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漲價背後是何邏輯?看不懂的人負責買單!
來源:鳳凰房產、功夫財經、米筐投資 、政商摘要
始於今年3月份以來的調控風暴的目的已經變得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不準漲!
每一次調控見效的時候,媒體開始喊降價,其實是一種苦肉計,暗示調控已經見效,不要再加碼。這是一種屢屢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策略而已。
那麼,房價漲跌背後究竟是何種邏輯呢?
短期,信貸槓桿撬動房價
錢流向哪裡,哪裡就會有泡沫。
這裡的錢不僅指存量的錢,更指增量的錢——信貸,也可以說是信用/貸款/債務/槓桿,它是憑空產生的。100萬的房子,你只掏了30萬首付(存量的錢),另外的70萬是從銀行借貸的(增量的錢)——是銀行對你的信任而憑空創造出來的。
是的,短期看房價是由信貸槓桿撬動的:日本房價起始於1980S年代的信貸擴張,終結於1990S年代初的信貸收縮;美國房價起始於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後的信貸擴張,終結於2006年前後的信貸收縮;中國曆次調控房價漲跌最終靠的都是信貸。
是大量普通人藉助信貸槓桿的東風推動了歷次房價大漲,也因此才有「天下買房武功 唯屌絲接盤不破」的說法。
信貸寬鬆——貸款就多——貸款流入樓市——而貸款就是錢——於是錢就流入樓市——錢多推動房價上漲。
長期,房價靠供需/財富積累
房價漲幅和經濟增長並非迅速相關,而是滯後的——吃飽穿暖後,才會改善居住。
日本經濟蓬勃發展於六七十年代,房價泡沫卻處在八九十年代;中國經濟起飛於1980S年代,經過二十餘年的積累,泡沫啟動於2000S年代;美國最近的一次的房產泡沫破滅於2007年前後,卻因為1970S年代經濟滯漲消除後,有八九十年代財富積累的底子。
城邦經濟體的香港有些特殊,1997年前的房價大趨勢上漲,因為經濟繁榮、財富積澱的結果,而2004年開始的這波樓市泡沫則是由大陸資金南下推動的。
是的,財富的積累產生了住房的需求,需求的增加造成了房價的上漲,而若有信貸寬鬆的刺激,就極易產生樓市泡沫。
是的,城市房價的漲跌,長期取決於人口的流入及流入人口的財富多寡和創富能力。
中國房地產四大變局
一是供求關係逆轉。在人均居住面積已經超過30平,戶均擁有住房超過1.5套的情況下,除了極個別的城市,比如北京,80%以上的城市供需基本平衡。以北上廣深為代表的大城市已經進入真正的存量房市場。
二是經濟和貨幣周期逆轉。過去18年,中國房地產的周期和中國經濟高增長的周期重疊發揮效應,中國處在一個前所未有的貨幣化加速的過程中,貨幣化導致的一個結果就是房價的快速上漲和泡沫的累積。很多國家都是如此,但是,這個周期在終結。
三是人口周期的逆轉。中國已經基本告別了過去的人口紅利,不久的將來,中國人口絕對下降的轉折點會到來,80後和90後兩個最大的嬰兒潮引發的住房井噴需求正在終結,未來中國的住房需求將遠低於開發商炒作的數量。
四是國際資本流入的逆轉。隨著中國經濟高增長周期的終結,國際資本減緩流入中國。
房地產邏輯劇烈變化
這四大變局意味著,不管今年是否出台嚴厲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房地產的邏輯都已經出現了劇烈的變化。在這種情況下,對於市場可能出現的突發巨變必須要有心理準備。
況且,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市場迎來了真正真正真正的「史上最嚴」的調控。而且,各種手段無所不用其極,除了限購限貸限賣限離限價,更重要的是,今年3月份以來的調控風暴的目的已經變得非常簡單粗暴:那就是,不準漲!
馬光遠曾經指出,在所有的舉措里,除了限購這種常規性的武器,更可怕的是另外兩個:
一是通過政策窗口限制房貸。在3月份央行發出通知的時候,我就指出,限制房貸是最可怕的,因為這等於把水流給切斷了;
二是限賣,限賣等於讓市場停滯。一個高溫的市場,不怕慢慢降溫,最怕突然冷凍。因為市場的情緒都處在高度恐慌的狀態,一旦交易停滯,導致的踩踏效應是很可怕的。
其實,中國的每一次調控都是很有效果的,每一次調控以後市場都會出現調整,但中國房地產調控最大的問題是調控政策堅持不住。
一旦市場出現真正的調整,政府就會立即放鬆調控,甚至政策會立即來一個180度的大轉彎,從打壓到刺激,導致市場報復性反彈,最終給市場造成的感覺是調控根本沒用。
馬光遠強調:
在本次調控逐漸嚴厲之時,調控肯定有效,降溫是必然的,但仍然有一些人堅守什麼「有生之年看不到房價下降」、「京滬永遠漲」這些陳詞濫調。
過去對了,不等於以後對,這是個簡單的常識。況且面對的是如此不理性的調控,氣急敗壞的調控,講究政治正確的調控。記住:沒有什麼調控不了的價格,只要看是否真的調。
我為什麼說這次肯定「變天」,是因為這次調的目的就是不讓再漲了,膨脹的房地產泡沫已經讓我們嗅到了脆裂的聲音。高層不斷要求金融穩定,這些信號解讀起來並不複雜,千萬不要在這個高點多博弈。
就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去年的熱點城市而言,市場已經降溫是肯定的。
熱點城市,特別是北京的情況是:瘋漲停止了,觀望出現了,價格有談的餘地了,但絕大多數的樓盤並沒有出現實質性的降價,買賣雙方都開始觀望而已。但是,媒體為什麼這麼熱衷報道降價呢?
這是他們熱衷報道漲價是一個道理,背後都是希望影響政策。
每一次調控見效的時候,媒體開始喊降價,其實是一種苦肉計,暗示調控已經見效,不要再加碼。這是一種屢屢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出現的策略而已。
推薦閱讀:
※木材行業「漲價潮」持續發熱,行業或面臨洗牌!
※港奶粉漲價潮 最高達9.2%
※雷軍表無奈:6年後,小米6漲價500元
※泰國旅遊簽免費了!落地簽也不漲價了!
※酒鬼酒三兩三每瓶提價2元,小酒提價潮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