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唐密梵音—傳燈阿奢黎真圓法師弘法網站e

十住心論

[日期:2008-12-11] 來源: 作者:空海 [字體:大 中 小]

秘密漫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一

歸命婀尾囉峋欠 最極大祕法界體

舸遮吒多婆塑惠 咿污哩嚧翳等持

制體幢光水生貝 五鈷刀蓮軍持等

日旗華觀天鼓渤 薩寶法業內外供

捏鑄刻業及威儀 能所無礙六丈夫

如是自他四法身 法然輪圓我三密

天珠涉入遍虛空 重重無礙過剎塵

奉天恩詔述祕義 驚覺群眠迷自心

平等顯證本四曼 入我我入莊嚴德

夫歸宅必資乘道。愈病會處藥方。病源巨多方藥非一。已宅遠近道乘千差。四百之病由四蛇而苦體。八萬之患因三毒而害心。身病雖多其要唯六。四大鬼業是也。心病雖眾其本唯一。所謂無明是也。身病對治有八。而心病能治有五也湯散丸酒針灸咒禁者身之能治也。四大之乖服藥而除。鬼業之崇咒悔能銷。藥力不能卻業鬼。咒功通治一切病。世醫所療唯身病也。其方則大素本草等文是也治心病術大聖能說。其經則五藏之法是也。所謂五藏者。修多羅毘奈耶阿毘達磨般若總持等藏也。如是五藏譬如牛五味。乳酪生熟兩酥醍醐如次配之。四藏之藥但治輕病不能消重罪。所謂重罪者。四重八重五逆謗方等一闡提是也。如醍醐通治一切病。總持妙藥能消一切重罪。速拔無明株杌。眾生住宅略有十處。一地獄。二餓鬼。三傍生。四人宮。五天宮。六聲聞宮。七緣覺宮。八菩薩宮。九一道無為宮。十祕密漫荼羅金剛界宮。

眾生狂迷不知本宅。沈淪三趣彾跰四生。不知苦源無心還本。聖父愍其如是示其歸路。歸路有徑紆。所乘有遲疾。牛羊等車逐紆曲而徐進。必經三大無數劫。神通寶輅淩虛空而速飛。一生之間必到所詣。人天二宮雖不免燒燬。比之三趣樂而不苦。故慈父且與人天乘濟彼極苦。二乘住處雖是小城。比彼生死已出火宅。故大覺假說羊鹿車暫息化城。菩薩權佛二宮。亦雖雲未到究極金剛界。比前諸住處亦是大自在安樂無為。故如來與大小二牛示其歸舍。如上二宮。但芟薙宅中之荒穢。猶未開地中之寶藏。空嘗大海之鹹味。孰獲龍宮之摩尼。從淺至深從近迄遠。雖雲轉妙轉樂。由是蜃樓幻化之行宮。未入三祕密五相成身四種曼荼究竟真實金剛心殿。從彼人天迄顯一乘。並是應化佛對治心病之藥。他受尊運載狂子之乘。名宗則七宗並鑣而馳和漢。言車則三四雙轍而遊東西。各美己戟忘己楯。並發他疵蔽他善。是非紛紜勝負不定。吠聲之徒朋黨相扇。雷缶之響周比痏瘡。是則非設方之本懷。還乖醫王之雅意。譬如惡寫而求補愛藥而惡毒。誰知體病悉藥乖方並毒。嗚呼痛哉嗚呼痛哉。縱使耆婆更生神農再出。豈棄此取彼惡毒愛藥哉。鉤挽野葛應病妙藥。何況朮黃金丹誰無除病延算之績。苦哉末學。逃大虛於小室。偷鳴鐘乎掩耳。惡水愛火捨心愛色。若能明察密號名字。深開莊嚴祕藏。則地獄天堂佛性闡提煩惱菩提生死涅槃邊邪中正空有偏圓二乘一乘。皆是自心佛之名字。焉捨焉取。

雖然知祕號者猶如麟角。迷自心者既似牛毛。是故大慈說此無量乘。令入一切智。若豎論則乘乘差別淺深。橫觀則智智平等一味。惡平等者。未得為得不同為同。善差別者。分滿不二即離不謬。迷之者以藥夭命。達之者因藥得仙。迷悟在己無執而到。有疾菩薩迷方狂子。不可不慎。到如祕密曼荼羅金剛心殿。是則最極究竟心王如來大毘盧遮那自性法身住處。若有眾生生輪王種性。有大度勇銳不樂前諸住宮。

則許大日所乘一體速疾神通寶輅。具授灌頂職位令受用剎塵無盡莊嚴寶藏。淺深優劣具列如後。大毘盧遮那經。祕密主問佛言世尊。云何如來應供正遍知得一切智智。彼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乃至如是智慧。以何為因。云何為根。云何究竟。大日尊答。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方便為究竟。祕密主。云何菩提謂如實知自心。又問。發趣菩提之時。心所住處相續次第幾種。佛具答之。故經初品名曰住心。今依此經顯真言行者住心次第。顯密二教差別亦在此中。住心雖無量。且舉十綱攝之眾毛。

一異生羝羊住心 二愚童持齋住心

三嬰童無畏住心 四唯蘊無我住心

五拔業因種住心 六他緣大乘住心

七覺心不生住心 八一道無為住心

九極無自性住心 十祕密莊嚴住心

異生羝羊住心第一

異生羝羊心者。此則凡夫不知善惡之迷心愚者不信因果之妄執。我我所執常懷胸臆。虛妄分別鎮蘊心意。逐陽焰而渴愛。拂華燭而燒身。既同羝羊之思草婬。還似孩童之愛水月。不曾觀我自性。何能知法實諦。違教違理從此而生。從冥入冥相續不斷。比循迴於車輪均無端於環玉。昏夜長遠金雞何響。雲霧靉靆日月誰搴。來途無始歸舍幾日。不覺火宅之八苦。寧信罪報之三途。遂乃嗜滋味乎水陸。耽華色乎乾坤。放鷹催犬斷填腹之禽命。走馬彎弓殺快舌之獸身。涸澤竭族傾藪斃羽毛。合圍以為樂多獲以為功。不顧解網之仁豈行泣辜之悲。荒婬無度晝夜樂只。或抄掠他財物奸犯人妻妾。四種口過三種心非。誹謗人法播植闡提。無時不作無日不行。不忠不孝無義無慈。五常不能羅網。三乘不得牢籠。祖習邪師依憑邪教。不曾求出要一向營眼前。如是眾生名曰愚童羝羊。故大日世尊告祕密主言。祕密主。無始生死愚童凡夫。執著我名我有分別無量我分。若彼不觀我之自性我我所生。又雲。祕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

注。善無畏三藏釋雲。從此已下十種住心。佛答心相續之義也。欲明淨心最初生起之由故。先說愚童凡夫違理之心。無始生死者。智度論雲。世間若眾生若法皆無有始。經中佛言。無明覆愛所繫。往來生死始不可得。乃至菩薩。觀無始亦空而不墮有始見中。愚童者。具雲愚童薩埵。謂六道凡夫。不知實諦因果。心行邪道修習苦因。戀著三界堅執不捨。故以為名。凡夫者。正譯應雲異生。謂由無明故隨業受報不得自在。墮於種種趣中。色心像類各各差別。故曰異生也其所計我。但有語言而無實事。故云執著我名。言我有者即是我所。如是我我所執。如十六知見等隨事差別無量不同。故名為分。次釋虛妄分別所由。故云若彼不觀我之自性則我我所生。若彼觀察諸蘊皆悉從眾緣生。是中何者是我。我住何所。為即蘊異蘊相在耶。若能如是諦求當得正眼。然彼不自觀察。但展轉相承。自久遠已來祖習此見。謂我在身中能有所作。及長養成就諸根。唯此是究竟道餘皆妄語。以是故名為愚童也。羝羊是畜生中性最下劣。但念水草及婬欲事餘無所知。故天竺語法以喻不知善惡因果愚童凡夫類。此是羝羊。

凡夫所動身口意業皆是惡業。身惡業有三。謂殺盜婬。口惡業有四。謂妄語粗惡離間無義是也。意惡業有三。謂貪瞋癡是也。如是十種惡業。一一皆招三惡道果。且就初殺生業說之。由貪眾生皮肉角等故斷有情命。令彼受苦痛故感地獄苦。由味著其血肉故感餓鬼果。一切眾生皆是我四恩。由無明愚癡故。愛彼血肉斷其命根。坐此愚癡罪故感畜生果。若生人中時亦感二種果。斷他命根故短命。生他苦痛故多病。如殺生業招三惡趣果者。餘業果報亦復如是。具如華嚴經說。十惡為本有無量惡業。乘此惡業感無量惡報。惡果雖無量不出三趣。所謂地獄餓鬼傍生也。人及阿修羅二趣。非是純惡雜業所感。如是五趣皆依器界而住。此器界有五輪山海等差別。依正二報具說如後初明五輪山海。次顯四大洲等。後舉五趣。

所依器界總頌。

器界從何起 風輪初遍空

水金相續出 地火在其中

八海深八萬 九山竦穹隆

四洲與八嶋 人鬼畜地宮

五輪頌

大虛無邊際 風量等三千

水輪厚八億 金地廣同前

火大在何處 遍滿四輪邊

五輪因何出 眾生業使然

注曰。依起世經俱舍瑜伽等論。空輪者最下虛空。不可言其邊際限量。而風輪等依止而住。風輪者。依止虛空有風輪生量廣無數。厚十六億踰繕那(梵雲踰繕那。此十六里。雲由旬由延。皆訛略也)其體堅密依虛空。水輪者。大雲澍雨滴如車軸。厚八億踰繕那。徑十二億三千四百五十踰繕那。周圍三倍。依風輪住。金輪者。有情業力感別風起。搏擊此水上結成金。厚三億二萬踰繕那。廣等水輪。周圍三倍。

依水輪住。

九山八海頌曰。

妙高十六萬 雙軸繞其邊

實樹將善見 金色入青天

馬耳與象鼻 魚山在鐵前

六海廣八萬 第七一千餘

鹹水剩三億 內七出扶蕖

注。九山八海者。於金輪上有九大山。山間八海。妙高山王處中而住。餘八周匝繞妙高山。於八山中前七名內。第七山外有大洲等。此外復有鐵輪圍山圍一世界。妙高山王入水出水並各八萬踰繕那量。四寶合成。如次四面北東南西。金銀吠琉璃頗胝迦寶。隨寶威德色顯於空。故瞻部洲空似吠琉璃色。如是山海從何而生。是諸有情業增上力。復大雲起雨金輪上滴如車軸。積水奔濤即為山等(起世經雲。此山及七金山上。皆有寶樹莊嚴)第一山者。梵雲犍馱羅山。此雲持雙山。頂有雙跡故。等名七金山者皆純金所成。入水量等並皆八萬踰繕那。多諸寶樹。此山出水及山頂厚量皆四萬踰繕那(自下山體及入水量准知)持雙山內海深廣。並皆八萬踰繕那。八功德水盈滿其中。有□勿頭華缽頭摩華優缽羅華芬荼利華。遍覆水上(八功德水者。一甘二冷三耎四輕五清淨六不臭七飲時不損喉八飲已不傷腹。自下七大海深量同前。大海中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准知)第二山者。梵雲伊沙馱羅山。此雲持軸。峰如車軸。出水二萬踰繕那。厚量亦然。持軸山內海廣四萬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三山者。梵雲竭地洛迦山。此寶樹名。似此方檐木。山上多此寶樹。從樹為名。出水一萬踰繕那。厚量亦然。此山內海廣二萬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四山者。梵雲蘇達梨舍那。此雲善見。見者稱善故。出水五千踰繕那。厚量亦然。善見山內海廣一萬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五山者。梵雲頞濕縛羯拏。此雲馬耳。山形似馬耳故。出水二千五百踰繕那。厚量亦然。馬耳山內海廣五千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六山者。梵雲毘那恆迦山。此雲象鼻。山形似象鼻故。出水一千二百五十踰繕那。厚量亦然。象鼻山內(海廣)二千五百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七山者。梵雲尼民達羅山。此是魚名。山形似魚觜故也。出水六百二十五踰繕那。厚量亦然。此山內海廣一千二百五十踰繕那。八功德水四色蓮華如前。第八山者。梵雲斫迦羅山。此雲鐵圍。純鐵所成。入水如上。出水三百一十二半踰繕那。厚量亦然。鐵圍內海廣三億二萬二千踰繕那其水鹹苦。於中大洲有四。中洲有八。小洲無數。人傍生餓鬼捺落迦等雜居其中。隨其業力所住各異。

四洲形數等頌。

瞻勝高洲量二千 牛貨一洲餘五百

車相半月地形勢 畟方圓滿西北國

一二五千壽與年 六一二五丈尺量

三品五戒及無我 因緣相感現其像

注。瞻部洲者從樹為名。舊雲閻浮提訛也。起世經雲。閻浮樹下有閻浮那檀金聚。高二十由旬。南瞻部洲北廣南狹。三邊量等各二千由繕那。南邊唯廣三踰繕那半。人面亦然。智論雲。持下品五戒則生其中。身長三肘半。凡肘量長一尺八寸即六尺三寸。或長四肘即七尺二寸。自下肘量並准此。壽命百歲。唯此洲中有金剛座。上窮地際下踞金輪。一切菩薩皆登成覺。釋迦牟尼佛。示生迦毘羅衛國說三乘法。示滅拘屍那國雙樹涅槃。記法住雲。正法千年像法一千五百年末法一萬年。中印土北有九黑山。北有雪山。雪山之北有香醉山。雪北香南有無熱惱池。縱廣五十踰繕那。池東銀牛口出殑伽河。池南金象口出信度河。池西琉璃馬口出縛□河。池北頗胝師子口出徙多河。流入四海。其香山中無量緊那羅住。復有二窟乾闥婆王住。於此窟北有娑羅樹王。名為善住。有八千樹周匝圍繞。中有象王亦名善住。與八千象而為眷屬。瑜伽論雲。與五百牝象而為眷屬。每月十五日往帝釋前侍衛行立。若閻浮提有輪王出最少一象而為象寶。皆由餘福有是威神。二中洲者。正理論雲。瞻部洲邊二中洲者。一名遮末羅。此雲貓牛。多羅剎婆居。二名筏羅遮末羅。此雲勝貓牛。亦有人住身形卑陋仁王經雲。南閻浮提大國十六。中國五百。小國十千(然四大洲同一日月。晝夜增減並有短長。准起世經。四時有異。南溯增勝。東西少別。北溯無異。不寒不熱節候調和也)東毘提河洲者。此雲勝身。舊雲弗婆提訛也。

起世經雲。東弗婆提有一大樹。名迦曇婆。其本縱廣有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由旬。俱舍論雲。三邊各有二千踰繕那。東邊三百五十踰繕那。地形如半月人面亦然。持中品五戒則生其中。身長八肘。計一丈四尺四寸。壽命二百五十歲釋迦如來諸聖弟子。至彼洲中說法化利。有修行者亦得果證。二中洲者。一名提訶此雲勝。二名毘提訶此雲勝身。皆有人住身形卑陋。西瞿陀尼洲者。

起世經雲。此雲牛施。有一大樹名鎮頭迦。其本縱廣有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垂覆五十由旬。下有石牛高一由旬。故立名也。俱舍雲。西牛貨洲周圓無缺。人面亦然。徑二千五百踰繕那。周圍三倍。持上品五戒則生其中。身長十六肘。計二丈八尺八寸。壽命五百歲。釋迦如來諸聖弟子。至彼洲中說法化利。有修行者亦得果證二中洲者。一雲舍摑此雲諂。二雲嗢怛羅縵怛里拏此雲上儀。皆有人住身形卑陋。北俱盧洲者。起世經雲。鬱怛羅究溜此雲高上。地形畟方。四面各有二千踰繕那。人面亦方。持上品五戒十善修無我觀則生其中。身長三十二肘。計長五丈七尺六寸。定壽千歲。

起世經雲。有香樹衣樹取香取衣枝自垂下。衣食共用人無親疏。男女愛染共至樹下。若是所親樹枝如本。若非親者樹為低枝。即為彼人出百千敷具。隨意所為歡娛受樂。大小便利地自開合。彼若命終必生欲天。輿屍道中無悲哭者。鳥名高逝從山飛來。銜死人髮遠置洲渚。於餘三洲最上高勝名鬱單越。二中洲者。一炬柆婆此雲勝邊。二憍柆婆此雲有勝邊。皆有人住身形卑陋。如上洲等皆是人及鬼畜等所住處。

如是一須彌一日月一四洲等為一數至一千。是為小千世界。又以小千為一數至千。是為中千。又以中千為一數至千。是為三千大千世界。是則盧舍那所居千葉蓮華一葉也。一葉中有百億須彌百億日月百億四天下。如是千葉中各各有三千大千世界。是千箇三千大千世界中四州等。皆是人趣等住處。如是十方有無量世界海。恐繁不述具說如別。此大洲中。增劫時出四種輪王。減劫時佛出現。

次明五趣。五趣者通於三界。順正理雲。那落迦等下四趣全。及天一分謂六欲天。器及有情總名欲界。如是欲界總有二十處。地獄洲異分為二十。八大地獄名地獄異。及四大洲。如是十二並六欲天傍生餓鬼。處成二十。若有情界。從自在天至無間獄。若器世界。乃至風輪是欲界攝。於三界中說有五趣。唯於欲界有四趣全。三界各有天趣一分。云何為五體名是何。謂前所說地獄傍生鬼及人天是為五趣。善染無記有情無情及中有等皆是界性。趣體唯攝無覆無記。唯是有情而非中有。辨五名者。那落名人迦名為惡。人多造惡蹎墜其中。由是故名那落迦趣。言傍生者舊雲畜生。彼趣多分身橫住故。又類多故多愚癡故。名曰傍生。言餓鬼者。謂餘生中歖盜他物習慳貪等。又多怯劣。其形瘦悴身心輕躁。故名餓鬼。人者。多思慮故。天者。光明威德皆熾盛故。下上界趣染善趣因。染中差別由十惡業。故正法念雲。上者地獄。中者餓鬼。下者畜生。依此等文建立次第。

一明地獄趣。寒勢二八大地獄頌。

地獄在何處 孰觀自心中

二八大人惡 炎寒無信通

烹爛似魚鳥 炮炙何年窮

刀劍如雨滴 割臠幾許終

人間三業過 冥路多苦聚

莫放身口業 動招寒熱躬

注。地獄者。順正理論雲。此瞻部洲下過二萬踰繕那。有阿鼻旨。深廣同前謂各二萬故。彼底去此四萬踰繕那。餘七地獄在無間上。其七者何。一極熱。二炎熱。三大叫。四號叫。五眾合。六黑繩。七等活。八捺落迦增各十六。謂四門外各有四增。以非皆異名但標其定數。寒捺落迦亦有八種。一頞部陀。二尼賴部陀。三頞哳吒。四曤曤婆。五虎虎婆。六嗢缽羅。七缽特摩。八摩訶缽特摩。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聲瘡變立差別相名。謂二三三如其次第。此寒地獄。在繞四洲輪圍山外極冥闇所。多由謗賢聖招如是苦果。有說。此皆在熱地獄傍。餘孤地獄或多二一各別業招。或近江河山間曠野。或在地下空中餘處。無間大熱及炎熱三。於中皆無獄卒防守。大叫號叫及眾合三少有獄卒。琰魔王使時時往來。巡撿彼故。其餘皆為獄卒防守。有情無情異類獄卒防守。治罰罪有情故。一切地獄身形皆豎。初同聖語後漸乖訛。正法念經。十六別處各有異名。若造輕業即生別處。具造重業生根本中。此但略明八大地獄。八熱地獄因果嗢陀南。

