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皇帝列表
06-13
明朝皇帝列表姓名廟號謚號年號陵墓朱元璋太祖高皇帝洪武(1368年——1398年)孝陵朱允炆惠宗成皇帝建文(1399年——1402年)下落不明朱棣成祖文皇帝永樂(1403年——1424年)長陵朱高熾仁宗昭皇帝洪熙(1424年——1425年)獻陵朱瞻基宣宗章皇帝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朱祁鎮英宗睿皇帝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裕陵朱祁鈺代宗景皇帝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朱見深憲宗純皇帝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朱祐樘孝宗敬皇帝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朱厚照武宗毅皇帝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朱厚熜世宗肅皇帝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朱載垕穆宗庄皇帝隆慶(1567年——1572年)昭陵朱翊鈞神宗顯皇帝萬曆(1573年——1620年)定陵朱常洛光宗貞皇帝泰昌(1620年)實際在位一個月慶陵朱由校熹宗悊皇帝天啟(1621年——1627年)德陵朱由檢思宗烈皇帝崇禎(1628年——1644年)思陵南明皇帝列表姓名廟號謚號年號陵墓朱由崧安宗簡皇帝弘光(1644年——1645年)待考朱聿鍵紹宗襄皇帝隆武(1645年——1646年)隆武陵朱聿鐭文宗節皇帝紹武(1646年)紹武陵朱由榔昭宗匡皇帝永曆(1646年——1662年)永曆陵註:明太祖孝陵位於南京紫金山南麓,惠宗與安宗葬處不明,景泰陵位於北京海淀區玉泉山北麓,隆武陵位於福州羅漢嶺,紹武陵位於廣州越秀公園內,永曆陵位於貴州都勻高塘山,明顯陵位於湖北鍾祥市,其餘十三位皇帝陵墓位於北京昌平區天壽山明十三陵。明朝皇帝簡介及在位時間年號廟號名字出生在位時間即位年齡死亡在位年數死時年齡世系陵寢洪武太祖朱元璋13281368-13984113983171朱世珍之第三子明孝陵建文惠帝朱允炆13771399-140222不詳4不詳太祖之孫不詳太子朱標次子永樂成祖朱棣13601403-14244314242265朱元璋之第四子長陵洪熙仁宗朱高熾13781425471425148朱棣之長子獻陵宣德宣宗朱瞻基13981426-14352814351038朱高熾之長子景陵正統英宗朱祁鎮14271436-1449914641338朱瞻基之長子裕陵天順1457-14647景泰代宗朱祁鈺14281450-1457221457830朱瞻基之次子景泰陵成化憲宗朱見深14471465-14871814872341朱祁鎮之長子茂陵弘治孝宗朱祐樘14701488-15051815051836見深之第三子泰陵正德武宗朱厚照14911506-15211515211631朱右樘之長子康陵嘉靖世宗朱厚熜15071522-15661515664560朱右樘之侄永陵興獻王朱祐杬次子隆慶穆宗朱載垕15371567-1572301572636朱厚熜之第三子昭陵萬曆神宗朱翊鈞15631573-16201016204858朱載後之第三子定陵泰昌光宗朱常洛158216203916201月39朱翊鈞之長子慶陵天啟熹宗朱由校16051621-1627161627723朱常洛之長子德陵崇禎思宗朱由檢16101628-16441816441735朱常洛之第五子思陵一、明太祖朱元璋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明朝開國皇帝,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在位31年,死於1398年,時年71歲。在位期間,廢除行省制,打擊貪官。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廟號太祖,謚號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葬於南京明孝陵。二、明惠帝朱允炆明惠帝朱允炆(1377-1402),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是明朝第二位皇帝,1398年即位,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改年號建文,稱建文帝。在位5年,年號「建文」。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朱元璋考慮隨著子孫繁衍,甚至都為他們設定好了名字。