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雄甘地

提要:1948年1月30日,印度人民獨立的精神領袖甘地在為平息宗教衝突而奔波,在赴禱告場途中,被一名極端分子殺害。甘地的遇害震驚了這個剛剛獨立的國家。他的屍體按印度傳統方式進行了火化。終年78歲。

  甘地1869年10月2日生於印度西部卡提阿瓦半島的波爾班土邦,他從小就熟讀印度教經典,把「逢惡報以善,用德報以怨」作為自己的處世格言。1887年,他進入薩馬達爾斯學院,同年到倫敦大學攻讀法學,四年後學成歸國,先後在孟買、拉傑科特擔任律師。

  1893年4月,甘地為處理一起債務糾紛來到南非,在那裡參加了當地反對種族歧視、爭取平等權利的鬥爭。在南非的21年中,他把印度教毗濕奴派的仁愛、素食、不殺生主張同《聖經》、《古蘭經》中的仁愛思想結合起來,並受梭倫、托爾斯泰、魯斯金著作的影響,最終形成了一整套非暴力主義的理論。在這一思想指導下,他領導在南非的印度僑民展開反對禁止印度向南非移民的「黑色法案」和《亞洲人登記條例》的鬥爭,其間,他曾三次被捕入獄,但最終迫使官方作出了讓步,非暴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當時他已是一位很有聲望的社會活動家,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1919年,面對殖民當局否決印度自治要求、製造阿姆利則慘案和工農群眾不斷掀起的反英浪潮,甘地發動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為這一運動的開創人。非暴力不合作運動主張用和平的合法手段取得自治。1922年2月,喬里喬拉發生農民暴力反抗事件,甘地認為這越出了他所規定的範圍,因而宣布停止不合作運動。但英國殖民政府還是逮捕了他,並判了6年徒刑。他在獄中寫了自傳《我體驗真理的故事》,兩年後因病提前獲釋。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首相丘吉爾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於1942年3月派使節同甘地等商談戰後自治問題。甘地明確要求英國退出印度,並於8月8日再次發出不合作的號召,第二天,他與國大黨執委會全體成員一起被逮捕,由此觸發了全國性大騷動。活動遭到當局的暴力鎮壓。為抗議政府暴行,1943年2月10日起,甘地絕食三周,終於使被捕者獲釋。

  1947年8月15日,在印度聯邦宣布成立之際,制憲會議特意向被稱為「過去30年來的嚮導和哲學家、印度自由的燈塔」的甘地致以崇高的敬意。可是此刻,這位偉人卻因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自己未能使印度人團結起來而自責,在加爾各答絕食一天,並從早到晚在手搖紡車上紡紗,當時他已78歲。距此5個多月之後,這位老人遇刺身亡,他的屍體按印度傳統方式進行了火化。終年78歲。

推薦閱讀:

非暴力與以暴制暴
在印度的一些見聞
極簡主義者甘地
光有曼德拉和甘地是不夠的

TAG:甘地 | 聖雄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