等活殺善人 黑繩加盜業

眾合身三業 號殺盜見酒

大叫五種業 炎熱由六種

極熱由七惡 無間五逆罪

壽命與身量 具說如經論

注。等活者。正法念經雲。若殺善人若受戒人若善行人。樂行多作普遍究竟。斷命根已心不生悔墮等活地獄。以四王天五百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五百歲(取此晝夜。三十晝夜為月。十二月為年。壽五百歲。自下餘獄並是正法念經。所乘晝夜准此)黑繩者。若人殺生偷盜善人財物。若受戒人若行善人樂行多作。盜離本處心不生悔墮黑繩地獄。以三十三天壽一千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一千歲。眾合者。若人殺生偷盜邪行。樂行多作普遍究竟。若人邪行尊者之妻墮眾合地獄。以夜摩天二千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二千歲。號叫者。若人殺盜邪見飲酒樂行多作。若以酒與眾僧若持戒人若禪定者。心則濁亂墮號叫地獄。以都史多天四千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四千歲。大叫者。若殺盜邪行飲酒妄語樂行多作。若王王等謂為正直。二人諍對口不正說。失財斷命墮大叫地獄。以化樂天八千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八千歲。炎熱者。若人堅重殺盜邪行飲酒妄語。復有邪見樂行多作。向他人說無施無捨善惡果報墮炎熱地獄。以他化天壽萬六千年為彼一晝夜。乘此晝夜為月為年壽命一萬六千歲極熱者。若有殺盜邪行飲酒妄語邪見。復於持戒淨行童子。善比丘尼未曾犯戒。令其退壞言無罪福墮大熱地獄。壽命半中劫。無間者。若人重心。殺母剎父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殺阿羅漢。墮阿鼻地獄。若造一逆乃至五逆。長百由旬乃至五百由旬。受苦一倍乃至五倍。壽一中劫。

二明餓鬼趣。餓鬼趣頌。

慳心不散財 定感餓身來

涕唾無自在 臨河炎火開

前年可摘色 骨立面如灰

令日寒枯樹 葉飛見者哀

親親絕知問 獨泣長夜臺

分少割甘者 居然脫此災

注。諸鬼住處者。起世經雲。當閻浮洲南鐵圍山外。有閻魔王宮殿住處。縱廣正等六千由旬。七寶所成。圍苑行樹華果美妙眾鳥和鳴。不善果故。晝夜六時有赤融銅。諸宮殿等盡變為鐵鉗。張王口寫銅口中次第燋燃從下而出。部領諸鬼治罪人等。正理論雲。諸鬼本住琰魔王國。從此展轉散趣餘方。此贍部洲南邊直下。深過五百由旬那量。有琰魔(此雲靜息)王都。縱廣量亦爾。鬼有三種。謂無少多財。三各分三故成九類。大勢鬼者。謂諸藥叉及羅剎娑恭畔荼等。所受富樂與諸天同。或依樹林或依靈廟。或居山谷或處空宮。諸鬼多分形豎而行。於劫初時皆同聖語。後隨處別種種乘訛。鬼以人間一月為一日。乘此月歲壽五百年。正法念經雲餓鬼世界住閻浮提下五百由旬。長三萬六千由旬。有三十六種一切餓鬼皆為慳嫉因緣所生。以種種心造種種業。為飢渴火焚燒其身。人中十年為一晝夜壽五百歲。此下不同略明八類(然前二經瑜伽正理有多差別。此下唯依正法念經)餓鬼嗢陀南曰。

三十六種餓鬼等 皆由慳嫉因業生

人間一月為一日 乘此月歲五百年

針口慳嫉雇殺人 食吐夫婦惑妒食

糞鬼慳惜施穢食 無食枉人囚斷食

水鬼灰酒不行施 熾然奪財奉王臣

欲色婬法不淨施 魔身邪法謂真諦

注。針口鬼者。若人慳嫉。以財僱人令行殺戮。若夫令妻施沙門等。其婦慳惜實有言無。墮針口餓鬼中。壽命如前。食吐鬼者。若有婦人。誑有其夫自噉美食。或有丈夫妻無異心。便起妒意獨食美味。墮食吐餓鬼中。壽命如前。食糞鬼者。若人慳惜。以不淨食施沙門等。彼不知已而便食之。墮食糞餓鬼中。壽命如前。無食鬼者。若人慳嫉。自恃強力枉誣良善。繫之囹圄禁人糧食。令其致死不生悔恨。墮無食餓鬼中。壽命如前。食水鬼者。若人沽酒。加水灰汁以惑愚人。不行布施不修福德。不持禁戒作已不悔。墮食水餓鬼中。壽命如前。熾然鬼者。若人貪嫉。枉奪人財破人城郭。殺害人民抄掠得財。奉王大臣轉增凶暴。墮熾然餓鬼中。壽命如前。欲色鬼者。若男若女行婬女法。因此得財施非福田。不淨心施。墮欲色餓鬼中。世人說雲如意夜叉。壽命如前魔身鬼者。若行邪道說邪見法。謂是真諦不信正法。墮魔羅身餓鬼中。若諸比丘行時食時。為作妨礙惡聲惡夢。壽命如前。

三明畜生趣。傍生趣頌。

畜生何處出 本是愚癡人

不辨黑與白 任情亦任身

無信賢聖誡 寧知後世辛

悠悠彼狂子 此是傍生因

強弱互為食 枉冤向誰陳

式微彼已者 莫放羝羊神

注。順正理論雲。傍生所止謂水陸空。生類顯形無邊差別。其身行相少豎多傍。如水羅剎娑及緊捺落等。雖傍生攝而形豎行。本住海中後流五趣。初同聖語後漸乖訛。正法念經雲。觀諸畜生。種類差別有三十四億。隨心自在生於五道。於五道中畜生種類其數最多。種種相貌種種色類行食不同。群飛各異。憎愛違順伴行雙隻同生共遊。然正法念及起世經正理瑜伽有多建立。憎愛恐怖四生四食行水陸空。因果寔繁難為備舉。又難陀等雖是傍生。然其威德勝諸天眾。阿素洛者與諸天眾。違諍交通多諂曲故。或天鬼畜三趣中收。然正法念。修羅有二鬼及畜生。准論及經此分三種。雜類傍生龍修羅等。於初雜類。依正法念經略明七類。傍生嗢陀南。

傍生一趣類極多 水陸空生形無邊

怨對邪法邪論議 蚖蛇烏鴟互殺害

相隨愛心施結契 必生鴛鴦鴿鳥等

怖畏強賊破聚落 後生獐鹿多怖中

化生養蠶及殺蟲 外道火祀生化生

濕殺諸水蟲龜等 邪見殺蟲祭天等

三毒未斷得世通 起瞋破國生卵生

染心和合牛馬等 邪見非禮生胎畜

如是等類壽無定 多分傍行故名之

注。怨對者。若人邪見。習學邪法互相諍論。後生怨對畜生中還相殺害。所謂蚖蛇黃鼬馬。及水牛烏角鴟等。此類極多壽量無定。相隨者。若人為生死故。行布施時尋共發願。於當來世常為夫妻。後生命命鴛鴦鴿鳥多樂愛欲。此類極多壽量無定。怖畏者。若人喜作強賊。擊鼓吹貝破壞聚落。作大音聲如諸恐怖。生獐鹿中心常恐怖。此類極多壽量無定。化生者。若人養蠶殺繭蒸煮水漬。生無量火髻蟲。有諸外道。取以水燒祀天求福。生化生畜生中。種種異類。此等極多壽量無定。濕生者。若人邪見。殺害龜鱉魚蟹蚌蛤池中細蟲酢中細蟲。或邪見事天殺蟲祭祀。生濕生畜生中。此類極多壽量無定。卵生因者。若人未斷貪欲瞋癡。修學禪定得世俗通。有因緣故起瞋恚心破壞國土。生卵生飛鳥雕鷲等中。此類極多壽量無定。胎生者。若有眾生以愛欲心。和合牛馬令其交會。或令他人邪見非禮。生胎生畜生中。此類極多壽量不定。

次明龍趣(亦是傍生趣攝)。

瞋火感龍趣 嚴顏不可遇

熱沙身上雨 唼蟲鱗下聚

皮膚幾銷脫 毒氣數為霧

修羅挽索來 金鳥搏翅附

閻浮行不善 非法作禍屢

人道若無惡 善龍泉下注

割身猶可忍 何況罵聲句

可畏一瞋報 長時不免懼

注。起世經雲。龍及金翅鳥各有四生。謂卵胎濕化。大海水下有娑伽羅龍王宮。縱廣八萬由旬七寶所成。園苑泉池眾鳥和鳴。佉低羅山(此雲持雙)內海。有難陀憂波難陀二大龍宮。大海之北。為諸龍王及金翅鳥生一大樹。名曰居吒奢摩離(此雲鹿聚)其樹根本周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遍覆五十由旬。其樹東面有卵生龍及卵生金翅鳥宮。南面有胎生龍及胎生金翅鳥宮。西面有濕生龍及濕生金翅鳥宮。北面有化生龍及化生金翅鳥宮。此等諸宮。並皆縱廣六百由旬眾寶莊嚴。正法念經雲。若多瞋癡生大海中深萬由旬龍所住城。名曰戲樂。縱廣正等三千由旬。

龍王滿中。一者法行。二者非法行。一護世界二壞世間。法行龍王住處宮殿不雨熱沙。謂於前世受外道戒。行於布施而不清淨。以瞋恚心願生龍中。憶念福德隨順法行無熱沙苦。然其頂上有龍蛇頭。其名曰七頭龍王象面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跋難陀龍王等。以善心故依時行雨。令諸世間五穀成就豐樂安隱。不降災雹信佛法僧。於四天下降澍甘雨。非法龍王所住之處。常雨熱沙焚燒宮殿及其眷屬。磨滅復生。其名曰惱亂龍王奮迅龍王黑色龍王多聲龍王。若諸眾生不行善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如是惡龍增長勢力。於四天下起惡雲雨。五穀不成能壞世間。若閻浮提人隨順法行。五十七億龍注於眾流。此依彼經略明二類。非法行龍王者。若人以瞋恚心。焚燒僧房聚落城邑。生大海中受毒龍身。迭共瞋惱吐毒相害。命極長者壽一中劫。法行龍王者。若人受外道戒。行不淨施持以揣食與惡戒者及諸賊人故生龍中。

憶往福德隨順法行。命極長者壽一中劫。

四明阿修羅。阿修羅頌。

諂曲憍心作布施 命終必至修羅道

心貪甘露寇天帝 天帝誦經入蓮早

日輪射眼放四光 見月時遊憂陀嵨

不忍四王如雨劍 昇天還墜幾憂惱

其身粗大踞山坐 心性不直愛顛倒

壽命八千不願出 冥冥長夜徒生老

注。起世經雲。須彌山東過千由旬。大海之下有鞞摩質多羅阿修羅王國土。縱廣正等八萬由旬。有一大樹名蘇質怛羅波吒羅。其本周圍滿七由旬。入地二十一由旬高百由旬。枝葉陰覆五十由旬。其宮皆是七寶合成。園苑行樹眾鳥和鳴。其次復有一切諸小修羅等宮。正法念雲。天之怨敵名阿修羅。略有二種。一鬼道所攝。二畜生所攝。鬼道攝者。魔身餓鬼有神通力。畜生攝者。住大海中羅□阿修羅王。於欲界中化身大小隨意能作。時阿修羅思觀天女。雜色珠玉以為甲冑。光明晃昱身如須彌。珍寶光明青黃赤黑。心大憍慢謂與天等。若閻浮提。不行正法不孝父母。不敬沙門不依法行。諸天勢力悉為減小。

若閻浮提修行正法。孝養父母恭敬沙門。一切諸天勢力增長時四天王即當修羅所住。空中雨諸刀劍。若天不出修羅欲昇。日出千光映障其目不見天宮。即舉右手以障日輪。手出四光青黃赤黑。閻浮提中邪見論師。不識業果妄言豐儉。又阿修羅行於海上見月。常遊憂陀延山。欲往昇天以手障月出四種光。諸咒術師妄言豐儉。或復修羅奮威縱怒震吼如雷。諸國相師言天獸下。妄言豐儉五穀貴賤。或言王者災變吉凶。或言兵起潔齋求福。當知皆是閻浮提中行善不善能感於斯。

依正法念略明四地。第一地者。若婆羅門第一聰慧。於四交道施諸病人。見一佛塔惡人火燒救如來塔。而由無信常愛鬥戰。生羅□阿修羅中。人間五百年為彼一晝夜壽五千歲(取此三十晝夜為一月。十二月為一年。壽五千歲。下皆準知)第二地者。若人作大施會。供養外道不行淨施。以種種食施於破戒雜行之人心無正思。如是施已生陀摩□阿修羅中。人間六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六千歲。第三地者。若人因節會日種種博戲。因此得財行不淨施。以食施於破戒病人無心正思。如是施已生華鬘阿修羅中。人間七百年為彼一晝夜壽七千歲。第四地者。若人邪見不識業果。見第一精進持戒人來。從其求乞乃施一食而作是言。汝下賤人有何福德。生缽呴婆阿修羅中。人間八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八千歲。五舉人趣。人趣中有二種行。謂十種善惡。惡墮三途昇三天。十惡頌。

三途因業是十惡 一業必為五種因

數取云為動作咎 誰知來世多苦辛

身三口四意根本 三毒蔓莚令人淪

知過必改齊賢聖 善男善女恕為仁

注。地持論雲。殺生之罪能令眾生墮三惡道。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短命。二者多病。如是十惡一一皆備五種果報。一者殺生何故受地獄苦。以其殺生苦眾生故。所以身壞命終。地獄眾苦皆來切己。二者殺生何故出為畜生。以殺生無有慈惻行乖人倫故。地獄罪畢受畜生身。三者殺生何故復為餓鬼。以其殺生必緣慳心貪著滋味復為餓鬼。四者殺生何故生人而得短壽。以其殺生殘害物命故得短壽。五者殺生何故兼得多病。以殺生違適眾患競集故得多病當知殺生是大苦也。又雜寶藏經雲。時有一鬼白目連言。我常兩肩有眼胸有口鼻常無有頭。何因緣故。目連答言。汝前世時恆作魁膾弟子。若殺人時汝常有歡喜心。以繩著髻挽之。以是因緣故受如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世也。復有一鬼白目連言。我身常如塊肉無有手腳眼耳鼻等。恆為蟲鳥所食罪苦難堪。何因緣故爾。答言。汝前世時常與他藥墮他兒胎。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身。又緣其殺生貪害滋多。以滋多故便無義讓而行劫盜。

今身偷盜不與而取。死即當墮鐵窟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身常負重驅蹙捶打無有餘息。所食之味唯以水草。處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恆為僕隸。驅策走使不得自在償債未畢不得聞法緣此受苦輪迴無窮。當知此苦皆緣偷盜。今身隱蔽光明。不以光明供養三寶。反取三寶光明以用自燃。死即當墮黑耳黑繩黑闇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已畢隨蟣虱中不耐光明。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形容黶黑垢膩不淨。臭處穢惡人所厭遠雙眼盲瞎不睹天地。當知隱蔽光明亦緣偷盜故。故地持經雲。劫盜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貧窮。二者共財不得自在。劫盜何故墮於地獄。以其劫盜剝奪偷竊人財苦眾生故。身死即入寒冰地獄備受諸苦。劫盜何故出為畜生。以其不行人道故。受畜生報身常負重以肉供人償其宿債。何故復墮餓鬼。緣以慳貪便行劫盜。是以畜生罪畢復為餓鬼。何故為人貧窮。緣其劫奪使物空乏所以貧窮。何故共財不得自在。緣其劫盜偷奪沒官若有財錢則為五家所共不得自在。當知劫盜二大苦也。