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在靖難之變後下落不明,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明太祖朱元璋執意立長,立他的孫子朱允炆為皇太子是造成此悲劇的原因。廟號惠宗,南明安宗朱由崧追尊建文帝謚號為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清朝乾隆元年上謚號為恭閔惠皇帝,後世有人以其年號而稱建文帝。三、明成祖朱棣明成祖朱棣(1360年6月1日—1424年8月12日),安徽鳳陽人,洪武三年(1370年),受封燕王。 朱元璋去世後,繼位的建文帝朱允炆實行削藩,朱棣遂於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發動靖難之役,四年六月攻入南京,殺方孝孺等人,奪取了皇位。次年改元永樂(1403~1424年)。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他統治期間社會安定、國家富強,由於成祖年號為「永樂」,後世稱這一時期為「永樂盛世」。死於1424年,時年65歲。在位23年。原廟號為「太宗」,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百多年後由明世宗朱厚熜改廟號為「成祖」,改謚號「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長陵。四、明仁宗朱高熾明仁宗朱高熾(1378-1425),為明成祖朱棣長子。在位僅十月,終年47歲。在位期間,立皇后皇后張氏。共有子十人,女七人。洪熙元年(1425)五月二十九日。朱高熾猝死於宮內欽安殿。在位期間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為仁宣之治的繁榮打下基礎。廟號仁宗,謚號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獻陵。五、明宣宗朱瞻基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1月31日),漢族,建文元年年(1399年)二月初九[1]生於燕王府。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永樂九年(1411年)立為皇太孫,數度隨成祖征討。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號宣德,成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漢王朱高煦叛亂,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聽從閣臣楊士奇、楊榮等建議,停止對交阯用兵,與明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 宣德十年(1435)正月初三日,逝於乾清宮,享年38歲。廟號:宣宗,謚號「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景陵。六、英宗朱祁鎮明英宗朱祁鎮。明宣宗長子。9歲即位。初大事權歸皇太后張氏,以累朝元老楊士奇、楊榮、楊溥主持政務 ,繼續推行仁宣朝的各項政策,社會經濟也有所發展。張氏死後,三楊去位,寵信太監王振,振遂廣植朋黨,啟明代宦官專權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聽從王振之言親征,抵土木堡兵敗被俘。成王朱祁鈺被擁立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釋回京,被尊為太上皇,軟禁於南宮。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發動兵變,迎英宗複位,改元天順。這位經歷了「土木之變」,被擄去做俘虜,後艱難歸國複位並沒有什麼建樹,反而一生都受制於人的皇帝在臨終前,卻下遺詔說:「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後世勿復為。」這樣,最終廢止了慘無人道的人殉制度。廟號英宗,謚曰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裕陵。七、明景帝朱祁鈺明景帝朱祁鈺(1428-1457),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後被擁立為帝(1449年),年號「景泰」,即位後,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後,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57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於1457年,在位9年時,年30歲。