮琵琶穿化精。貼身靠近橫肘上,護中反打又稱雄。
進步搬攔肋下使,如封似閉護正中。十字手法變不盡,抱虎歸山采挒成。
肘底看錘護中手,退行三把倒轉肱。墜身退走扳挽勁,斜飛著法用不空。
海底針要躬身就,扇通臂上托架功。撇身錘打閃化式,橫身前進著法成。
腕中反有閉拿法,雲手三進臂上攻。高探馬上攔手刺,左右分腳手要封。
轉身蹬腳腹上占,進步栽錘迎面沖。反身白蛇吐信變,採住敵手取雙瞳。
右蹬腳上軟肋踹,左右披身伏虎精。上打正胸肋下用,雙風貫耳著法靈。
左蹬腳踢左蹬式,回身蹬腳膝骨迎。野馬分鬃攻腋下,玉女穿梭四角封。
搖化單臂托手上,左右用法一般同。單鞭下式順鋒入,金雞獨立佔上風。
提膝上打致命處,下傷二足難留情。十字腿法軟骨斷,指襠捶下靠為鋒。
上步七星架手式,退步跨虎閃正中。轉身擺蓮護腿進,彎弓射虎挑打胸。
如封似閉顧盼定,太極合手式完成。全體大用意為主,體鬆氣固神要凝。
談肩的松沉樞紐作用及訓練拳論曰:「手活於腕,轉關在肩」。此理強調腕與肩的各自功能。其實肩關節在技擊中尤為重要。 手肘肩三節勁,肩為根節。無根桿葉枯萎。也就是手肘成為無用武之地。因此要注意培其根。肩是肢節 與軀幹聯接的重要旋轉樞紐。若肩關節脫位,或被損折,那麼,手與肘兩武器,就會失去它應有的功能。 要注意保護它。練習時應遵循「沉肩垂肘」,「松肩墜肘」的原則。技擊時,隨機而用,該松則松,該沉則沉。 關於肩的研究,不能孤立的看待,應以辯證的觀點分析它。要研究手肘與肩的關係,肩與身體的關係。「垂肘」與「墜肘」練好,可以促進肩的松沉。對肘的要求,要始終微曲下沉,決不能挺直,上肢的兩弓在於肘。肘是上肢的重要武器,第二道防線。決不能讓對方攻破。肘與身的距離遠近,是根據技擊的目的而定的,肘的使用範圍,要求既不貼肋,又不離肋,腋下要留有約一拳之空隙。定勢時,肘尖要與膝蓋上下呼應,完成拳勢的外三合。 松肩與沉肩是對戲太極拳的兩種要求。兩者之間,既有聯繫,又有之別。根據人體的生理和技擊的兩個客觀條件。決定了兩者鍛煉的先後順序。應先練「松肩」,再求「沉肩」,松與沉表現在拳架中,一般情況,動勢要求松肩,靜勢要求沉肩。防守松,進攻沉。 松與沉的取義也是不一樣的。松與沉的概念是不相同的,「沉」跟「浮」相反,又引申為落下墜入之意,拳論的術語取義指肩的筋皮鬆沉,而骨節緊連,在意識的指導下,肩關節向下垂落。從形式講,沉肩與聳肩是對立的。「松」取義為不緊密,不靠攏。跟「緊」相反。拳論術語取義為肩骨的周圍,筋,骨,皮,肉都要放鬆。沉與松的內涵並不相同。松肩不能包括沉肩。它們各表述兩個不同動作,有的拳師直接要求:「肩要松沉」。明確指出了表現形式和順序。 從人體客觀條件講,太極拳是辨證規律的反映。它取陰陽對立統一貫穿拳架始終。松與緊、沉與浮,剛與柔都是對立統一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人體運動,主要是靠肌肉的張與馳的表現。首先要求松肩,松肘,松腰胯,全身都要放鬆。這是練柔化求掤勁的重要途徑,也是求靈感的前提條件。鬆柔與剛發是相互對立的,對肩的要求也應是辨證的。有松肩就應有「緊肩」。即「沉肩」、其次要求剛發。節節相連,全身勁要整。肩關節也是同樣,如果有松無緊。要做到姿勢正確,動作精妙是不可能的。