又雜寶藏經說。時有一鬼白目連言。大德我腹極大如甕。咽喉手足甚細如針不得飲食。何因緣故受如此苦。目連答言。汝前世時作聚落主。自恃豪貴飲酒縱橫輕欺餘人。奪其飲食飢困眾生。由是因緣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地獄苦果方在後也。復有一鬼白目連言。常有二熱鐵輪。在兩腋下轉身體燋爛。何因緣故爾。目連答言。汝前世時與眾僧作餅。盜取二番挾兩腋底。是故受如此罪。此是華報。後方受地獄苦果。又緣以盜故心不貞正恣情婬姪。今身婬姪現世凶危常自驚恐。或為夫主邊人所知。臨時得殃刀杖加刑。手足分離乃至失命。死入地獄臥之鐵床或抱銅柱。獄鬼燃火以燒其身。地獄罪畢當受畜生。雞鴨鳧雀犬豕飛蛾。如是無量生死。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閨門婬亂妻妾不貞。若有寵愛為人所奪。常懷恐怖多危少安。當知危苦皆緣邪婬生也。故地持論雲。邪婬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婦不貞潔。二者不得隨意眷屬。邪婬何故墮於地獄。以其邪婬干犯非分侵物為苦。所以命終受地獄苦。何故邪婬出為畜生。以其邪婬不順人理。所以出獄受畜生身。何故邪婬復為餓鬼。以其婬姪皆同慳愛慳愛罪故復為餓鬼。何故邪婬婦不貞潔。緣犯他妻故所得婦常不貞正。何故邪婬不得隨意眷屬。以其邪婬奪人所寵故。其眷屬不得隨意。所以復為人之所奪。當知邪婬三大苦也。如雜寶藏經說。昔有一鬼白目連言。我以物自蒙籠頭。亦常畏人來殺我。心常怖懼不可堪忍。何因緣故爾。答言。汝前世時。婬犯外色常畏人見。或畏其夫主捉縛打殺。或畏官法戮之都巿常懷恐怖。恐怖相續故受如此罪。此是惡行華報。後方受地獄苦果。又緣其邪婬故發言皆妄。今身若妄苦惱眾生。死則當墮啼哭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餓鬼中。在此苦惱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多諸疾病尪羸虛弱頓乏楚痛。自嬰苦毒人不愛念。當知此苦皆緣妄語生也。故地持論雲。妄語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被誹謗。二者為人所誑。何故妄語墮於地獄。緣其妄語不實使人虛爾生苦是以身死受地獄苦。何故妄語出為畜生。以其欺妄乖人誠信。所以出獄受畜生報。何故妄語復為餓鬼。緣其妄語皆同慳欺。慳欺罪故復為餓鬼何故為人多被誹謗。以其妄語不誠實故何故妄語為人所誑。以其妄語欺誑人故。當知妄語四大苦也。又緣其妄語使致兩舌。今身言無慈愛。讒謗毀辱惡口雜亂。死即當墮拔舌糕銅犁耕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噉食糞穢。如鵜鶘鳥無有舌根。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舌根不具口氣臭惡瘖啞謇澀。齒不齊白滋歷疏少脫有善言人不信用。當知讒亂皆緣兩舌生也。故地持論雲。兩舌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得弊惡眷屬。二者得不和眷屬。何故兩舌墮於地獄。緣其兩舌離人親愛。別離苦故受地獄苦。何故兩舌出為畜生。緣其兩舌鬥亂事同野干受畜生身。何故兩舌復為餓鬼。以其兩舌亦緣慳疾。慳疾罪故復為餓鬼。何故兩舌為人得弊惡眷屬。緣以兩舌使人朋儔皆生惡故。何故兩舌得不和眷屬。緣以兩舌離人親好使不和合故。當知兩舌五大苦也。又緣其兩舌言輒粗惡。今身緣以惡口故鬥亂殘害。更相侵伐殺諸眾生。死即當墮刀兵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拔腳賣膀輪□喪髀。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四肢不具。閹刖掠劓形體殘毀。鬼神不衛人所輕棄。當知殘害眾生皆緣惡口生也。故地持論雲。惡口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聞惡音。二者所可言說恆有諍訟。何故惡口墮於地獄。以所惡口皆欲害人人聞為苦。所以命終受地獄苦。何故惡口出為畜生。以其惡口罵人以為畜生。所以出獄即為畜生。何故惡口復為餓鬼。緣其慳吝干觸惡詈。所以畜生苦畢復為餓鬼。何故惡口為人常聞惡音。以其發言粗鄙。所聞常惡口。何故惡口所可言說恆有諍訟。以其惡口違逆眾德。有所說言常致諍訟。當知惡口六大苦也。又緣其惡口言輒浮綺都無義益。無義益故今身即生憍慢。死即當墮束縛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唯念水草不識父母恩養。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生在邊地。不知忠孝仁義不見三寶。若在中國短陋傴僂人所陵蔑。當知憍慢皆緣無義調戲不節生也。故地持論雲。無義語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所有言語人不信受。二者有所言說不能明了。何故無義語墮於地獄。語既非義事咸損彼。所以命終受地獄苦。何故無義語出為畜生。緣語無義人倫理乖。所以出地獄受畜生身。何故無義語復為餓鬼。語無義故慳惑所障。因慳惑故復為餓鬼。何故無義語罪出生為人有所言語人不信受。緣語無義非可承受。何故無義語有所言說不能明了。語既無義皆緣暗昧。暗昧報故不能明了。當知無義語七大苦也。又緣無義語故不能廉讓。使貪欲無厭。今身慳貪不布施。死即當墮沸屎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餓鬼中。無有衣食資仰於人。所噉糞穢不與不得。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過微善。劣復人身飢寒裸露睏乏常無。人既不與求亦不得。縱有纖毫輒遇剝奪守苦無方亡身喪命。當知不布施皆緣貪欲生也。故地持論雲。貪欲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多欲。二者無有厭足。何故貪欲墮於地獄。緣其貪欲作動身口而苦於物。所以身死受地獄苦。何故貪欲出為畜生。緣此貪欲動乖人倫。是故出獄即為畜生。是故貪欲復為餓鬼。緣此貪欲得必貪惜。貪惜罪故復為餓鬼。何故貪欲而復多欲。緣此貪欲所欲彌多。何故貪欲無有厭足。緣此貪欲貪求無厭。當知貪欲八大苦也。又緣貪欲不適意故。則有憤怒而起瞋恚。今身若多瞋恚者。死即當墮泥犁地獄於歷劫中具受眾苦。受苦既畢墮畜生中。作毒蛇蚖蝮虎豹豺狼。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復多瞋恚。面貌醜惡人所憎惡。非唯不與親友寶亦眼不喜見。當知忿恚皆緣瞋惱生也。故地持論雲。瞋恚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常為一切求其長短。二者常為眾人之所惱害。何故瞋惱墮於地獄。緣此瞋惱恚害苦惱故受地獄苦。何故瞋惱出為畜生。緣此瞋惱不能仁恕。所以出獄受畜生身。何故瞋惱復為餓鬼。緣此瞋惱從慳心起。慳心罪故復為餓鬼。何故瞋惱常為一切求其長短。緣此瞋惱不能含容故。為一切求其長短。何故瞋惱常為眾人之所惱害。緣此瞋惱惱害於人人亦惱害。當知瞋惱九大苦也。又緣其瞋惱而懷邪僻不信正道。今身邪見遮人聽法誦經。自不□採。死即當墮聾癡地獄於遐劫中受諸苦惱。受苦既畢墮畜生中。聞三寶四諦之聲不知是善。殺害鞭打之聲不知是惡。在此之中無量生死。以本因緣若遇微善。劣復人身生在人身。聾瞽不聞石壁不異。美言善響絕不覺知當知岨礙聽法皆緣邪見生也。故地持論雲。邪見之罪亦令眾生墮三惡道。

若生人中得二種果報。一者生邪見家。二者其心諂曲。何故邪見墮於地獄。緣以邪見唯向邪道及以神俗。謗佛法僧不崇三寶。既不崇信斷人正路致令遭苦。所以命終入阿鼻獄。何故邪見復為畜生。緣以邪見不識正理。所以出獄受畜生報。何故邪見復為餓鬼。緣此邪見慳心慳著戾僻不捨。不捨慳著復為餓鬼。何故邪見生邪見家。緣此邪見僻習纏心。所以為人生邪見家。何故邪見其心諂曲。緣此邪見不中正故。所以為人心常諂曲。當知邪見十大苦也。如是一一微細眾惡罪業無量無邊。皆入地獄備受諸苦。非可算數而知且略言耳。若能反惡為善。即是我師。次明羝羊外道。諸外道嗢陀南。

時大相應二建者 自在流出計尊貴

自然內我執人量 遍嚴壽者數取趣

識藏知者及見者 能所二執內外知

怛梵人勝計常定 顯生二聲與非聲

如是三十大外道 各各迷真如輪轉

注。大日經雲復計有時者。謂計一切天地好醜皆以時為因。如彼偈言。時來眾生熟。時至則催促。時能覺悟於人。是故時為因。更有人言。雖一切人物非時所作。然時是不變因。是實有法細故不可見。以花實等果故可知有時。何以故見果知有因故。此時法不壞故常。亦以不觀時自性故。而生如是妄計也。經雲地等變化者。謂地水火風虛空。各各有執為真實者。或言地為萬物之因。以一切眾生萬物依地得生故。以不觀地之自性但從眾緣和合有故。而生是見以為供養地者當得解脫。次有計水能生萬物。火風亦爾。或計萬物從空而生。謂空是真解脫因。宜應供養承事。皆應廣說。

經雲瑜伽我者謂學定者。計此內心相應之理以為真我。常住不動真性湛然。唯此是究竟道離於因果。不觀心自性故。如是見生以為真我。但住此理即名解脫。經雲建立淨不建立無淨者。是中有二種計。前句謂有建立一切法者。依此修行謂之為淨。次句謂此建立非究竟法。若無建立所謂無為乃名真我。亦離前句所修之淨。故云無淨也。猶不觀我之自性有如是見生。經雲若自在天若流出及時者。謂一類外道計。自在天是常是自在者能生萬物。如十二門論中難雲。若眾生是自在子者。唯應以樂遮苦不應與苦。亦應但供養自在則滅苦得樂。而實不爾。但自行苦樂因緣而自受報。非自在天作。又若自在作眾生者。誰復作此自在。若自在自作則不然。如物不自作。若更有作者則不名自在。計流出者。與建立大同。建立如從心出一切法。此中流出如從手功出一切法。譬陶師子埏埴無間生種種差別形相。次雲時者。與前外道宗計少異。皆自在天種類也。

經雲尊貴者。此是那羅延天。外道計。此天湛然常住不動。而有輔相造成萬物。譬如人主無為而治有司受命行之。以能造之主更無所尊貴者故名尊貴。又此宗計。尊貴者。遍一切地水火風空處。昔有論師。欲伏彼宗計故往詣天祠。於彼天像身上坐而飲食。西方以飲食之殘為極不淨皆共忿怒。論師言。如所宗豈非遍一切處地水火風空界相。答言如是。論師言。彼即地水火風我亦如是。以之相入何所不可而忿怒耶。彼眾默然不能加報。亦猶不觀我之自性故生如是妄計。

經雲自然者。謂一類外道計。一切法皆自然而有。無造作之者。如蓮華生色鮮潔誰之所染。□刺利端誰所削成。故知諸法皆自爾也。有師難雲。今目睹世人造作舟船室宅之類。皆從眾緣而有。非自然成。

云何自爾耶。若謂雖有而未明了故須人功發之。是亦不然。既須人功發之。即是從緣非自然有也。大唐所有老莊之教立天自然道。亦同此計。經雲內我者。有計身中離心之外別有我性。能運動此身作諸事業。難者雲。若如是者我則無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從因生皆無常故。若我無常則罪福果報皆悉斷滅。

如是等種種論議。至挍量中廣明。經雲人量者。謂計神我之量等於人身身小亦小身大亦大。智度雲。有計神大小隨人身。死壞時神亦前出。即與此向。然彼宗以我為常住自在之法。今既隨身大小已是無常。故知不然也。

經雲遍嚴者。謂計此神我能造諸法然世間尊勝遍嚴之事是我所為。與自在天計小異。如中論破自在雲。自在天何故不盡作樂人盡作苦人。而有苦者樂者。當知從愛憎生故不自在。今遍嚴者。既能造諸福樂而不能以樂遮苦。何名遍嚴自在耶。經雲若壽者。謂有外道計。一切法乃至四大草木等皆有壽命也。如草木伐已續生當知有命。又彼夜則卷合。當知亦有情識以睡眠故。難者雲。若見斬伐還生以為有命。則人斷一支不復增長豈無命耶。如合昏木有眠則水流晝夜不息豈是常覺。皆由不觀我之自性故。生種種妄見也。經雲補特伽羅。謂彼宗計有數取趣者。皆是一我但隨事異名耳。若有從今世趣於後世。是則識神為常。識神若常云何有死生。死名此處滅生名彼處出。故不得言神常。若無常則無有我。

如佛法中犢子道人及說一切有者。此兩部計有三世法。若定有過去未來現在。則同有數取趣者。失佛三種法印。西方諸菩薩。作種種量破彼宗計也。經雲若識者。謂有一類執。此識遍一切處。乃至地水火風虛空界識皆遍滿其中。此亦不然。若識神遍常應獨能見聞覺知。而今要由根塵和合方有識生。則汝識神為無所用。又若識神遍五道中。云何復有死生耶。故知不爾也。經雲阿賴耶者。是執持含藏義亦是室義。此宗說有阿賴耶能持此身。有所造作含藏萬像。攝之則無所有。舒之則滿世界。不同佛法中第八識義也。然世尊密意說如來藏為阿賴耶。若佛法中人不觀自心實相。分別執著亦同我見也。

經雲知者見者。謂有外道計。身中有知者能知苦樂等事。復有計能見者即是真我。智度雲。目睹色名為見者。五識知名為知者。皆是我計隨事異名也。難者雲。汝言能見是我而彼能聞能觸知者為是我不。若皆是者六根境界互不相知。一不可作六。六不可作一。若有非我者是亦同疑。故知根塵和合有所知見無別我也。經雲能執所執。謂有外道言。身中離識心別有能執者。則是真我。能運動身口作諸事業。或有說言。能執者但是識心。其所執境界乃名真我。此我遍一切處。然內外身受心法性。皆從緣生無有自性。是中所執能執執尚不可得。何況我耶。亦猶不觀我之性故作是說也。經雲內知外知者。亦是知者別名。分為二計。有計內知為我。謂身中別有內證者即是真我。或以外知為我。謂能知外塵境界者即是真我也。經雲社怛梵者。雲與知者外道宗計大同。但部黨別異故特出之耳。經雲若摩奴闍者。智度翻為人。即是人執也。具澤當言人生。此是自在天外道部類。計人即從人生故以為名。

唐三藏雲意生非也。末那是意。今雲末奴。聲轉義別誤耳。經雲摩納婆者。是毘紐天外道部類。正翻應雲勝我。言我於身心中最為勝妙也。彼常於心中觀我可一寸許。智度亦云。有計神在心中微細如芥子。清淨名為淨色。或如豆麥乃至一寸。初受身時最在前受。譬如像骨及其成身如像已莊。唐三藏翻為儒童非也。儒童梵雲摩拏婆此雲納。義別誤耳。經雲常定生者。彼外道計我是常住不可破壞。自然常生無有更生。故以為名。經雲聲者。即是聲論外道。若聲顯者計。聲體本有。待緣顯之體性常住。若聲生者計。聲本生待緣生之生已常住。彼中復自分異計。如餘處廣釋。非聲者。與前計有異。彼計聲是遍常。此宗悉撥為無墮在無善惡法。亦無聲字處以此為實也。楞伽經說百八部邪見。瑜伽論說十六計。智度說十六知見。

祕密漫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一(終)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二

愚童持齋住心第二

愚童持齋心者。即是人趣善心之萌兆。凡夫歸源之濫觴。萬劫寂種遇春雷而甲坼。一念善幾沐時雨而吐牙。發歡喜乎節食行檀施乎親疏。少欲之想始生。知足之心稍發。見高德而尊重具伎樂。而供養。知過必改見翳思齊。初信因果漸諾罪福。孝於親親竭忠國主。不及之善生探湯之惡休。內外三歸從此而發。人天十善因是修行。□葉花果受用無畏殊勝決定。如是十地相續而生。羝羊冬樹乍披春苑之錦花。異生石田忽結秋畝之茂實。人天十地於此初開。三乘位次相續而發。故大日尊說。復次祕密主。愚童凡夫類猶如羝羊。或時有一法想生所謂持齋。彼思惟此少分。發起歡喜數數修習。祕密主。是初種子善業發生。復以此為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牙種。復以此施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種。復以此施施與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復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是第五敷花。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

釋雲。世間從久遠來。展轉相承有善法之名然以違理之心種種推求而不能得。後時欻然自有念生。我今節食持齋。即是善法。然猶未是佛法中八關戒也。彼由節食自誡故。覺緣務減少令我飲食易足不生馳求勞苦。爾時即生少分不著之心。其心歡喜而得安隱。由見此利益故數數有修習之。即是最初微識善惡故名種子心也。經雲復以此為因於六齋日施與父母男女親戚是第二牙種生者。此六齋日即是智度中上代五通仙人勸令此日斷食。既順善法又免鬼神災橫。如彼廣說也。由見止息貪求內獲利樂故。欲修習此法令得增長故。於持齋之日捨己財物而與六親。自念我無守護之憂而令他人愛敬獲孝義之譽。以見此因果故轉生歡喜。歡喜故善心稍增。由如從種子生牙也。

經雲復以此授與非親識者是第三□種。謂欲成此守齋善法。修習無貪惠捨之心。由數習故善心漸增長。復能施與非親識人。見此平等施心功德利益。爾時善萌倍復增廣。猶如牙莖滋盛未生葉時。故名□種也。經雲復以此施與器量高德者是第四葉種。謂以能習行惠捨。藉此為因漸能甄擇所施之境。如是之人德行高勝。我今宜應親近而供養之。即是慧性漸開遇善知識之由漸也。經雲復以此施歡喜授與伎樂人等及獻尊宿者。謂慧性漸開復甄別所施之境。見其利他之益。以伎樂人能化大眾令其歡喜故賞樂其功。凡如此類眾多是以雲等也。尊宿耆舊多所見聞。及學行高尚世所師範。以其多所遵利故推誠歡喜而施與之。亦令我施時心倍歡喜故。即是花種也。經雲復以此施發親愛心而供養之是第六成果者。謂所習醇熟非直歡喜而已。復能以親愛心施與尊行之人。又由前施因緣得聞法利。知彼內懷勝德。謂能出離欲等。狎習親附而供養之。望初種子即是成果心也。三歸五戒八禁頌。

嬰兒母不在 犢子無所依

必死無疑慮 豺狼悉走歸

眾生不歸佛 魔鬼總來圍

剋己投三寶 諸天不敢違

五常持不犯 來葉美名飛

八禁能修習 人天作光暉

三途何必怖 諸佛每加威

昇墜非他意 衰榮我是非

持齋之心必求三歸而修。五戒八戒十善從此相續而修行。初三歸者。佛因尸利而說三歸。因末伽而說五戒。為伽王而說十善。為提謂長者而說六齋。三歸勸令捨邪。五戒防其行惡。十善使其招貴。六齋令其得樂(云云)毘尼母雲。三歸有五種一翻邪三歸。二五戒三歸。三八戒三歸。四十戒三歸。五具戒三歸。今且明第一翻邪三歸。問歸意云何。答以三寶為所歸之境欲令救護不使侵陵如人得罪於王投向他國彼王語雲。汝求無畏莫出我境。莫違我教必相救護。眾生亦爾。繫屬於魔有生死過歸向三寶不違佛教魔無繫屬。如何佛戒沾身人多得益。如飲甘露蠲療纏痾。

故觀佛三昧經第六雲。昔有童子受佛三歸。免被散脂鬼損等(云云)問所以受此翻邪三歸者何。答以其信邪來久耽著非境。今忽發善歸投佛法。創以三歸翻其邪倒。易心歸信佛為弟子故名翻邪也。灌頂經雲。時有異道鹿頭梵志。來到佛所稽首作禮白言。今欲捨置異學受三歸五戒佛言善哉善哉梵志。汝能捨置餘道歸命我者。其德無量不可稱說。梵志言諾。終身奉行不敢毀壞。爾時佛為授已。告梵悉言汝一心受三歸已。我常為汝及十方人。敕天帝釋所遣諸鬼神。以護男子如是等輩(云云)有三十六部神王。此諸善神凡有萬億恆沙鬼以為眷屬。陰相番代以護男子如是輩。諸神名字具如經說之。經雲。以受三歸龍免鳥難(云云)偈曰。

捨昔邪心 受戒歸正

人天稽首 諸佛同慶

次明五戒。夫五戒同於外書有五常之教。謂仁義禮智信。愍傷不殺曰仁防害不婬曰義。故心禁酒曰禮。清察不盜曰智。非法不言曰信。此為五德。不可造次而虧不可須臾而廢王者履之以治國。君子奉之以立身。用無暫替故曰五常。在天為五緯在地為五嶽。在處為五方在人為五藏。在物為五行。持之為五戒。故天地本起經雲。劫初之時人食地肥。有一眾生頓取五日之食。因制盜戒。以食地肥而生貪欲。因制婬戒。以婬欲故共相欺奪。因制殺戒。以求欲故妄語諂曲。因制不妄語戒。以飲酒故昏亂行非。因制酒戒。討尋五戒之興其來久矣。萌於天地之始。形於萬物之先。論語雲。殷因於夏禮。