廟號代宗,謚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以「王」的身份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稱為景泰陵。他是明代遷都北京之後,唯一一位沒有葬於明十三陵的皇帝。八、明憲宗朱見深明憲宗朱見深(1447-1487),明英宗長子,明朝第八代皇帝。初名朱見浚。土木之變,英宗被瓦剌擄去。景泰三年(1452)明代宗即位後,被廢為沂王,天順元年(1457)英宗復辟,又被立為皇太子,改名朱見深。初年為于謙平冤昭雪,恢復景帝帝號,又能體諒民情,勵精圖治。在位末年,好方術,終日沉溺於後宮與比他大19歲的宮女萬貴妃享樂,並寵信宦官汪直、梁芳等人,以至奸佞當權,西廠橫恣,朝綱敗壞。廟號憲宗,謚曰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茂陵。九、明孝宗朱佑樘明孝宗朱祐樘(1470-1505),年號「弘治」,憲宗皇帝第三子。1487年即位,在位期間,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勤於政事,勵精圖治,驅除宮內奸臣,任用王恕、劉大夏等為人正直的賢臣,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明朝再度中興盛世。史稱「弘治中興」, 被譽為「中興之令主」。死於1505年,在位19年,享年36歲。廟號孝宗,謚號「建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泰陵。十、明武宗朱厚照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公元1521年),年號「正德」,父親明孝宗朱祐樘,母親張皇后,公元1505年—公元1521年在位,明武宗是歷史上很有爭議的一位皇帝。以往很多人認為他荒淫暴戾,怪誕無恥,是少見的無道昏君。然而通過近些年來歷史學界的研究,人們對武宗的認識有所改變,有人認為他追求個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為人卻又平易近人,心地善良,是極具個性色彩的一個人。廟號「武宗」,謚號「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康陵。十一、明世宗朱厚熜明世宗朱厚熜(1507-1566) ,憲宗孫,父興獻王。1521年即位,年號「嘉靖」,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用寬民,但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農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藥中毒死,在位46年,時年60歲。廟號世宗,謚號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永陵。十二、明穆宗朱載垕明穆宗朱載垕(1537-1572),世宗第三子,1566年即位,年號「隆慶」。在位7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廟號穆宗,後被謚為庄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昭陵。十三、明神宗朱翊鈞明神宗朱翊鈞(1563-1620),穆宗第三子。1572年即位,即位時才10歲,年號「萬曆」,由皇太后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神宗親政後,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窺視中原。神宗在位48年,死於1620年,時年58歲,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廟號神宗,謚號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定陵。十四、明光宗朱常洛明光宗朱常洛(1582-1620),漢族,年號泰昌,明代第14位皇帝,1620年即位,在位一個月。明神宗萬曆帝長子,母王恭妃。朱常洛是明代傳奇色彩最濃的一位皇帝,明宮三大疑案都與他有關,萬曆皇帝並不喜愛這位太子,他的位置曾一度岌岌可危,苦熬了三十九年之後,他終於得到了夢寐以求的皇帝寶座,但是光宗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於淫慾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後因服用丹砂過度,就在他即位的第三十天清晨,這位剛要展翅高飛的皇帝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時年39歲。