肩關節沉著身與臂膊才能相連,沉肩垂肘,既能穩定重心,又能固定進攻的方向,既能使上下合住勁,又能使內勁暢達於四梢,爆發力加強。太極拳在松肩的前提下要求「沉肩」。松肩墜肘,兩肩微扣,也能幫組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如果聳肩抬肘就會破壞「含胸拔背」的姿勢,不利氣沉丹田,內氣就會失去根源! 從練松沉的程序講:先松而後沉,先求沉肩四肢容易犯僵硬。拳論曰:「無堅不摧」。指的就是摧其僵勁。 陳氏太極拳十九代傳人朱天才大師講:松的作用有二: 1、練太極拳要從鬆柔入手,要求從精神到肢體,從內到外,都應全部放鬆,肩關節也應當從自然放鬆劃圓纏絲練習,肩能放鬆,功久自然就能沉。陳式太極拳新老架,對放鬆要求嚴格。初學者基本功練習,應在放鬆前提下,進行猛打,猛摔,猛起,猛落的訓練。這樣可以更快地摧僵勁、舒展筋骨,促進血液循環,加速毛細血管及靜脈血管的擴張和暢通。肩關節能旋轉自如,就能舒展肩部的肌肉和韌帶,使身肢放長,肌膚松活,內氣充躍,勁達於四梢。 2、演練者練時能量消耗很多,血液循環和新陳代謝加快。只有舒松自然,使更多的毛細血管鬆開,血液循環才會暢通無阻。活動出汗,將血液中的血液通過肌肉的張弛,及關節伸屈產生節律的擠壓而完成。 初練拳時,先從全身放鬆上著想,特別應重視肩胯的放鬆,練一段時間後,要對肩關節從「沉肩」著想,使內勁由鬆柔趨於沉著,手臂就能輕靈圓活,極為柔軟沉重。這樣手臂就會逐漸加強剛柔內含,富於彈性和韌性的掤勁。 從技擊作用講,松肩與沉肩的技擊功能也是不一樣的,松肩趨於防禦走化的動作。假若對方用下采捋,或高掤肘時,要隨對方來力,劃圓纏絲松肘肩。將對方的力點改變,減弱對方的壓強,牽力,掤力,使之落空。沉肩是進攻性的動作。當對方被引空後,我應疾速沉肩與身體連接為整體,做到六勁相合,加大手肘進攻的力度。肩沉既能固定進攻角度,又能增大壓強,防禦肘,沉肩引化快,能牽動對方重心,破壞對方身體平衡。擊發時內勁暢通,肌肉瞬息緊縮,身體變整放長,以腰為軸,慣性出方突然抖勁,速度快,爆發力極大,如果只鬆柔走化,不知沉肩變剛攻擊,那就不是陰陽相濟的太極拳。 肩靠技擊的使用也靠松肩與沉肩的變換。拳論曰:「貼身用靠無處走」。拳理強調了靠的使用距離近,發勁突然,對方無法躲避。要想用肩靠,松沉應辯證好。引要松,擊在沉。而肩靠的進攻是不容易掌握的。非下苦功,長期研練,反覆實踐,才能所用。陳式太極拳靠擊形式有:左右前肩靠、左右前胸靠、左右側肩靠、左右背折靠、十字靠、七寸靠等。突出表現肩靠的拳勢有:「金剛搗碓、白鶴晾翅、撇身拳、前後招、野馬分鬃、進步栽捶、指襠捶等。使用肩靠還應注意兩點:一要慎重選擇肩進擊的角度,不是敵對關係,不要用窄面擊對方要害部位。二要先靠而後擊,不能冒然衝撞失去重心。 總之,上肢樞紐在於肩,練架推手重視肩,劃圓纏絲應松肩,引空擊發要沉肩,反覆實踐練好肩,松沉攻防一瞬間。
推薦閱讀:
※年度重點學習書籍《別拿男人不當動物
※學習下!西服搭配牛仔褲
※行測數字推理學習技巧※※
※終身學習 控制脾氣
※9分劇很多,這部尤其適合愛蹭熱點的中國導演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