所損益可知也(馬融曰。所因謂三綱五常也)疏雲。三綱謂夫婦父子君臣也。五常謂仁義禮智信也。就五行而謂。則木為仁。火為禮。金為義。水為信。土為智。人稟此五氣而生。則備有仁義禮智信之性也。人有博愛之德謂之仁。有嚴斷之德為義。有明辨尊卑敬讓之德為禮。有言不虛妄之德為信。有照了之德為智。此五者是人性恆。不可暫捨故謂五常。尚書洪範雲。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皆其生數)水曰潤下。火曰炎上(言其自然之常性也)木曰曲直。金曰朋革(木可揉曲直。金可改更也)土爰稼穡(種曰稼。歛曰穡。土可以種。可以歛也)潤下作鹹(水鹵所生)炎上作苦(焦氣之味)曲直作酸(木實之性)朋革作辛(金氣之味)稼穡作甘(甘味生於百穀。五行以下箕子所陳也)

正義曰。自此以下箕子所陳第一言其名次。第二言其體性。第三言其氣味。言五者性異而味別。各為人之用。書傳雲。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金木者百姓之所興作也。土者萬物之所資生是為人用也。五行即五材也。襄二十七年左傳曰。天生五材民並用之。言五者各有材幹也。謂之行者。若在天則五氣流行。若在地世所行用也。

昭元年左傳雲。天有六氣(謂陰陽風雨晦明也)降生五味(謂金味辛木味酸水味鹹火味苦土味甘。皆由陰陽風雨而生也)發為五色(辛色白。酸色青。鹹色黑。苦色赤。甘色黃。發見也)徵為五聲(白聲商。青聲角。黑聲羽。赤聲徵。黃聲宮也。徵驗也)多論雲。欲受五戒。先受三歸竟。爾時得五戒。智度論雲。戒有五種。始從不殺乃至不飲酒。若受一戒是名一分。若受二三戒是名小分。若受四戒是名多分。五戒是名滿分。於此分中欲受何分。當隨意受之凡受五戒時。或晝或夜受等亦獲小善。故十誦律雲。緣有女人夜多行婬樂受晝戒。當來晝受快樂夜間受苦。以因果相感故。或有獵師晝貪殺生便受夜戒。來報夜多樂樂晝日受苦。以分限心受晝夜戒。果報苦樂有此不同。故曰亦小善。薩婆多論雲。問五戒中幾是實戒。答前四是實後一是遮。所以同結者。以放逸根本能犯四戒。如迦葉佛時有優婆塞。由飲酒故婬他妻盜他雞殺。他人來問時。答言不作便犯妄語亦能造四逆(云云)若持五戒者。便有二十五善神。恆衛護人身在人左右。於宮宅門戶上使萬事吉祥。諸神名字廣如灌頂經說偈曰。

五戒資身 人天受趣

所往遊行 鬼神避去

次明八戒成實論雲。得五戒名為優婆塞。此雲近事。得八戒名為優婆婆娑。此雲近住。戒消災經雲。五戒法有就俗人及鬼邊受之。不離自妻緣身穢觸故。八戒乃是淨行之法。要須就五眾邊受也。持八戒人生淨行故。齋法經雲。譬如天下十六大國人滿中眾寶不可稱說。不如一日受佛齋法比其福也。善生經雲。

受八戒者除五逆罪。餘一切惡皆消滅(云云)帝釋說偈雲。

六齋神足月 奉持於八戒

此人獲福德 則為與我等

偈曰。

八戒受之 善神擁護

當成聖道 由持堅固

次明修十善。十善嗢陀南。

離殺怨恨生利慈 端正長命諸天護

不盜知足施眾生 資財不壞生天上

遠離邪婬無染心 自妻知足況他女

所有妻妾不侵奪 是圓寂器出生死

不妄語者常實言 一切皆信供如王

離兩舌語無離間 親疏堅固無怨破

離諸惡口柔軟語 得勝妙色人皆慰

思道義語離綺語 現身即得諸人敬

不貪他財心不願 現得珠寶後生天

離瞋生慈一切愛 輪王七寶由此得

離八邪見住正道 是菩薩人斷煩惱

如是十善上中下 粟散輪王三乘因

華嚴經雲。十善業道。是人天因及有頂因。三乘賢聖亦皆修習。與此別者彼皆入劫。從劫至賢從賢至聖。此唯劫外或具不具。或散或定為三有因。如彼經雲。十善業者。菩薩性離殺生不懷怨恨。常生利益慈念之心。性不偷盜。於自資財常知止足乃至草葉不與不取。性不邪婬自妻知足。他妻他女尚無染心。何況從事。性不妄語常作實語。乃至夢中亦不妄語。何況故犯。性不兩舌。於諸眾生無離間心。不將此語而向彼說。不將彼語而向此說。為破他故。性不惡口。謂毒害語粗獷語鄙惡語怨結語。常作柔耎語悅意語入人心語人愛樂語。性不綺語常樂思審義語順道理語巧調伏語。性不貪欲。於他財物不生貪心。不願不求。性離瞋恚。於諸眾生常起慈心。常思順行仁慈祐益。性離邪見。住於正道正見正直無誑無諂。若能爾者是菩薩行。

仁王經雲。中下品善粟散王。修中下品人中為王。生三界因准此應悉(自下十善是正法念經)不殺生者。正法念經雲。謂離殺生攝取世間一切眾生。施與無畏諸根端正得長命業。羅剎諸天常隨擁護。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偷盜者。經雲。不偷盜者出大貪網。若王王等一切皆信。所有財物不失不壞。諸福田中皆能捨施。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邪行者。經雲。離邪婬人善人所讚。所有妻妾無能侵奪。設有衰損妻妾不嫌。攝諸善法是涅槃器。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妄語者。經雲。離妄語世間人一切皆信。設無財物一切世人供養如王。隨彼所生常為男子。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爾舌者。經雲。離兩舌者知識親友兄弟妻子皆悉堅固。王及怨家惡兄弟等不能破壞。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惡口者。

經雲。離惡口者見勝妙色真實人信。滑語耎語於一切人皆悉安慰。一切財物皆悉易得。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綺語者。經雲。離綺語者即得現身世間敬重。善語正語世所尊重。小說耎語令人易解。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貪者。經雲。離貪不善業者。於現在世一切財物及珠寶等。皆悉豐饒無人侵奪。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瞋者。經雲。離瞋不善業者。豐財大富一切愛念。怖畏惡處無能得便。輪王七寶由此而得。乃至命終生天世間。不邪見者。經雲。離邪見者修習正見。一切結使不饒益法皆悉斷滅。能於生死起厭離心。乃至命終生天世間。

次明異生不正治國王

一異生不正治國王嗢陀南。

滅劫有情眾惡盛 富樂壽命已減小

非大人器無輪王 但出法非二種王

不信正法親惡人 不重經王及持人

甚深妙法不流布 諸天藥叉亦不聞

繫縛殺害及無辜 大臣輔相懷諂佞

好行非法無正治 王位不久諸天忿

護國諸天及藥叉 棄捨國界往他方

國土飢饉及疾疫 種種災變數數現

釋曰。不正理者。俱舍論雲。於減劫時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無轉輪王。金光明經。王不正治總有二緣。一不信正法天龍捨去。二不行正法親近惡人。不正信者。經雲。爾時四天王俱白佛言。若有人王於其國王。雖有此經未曾流布。心生捨離。不樂聽聞。亦不供養尊重讚嘆。見四部眾持經之者亦不尊重。遂令我等及餘眷屬無量諸天不得聞此甚深法要。無有威光及以勢力。我並眷屬及藥叉等悉皆捨去。其國當有種種災禍。喪失國位。一切人眾皆無善心。多有他方怨賊侵掠。國內人民受諸苦惱。無量百千災怪惡事。不行正法者。經雲。唯有繫縛殺害瞋諍。互相纔誑拄及無辜。又偈雲。

若王作非法 親近於惡人

而不以正法 因斯受衰損

國中最大臣 及以諸輔相

其心懷諂佞 並悉行非法

由正法為王 而不行其法

國人皆破壞 如象踏蓮池

五穀眾花果 苗實皆不成

國土遭飢饉 由王捨正法

王位不久安 諸天皆忿恨

由彼懷忿故 其國當破亡

王不正理災變如後(並依金光明經)經雲。唯有繫縛殺害瞋諍。互相纔誑拄及無辜。又雲。彗星數出兩日並現。博蝕無恆。黑白二虹表不祥相。星流動地井內發聲。又雲。暴雨惡風不依時節。常遭飢饉苗實不成。又雲。國所重大臣狂橫而身死。所愛象馬等。亦復皆散失。又雲。處處有兵戈人多非法死。惡鬼來入國疾疫遍流行。又雲。小力無勇勢所作不堪能。鬼魅遍流行隨處生羅剎。又雲。不順諸天教及以父母言。此是非法人非仁非孝子。

次明異生以正治國王。正治國王嗢陀南。

八萬四千瞻部王 端心正念不放逸

莊嚴宮殿講經法 恭敬供養人與法

修行正法遮惡業 上下和睦如乳水

慈悲謙讓修十善 諸天歡喜護國王

風雨順時五穀成 災難不起國土樂

釋曰。金光明經雲。此瞻部州八萬四千城邑聚落。八萬四千諸人王等。各於其國受諸快樂。皆得自在不相侵奪。咸生少欲利樂之心。其土人民自然受樂。准此經文。王正治者。要具三緣。一者不放逸親近有德。二者正信聽受是經。三者犯王法正法治擯。故下經雲。於未來世若有人王。為欲擁護自身后妃王子內外城邑宮殿。王位尊高自在昌盛。於自國土令無怨敵及諸憂惱災厄事者。如是人王不應放逸令心散亂。又雲。當生恭敬至誠慇重莊嚴宮室。種種嚴飾。於法師所起大師想。端心正念聽是經王。王自燒香供養是經。彼時香煙。於一念頃上昇虛空。即至我等諸天釋梵龍神等宮。變成香蓋金光照。曜。佛告四王。此一念香能遍十方恆沙佛土。咸共稱讚世尊。是故我等當護是王除其衰患。又偈雲。

國人造惡業 王捨不禁制

斯非順正理 治擯當如法

若見惡不遮 非法便滋長

遂令王國內 姦詐日增多

又雲。所有財寶豐足受用。不相侵奪不起惡念。咸生少欲利樂之心。又雲。其土人民自然受樂。上下和睦猶如水乳情相愛重歡喜遊戲。又雲。慈悲謙讓增長善根。以是因緣此瞻部州。安隱豐樂人民熾盛。又雲。寒暑調和時不乖序。日月星宿常度無虧。風雨隨時離諸災橫。又雲。資產財寶悉皆豐盈。心無慳鄙常行惠施。具十善業增長天眾。又雲。和風常應節甘雨順時行。苗實皆善成人無飢饉者。又雲。以善化眾生正法治於國。勸行於正法當令生我宮。又雲。令彼一切人修行於十善。率土常豐樂國土得安寧。又王法正論經雲。爾時世尊告優填王曰。

大王今者應當了知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可愛法。及能起發王可愛之法。云何王之過失。大王當知。王過失者略有十種。王若成就如是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臣佐有大軍眾不可歸仰。何等為十。一者種姓不高。二不得自在。三立性暴惡。四猛利憤發。五恩惠賒薄。六受邪佞言。七所作不順古先王制。八不顧善法。九不監是非勝之與劣。十一向縱蕩專行放逸。云何名王種性不高。謂有庶臣不類而生。非宿尊貴纂紹王位。是名種姓不高。

云何名王不得自在。謂有帝王被諸大臣輔相官僚所制不隨所欲。所作常有諫約。於妙五欲亦不如意歡娛遊戲。如是名王不得自在。云何名王立性暴惡。謂有帝王見諸臣類或餘人等犯小愆過。即便對面發粗惡言。咆勃忿恚頻蹙貶黜。設不對面背彼向餘而作前黜罵等事。或不長時不捨如是對面暴惡背面暴惡。是名帝王立性暴惡。云何名王猛利憤發。謂有國王見諸群臣有小愆過有少違越。便削封祿奪去妻妾即以重法而刑罰之。如是名王猛利憤發。云何名王恩惠賒薄。謂有國王諸有群臣等親近侍衛。雖極清白善稱其心。而以微劣耎言慰喻其頒賜祿。酬賞勳庸不能圓滿不順常式或損秏已。或稽留已然後方與。如是名王恩惠賒薄。

云何名王受邪佞言。若有帝王。見諸群臣實非忠政不閑憲式。潛謀輔佐佞心偏黨。不修善政妒嫉良賢。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議。由此因緣王務財寶虛稱善政並皆衰損。如是名王受邪佞信。云何名王不順先王所制。謂有國王不能究察。不察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國法事中。不堪委任而任之。應賞^2□者而刑罰之。應刑罰者而賞□之。又此群臣處大朝會。餘論未終發言間絕。不敬不憚而興諫諍。不能依法而善奉行。不正能住先王教命。如是即名不順先王所制之法。

云何名王不顧善法。謂有國王不信因果。不悟當來善不善業人天果報。隨情造作身語意業三種惡行。不能以時惠施修福持齋學戒受陀羅尼業灌頂法門。於四無量心不興廣濟。如是名王不顧善法。

云何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官僚。用心顛倒不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以不知故非忠信生忠信想。非伎藝有伎藝想。於惡慧所生善慧想。於善慧所生惡慧想。又諸群臣等年耆衰邁。曾於久時親近侍衛。知其無藝遂不敬愛。不賜爵祿不酬其賞。被他陵蔑捨而不問。如是名王不鑒是非勝之與劣。云何名王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謂有帝王於妙五欲。一向沈沒耽著嬉戲。不能時時誡慎。如是即名為一向縱蕩專行放逸。若有國王。成就如是十種過失。雖有大府庫有大輔佐有大軍眾。不久國界自然災亂。而不可歸仰。當知此十過失初一。時王種性過失。餘九是王自性過失。

云何名王之功德。大王功德者。略有十種。一者種性尊高。二者得大自在。三者性不暴惡。四憤發輕微。五恩惠猛利。六受正直。七所作諦思善順先教。八顧戀善法。九善知差別。十不自縱蕩不行放逸。云何名王種性。謂有國王宿植善根。以大願力故生王族。紹繼國位恩養萬姓淨信三寶。如是名王種性尊高。

云何名王得大自在。謂有帝王自隨所欲。於妙五欲歡娛遊戲。所應賞賜隨意而作。於百僚等所出教命宣布無滯。如是名王得自在。

云何名王性不暴惡。謂有國王見諸群臣。雖違少小愆犯等事而能容忍。不即貶黜不發粗言。亦不對面慎發。亦不內意祕匿。

如是名王性不暴惡。云何名王憤發輕微。謂有國王諸群臣等。雖有大愆有大違越。而不一切削其封祿奪其妻妾。不以重法而刑罰之隨過輕重而行矜降。如是名王憤發輕微。云何名王恩惠猛利。有諸群臣親近侍衛。其心清白其心調順。王即時時以正圓滿耎言慰喻頒賜勳庸。而不令彼損秏稽留劬勞怨恨。易可親近不難承事。如是名王恩惠猛利。云何名王受正直言。謂有國王諸群臣等。實有忠正無濁無偏。善閑憲式情無違叛。其王信用如是等人所進言議。國務財寶悉皆成就。名稱遠布黎庶咸歡。如是名王受正直言。

云何名王所作諦思順先王教。謂有國王性能究察。審能簡擇諸群臣等。於種種務公法事中。不堪委任者而不任之。堪委任者而委任之。應賞□者而正賞□。應刑罰者而正刑罰。凡有所為審思審擇。然後方作亦不卒暴。其群臣等雖處朝會。終不發言間絕餘論。要待言終而興諫諍。如其王教而善奉行。如是即名順先王教。

云何名王顧戀善法。謂有帝王。信有因果善不善業人天果報。具足慚恥而不恣情作身語意三種惡行。時時惠施修福持齋。建立曼荼羅受灌頂法。而設護摩供養聖眾。四無量心常懷廣濟。如是名王顧戀善法。云何名王能鑒是非勝之與劣。

謂有國王於諸大臣輔相百僚。心無顛倒。能善了知忠信伎藝智慧差別。若有若無並如實知。於其無者輕而遠之。於其有者而敬愛之。又諸臣等年耆衰邁曾於久時親近侍衛。雖知無勢無力。然念昔恩轉懷敬愛而不輕賤。爵祿勳庸分賞無替。如是名王能鑒是非勝之與劣。云何名王不自縱蕩不行放逸。謂有國王於妙五欲而不沈沒敖慢嬉戲而不耽著。能於時時誠慎。方便作所應作慰勞群臣。如是名王不自縱蕩不行放逸。若王成就如是功德。雖無府庫無大輔佐無大軍眾。不久國界自然豐饒而可歸仰。大王當知如是十種王之功德。初一名種性功德餘九自性功德。云何名為王衰損門。大王當知。王衰損門略有五種。一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二雖善觀察而無恩惠。縱有恩不得及時。三專行放逸不思國務。四專行放逸不守府庫。五專行放逸不修善法。如是五種皆悉名為衰損門。云何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謂有國王於群臣等不能究察。不審簡擇忠信伎藝智慧差別攝為親侍。加以寵愛厚賜爵祿。重委寄處而相委任。數以軟言而相慰喻。然此群臣所謂財寶多有損費。若遇冤敵惡有軍陳而先退敗。以懼破散便生奔背無戀於主。如是名王不善觀察而攝群臣。云何名王雖善觀察而無恩惠縱有非是。

謂有國王性能觀察。審能簡擇如是忠信伎藝智慧。攝為親侍而不寵愛。不量其才不賜爵祿。於形要處而不委任。忽於一時王遇冤敵。惡有軍陳不怖畏。事臨急難時於諸臣等。方行寵爵而以軟言慰喻。時群臣等共相謂曰。王於今者危迫因緣。方於我等暫行恩惠非長久心。知此事已雖有忠信伎藝智慧悉隱不現。如是名王雖善觀察而攝群臣無恩惠行縱有非時。

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思國務。謂有國王於應和好所作所成國務等事。而不時時獨處空閑。或與智士共正思惟和好方便。乖施等事及應賞□。乃至軍陳所作所成要務等事不懃在意。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思國務。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謂有國王寡營事業不觀諸務。不禁王門宮廷庫藏。國家察要說向婦人。乃於捕獵博戲事中費損財寶而不慎護。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守府庫。

云何名王專行放逸不修善法。謂有國王於世所知柔和淳質聰慧辯才得理解脫所有沙門婆羅門。不能數近禮敬諮詢云何是善云何不善。云何有罪云何無罪。云何有福吉祥法門遠離諸惡。設得聞以不依修行。如是名王專行放逸不修善法。若有國王成就如是五衰損門。當知此王退失現世果報。乃至來生失人天福。謂前四門現受福利。最後一門退來生果報。

云何名為王可愛法。大王當知略有五種。謂王可愛可樂可欣可意之法。何等為五。一者人所敬愛。二自在增上。三能摧冤敵。四善攝養身。五能簡善事。如是五種是王可意之法。云何善能發起王可愛法。大王當知略有五種。善能發起王可愛法。何得為五。一恩養世間。二英勇具足。三善權方便。四正受境界。五懃修善法。云何名王恩養蒼生。謂有國王性本知足能為謹慎。成就無貪白淨之法。所有庫藏隨力給施貧窮孤露。柔和忍辱多以軟言曉喻國界。諸有群臣有故違犯不可免者。量罪矜恕以實以時如理治罰。如是名王以正化法恩養蒼生故。感世間之所敬愛。云何名王英勇具足。謂有國王神策不墜武略圓滿。未降者而降伏之。已降伏者而攝護之。如是名王英勇具足。云何名王善權方便。謂國王一切好事分明了知。方便能和攝受強黨故。得摧伏一切冤敵。