死後謚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慶陵。《謚法》云:「能紹前業曰光」。廟號光宗,謚號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葬於明十三陵之慶陵。十五、明熹宗朱由校明熹宗朱由校(公元1605-1627年),明末皇帝,光宗長子,年號「天啟」。1620年陰曆九月—1627年陰曆八月在位,年號天啟(1621—1627年),故又稱天啟帝。明光宗朱常洛長子,父親光宗在位僅29天便因「紅丸案」而暴斃,朱由校經過「移宮案」的風波,為群臣擁立繼位。在位7年,因嬉樂過度成病(一說曾落水,留下病根),於1627年服用「仙藥」而死,終年23歲,謚熹宗,葬於德陵(今北京市十三陵),是明朝營建的最後一座皇陵。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政治腐敗。努爾哈赤乘機攻佔瀋陽。天啟帝有三男二女,無一長成。終無子,遺詔立五弟信王朱由檢為皇帝,即後來的明思宗(崇禎帝)。熹宗好木工,又稱木工皇帝。即位之後不理朝政,魏忠賢等人擅權,朝政日益敗壞。天啟七年(1627年),落水生病的熹宗服用「仙藥」身亡,享年二十三。葬於明十三陵之德陵。十六、明思宗朱由檢思宗朱由檢(1610-1644),光宗第五子,1627年即位,年號「崇禎」。即位後,大力剷除閹黨,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惜乎大勢已傾……遂至潰爛而莫可救」。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加上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4月25日,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時只有一個叫王承恩的太監跟隨一起從死。死前留下遺言:「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賊直逼京師。雖朕涼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諸臣誤朕也。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翻譯:我德行淺薄、身體孱弱,以致於上觸天怒,受到上天懲罰,但是都因眾位大臣誤導了我啊。我死後沒臉面去見老祖宗,(所以)我自己摘去皇冠,用頭髮蓋住臉。(哪怕)任憑賊人把我屍身分割,(只希望)不要傷害一個百姓。這段話,可以歸結為三層意思,一是「諸臣之誤朕」,有推卸責任之嫌;二是「無面目見祖宗」,這是真正痛心的事;三是「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這也應是真心話,他畢竟不是一位殘暴之君。弔死煤山的崇禎皇帝為何死前殺了眾子女妃嬪?此前,他先是命令周皇后自裁,然後叫來年方十五歲的樂安公主,大呼「汝何故生我家?!」說完揮劍斬向自己的親生女兒,幸好只是砍斷了左臂,保住了一條性命。其後崇禎又殺死了自己的小女兒年僅6歲的昭仁公主和幾個妃子,登上了萬歲山(清順治十二年(1655)將萬歲山改稱景山.)。在一棵比人略高的海棠樹(一說「古槐」)下,自縊身亡。其時崇禎穿著藍色的衣服,左腳光著,右腳穿一隻紅鞋。歷朝的末代皇帝,下場都很凄慘,不過淪落到崇禎這個地步,恐怕也算的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憑心而論,比起祖父和父親,崇禎還不算是個昏庸的主子。但我們的規矩,一個朝代的所有弊政,最後都要算到末代皇帝身上。除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殺袁崇煥外,崇禎也並沒有做什麼太出格的事情。朝初也曾有過重整山河的志向。不過大明江山的確氣數已盡,該來的最終也無法避免。只是崇禎死在賊寇李自成手中,著實令人惋惜。「任賊分裂朕屍,勿傷百姓一人。」上下5000年,哪個皇帝死前還惦記著百姓呢?一個皇帝死前能說出這種話,也足以名列汗青了。這才是真正的黃帝的子孫,龍的傳人。寧願站著死,不願跪著生。堪比崖山壯士。這也是儒家文化真正的可貴的地方。朱由檢死後廟號懷宗,後改思宗、毅宗。清朝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朱由崧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葬於十三陵思陵。