云何名王正受境界。謂有國王善能籌量府庫增減。不慳不吝平等受用。隨其時候所宜給與。有臣佐親族王等及伎樂人。又有疾時應食所宜避所不宜。醫候食性方以食之。若食未消或食而痢皆不應食。應共食者不應獨食。所有精味分布令歡。如是名王正受境界遂能善巧攝養自身。

云何名王懃修善法。謂有國王具足淨信戒聞捨慧。於淨信處了信他世。及信當來善不善業人天果報。如是名為具足淨信。受持淨戒。於年三長每月六齋。遠離殺生及偷盜邪行妄言飲酒諸放逸處。如是名王具足淨戒。於淨聞處。於現世業及當來果。修德進業樂聽般若眾妙法門。專意懃心究竟通達。如是名王具足淨聞。於淨捨心。遠離慳貪。舒手惠施。常應修福圓滿平等。如是名王具足淨捨。謂於具足淨慧之處。如實了知有罪無罪修與不修勝劣。方便親近多聞戒行沙門。遠離諸惡邪教之者。善知三種果報圓滿士用圓滿功德圓滿。

所謂國王繼習帝業。所生宗族聰利明慧。府庫財寶應用不虧。如是名為果報圓滿。若諸國王善權方便恆常成就。英勇進退善達藝能。是即名為士用圓滿。若諸國王任持正法。與諸內宮王子大臣共修惠施。好行善事持齋受戒慈三摩地門上妙梵行。頻作護摩息災增益。建曼荼羅具受灌頂。是為功德圓滿。若能如是行者是名淨慧具足。復次大王當知。我已說王之過失王之功德王衰損門王可愛法及能發起王可愛之法。是故大王每日晨朝若讀若誦此祕密王教。依之修行即名聖王即名法王。諸佛菩薩天龍八部。日夜加持恆常護念。能感世間風雨順時。兵甲休息諸國朝貢。福祚無邊國土安寧壽命長遠。是故當獲一切利益現世安樂。爾時優填王聞佛所說踴躍歡喜信受奉行。次明輪王。輪王者已入賢聖位。雖不是嬰童心。然是人間王。故次敘之。四種輪王伽陀。

金銀銅鐵四輪王 發起大心修十善

長別三界苦輪海 出現增劫富樂時

上品十善鐵輪王 十住銅輪二天下

十行銀輪三天下 十向金輪四天下

初地二地亦金輪 七寶具足十善化

宮殿樓閣與天齊 國界豐饒人熾盛

土地平坦無坑險 大小便時地開合

轉輪聖王伽陀。

輪王四種如意德 色貌無比第一德

身上無病是第二 人民深愛為第三

壽命長遠十善化 天宮充滿惡趣減

端嚴可愛如滿月 能照世間猶如日

威儀安祥不輕躁 威力勇猛堪大事

具大勢力如帝釋 財寶富饒似多聞

所言誠實未曾兩 音聲深遠易聽解

不散不亂迦羅鳥 美濡和雅聞者悅

能施持戒常含笑 未曾皺眉惡眼視

威德尊嚴能忍辱 猶如大地須彌山

其性猛厲疾辨事 善能思量乃從事

具大智慧通經書 兼解伎藝算咒術

巧能論說分別義 深心如海不可量

千子圍繞如天子 威德勇猛能破敵

地水虛空無障住 宮殿樓閣均釋天

四種兵勢力具足 淨行居士皆共愛

甘香美食自然有 國界日增不損減

施作不曾用兵仗 以法治化天下安

內外無敵絕陰謀 無諸災橫疾疫飢

諸寶妙事所住處 諸善福德所依止

無歸為歸無舍舍 怖畏除怖惱者離

輪王聖主無量德 略說如是小分相

金輪寶伽陀。

千輻金輪十五里 種種珍寶莊其輞

百種藥叉共守護 天女執拂亦侍立

種種華瓔間錯挍 五種伎樂常隨逐

寶蓋覆上燒妙香 行時雜華散末香

飛行速疾如風念 所詣即滅諸怨衰

象寶伽陀。

象寶大身如銀山 能飛虛空如鳥王

出生神獄大象中 摧壞伊羅象王等

馬寶伽陀。

馬寶色相如孔雀 疾如金翅鳥王飛

主兵臣寶伽陀。

貴家生長身無疾 有大勢力形體淨

憶念深遠直柔軟 通達經術敬愛王

主藏臣寶伽陀。

富相具足如天王 種種伏藏常逐行

善知諸寶善出入 千萬藥叉常從行

如意寶伽陀。

如意寶形如大鼓 光明如日照十六

華瓔莊嚴在高幢 能令眾生滿希願

王女寶伽陀。

身體修直不肥瘦 身肉次第肌膚實

細密薄皮不堪事 身安堅牢多羅樹

額廣平長吉畫文 兩頰不深俱平滿

眼精白黑色分明 眼□青稚而不亂

眉毛初月高曲長 不厚不薄不高下

鼻端光澤傭圓直 耳濡長垂無賈環

□色珠貫如雪珂 丹脣頻果不粗細

腹傭不現臍圓深 背脊平直龜背足

兩乳頻果雙鴛鴦 圓起不垂濡鮮淨

跟圓廣膊傭柔濡 膝圓不現如金柱

頭髮青細潤不亂 其身芬馨如香斂

毛孔常出妙栴檀 口中亦出青蓮香

身體柔濡迦天衣 象牛馬幡魚園文

心無諂曲信慚愧 知時方便攝王意

坐起言語得王意 眾好圓備如天女

天衣鬘香莊其身 歌舞戲笑令王喜

釋曰。賢位輪王者。仁王經雲。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習種銅輪二天下。銀輪三天下性種性。道種堅德轉輪王。七寶金光四天下。准經。十善鐵輪十住銅輪。十行銀輪十迴向金輪。故四輪王在三賢位。順正理雲。從此州人壽命無量乃至八萬歲有轉輪王生。減八萬時有情富樂壽量損減眾惡漸盛。非大人器故無輪王。此王由輪旋轉應道威伏一切名轉輪王。施設足中說有四種。金銀銅鐵輪應別故。謂鐵輪王王一州界。銅輪王王二州界。銀輪王王三州界。金輪王王四州界。

故契經言。善王生在剎帝利種紹灌頂位。於十五日受齋戒時。沐浴首身受勝齋戒。昇高臺殿臣僚輔翼。東方忽有金輪寶現。餘轉輪王應知亦爾。輪王如佛無二俱生。一切輪王皆無傷害。令伏得勝已各安其所居。勸導令修十善業道。故輪王死定得生天。經說。輪王出現於世。便有七寶出現世間。所謂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主藏臣寶主兵臣寶。象等五寶有情所攝。珠輪二寶乃是非情。論說輪王不言賢。依經通會賢聖應知。四種輪王差別如後(並依正理論)金輪王者。謂金輪王諸小國王各自來迎。我等國土豐饒安。唯願大王親垂教敕。銀輪王者。若銀輪王自往彼土。威嚴近至彼方臣伏。銅輪王者。銅輪王至彼國已。宣威競德彼方推勝鐵輪王者。若鐵輪王亦至彼國。現威列陳剋勝便止。又聖位金輪王者。仁王華嚴並雲作閻浮提王。瑜伽論雲作轉輪王居贍部州王四天下。

起世經中但言聖王不指初地。彼經雲。閻浮提內轉輪聖王出現世時。王四天下行十善法具七瑞寶。一金輪寶。千輻轂輞內外金色。能伏未伏為輪王故。於此州中擇最勝地。東西七由旬南北十二由旬。即於其夜諸天即來下造立宮殿。金銀琉璃頗梨四寶嚴飾。二象寶。名潔純白。六牙七支柱地。三馬寶。名長毛。色青體潤並能騰空。動不移時周四天下。四珠寶。毘琉璃色流出光明。五女寶。進止姝妙樂觀無厭。六主藏臣寶報得天眼洞見伏藏。七兵將寶。善理四兵行走集散合王心。正法念經七寶同此。然一一寶功用倍多。起世又雲。輪王終歿七寶皆隱。四種寶城變為塼土。人民減小磨滅須臾。聖位輪王風化如後。正法念經雲。珠具八德。百由旬內心行正直。一切所求皆悉滿足。

起世經雲。此閻浮提清淨平正。無有荊棘及諸丘坑。又雲。世間種種資產豐饒。珍琦眾寶無不具足。又雲。無有坑坎廁溷雜穢。大小便利地自開合。又雲。此閻浮提皆悉快樂。人民熾盛穀食豐饒。又雲。常於夜半興雲注雨。有清涼風潤澤流散。又雲。此閻浮提一切土地。自然沃壤鬱茂滋液。十住論雲。第二地菩薩住此地常作轉輪王。第二地於十地中名為離垢。慳貪十惡根本永盡故名為離垢。菩薩於是地中深行屍羅波羅蜜。是菩薩若未離欲。此地果報因緣故。作四天下轉輪聖王。得千輻金輪種種珍寶莊嚴其輞。瑱琉璃為轂周圓十五里。百種藥叉神所共守護。能飛行虛空導四種兵轉輕揵迅疾。

如金翅鳥王如風如念。所詣之處滅諸衰患降伏怨賊。一切小王皆來歸伏親族人民莫不愛敬。普能照明聖王姓族。種種花鬘瓔珞間錯莊挍。五種伎樂常隨逐之。奇妙寶蓋羅覆其上。行時有種種花香碎末栴檀常而供養。燒真黑瀋水牛頭栴檀黃栴檀以塗其身。其輪兩邊天女執持白佛侍立。種種珍寶以為其蓋。其輪有種種希有之事而用莊嚴。是名金輪寶具足一切。象相身大而白如真銀山。生出神嶽大象眾中能飛行虛空。伊羅婆那安闍那王摩那等諸大象王皆能摧卻是名白象寶具足。馬相色如孔雀頸。其體疾如金翅鳥王飛行無礙。是名馬寶。貴家中生身無疾病。有大勢力形體淨潔。憶念深遠直心柔軟。持戒堅固深敬愛王。能通達種種經書伎術。是名主兵臣寶。

如財主天王富相具足。千萬億種種諸寶伏藏常隨逐行。千萬億種諸藥叉神眷屬隨從。皆是先世行業之報。善知分別金銀帝青大青金剛摩羅竭車□馬璃珊瑚頗梨摩尼瑱珠琉璃等種種寶物。悉能善知出入多小。隨宜能用能滿王願。是名居士寶。光明如日月照十六由旬。形如大鼓能滅種種毒蟲惡氣疾病苦痛。人天見者莫不珍愛。好花瓔珞以為莊嚴。處在高幢威光奇特。能令眾生發希有心生大歡喜是名珍寶。其手抓甲紅赤而薄。其形脩直高隆。潤澤不肥不瘦。身肉次第肌膚厚實。細密薄皮不堪苦事。身安堅牢如多羅樹。身上處處吉字明了。吉樹文畫莊嚴其身。象王牛王馬王畫文幡蓋文魚文園林等文現其身上。踝平不現足如龜背。足邊俱赤跟圓廣。^8□傭柔軟膝圓不現。髀如金柱如芭蕉樹如象王鼻。濡澤光潤傭圓而直。橫文有三。腹傭不現臍圓而深脊背平直。乳如頻婆果如雙鴛鴦。圓起不垂柔軟鮮淨。又其臂纖傭圓且長節隱不現。其鼻端直不□現出不大不小孔覆不現。兩頰不深平滿不高兩邊俱滿。額平而長有吉畫文。耳濡而垂著無賈環。齒如真珠貫如月初生如雪如珂。脣如丹霞如頻婆果。上下相當不粗不細如赤瑱珠貫眼白黑精二色分明莊嚴。長廣光明清淨。其□青稚長而不亂。眉毛不厚不薄不高不下。如月初生高曲而長兩邊相似。髮軟而細潤澤不亂。其身芬馨常有香氣。如開種種上好香斂。身諸毛孔常出真妙栴檀香能悅人心。口中常有青蓮華香。身體柔軟如迦淩伽天衣。細滑之事一切具足。心無諂曲直信慚愧深愛敬王。知時知方善有方便攝取王心。坐起言語能得王意。隨王意行常出愛語如人間德女。眾好具足色如提盧多摩天女。清淨分明如月十五日。畫文炳現如帝釋夫人舍脂。著天文衣鬘天香。多以天光明金摩尼珠莊挾其身。善知歌舞伎樂娛樂戲笑之事。善有方便隨意能令王發歡喜。一切女中是女為最是名玉女寶。

又轉輪聖王有四如意德。一者色貌端政於四天下第一無比。二無病痛。三人民深愛。四壽命長遠。教誨眾生以十善業。能令諸天宮殿充滿。能減阿修羅眾。能薄諸惡趣增益善處。能為眾生多求利事。有所施作不用兵仗。以法治化天下安樂。外無敵國畏內無陰謀畏。又其國內無疫病飢餓及諸災橫衰惱之事。一切邊王皆所歸伏。多有眷屬能疾攝人。更無有能侵害國界。其四種兵勢力具足。諸婆羅門居士庶人皆共愛敬。甘香美食自然而有。國界日增無有損減。善能通達經書伎藝算數咒術皆悉受持。巧能論說分別義趣。群臣具足悉有威德。常行財施無能及者。千子端政如諸天子。威德勇健能破強敵。所住宮殿堂閣樓觀。

如四天王帝釋勝殿。王所教誨無有能壞。於四天下唯有此王。威相具足故無能及者。音聲深遠易聽易解。不散不亂如迦羅婆頻伽鳥。美濡和雅聞者悅耳。眷屬同心不可俎壞。所住之處地水虛空無障無礙。威力猛士能堪大事。念問耆老不欺誑人。心無妒嫉不忍非法無有瞋恨。威儀安詳而不輕躁。所言誠實未曾兩舌。行施持戒常含笑。未曾皺眉惡眼視人。退失利者為之作利。已有利者令深知報。懷慚愧心有大智慧。威德尊嚴而能忍辱。大丈夫相其性猛厲。諸所為事疾能成辨。先正思量然後乃行。王有法眼所為殊勝。善思量者乃與從事。若不任者更求賢明。善集福德財物清淨。能自防護不破禁戒。多饒財寶如毘沙門王。有大勢力如天帝釋。端嚴可愛猶如滿月。能照如日能忍如地深心如海。不為苦樂之所傾動。如須彌山王風不能搖。諸寶妙事之所住處。諸善福德之所依止。是諸一切世間親族。諸苦惱者之所歸趣。無歸作歸無舍作舍。有怖畏者能除怖畏。轉論聖王有如是等相。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二(終)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三

嬰童無畏住心第三

夫蠰蟲非定蠰。鯤魚不必鯤。出泥乍拂虛空。搏水忽臥風上。羝羊之人譬之。愚童之心亦如。羝羊無自性故遷善。愚童內熏力故厭苦。至如護戒生天堂修善脫地獄。惡下之心稍發欣上之願初起。於是求歸依彼天龍盡虔誠此神鬼。仰拔苦悲祈與樂眄。影隨形而直響逐聲而應。三途苦果畢前因出。四禪樂報感今緣昇。因果不可不信。罪福不可不慎。鐘谷之應良有以也嬰童據初心得名。無畏約脫縛樹稱。故文雲。

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復次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

所謂自在天梵天。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此明護戒歸依外三寶)釋雲。復次祕密主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者。謂已能造齋施見其利益。即知三業不善皆是衰惱因緣。我當捨之護戒而住。由護戒故現世獲諸善利。有大名聞身心安樂。倍復增廣賢善命終而得生天。譬如種果已成受用其實故曰受用種子也又雲。從一種子而成百千果實。是一一果實復生若干。展轉滋育不可勝數。今此受用果心。復成後心種子亦復如是。故曰受用種子也。經雲。祕密主以此心生死流轉於善友所聞如是言。此是天大天與一切樂者。若虔誠供養一切所願皆滿。

所謂自在天等。乃至彼聞如是心懷慶悅慇重恭敬隨順修行。祕密主是名愚童異生生死流轉無畏依第八嬰童心。已知尊行之人宜應親近供養。又見持戒能生善利。即是漸識因果今復聞善知識言有此大天能與一切樂若虔誠供養所願皆滿。即能起歸依心也雖未聞佛法。然知此諸天因修善行得此善報。又漸解甄別勝田。復聞佛法殊妙必能歸依信受。故為世間最上心也。問曰。前說自在天等皆是邪計。今復雲歸依此等是世間勝心。與前何有異耶。答曰。前是不識因果之心。但計諸法是自在天等所造。今由善根熟故。於生死流轉中求無畏依。欲效彼行因冀成勝果故。不同前計也。商羯羅是摩醯首羅別名。黑天梵音嚕捺羅。是自在天眷屬。

龍尊是諸大龍。俱吠羅等皆世所宗奉大天也。梵天后是世間所奉尊神。然佛法中梵王離欲無有后妃。從波頭摩以下。所謂得叉迦龍。和修吉龍。商佉龍羯句摘劍龍。大蓮華龍。俱里劍龍。摩訶泮尼龍。阿地提婆龍。薩陀龍。難陀等龍皆是世間所奉尊神也。天仙謂諸五通神仙。其數無量故不列名。圍陀是梵王所演四種明論。大圍陀論師是受持彼經能教授者。以能開示出欲之行故應歸依也。於彼部類之中。梵王猶如佛。四圍陀典猶如十二部經。傳此法者猶如和合僧。時彼聞如是等世間三寶歡喜歸依隨順修行是第八生死凡夫無畏依也。又雲。祕密主。世間因果及業若生若滅繫屬他主空三昧生是名世間三昧道者。釋雲。謂一切世間三昧。以要言之。至於究竟之處皆滅壞因果及從因辨果時所有作業。謂此三事若生若滅皆繫屬於他。他謂神我也。所以然者。

若行人不解正因緣義而修證諸禪。必當計著自心以為內我。彼見世間萬法因心而有則謂由神我生。設令不依內我必依外我即是自在梵天等也。若深求此中至頤。自然撥除因果唯我性獨存。乃至無一法入心而證空定。最是世間究極之理。是故垂盡三有還墮三途。雖於禪定中發種種世間勝智具五神通。研其宗趣終歸是處。故以斯一印。統收一切世間三昧道(此表諸外道世間三昧)外道有九十六種大外道九萬三千眷屬外道。總為十六。