中國古代廟號、謚號、帝號、年號簡介及區別關於明朝皇帝的陵墓明十三陵是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區境內的燕山山麓的天壽山。明朝自開國以來,從明太祖朱元璋傳到明思宗朱由檢(即崇禎皇帝),共傳了16位皇帝。其中除了開國皇帝、明太祖朱元璋葬在南京明孝陵,還有那個在靖難役中不知所蹤的第二任皇帝建文帝朱允炆外,其餘14位皇帝中的13位,就連亡國之君弔死煤山的明思宗朱由檢,都葬在了北京的明十三陵:長陵(成祖)、獻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憲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慶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唯獨第七任皇帝——明代宗朱祁鈺,卻沒被葬入十三陵。朱祁鈺被害死,英宗不承認他是皇帝,將其在天壽山區域內修建的陵墓也給搗毀了。而以「王」的身份將他葬於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稱為景泰陵。關於殉葬帝死妃殉的惡俗在漢初即被劉邦廢除了,但到14世紀又被明太祖朱元璋復活了,處死了46名妃子宮人為他殉葬。朱棣死後,也有活人殉葬(筆者另著《帝王秘事》中曾專門寫了此事)。朱棣死後,關於嬪妃宮女殉葬的事就提上了議事日程,嗣皇帝、朱棣的大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圈定了殉葬者的名單。「帝崩,宮人殉葬者三十餘人。當死之日,皆餉之於庭,餉輟,俱引升堂,哭聲震殿閣。堂上置木小床,使立其上,掛繩圍於其上,以頭納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頸而死。」上面這段文字並不見於中國文獻,出自朝鮮的《李朝世宗實錄》。朝鮮為何有這段記載?大概是因所殉嬪妃中有兩位朝鮮選獻的美女——韓氏和崔氏。處死所殉嬪妃的情景,相當讓人難過和不忍。實錄中是這樣記的:「韓氏臨死,顧謂金黑曰:『娘,吾去!娘,吾去!』語未竟,旁有宦者去床,乃與崔氏俱死。」當時,殉葬儀式由朱高熾親自到場主持,並與她們每人一一話別,史載「褚(諸)死者之初升堂也,仁宗親入辭決」,就是這麼一回事情。韓氏在殉葬前,就不住地哭泣,臨死前她向朱高熾提了一個要求,希望年老的母親能得到照顧:「吾母年老,願規(歸)本國。」明朝皇帝列表(詳表)代廟號謚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人物關係陵墓備註追尊明德祖玄皇帝朱百六-明祖陵朱元璋追謚追尊明懿祖恆皇帝朱四九-朱元璋追謚追尊明熙祖裕皇帝朱初一-朱元璋追謚追尊明仁祖淳皇帝朱五四-明皇陵朱元璋追謚1明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明孝陵追尊明興宗和天敬道憲懿勤敏淳文度武明仁慈孝康皇帝朱標-朱元璋長子明東陵朱允炆追謚2明惠宗 (朱由崧追謚)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朱允炆建文1398年—1402年朱元璋之孫 朱標第二個兒子失蹤朱由崧追謚恭閔惠皇帝清高宗追謚3明太宗 明成祖 (朱厚熜改謚)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嘉靖帝改謚)朱棣永樂1402年—1424年朱元璋四子明長陵4明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朱高熾洪熙1424年—1425年 (264天)朱棣長子明獻陵5明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天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朱瞻基宣德1425年—1435年朱高熾長子明景陵6明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朱祁鎮正統 天順1435年—1449年 1457年—1464年朱瞻基長子明裕陵7明代宗恭仁康定景皇帝/ 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朱祁鈺景泰1449年—1457年朱瞻基次子 朱祁鎮異母弟景泰陵8明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朱見深成化1464年—1487年朱祁鎮長子明茂陵9明孝宗達天明道純識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朱祐樘弘治1487年—1505年朱見深第三子明泰陵10明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朱厚照正德1505年—1521年朱祐樘和張皇后的長子明康陵廢帝朱宸濠順德未實際統治自稱皇帝,發動武裝叛亂奪位失敗,基本不被史家承認追尊明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淵仁寬穆純聖恭簡敬文獻皇帝朱祐杬-明顯陵朱厚熜追謚11明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朱厚熜嘉靖1521年—1566年明憲宗之孫 