十六外道嗢陀南。

因中有果雨際計 從緣顯了數聲執

去來實有勝與時 計我實有犢子等

計常論者伊師迦 全分有無俱非常

靜慮天眼計實常 無繫計宿餓投巖

自在變化世間因 丈夫時等不平因

害為正法為食肉 上下有邊邊無邊

不死矯亂祕不別 諸法無因依定尋

欲界人天色靜慮 無色細色斷滅無

空見論者一切無 依尋定等如是說

鬥諍劫時諍行者 我是最勝餘下劣

計清淨者浴殑河 或持狗戒露灰等

吉祥論者博食時 為事不成供日月

釋曰。第一計執因中有果論者。梵雲伐利娑此雲雨際。即劫毘羅僧佉弟子。雨際外道計因常恆具有果性。第二計從緣顯了論者。此二別。一數論外道。計法體自本有從眾緣顯。二聲論外道。計聲體是常而但從緣宣吐顯了。第三計去來實有論者。此二別。一勝論。二時論外道。計有過去計有未來。其相成就猶如現在實有非假。第四計我實有論者。即彼數勝離繫獸主赤衣遍出。計即離蘊。非即非離犢子部等。並我實有而是一常。第五計常論者。伊師迦外道等。計全常分常有想常無想常俱非常。由依靜慮起宿住智。及由天眼妄計實常。第六計宿作論者。謂無繫外道。彼所計執世間士夫現所受苦。皆由宿作惡為因。由勤精進吐舊業。故自餓投巖修諸苦行。第七計自在論者。凡諸世間士夫所受。彼計以自在變化為因。或餘丈夫時方本際自然虛空極微我等不平等因。第八計害為正法論者。謂諍竟劫諸婆羅門為欲食肉妄立論言。若於祠中害諸生命。能祀所害若諸助伴皆得生天。第九計邊無邊等論者。謂即依止諸靜慮故。於彼世間住有邊想。住無邊想俱不俱想。上下有邊於傍無邊。第十計不死矯亂論者。謂四種不死矯亂外道。若有人來問世出世道。彼便稱雲。我事不死淨天。淨天祕密不應記別等。第十一計諸法無因見論者。謂無因外道。謂依靜慮及依尋伺。計一切法無因而起我及世間皆無因生。第十二計斷論者。謂計七事斷滅。欲界人天色四靜慮粗四大色如病如箭。四無色處細色如癰若我死後斷滅無有。第十三計空見論者。謂依尋伺或依靜慮斷見外道。起如是見。計無因果無有施與。無有祠祀定無妙行及與惡行二業果報。乃至世間無真羅漢。第十四計最勝論者。謂鬥諍劫諸婆羅門是最勝種。剎帝等是下劣種。諸婆羅門是梵王子腹口所生。餘則不爾。第十五計清淨論者。謂有妄計。於殑伽河等沐浴支體。所有諸惡悉皆除滅第一清淨。復有外道計。持狗戒或持油墨戒。或持露形戒。或持灰戒或持自苦戒或持糞穢戒。及現涅槃計為清淨。第十六計吉祥論者。謂依尋思或依靜慮。但見世間日月博蝕星宿失度為事不成。故勤供養日月星等。大誦咒安置茅草。謂曆數者作如是計。

次明修定。定者梵雲禪那。奮雲思惟修亦云功德林。新雲靜慮義翻為定。謂於所觀境令心心所專注為性。若雲三昧耶此雲等持。若雲三摩地此雲等至。若雲三摩呬多此雲等引。若雲三摩缽底三摩缽帝此雲均等。皆是定也。地繫有八四禪四空。界繫有二謂色無色。有多差別唯辨異生(自下依順正理論。瑜伽文同之)初靜慮者。正理論雲。世俗無間總緣欲界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初根本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二靜慮者。論雲。世俗無間總緣初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二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三靜慮者。論雲。世俗無間總緣二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三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第四靜慮者。論雲。世俗無間總緣三禪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緣四下三靜妙離三隨一行相。謂上中下。隨三品因當生三天處。

無色界者。處別有四。俱舍論雲。世俗無間及解脫道。如次能緣下地上地為苦粗障及靜妙離。彼四近分離下地染。第九解脫道現在前時。必入根本。受無異故。色四靜慮能化十四心。無色界中有定無通故。次明三界諸天。亦是嬰童之心。故經雲。彼護戒生天是第七受用種子。言護戒生天且有三種。一外道護戒生天。二二乘護戒生天。三菩薩護戒生天。今明異生。天有二十八種。大分為三。一欲界。二色界。三無色界。

三界諸天總頌。

欲色無色三界天 欲界六天色十八

無色界天有四種 魔波旬天在欲頂

日月星等遊空天 四王所攝乘風轉

欲界九天因頌(四天王天中分日月星三天故為九)。

下品三種修十善 得生星月日天宮

中品三種十善戒 四忉時分三天處

上品三種十善業 得生都樂他化天

如是九種欲界天 皆從三三十善來

六天身量壽命成婬頌。

四忉夜睹樂他化 如是六天初生時

五六七八九十歲 如是形體膝化生

身長半里一一半 二里二半及三里

人間五十及百年 為一晝夜成月歲

以是日月數年歲 四王五百忉一千

自上四天壽命等 重重倍增應當知

六欲諸天皆染心 四忉地居形交婬

時分相抱睹執手 化樂相笑化他視

欲界六天去海數量伽陀。

四王四萬由 忉利八萬旬

時分十六萬 睹史三十二

化樂六十四 他百廿八萬

如是六欲天 去海一一倍

初二地居天 後四雲為地

初欲界有六天。一四天王天。二忉利天(已上二為地居天)三夜摩天四睹史天。五化樂天。六他化自在天(已上四為空居天)。

第一四天王天亦有三種。一下三層級。二日月星宮。三四大王天。一明下三層級者。俱舍論雲。蘇迷盧山有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一層。相去十千踰繕那量。第二第三層亦各十千量。此三層級傍出圍繞。最初層級出十六千。第二第三八四等千量。最下藥叉神名堅手所住。持鬘住第二。恆憍住第三。此三皆是四大天王之所攝。

起世經雲。缽手夜叉宮。縱廣六十由旬。上二如次四十二十由旬。七重欄楯七寶所成樹林池沼眾鳥和鳴。四大王天處及帝釋等宮青衣藥叉。並皆此類大力鬼也。二明日月星宮。是亦名遊虛空天古名逝宮。智度論雲。修下之下品十善生諸星宮。修下之中品十善生於月宮。修下之上品十善生於日宮。並施燈明等。俱舍論雲。日月眾星齊妙高半。依風而住。謂諸有情業增上力。共引風起。繞妙高山空中旋環。運持日等令不停墜。日五十一踰繕那。月五十踰繕那。星最小者唯一俱盧舍。其最大者十六輪繕那。日輪下面頗胝迦寶。水珠所成能熱能照。月輪下面頗那迦寶。水珠所成能冷能照。唯一日月普於四洲。夜半日沒中晝夜有增減。四大王天天眾所住。若空居者住日月等宮。若地居天住妙高層級。七金山上亦有天居。是四天王所部村邑。即身量壽量同四王天三四大王天者。

起世經雲。妙高半腹東面。提頭賴吒天王宮名上賢。南面毘樓博叉天王宮名善現。西面毘樓勒叉天王宮名善觀。北面毘沙門天王。彼有三宮。一名毘舍羅婆。二名伽婆缽帝。三名阿荼槃多。此諸宮等普皆縱廣六十由旬。七重欄楯七寶所成。若異生等修中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論雲。蘇迷盧山第四層級。去海四十千。傍出二千量。四大王天及眷屬共所住止。又雲。於中最下依地居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欻爾化生。彼天初生如五歲人。生已身形速得成滿身長半里。其壽量者。人間五十年為彼一晝夜壽五百歲。

依華開合諸鳥鳴靜天眾寤寐建立晝夜。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二明忉利天。忉利天者此雲三十三天。俱舍論雲。去海八萬踰繕那。三十三天住蘇迷盧頂。其頂四面各八十千。山頂四角各有一峰。高廣量等五百踰繕那。有藥叉神名金剛手。止住其中守護諸天。於山頂上有善見。宮面二千五百周萬踰繕那。金城量高一踰繕那半。其地平坦赤金所成。俱用百一雜寶嚴飾。是天帝釋所都大城。中殊勝殿。面二百五十周千由旬。城外東北有圓生樹。三十三天受欲樂處。外西南角有善法堂。諸天時集詳論如法不如法事。起世經雲。帝釋宮外有三十三天宮。若異生等修中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又雲。於中第二依地居天。形交成婬與人無別。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女欻爾化生。初生如六歲人。生已速成身長一里。其壽量者。人間一百年為彼一晝夜壽命千歲。依華開合諸鳥鳴靜天眾寤寐建立晝夜。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三夜摩天者此雲時分。依俱舍論去海十六萬踰繕那。此天依空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修中之上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論雲。夜摩天眾纔抱成婬。隨彼天中男女膝上。有童男女欻爾化生。彼天初生如七歲人。生已速成長一里半。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四都支多天者此雲知足。依俱舍論去海三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下天放逸上天闇鈍。故云知足。一生補處菩薩當生其中。若異生等修上之下品十善則生其中。俱舍雲。執手成婬。隨彼天膝上。有童男女化生。初生如八歲人速成長二里。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五化樂天者。俱舍論雲。去海六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樂受自化諸妙欲境。彼於自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若異生等修上之中品十善則生其中。樂變化天唯相向笑笑即成婬。謂彼天膝上有男女化生。初生如九歲人速成長二里半。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六他化自在天者。依俱舍論去海一百二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彼於他化妙欲境中自在而轉。故曰他化欲界頂也。若異生等修上之上品十善則生其中。他化自在相視成婬。隨彼天膝上有男女化生。初生如十歲人速成長三里。彼不放逸當生自上。若放逸者便退墮故。魔波旬天者。起世經雲。他化天上初禪之下。於中有魔波旬宮殿。身光劣上勝下。威力自在與佛捔力。屬他化攝更不別開。

第二明色界。色界四禪十八天伽陀。

色界十八諸天等 皆由三種因緣生

梵眾梵輔大梵天 此是三天名禪初

寶雲為地無天女 色界天中無晝夜

身長半一一由半 壽命半劫一一半

第二靜慮。

少光無量極光淨 如是三天為二禪

厭下有漏粗苦障 欣二根本靜妙離

下中上順生三天 身二四八踰繕那

壽量三四八大劫 生上退下由放不

第三靜慮。

少淨無量遍淨天 如是三天名三禪

厭下有漏粗等三 欣三五支靜等三

身長十六三十二 六十四踰繕那量

第四靜慮。

無雲福生廣果大 無想無繁無熱天

善現善見色究竟 此是九天名第四

初三異生厭與欣 下中上住生初三

十八禪支頌。

初三各五支 二四各有四

尋伺喜樂定 捨念知樂禪

初五初五支 二五三根本

淨喜樂一境 捨念各清淨

不苦樂及定 如次二四四

色界十八天去海量伽陀。

二百五十六萬 五百一十二萬

梵眾輔天如次 大梵住二淨中

一千二十四萬 二千四十八萬

四千九十六萬 少無極三天數

八千百九十二 此是少淨去海

一萬六千三百 八十四萬由旬

三萬二千七百 六十八萬踰繕

無量遍淨二天 去海數量配知

六萬五千五百 三十六萬無雲

十三萬千七十 二萬由延福生

二十六萬二千 一百四十四萬

廣果天之數量 無想天無別處

五十二萬四千 二百八十八萬

一百四萬八千 五百七十六萬

二百九萬七千 一百五十二萬

四百一十九萬 四千三百四萬

八百三十八萬 八千六百八萬

無繁無熱善現 善見究竟五天

如次知去海量 初後二二倍數

四欲三禪諸天 寶雲地四禪無

正理論八十雲。生色界者有三緣故。一由因力。謂於先時近及數修為起因故。二由業力。謂先曾造感上地生順後受業。彼業異熟將起現前。勢力能令進起彼定。以若未離下地煩惱必定無容生上地故。三法爾力。謂器世界將欲壞時。下地有情法爾能起上地靜慮。以於此位所有善法由法爾力皆增盛故。諸有生在色界之中起靜慮時。由上二緣及法爾力。若生欲界起上定時。一一應知加由教力。由教力者謂人三洲。天亦應聞微故不說。俱舍十一雲。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一切天眾皆作聖言。謂彼言詞同中印度。又雲。色界天中無晝夜別。但以劫數知壽短長。彼劫壽短長與身量數等。謂若身量半踰繕那壽量半劫。若彼身量一踰繕那壽量一劫。乃至身量長萬六千壽量亦同萬六千劫。先列靜慮天名自下依名具釋。

初靜慮有三天。梵眾天梵輔天大梵天。第二靜慮有三天小光天無量光天極光淨天。第三靜慮有三天。小淨天無量淨天遍淨天。第四靜慮有九天。無雲天福生天廣果天無想天無煩天無熱天善現天善見天色究竟天。梵眾天者。正理論雲。大梵所有所化所領故名梵眾。依論雲。去海二百五十六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初近分。世俗無間厭欲有漏。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欣初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生喜樂下品順住則生其中。身長半踰繕那壽量半劫。即二十中劫大半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梵輔天者。正理論雲。於梵王前行列侍衛故名梵輔。准論。去海五百一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初世道。厭欲有漏。粗苦障三隨一行相。諸解脫道欣初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生喜樂中品順住則生其中。身長一踰繕那壽量一劫。即四十中劫大半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大梵王者。正理論雲。廣善所生故名為梵。此梵即大故名大梵。由彼獲得中間定故。最初生故最後沒故。身長一踰繕那半壽量一劫半。即六十中劫大半為劫。居梵輔天有高臺閣。名大梵天。一主所居非有別地。如尊處座四眾圍繞。大梵梵輔壽量身量無尋受等皆有別故。小乘唯凡大乘亦聖故。

初靜慮地等小千界。第二靜慮三。小光天者。正理論雲。自地天內光明最小故名小光。准論去海一千二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無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二踰繕那壽量二劫。自此已上大全為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無量光天者。正理論雲。光明殊勝量難測。故名無量光。准論去海二千四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無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四踰繕那壽量四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極光淨天者。正理論雲。淨光遍照自地處。故名極光淨。准論去海四千九十六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依二近分。世道厭下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二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定生喜樂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八踰繕那壽量八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第二靜慮等中千界。第三靜慮三天。

小淨天者。正理論雲。意地受樂說名為淨。於自地中此淨最劣。故名小淨。准論去海八千一百九十二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粗苦障三隨一。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靜妙離三隨一行相。離喜樂定中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十六踰繕那壽量十六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

無量淨天者。正理論雲。此淨轉增難測故名無量淨。准論去海一萬六千三百八十四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靜三隨一。離喜樂定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三十二踰繕那壽量三十二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遍淨天者。正理論雲。此淨周普故名遍淨。意顯更無樂能過此。准論去海三萬二千七百六十八萬踰繕那。寶雲為地。若異生等厭下有漏欣三根本五支靜慮。離喜樂定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六十四踰繕那壽量六十四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第三靜慮等大千界。第四靜慮九天。

無雲天者。正理論雲。以下空中天所居地如雲密合。故說名雲。此上諸天更無雲地。在無雲首故說無雲。准論去海六萬五千五百三十六萬踰繕那。若異生等厭下欣上四支靜慮。下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一百二十五踰繕那壽量一百二十五劫。身壽俱減三者。異受順究竟故。生上退下准說應知。故自上名不動離八災患故。福生天者。正理論雲。更有異生勝福。方所往生故說名福生。准論去海十三萬一千七十二萬踰繕那。若異生等依四近分。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四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中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二百五十踰繕那壽二百五十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

廣果天者。正理論雲。居在方所異生果中。此最殊勝故名廣果。准論去海二十六萬二千一百四十四萬踰繕那。若異生等依四近分。厭下有漏粗三隨一。欣四根本四支靜慮靜三隨一。上品順住即生其中。身長五百踰繕那壽量五百劫。生上證寂准說應知。無想天者。俱舍論雲。有法能令心心所滅。想為滅首名無想天。謂廣果天有高勝處。異生外道依彼靜慮。彼執無想為真解脫。起出離想而修此定。定是善故能招彼天。身量壽量同廣果故。從彼沒已必生欲界五趣不定。先修定行勢力盡故。於彼不能更修定故。如箭射空力盡墮故。

無繁天者。正理論雲繁謂繁雜或謂繁廣。無繁雜中此最初故。繁廣天中此最劣故。准論去海五十二萬四千二百八十八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如是有漏中間剎那。前後剎那無漏雜故。下品三心生無繁故。無熱天者。正理論雲。已善伏除雜修靜慮上中品障。意樂調柔離諸熱惱。故名無熱。准論去海一百四萬八千五百七十六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中間剎那。前後剎那無漏雜故。中品六心生無熱故。

善現天者。正理論雲。已得上品雜修靜慮。果位易彰故名善現。准論去海二百九萬七千一百五十二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等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上品九心生善現故。善見天者。正理論雲。雜修定障餘品至微。見極清徹故名善見。准論去海四百一十九萬四千三百四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受生現樂遮煩惱退。必先雜修第四靜慮。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然上勝品十二心現前生善見故。阿迦膩吒天此雲色究竟天。色究竟天者。正理論雲。更無色處於有色中能過於此名究竟。准論去海八百三十萬八千六百六萬踰繕那。樂慧上流為三緣故。以彼等根最堪能故。諸樂行中彼最勝故。如是有漏無漏雜故。然上極品經十五心生究竟故。此色界頂上無色故。

第三無色界(自下唯明異生)無色界天伽陀。

空識無所非非想 如是四處名無色

依空識無近無間 厭下有漏粗等三

欣空識無靜等三 四蘊為身生其中

非想異生如是念 唯有非想非非想

與上相違寂靜妙 此是解脫生其中

壽二四六八萬劫 三處上根亦逸不

非非一處必生下 如箭射空力盡墮

正理八十雲。生色無色總有二緣。一由因力。二由業力。具引如前。諸有生在上二界中起無色定。由因業力非法爾力。無雲等天不為三災之所壞故。若生欲界起無色定於前二上加由教力。准上應知。無色所居及有無色。大小乘等所說不同。起世經雲。阿迦尼上更有諸天。名空無邊等。又正理論經部師雲。然無色界心等相續無別有依。

上座部雲。言無色界心與心所更互相依。如三蘆束相依而住。俱舍論一切有雲。無色界中都無有處。以無色法無有方所。過去未來無色不住方所理決然故。但異熟生差別有四謂空無邊等。此四非由處有上下。但由生故勝劣有殊。對法諸師說。彼心等依眾同分及與命根而得相續。大眾部雲。然無色界有細色。阿含經雲。舍利弗入涅槃時。色無色天空中淚下如春細雨。波闍波提入涅槃時。色無色天佛邊側立。然大乘唯識論等。許無色界有定果色而無業果通果色。

故瑜伽五十三雲。無色界中有定境色能變一切。故五十四雲。色無色天變身萬億共立毛端。華嚴經雲。菩薩鼻根聞無色界宮殿之香。仁王經雲。無色諸天所散之華。華如須彌香如車輪。諸師不同具引如上。若言無色容二界中。許有色者何妨色上。無色界中天處有四。一空無邊處天。二識無邊處天。三無處有處天。四非想非非想處天。

一空無邊處者。俱舍論雲。修加行時思無邊空。離第四禪生名空無邊處。然異生等依空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空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命二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二識無邊處者。俱舍論雲。修加行時思無邊識。離空無邊處生名識無邊處。然異生等依識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識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命四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三無所有處者。俱舍論雲。修加行時思無所有。離識無邊處生名無所有處。然異生等依無所有處近分。諸無間道厭下有漏粗三隨一。諸解脫道欣無所有根本靜三隨一即生其中。四蘊成身依命根眾同分。壽六萬劫。生上退下准說應知。四非想非非想者。俱舍論雲。由想昧劣。謂無明勝想得非想名。有昧劣想故名非非想。然異生等依非想非非想處近分。修加行時作如是念。諸想如病如箭如癰。若想全無便同癡闇。唯有非想非非想中與上相違寂靜美妙。解脫道滿即生其中。四蘊成身壽八萬劫此為有頂後生下故。

此是天乘有二種義。一淺略二深祕。初淺略如前說深祕者。後真言門是也。所謂嬰童無畏住心者。是所謂天乘。若只解淺略義則沈淪生死不得解脫。若解真言實義。則若天若人若鬼畜等法門皆是祕密佛乘。故文雲我則天龍鬼等(云云)言我則大日如來。大日經有諸天人鬼等真言。其數無量。如是真言五字為本。彼五字真言曰。

^h□^b□^h□^b□^h□

初字如如上有空點。即如如不可得同於大空。具說如別。又有諸世天等普明心真言。

^h□^h□^h□^h□^h□^h□^b□^h□^h□^b□^e□^h□^h□^h□^b□^b□^h□^h□^h□^h□^h□^e□^h

□^h□^h□^b□^h□^h□^h□^h□^b□^h□^h□^h□^h□^h□h□^h□^h□^b□^h□^h□^h□^b□^h□^h

□^h□^h□^h□^h□^h□^h□

若廣說者。三界中二十八種天各各有真言。若略攝者皆攝此一真言。外金剛部雖其數無量。而攝五類八部盡。盧迦盧迦。世間即是暗冥之義。所謂無明。此字俱皆有阿聲。即本無義。無暗即是真實明也。阿盧迦是明。迦羅作也。所謂是照義作明也。以作明相現此八部等普現之身。而除彼暗使作明行令世間明。薩□一切。提婆天。那伽龍。夜乞叉健闥□阿修羅揭露荼緊那羅摩呼羅伽。並八部名。你等諸部攝。訶□馱夜心。那也伽沙也攝也。攝此八部等心而令作明。費只多囉揭帝種種行也。亦是巧色之義隨類示現一切可愛樂身名巧色。亦是雜色義。以種種行種種雜色法門。為除世間之暗。即是諸明中無比義。顯句義如是。

若深祕釋。一一字皆以字門義釋。且初一字為體。即是一切諸法相義為字相。字義者。一切諸法相不可得義。言一切世間緣起之法具種種色種種種形種相。若入阿字門悉離一切相。離相之相無相不具。是則法身普現色身。各各具四種曼荼羅。若有眾生能解此義則世天真言與大日真言無二無別。若不解深祕則觸途為縛。不得出生死證解脫一一字門應如是釋。所有人天外道等無量法教皆悉攝一字真言盡。誦此一字即為持一切人天法門。若解深祕義。從此門則證法界身。

故經雲。世尊得一切智智。為無量眾生廣演分布。隨種種趣種種性慾種種方便道。宣說一切種智。或聲聞乘道。或緣覺乘道。或大乘道。或五通智道。或願生天。或生人中及龍夜叉乾闥婆。乃至說生摩踰□羅伽法。各各同彼言音。住種種威儀。而此一切智智道一味。所謂如來解脫味。又雲。又現執金剛普賢蓮華手菩薩等像貌。普於十方宣說真言道句法。所謂初發心乃至十地次第此生滿足。言等者。八部天鬼等外金剛部也。又大毘盧舍那如來。說諸佛菩薩天龍鬼等真言印訖。即告祕密主言。如是上首諸如來印。從如來信解生。即同菩薩之□幟。其數無量。乃至身分舉動住止。應知皆是密印。舌根所轉眾多言說應知皆是真言。

祕密漫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三(終)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四

唯蘊無我住心第四

初大意者。夫尺蠖申而還屈。車輪仰而亦低。非想八萬上射空下墮。外道三昧欲盡有還沒。雖願出欲之術。未得斷縛之劍不解人我之空。何覺法空之理。是故流轉生死不得涅槃。大覺愍其如是說解脫道。遮生空於唯蘊。譬我倒於幻炎。二百五十戒防身口非。三十七菩提習身心善。告時則三生六十。示果則四向四果。說識唯六種。攝法則五位。四諦四念瑩其觀。六通八解得其證。厭怖生死灰滅身智。欣仰湛寂等同虛空。是則聲聞自利之行果。羊車出欲之方便。大體如此。

二攝教者。大日尊告祕密主言。越世間三妄執出世間心生。謂如是解了唯蘊無我。釋雲。諸外道等計有我我所。因如是妄執不出生死。雖生非想非非想處還復墮落。故佛為求聲聞者說人空法有之理。所謂人則人我等。法則五蘊等法。此唯蘊無我一句中。攝一切小乘法盡。故今聲聞乘名唯蘊無我住心。

三明三昧者。大日經雲。復次祕密主。聲聞眾住有緣地。識生滅除二邊。極觀察智得不隨順修行因。是名聲聞三昧道者。如阿毘曇明。九想八念背捨勝處一切入三三昧等皆名住有緣地。依此等三昧為方便故。令其心恬然而靜。得正觀察覺世間出世間法皆悉有因有緣。世間以集為因以苦為果。出世間以道為因以滅為果。毘尼中舉要言之。所謂諸法從緣起。如來說是因。彼法因緣盡。是大沙門說也。以知因緣生滅故。滅有無見遠離斷常二邊。得真諦智生故名極觀察智。以能極觀察故不倒不謬。故名為諦也。從無明至老死。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乃至輪迴無際。若隨此而輪轉。名之為順。既見四真諦已。背生死流隨行聖道。乃至能自記說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辨不受後有。是名不隨順。如是種種不隨順行。要三昧為因故。曰得不隨順修行因。聲聞三昧。雖復諸部異說種種不同。但合如是法印者即名正行。若無如是印者是名邪行也。

四釋名者。華嚴經雲。上品十善修自利行。以智慧狹劣怖三界闕大悲。從他聲聞而得解了。故名聲聞。五地位者。大乘同性經雲。聲聞有十地。一者受三歸地。二者信地。三者信法地。四者內凡夫地。五者學信戒地。六者八人地。七者須陀洹地。八者斯陀含地。九者阿那含地。十者阿羅漢地。是名十種聲聞之地。瑜伽論聲聞地與俱舍論廣略為異。速即三生遲六十劫。前七方便從淺至深。斷見修惑立四沙門果。五停心四念處四聖諦。七支別解脫戒是其學處也。五傍心觀者。多貪眾生修不淨觀。乃至多尋思眾生修持息觀。初不淨觀有二。一別二通。別治四貪者。論雲。修不淨觀正為治貪。然貪差別略有四種。一治顯色貪緣青瘀等修不淨觀。二治形色貪。緣被食等修不淨觀。三治妙觸貪。緣蟲蛆等修不淨觀。四治承奉貪。緣屍不動修不淨觀。

通治四貪者。若緣骨鎖修不淨觀。通能對治如是四貪。治多尋伺言息念者。阿那阿波那。謂持息入謂持息出。別相念住者。依已修成滿勝止觀修四念住。如何修習四念住耶。觀身念住以自共相。謂觀於身皆不淨性。觀受念住以自共相。一切有漏皆是苦性。觀心念住以自共相。一切有為皆無常性。觀法念住以自共相。及一切法空無我性。總相念住者。彼觀行者總觀所緣身等四境修四行相。居緣總雜法念住中觀身受心法總修無常觀。居緣總雜法念住中觀身受心法總修苦觀。居緣總雜法念住中觀身受心法總修空觀。居緣總雜法念住中觀身受心法總修無我觀。暖善根者。分位長故。能具觀察四聖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觀苦聖諦修四行相。一無常二苦三空四無我。觀集聖諦修四行相。一因二集三生四緣。觀滅聖諦修四行相。一滅二靜三妙四離。觀道聖諦修四行相。一道二如三行四齣。頂善根者。如山頂故。此亦如煖此轉勝故更立頂名。

忍善根者。於四諦理此最勝故無退墮故。然此忍法有下中上。下品忍者。謂具觀察四聖諦境。修十六行具緣三界。中品忍者。欲色無色聖諦行相。漸減漸略乃至二念欲苦諦境。上品忍者。從中無間起勝善根。一行一剎那名上品忍。世第一法。如上品忍欲苦一行唯一剎那。離同類因引聖道生。故名最勝。四沙門法者。諸無漏道是沙門性。懷此道者名曰沙門。以能勤勞息煩惱故。須陀洹者。謂緣欲界苦聖諦境。有無漏攝法智忍生。乃至道類智名預流果。斯陀含者。謂欲修惑斷一至六。一往天上一來人間。而般涅槃名一來果。阿那含者。斷欲九品。此類有七。行色有五。行無色四。必不還來名不還果。阿羅漢者。謂從初定一品為初。至斷有頂第九無間金剛喻定。至盡智生成阿羅漢。不受生故。

聲聞藏法門並修證位次略有八門。第一明二十部異執。第二明所立法門。第三明進修位。第四明斷惑依地。第五明所斷惑。第六明斷惑得果。第七明定不定性。第八明理無大小。第一明二十部異執者。依宗輪論等。自有二十部。文殊問經頌曰。

摩訶僧祇部 分別出有七

體毘履十一 是謂二十部

十八及本二 皆從大乘出

無是亦無非 我說未來起

具釋如餘。然此二十部攝為六宗。一我法俱有宗。此宗所計我之與法二種皆有(此有六部。犢子賢正量密林山冑經量法上部)二有法無我宗。此宗所執法則實有我則為無(此有四部。一切有多聞雪山飲光部)三法無去來宗。此宗所執現法是有去來為無(此有七部大眾雞胤制多山西山北山化地法藏部)四現通假實宗。此宗計世出世法皆通假名及以真實(此有一部即說假說)五俗妄真實宗。世法顛倒但有假名。出世非倒法是真實(此有一部即。說出世部)六諸法但名宗。此宗所計若世間若出世法。但有假名而無實體(此有一部即一說部)

第二明所立法門者。准俱舍等論。總有七十五法攝一切法盡。總束此法以為五位。作頌曰。

色十一心一 心所四十六

不相應十四 無為法三種

色十一者。五根五境無表色也。五根者。俱舍頌曰。

彼識依淨色 名眼等五根

五境者。俱舍頌曰。

色二或二十 聲唯有八種

味六香四種 觸十一為性

無表色者。不可見無體色。心王一者。俱舍第四雲。集起名心思量名意了別名識。王者集起三業得自在故。心所四十六者。此有六位。

一大地法有十。俱舍頌曰。

受想思觸欲 慧念與作意

勝解三摩地 遍於一切心

二大善地法有十。俱舍頌曰。

信及不放逸 輕安捨慚愧

二根及不害 勤唯遍善心

三大煩惱地法有六。頌曰。

癡放逸懈怠 不信惛沈掉

四大不善地法有二。頌曰。

無慚及無愧 唯遍不善心

五小煩惱地法有十。頌曰。

忿覆慳嫉惱 害恨諂誑憍

六不定地法有八。頌曰。

尋伺及悔眠 貪瞋與慢疑

不相應十四者。頌曰。

得非得同分 無想二滅定

命根與四相 及名句文身

無為法三種者。頌曰。虛空及二滅。

此七十五法攝盡三科門。言三科者俱舍頌曰。

聚生門種族 是蘊處界義

第三明進修位者。總有五位。一順解脫分位(亦名資糧位)二順決擇分位(亦名加行位)三見道位。四修道位。五無學位。初順解脫分者。解脫即涅槃。體離諸縛故。此位順彼故得是名。如何種殖解脫分善。謂諸有情生在人中。或施一食或持一戒。深樂解脫願力所持便名種殖解脫分善。正理雲。初修行者。當於解脫具深意樂。觀涅槃德背生死過。先近善友為眾行本。俱舍二十三雲。諸有創殖順解脫分。極速三生方得解脫分。謂初生起順解脫分。第二生起順決擇分。於第三生便入聖乃至得解脫。譬如下種苗成結實三位不同。身入法性成就解脫三位亦爾。此言三生據極速者說。若極遲者即六十劫。非遲非速中間可知。二明順決擇分。於中分二。初明進修加行。二正明順決擇分。初加行有三。一住清淨戒修習三慧。二修持身器。三入修要門。俱舍二十二雲。諸有發心將趣見諦。應先安住清淨屍羅。然後勤修聞所成等(等思修所成也)。

世親釋此三慧相言。謂修行者依聞至教。所生勝慧名聞所成。依思正理所生勝慧名思所成。依修等持所生勝慧名修所成。二修持身器者。論雲。身器清淨略由三因。何等為三。一身心遠離。二喜足小欲。三住四聖種。身遠離者離相雜住。心遠離者離不善尋二喜足小欲者。言喜足者。無不喜足。言小欲者謂無大欲。無貪善根以之為性。三住四聖種者。一於衣服喜足聖種二於飲食喜足聖種。三於臥具喜足聖種。四於有無有樂斷煩惱樂修聖道。皆以無貪喜足為體。論雲。為顯何義立四聖種。為求解脫歸佛出家(云云)三入修要門者。見道前有七方便。此七方便遊踐聖諦。能超生死證涅槃果。一五停心觀。二別想念處。三總想念處。四暖。五頂。六忍。七世第一法。五停心觀者。一多貪者修不淨觀。二多瞋者修慈悲觀。三多癡者修緣起觀。四多著我者修界分別觀。五多尋伺者修數息觀。以此五種停息其心名五停心。

雖有此五入修之要唯有二門。一不淨觀二持息念。故俱舍頌曰。

入修要二門 不淨觀息念

貪尋增上者 如次第應修(云云)

婆沙雲。不淨觀持息念。於佛法中為涅槃甘露門(云云)。此不淨觀體是無貪。緣不淨境對治貪心。從境為名名不淨觀。此觀能治四種境貪。謂緣青瘀修不淨觀治顯色貪。緣被食等修不淨觀治形色貪緣蟲蛆等修不淨觀治妙觸貪。緣屍不動修不淨觀治供奉貪。若緣骨瑣修不淨觀。通能對治如是四貪。所依地者通依十地。謂四靜慮四近分中間欲界。其所緣者。唯緣欲界所見顯形。由此故知是人趣中三洲除北。若是生法能緣自世。若不生法通緣三世。既與勝解作意相應唯是有漏。有離染得及加行得。若尋增者修持息念。論雲。言持息念者。即契經中所說阿那波那念。言阿那者謂持息入。是引外風令入身義。阿波那者謂持息出。是引內風令出身義。此觀以慧而為體性。言持息念者。慧由念力觀此為境故為名也。此相圓滿總有六位。一數二隨三止四觀五轉六淨。

廣如婆沙等說。別相念處觀者。七方便中第二方便。此別相念住體有三種。一自性念住。以聞思修三慧為性。故俱舍雲。自性念住以慧為體。此有三種謂聞等所成。二相雜念住。以慧所餘俱有相應法為體。三所緣念住。以慧所緣七十五法為體。前說不淨持息是聞思慧。即入修慧之方便門。由此二門心便得定。修舍摩他毘缽舍那舍摩他此雲止。毘缽舍那此雲觀。即是修習定慧二行。以自相共相觀身受心法。此身受心法各別自相名為自相。一切苦集有為皆無常性。一切苦集有漏皆是苦性。一切有為之法定空非我性名為共相。身自性者大種造色。受心自性如自名顯。法自性者七十五法中除身受心餘六十二法。是即別相法念住境。念住。於境令心不散故名念住。

總相念者。即七方便中第三方便。以慧為性。彼觀行者。居緣總雜法念住中。總觀所緣身等四境修四行相。所謂無常苦空無我。故名總相念住。此順解脫分善根。遇佛出世唯人三洲方能種之。

廣如論說。暖法者。是七方便中第四方便。謂修習總緣共相法念住。漸次成就至上上品。從此念住上上品。後有順決擇分善根生名為暖。以慧為性。此法初起譬如鑽火暖為前相。真智亦爾。義喻相似故立暖名。是法能燒煩惱惑薪。道前相義如火前相。從相立名故名為暖法。此暖善根分位長故。能具觀察四聖諦境。乃至具修十六行相。觀於苦諦有四行相。謂非常苦空非我。觀於集諦有四行相。謂因集生緣。觀滅聖諦有四行相。謂滅靜妙離。觀道聖諦有四行相。謂道如行出。是為十六。具如俱舍。

頂法者。是七方便中第五方便。此前暖善根有下中上品。漸次增長至第三品成滿之時。有善根生名為頂法。此法說以慧為自性。此轉勝暖更立異名。前二種善根中此法最勝。故名頂法。或由此是進退兩際猶如山頂進向山南退還山北故名為頂。故婆沙雲。暖不受邪教。頂不斷善根。忍不墮惡趣。世第一法不作凡夫。俱舍論文稍異也。

忍法者。七方便中第六方便。彼頂善根下中上品。漸次增上至第三品成滿之時。有善根生名為忍法。此法亦以慧為自性。四諦能忍可中形於暖頂。此要勝故名之為忍。然此忍法有上中下。下中二品與頂法同。謂觀四聖諦境及能具修十六行相。然於下品具三十二。中漸漸略。上品唯觀欲界苦諦。與世第一相鄰接故。

世第一法者。是七方便中第七方便。此上品忍無間有善根生名為世第一法。此法亦以慧為自性。同上品忍緣欲界苦諦。行修一行相唯一剎那。此有漏故名為世間。形後最勝故名第一。對前作等無間緣。有士用力離同類因引生聖道為士用果故名第一。

此四善根亦名順決擇分。以修慧為體。皆依六地。謂四靜慮未至中間。欲界中闕無等引故。無色亦無。以無暖等四種善根見道眷屬。又無色界不緣欲界故無見道。以見道中欲界之苦先應遍知故。欲界集先應斷故。此四善根是有漏故。能感色界五蘊異熟。故涅槃雲。是法報得色界五蘊。然為助滿作圓滿因。感得喜樂捨受心心所法色觸二處四相及得。不能作牽引因感命根眾同分眼等五根。增背有故。

第四明斷惑依地者。四禪三空未至中間九地為依。若次第者。唯依未至地斷三界惑盡。若超越者。依四根本未至中間亦皆能斷此所依不定謂聲聞種姓若依未至定起暖。即依此地起頂忍世第一法入正性離生。乃至若依第四靜慮起暖即依此地起頂忍世第一法入正性離生。或復依餘地者。若依未至定起暖。彼依初靜慮起暖頂忍世第一法入正性離生。乃至第四靜慮亦爾。見所斷惑令諸有情墮諸惡趣受諸劇苦。譬如生食久在身中能作種種極苦惱事。是故此惑說名為生。見道能滅故名離生。復次有見等惑。剛強難伏如狩□悷。故說名生。見道能滅故名離生。自餘之義廣如婆沙。