明武宗的堂弟明永陵12明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朱載垕隆慶1566年—1572年朱厚熜第三子明昭陵13明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朱翊鈞萬曆1572年-1620年朱載垕第三子明定陵14明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朱常洛泰昌1620年(29天)朱翊鈞長子明慶陵15明熹宗達天聞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朱由校天啟1620年—1627年朱常洛長子明德陵16明思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朱由檢崇禎1627年—1644年朱常洛第五子 朱由檢異母弟明思陵追尊-獻愍皇太子 悼皇帝朱慈烺義興1644年不詳朱以海追謚太子朱標原謚號「懿文」,其子朱允炆即位後為其尊上皇帝之廟號、謚號、陵號。靖難之役後各項尊號被成祖一應廢除,復稱「懿文太子」,並對懿文太子父子多有詆毀。後,明安宗、清高宗先後為懿文太子平反,追復其皇帝尊號。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取得靖難之役的勝利,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即位後否定建文帝的正統性,廢除建文年號,改稱「洪武三十五年」,對其大加詆毀。之後明朝歷代皇帝都拒絕追復建文帝的帝號。後,明神宗恢復「建文」年號。安宗為其平反,上廟號、謚號。清高宗再為其平反改謚。朱棣原廟號是「太宗」,以後世宗改為「成祖」,原廟號不再使用。景泰七年,太上皇朱祁鎮發動奪門之變,復闢為帝,廢景泰帝朱祁鈺為郕王,死後謚號「戾」。後憲宗追復其皇帝謚號並改其王陵為皇陵,安宗追復廟號並改謚,清朝後多用憲宗所定謚號。明睿宗為世宗生父,本為興王,謚號「獻」。世宗即位後,通過長達三年的「大禮議」之爭,成功為生父爭得皇帝尊號,為其尊上廟號、謚號,改其王陵為皇陵。清朝對明思宗多不稱廟號,只稱謚號。甲申之變後,皇太子朱慈烺被李自成所獲,封為宋王,李自成兵敗後吳三桂奉其還京,請求清攝政王多爾袞立其為明朝皇帝,年號「義興」,不允,攜慈烺逃走,後無記載,或曰死於陝西。安宗為其上謚號,監國魯王朱以海更追謚其為皇帝。另有說法,南都太子案中被處死的「假太子」其實正是朱慈烺本人,但多數史書不認同這種說法。南明皇帝列表(詳表)代原封號廟號謚號姓名年號統治時間陵墓備註追尊福王明恭宗慕天敷道貞純肅哲修文顯武聖敬仁毅孝皇帝朱常洵--明熙陵朱由崧追謚1福王明安宗奉天遵道寬和靜穆修文布武溫恭仁孝簡皇帝朱由崧弘光1644年—1645年弘光墓 (河南孟津)監國潞王-閔王朱常淓-1645年7月-監國靖江王--朱亨嘉-1645年-追尊唐王明哲宗協天安道敬正恭聖熙文淵武戴仁恪孝惠皇帝朱宇溫--明唐王墓朱聿鍵追謚追尊 唐王明純宗篤天成道欽昭獻穆理文定武居仁體孝順皇帝朱宙栐--朱聿鍵追謚追尊 唐王明定宗象天統道庄敏睿質長文信武齊仁顯孝端皇帝朱碩熿--朱聿鍵追謚追尊 唐王明裕宗禮天格道慎德崇靜順文平武濟仁懷孝宣皇帝朱器墭--朱聿鍵追謚2唐王明紹宗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朱聿鍵隆武1645年八月—1646年十月-3唐王明文宗貞天應道昭崇德毅寧文宏武達仁閔孝節皇帝朱聿鐭紹武1646年十一月—1647年1月(40天)紹武君臣冢監國魯王--朱以海-1645年—1653年-監國淮王--朱常清東武1648年-追尊 桂王明禮宗體天昌道庄毅溫弘興文宣武仁智誠孝端皇帝朱常瀛--明興陵朱由榔追謚4桂王明昭宗應天推道敏毅恭儉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朱由榔永曆1646年十二月—1662年正月永曆衣冠冢 (貴州都勻)鄭成功追謚5(?)韓王--朱本鉉 /朱亶塉定武 (?)1646年—1664年(?)-明王朝滅亡後,明宗室先後在南方建立的一些地方性政權的統稱。包括弘光政權、隆武政權、魯王監國、紹武政權及永曆政權,前後共歷18年。弘光政權順治元年(明崇禎十七年,1644)五月初三首先建立。由馬士英、史可法等奉明福王朱由崧監國於南京。五月十五日即皇帝位,年號弘光。朱由崧,明神宗之孫,福王朱常洵之子。初封德昌王,進封世子。崇禎十六年嗣封福王。次年初,農民軍掃蕩北方,朱由崧流亡淮上。