第五明所斷惑者。所迷不同有二。理事。迷理煩惱名為見惑。迷於事者名為修惑。迷理惑者。且迷苦諦。起十煩惱。謂身邊二見邪見見取戒禁取貪瞋慢疑無明。迷於集諦起七煩惱。謂邪見見取貪恚慢疑無明。迷於滅諦起七煩惱與集諦同。迷於道諦起八煩惱。謂邪見見取戒禁取貪瞋慢疑無明。迷於事法起四煩惱。謂貪恚慢無明。此欲界中總有三十六。色界除恚有三十一。所以者何。彼界定地心皆軟滑無違情事故不起恚。無色亦爾有三十一。迷事煩惱欲界具四。上二界中各三除恚有六。故三界迷理煩惱有八十八。迷事煩惱總有十種故。三界中總有九十八使也。

第六明斷惑得果者。見道位前順決擇分。雖觀四諦而由未斷見所斷惑未見真諦。自此已去以無漏道斷迷理惑親見諦理得見道名。此位亦名正性離生。此見道已上聖有二十七。總頌曰。

信見身慧俱 向果各有四

七反家並種 中生有無上

退思護住法 堪達並不動

總以有為無漏五蘊擇滅無為六法為體。得果二種。一者次第二者超越。且說次第後論超越。次第行者在於忍位。依未至禪修於八諦十六觀行。略至唯觀於欲界苦。次世第一剎那心。後以苦法忍為無間道。乃至道類智解脫。總有八無間八解脫。第八無間為近無間。第八解脫一剎那中盡斷三界見諦煩惱。唯是無漏頓斷九品見所斷惑故。修道有二。通用有漏無漏道故證須陀洹果。須陀洹者名為預流。問曰此預流名為目何義。若初得聖道名為預流者。即預流名四向四果八人之從後向前數。應目初向第八人也。又釋八忍中從後向前數苦法忍應為預流。答此預流名目得初果不目第八。見道位中聖者有二。一隨信行二隨法行。由根利鈍故立此名。隨信行者。由信隨行名隨信行。隨法行者。彼於先時由自披閱契經等法。隨行義故故立此名。修道位中諸鈍根者轉名信解。諸利根者轉名見至。

欲界修惑有其九品。色界初禪有九品。乃至非想亦有九品。即是九九八十一品。失德各分九品。謂下下下中下上。中下中中中上。上下上中上上。應知故此中下下品道勢力能斷上上品障。如是乃至上上品道勢力能斷下下品障。上上品等諸能治德初未有故。此德有時上上品等失已無故。欲界修惑九品之中。依未至定斷初一品乃至五品名斯陀含向。斷第六品第六解脫道起證斯陀含果。唐雲一來。此人一來人間而般涅槃故名一來。向天亦爾。薄貪瞋癡。唯有下品三品惑故。斷欲界惑七八品者名阿那含向斷第九品盡第九解脫道證阿那含果。唐雲不還。必不還來生欲界故。亦名五下結斷。

那含有七。一中般二生般三有行四無行五上流六樂慧七樂定。樂慧者。生色淨居有五那含是。樂定者。斷色界惑生無色界名曰上流。斷彼初品而至非想第九品無礙道來名羅漢向。斷彼非想第九惑盡解脫道中證羅漢果。羅漢有六。一退法二思法三護法四安住法五堪達法六不動法。於此六中前之五種。從先學位信解姓生。即此總名時愛心解脫。要以待時及解脫故。不動法者。此即名為不動心解脫。以無退動及心解脫。亦說名為不時解脫。以不待時及解脫故。此從學位見至姓生。此羅漢果有二涅槃。一者有餘二者無餘。斷結惑盡身智猶存名曰有餘。身智俱亡名曰無餘。此之四果總名沙門。

第七明定不定性者。得應果人有二種別。一定性二不定性。若定性者。住於此位灰身滅智入無餘界。不定性者。遇善智識迴心向大受變易身。修於大行終成正覺瑜伽論疏雲問諸阿羅漢住有餘依涅槃界中。住何等心於無餘依般涅槃界當般涅槃耶。答於一切相不復思惟。正思真如界漸入滅定滅轉識等。次異熟捨所依止。由異熟識無有取故。諸識等不謂得生。餘法清淨無為離垢真如法界在。若依此文一切阿羅漢於無餘依涅槃界中。欲般涅槃時要入滅盡定。方次即般無餘涅槃。問若爾慧解脫阿羅漢應不般涅槃。答有二釋。廣如疏述。

第八明理無分隔者。宣律師雲。原夫大小二乘理無分隔。對機設藥除病為先。故鹿野初唱本為聲聞。八萬諸天便發大道。雙林告滅終顯佛性。而有聽眾果成羅漢。以此推之。悟解在心不唯教指。故世尊處世深達物機。凡所施為必以威儀為主(云云)

勝鬘經雲。毘尼者即大乘也(云云)智度論雲。八十部屍羅波羅蜜(云云)摩耶經雲年小比丘親於眾中毀呰毘尼。當知是為法滅之相(云云)又雲。初心大士同聲聞律儀。護譏嫌戒性重無別(云云)大般若經雲。佛於鹿野初轉法輪。無量眾生發聲聞心。無量眾生發緣覺心。無量眾生發菩提心。證於初地二地。三地乃至十地(云云)如是文證非一。如上聲聞人所修所證也。四阿含等經二百四十部六百一十八卷。摩訶僧祇及根本有部等律五十四部四百十六卷。大毘婆沙發智六足等論三十六部六百九十八卷。是其所宗三藏法門也。我聖朝所見傳數如此。天竺所有甚多。然其要旨不出此是則所謂羊車也。喻曰。大日經有聲聞真言真言曰。

^h□^e□^b□^h□^b□^h□^h□^b□^h□^h□^e□^h□^b□^h□

初醯字有訶聲是行是喜即聲聞行。有伊聲即聲聞三昧也次睹字有多聲即聲聞所入如如也。有鄔聲三昧也。次有缽字。聲聞所見第一義諦。帶羅字即小乘所離六塵。帝也乘如之義也是聲聞所乘之乘。毘有縛聲是縛也縛則煩惱。有伊聲則無縛三昧揭多離也行也。已下怖障義。聲聞人厭怖生死極切故。此真言是法佛如來。大悲願力為利有情說之。若有眾生應以此法入道者。令從此門入大悲藏。是則法界一門法身一德。若得此意聲聞乘即是佛乘無二無別。若不可知者。則菩薩之毒大士之魔。不可不詳。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四(終)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五 

拔業因種住心第五

拔業因種心者。麟角之所證部行之所行。觀因緣於十二厭生死乎四五。見彼華葉覺四相之無常。住此林落證三昧於無言。業惱株杌猶此而拔。無明種子因之而斷。爪犢遙望不近。建聲何得窺窬。游泳湛寂之潭優遊無為之宮。自然屍羅無授而具。無師智慧自我而獲。三十七品不由他悟。蘊處界善不待藍色。身通度人不用言語。大悲闕無方便不具但自盡苦證得寂滅。故經雲。拔業煩惱株杌無明種子生十二因緣。

又雲。是中辟支佛復有小差別。謂三昧分異淨除於業生。

釋雲。謂十二因緣者。守護國界經雲。復次善男子。如來於一切靜慮解脫等持等至。伏滅煩惱生起因緣皆如實知。佛云何知謂知眾生煩惱生起。以何因生以何緣生。滅惑清淨何因能滅何緣能滅。此中煩惱生因緣者。謂不正思惟。以此為其因無明為緣。無明為因行為緣。行為因。識為緣。識為因名色為緣。名色為因六處為緣。六處為因觸為緣。觸為因受為緣。受為因愛為緣。受為因取為緣。取為因有為緣。有為因生為緣生為因老死為緣。煩惱為因業為緣。見為因貪為緣。隨眠煩惱為因現行煩惱為緣。此是煩惱生起因緣。云何眾生滅諸煩惱所有因緣。有二種因有二種緣。云何為二。一從他聞種種隨順法聲。二者內心起於正念。

復次有二種因有二種緣。能令眾生清淨解脫。謂奢摩他心一境故。毘缽舍那能善巧故。復次有二種因有二種緣。不來智故如來智故。復有二種因緣。微細觀察無生理故近解脫故。復有二種因緣。具足行故智慧解脫現在前故。復有二種因緣。謂盡智故無生智故。復有二種因緣。隨順覺悟真諦理故。隨順獲得真諦智故。此是眾生除滅煩惱清淨因緣。如來悉知。復次善男子。煩惱因緣無有數量。解脫因緣亦無有數量。或有煩惱能與解脫以為因緣。觀實體故。或有解脫能與煩惱以為因緣。生執著故。又雲。緣覺觀察因果。住無言說法不轉無言說於一切法證極滅語言三昧。

釋雲。業者惡業。因則十二因緣。種者無明種子。如聲聞極觀察智解了唯蘊無我。以厭怖心重故。疾斷煩惱自證涅槃不能分拆推求十二因緣實相。辟支佛智慧深利故。能以總別之相深觀察之。見一切集法皆是滅法。此與聲聞異。又辟支佛觀一切集法皆悉如涅槃相。於種種有為境界中。皆亦戲論風息能證此二種三昧。故拔業煩惱株杌及無明種子。是則辟支佛學處證處。此拔業因種一句中。悉攝辟支佛乘盡。故緣覺乘名拔業因種住心。華嚴經雲。上品十善自利清淨。不從他教自覺悟故。大悲方便不具足故。悟解甚深緣生法故。

大乘同性經雲。辟支佛有十種地。一者苦行具足地。二者自覺甚深十二因緣地。三者覺了四聖諦地。四者甚深利智地。五者八聖道地。六者覺了法界虛空界眾生界地。七者證寂滅地。八者六通地。九者徹祕密地。十者習氣漸薄地。是名十種辟支佛地。瑜伽論第三十四雲。云何獨覺地。當知此地有五種相。一者種性二者道三者習四者住五者行。云何獨覺種姓謂由三相應正了知。一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薄塵種姓。由此因緣於憒鬧處心不愛樂。於寂靜處深心愛樂。二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薄悲種姓。由是因緣。於說正法利有情事心不愛樂。於小思務寂靜住中深心愛樂。三者本性獨覺。先未證得彼菩提時有中根種姓是慢行類。由是因緣深心希願無師無敵而證菩提。云何獨覺道。謂由三相知正了知。謂有一類安住獨覺種姓。經於百劫值佛出世。親近承事成就相續。專心求證獨覺菩提。於蘊善巧於處善巧。於界善巧於緣起善巧。於處非處善巧於諦善巧勤修學故。於當來世速能證得獨覺菩提。如是名為初獨覺道。

復有一類值佛出世。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於先所未起順決擇分善根引發令起。謂煖頂忍。而無力能即於此生證法現觀得沙門果。復修蘊善巧修處善巧。修界善巧修緣起善巧。修處非處善巧修諦善巧故。於當來世能證法現觀得沙門果。是名第二獨覺道。

復有一類值佛出世。親近善士聽聞正法如理作意。證法現觀得沙門果。而無力能於一切種至極究竟畢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阿羅漢果。復修蘊善巧修處善巧。修界善巧修緣起善巧。修處非處善巧修諦善巧故。依出世道於當來世至極究竟畢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阿羅漢果。是名第三獨覺道。

云何獨覺習。謂有一類依初獨覺道。滿足百劫修集資糧。過百劫已出無佛世。無師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證法現觀得獨覺菩提果。永斷一切煩惱成阿羅漢。復有一類或依第二或依第三獨覺道。由彼因緣出無佛世。無師自能修三十七菩提分法。或證法現觀乃至得阿羅漢果。或得沙門果。至極究竟畢竟離垢。畢竟證得梵行邊際。證得最上阿羅漢果。當知此中由初習故成獨覺者名麟角喻。由第二第三習故成獨勝者名部行喻。云何獨覺住。謂初所習麟角喻獨覺。樂處孤林樂獨居住。樂甚深勝解。樂觀察甚深緣起道理。樂安住最極空無願無相作意。若第二第三所習部行喻獨勝。不必一向樂處孤林樂獨居住。亦樂部眾共相雜住。所餘住相如麟角喻。云何獨覺行。謂一切獨覺。隨依彼彼村邑聚落而住。善護其身善守諸根善住正念。隨入彼彼村邑聚落。或為乞食或濟度他下劣愚昧。以身濟度不以語言。何以故。唯現身相為彼說法不發言故。示現種種神通境界。乃至為令心誹謗者生歸向故。又彼一切應知本來一向趣寂。

或雲。明獨覺者此有二種。一者麟角喻獨覺。二者部行獨覺。麟角喻者。曾於百劫以修因行。於自乘解脫深種善根。最後身時出無佛世。但觀世間所有草木春生夏榮秋衰冬落。而悟無常便成無學。猶麟之角獨一無二故也。故瑜伽釋雲。常樂善寂不欲雜居。修加行滿無師自悟。永出世間故名獨覺。部行者。是人本是緣覺種姓。常樂觀察十二緣法。於最後身值佛為說十二緣法而得悟道。故法華雲。從佛世尊聞法信受。慇勤精進求自然慧。樂獨善寂深知諸法因緣。是名辟支佛乘。此有眾多部類。而行故名部行。

此二成覺斷見修惑都有一百六十心。諸緣覺乘法爾皆於凡夫位時。無所有處已下諸惑先已斷竟。後入見道有十六心如前說。但法忍法智不斷惑可知。斷修所斷惑。上之八地每地九品各有二心。合有一百四十四心。通前見位總有一百六十心耳。

次明大覺者。小乘成佛總有四階。一於三無數劫修行有漏四波羅蜜。除禪定般若為種智因。二於百劫中修相好因。三最後身出家已後。修有漏四禪四無色定。斷非想已下所有諸惑。四菩提樹下三十四心斷惑成佛(云云)對法論第十三捲雲。獨覺乘補特伽羅者。謂住獨覺法性若定不定性。是中根自求解脫發弘正願。修厭離貪緣解脫意樂。及修獨證菩提意樂。即聲聞藏為所緣境。精進修行法隨法行。或先未起順決擇分。或先已起順決擇分。或先未得果。或先已得果。出無佛世唯內正思惟聖道現前。或如麟角獨住。或復獨勝部行得盡苦際。若先未起順決擇分。亦不得果。如是等方成麟角獨住。所餘當成獨勝部行等(云云)或雲。先未起順決擇乃至先已得果。下雲未起決擇分未得果。

此二迴心成麟角所餘成眾出者。此中已得順決擇分與未得果何異。法師雲。今大乘雲。未得決擇分迴心者唯此成麟角。餘三句成眾出。何已決未得果言已對句成故。此義不然如下解。又從聲聞迴心入緣覺。從煖頂忍迴心不至世第一法位。以前三位有多剎那。世第一法唯一剎那故不得轉勝。若如毘婆沙使揵度。又如俱舍論偈曰。轉三餘。釋曰。轉聲聞三善根。成異正覺獨覺乘。不世第一法。只一剎那不迴心故。此小乘義。今大乘不然。義曰。世第一法亦多剎那。何以得知。即此前論文雲世第一法即此生故。非剎那剎那。若以此義四位俱得迴心。又世第一法不得出觀。唯在觀中云何得迴心。亦不得也唯前三位。

又以不定性人各有三乘種子。

若迴心已即獨覺種子生獨覺果。以羅漢等迴心亦成獨覺故。若已聲聞六十劫修習。解脫分迴心入獨覺時成眾出。若至獨覺解脫分等善根位等中。更四十劫練者成麟角此。大智度論雲。言已得決擇分成眾出者。約不練根入涅槃語。此中言未起決擇分及未得果迴心成麟角者。此中有義。大義曰若未起決擇至迴心者皆成麟角。大小乘咸然此義決定。疑曰。若已六十劫未迴心時修習。及迴心已更四十劫修習可爾。若雖已六十劫修。迴心已更不四十劫練根。又先非六十劫人但三生人等迴心後不修習。雖未起決擇分。已不多修習故此人成何者。義曰。此人一向利根。先未修習已迴心。及未迴心時已六十劫修習迴心。必經獨覺位。或百劫或四十劫修習必成麟角。無異文故。如決擇分六十四文解。其已入決擇分位。迴心者有二人。一已經六十劫修習及未修習。迴心已更四十劫及百劫練根此人定成麟角。故論雲復未得果者有成麟角。二經六十劫已迴心及未六十劫已迴心迴心已不經四十劫乃至百劫修習者。此人成眾出。

故論雲已起決擇分者成獨勝部。故論雲。有已起決擇分成眾出未得果者成麟角。有此二文不同。非餘三果向迴心成麟角。由已得果故。其迴心時。三乘各於何位等者。大義曰。若二乘人迴心向大者。從初發心乃至得二乘無學已來皆得。其有成果不同如前釋。若大乘獨覺退等者。至下退中釋。又其迴心時至所。迴心取果處何位。釋曰。大乘並至初行位。其有迴心取獨覺者。以緣境位行與聲聞相似故。隨何位解脫分迴心。即次第至獨覺此位。又還至獨覺初行位。以根性異故不可超位。若已得決擇分善及果已去者。皆隨次第至獨覺此位。問其取獨覺果時刻。須取那含果後方取獨覺果。以非想地非有漏心所厭故。

廣如前釋。龍猛菩薩菩提心論雲。又二乘之人。聲聞執四諦法。緣覺執十二因緣。知四大五陰畢竟磨滅。深起厭離破眾生執。勤修本法剋證其果。趣本涅槃以為究竟。真言行者當觀。二乘之人雖破人執猶有法執。但淨意識不知其他。久久成果位以灰身滅智。趣其涅槃如太虛空湛然常寂。有定性者難可發生。要待劫限等滿方乃發生。若不定性者無論劫限。遇緣便迴心向大。從化城起以為超三界。謂宿信佛故。乃蒙諸佛菩薩加持力。而以方便遂發大心。乃從初十信下遍歷諸位。經三無數劫難行苦行然得成佛。既知聲聞緣覺智慧狹劣亦不可樂。十住論雲。復有二過應疾遠離。一貪聲聞地。二貪辟支佛地。偈雲。

若墮聲聞地 及辟支佛地

是名菩薩死 亦名一切失

雖墮於地獄 不應生怖畏

若墮於二乘 畢竟遮佛道

佛說愛命者 斬首則大畏

如是欲作佛 二乘應大畏

喻曰。此乘有二種意。一淺略二祕密淺略意如前已說。祕密義者。大日經有緣覺真言。此一字真言攝一切緣覺乘法盡。彼真言曰。

^b□^b□^h□^b□^h□^h□^e□^h□^b□

□字門顯一切諸法無言說義。是則緣覺所證之極也。若有眾生從此法門應得度者。即便誦持此真言法。得入法界胎藏。亦是法佛一體萬德之一。不知此義深可哀愍。胎藏曼荼羅所以置聲聞緣覺。良有深意。

祕密曼荼羅十住心論卷第五(終)

  • 0
  • 頂一下
  • 推薦閱讀:

    國際貿易網站
    小眾神器網站來了
    全球各國YAHOO網站:雅虎美國、日本、香港、英國、德國、法國、澳大利亞、巴西、印度……
    CDN網站加速的工作流程
    多種在線鬧鐘網站

    TAG:網站 | 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