時南京之明殘餘勢力議擇君以定南都,然後揮師北上。曾出現擁潞王與擁福王之爭,最後馬士英恃勢逼史可法等同意立福王朱由崧為帝。馬士英等以擁戴有功,把持朝政,起用閹黨餘孽,貪贓枉法,與高弘圖等東林餘黨針鋒相對。清順治二年三月,寧南侯左良玉稱奉太子密詔,入誅奸臣馬士英以清君側,起於武昌,進逼南京。時清軍迅速南下,連續破徐州,渡淮河,兵臨揚州城下。隨後,清軍渡長江,克鎮江。弘光帝被迫出奔蕪湖。五月十五日大臣趙之龍、王鋒、錢謙益等獻南京城投降;二十二日朱由崧被獲,解北京處死。弘光政權覆滅。隆武政權順治二年閏六月初七,明福建巡撫張肯堂、禮部尚書黃道周及南安伯鄭芝龍、靖虜伯鄭鴻逵等,奉唐王朱聿鍵稱監國於福州。閏六月二十七日稱帝,改福州為天興府,以是年為隆武元年。朱聿鍵,朱元璋九世孫,端王朱碩熿之孫。崇禎五年嗣立唐王,九年因率兵勤王擅離南陽獲罪,弘光時獲釋。順治二年五月避亂經杭州,適南都已亡,鄭鴻逵等迎之入閩。隆武政權建立之初,儼然有所作為,集廷臣議抗清戰守。即位不及半月,即下詔親征,影響頗大。江浙、安徽、江西各地義軍紛起,響應抗清號召。然而軍政大權掌握在地方實力派鄭芝龍手裡,隆武本人也為其挾制,實際並無建樹。三年七月,清軍攻下浙東浙南,即揮師南下。鄭芝龍暗中與清軍洽降,撤兵還安平鎮。福建門戶敞開,清軍長驅直入。隆武帝出奔汀州,八月二十八日被清軍追及擒殺,隆武政權滅亡。魯王監國清順治二年閏六月二十八日,在浙江餘姚、會稽、鄞縣等地抗清義軍及故明官吏縉紳的扶持下,明魯王朱以海監國於紹興。朱以海,朱元璋十世孫,魯王朱壽鏞第五子。崇禎十七年二月嗣王位。魯王政權建立後,控制浙東紹興、寧波、溫州、台州等地,擁有浙中義師及原明總兵方國安、王之仁部,且憑藉錢塘江天險,曾匯兵合攻杭州。但其政權腐敗,熱衷於與隆武朝爭奪皇統,勢同水火。順治三年六月不戰而潰,朱以海出海至舟山。清軍迅速平定浙東,魯王大臣張國維、朱大典、孫嘉績、王之仁等先後死,方國安、馬士英、阮大鋮等降清。該政權建立不到一年即告滅亡。紹武政權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二,大學士蘇觀生、隆武輔臣何吾騶等於廣州擁立朱聿鍵之弟朱聿?為帝,改元紹武。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軍李成棟部攻入廣州,朱聿?等皆死。紹武政權僅存41天。永曆政權 順治三年十一月初八日,明兩廣總督丁魁楚、廣西巡撫瞿式耜等擁戴桂王朱由榔於肇慶稱帝,以次年為永曆元年。朱由榔,明神宗之孫,桂恭王朱常瀛少子。初封永明王。為人懦弱寡斷,昏庸無能。在抗清名將何騰蛟、瞿式耜、堵胤錫、鄭成功等的支持下,尤其是大順、大西農民軍與之聯合抗清,永曆政權得以生存下來,支撐台灣及中南、西南數省半壁江山,聲勢頗大。順治五年春收復了湖廣、湘桂部分地區。順治九年收復廣西全境。接著北取長沙,東掃江西,收復二州16郡。但永曆朝政腐敗,統兵將帥專橫跋扈,朝廷中宦官專權,朋比為奸,內訌激烈。順治十五年四月,清軍主力從湖南、四川、廣西3路進攻貴州,年底進入雲南。大西軍精銳損失殆盡。十六年正月永曆帝狼狽西奔,進入緬甸。十八年吳三桂率清軍入緬,同年十二月永曆帝被俘。次年四月與其子等被吳三桂縊殺。南明最後一個政權覆滅。隆武二年/清順治三年十一月,隆武帝被清軍俘獲,自縊。其弟唐王朱聿鐭稱帝,預定改次年為紹武元年,然同年十二月(公曆已是1647年初)即兵敗自縊,「紹武」年號從未使用。紹武帝死後,鄭成功不知道永曆帝已即位,於永曆二年在南澳島擁立淮王朱常清為監國。次年,永曆帝使者抵達南澳,宣讀詔書,朱常清主動取消監國之位,東武年號也沒用過。朱亨嘉表面監國實際稱帝,將他之前除朱元璋以外所有明朝皇帝的帝號、廟號、年號全部廢除,稱洪武278年。永曆十三年/清順治十六年(1659)朱由榔出逃緬甸,這實際已標誌著南明滅亡,此時南明在大陸境內已無寸土。永曆十六年/清康熙元年,永曆帝父子及親眷25人被吳三桂殺害,明朝徹底宣告結束。但台灣的東寧王國一直使用永曆年號直到永曆三十七年/清康熙二十二年鄭克塽降清為止。關於「定武帝」是否真實存在,究竟是誰,一直有爭議。野史認為其為韓王朱本鉉,但這種說法破綻太多,可信度不高。現代也有學者認為定武帝是第十五代韓王朱亶塉,但證據也不充分。明朝皇帝謚號大全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先世家沛,徙句容,再徙泗州。父世珍,始徙濠州之鐘離。生四子,太祖其季也。母陳氏。年號洪武(1368年-1398年)應天孝陵惠帝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諱允炆。太祖孫,懿文太子第二子也。母妃呂氏。年號建文(1399年-1402年)下落不明,無陵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太祖第四子,母孝慈高皇后。年號永樂(1403年-1424年)長陵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諱高熾,成祖長子。母仁孝文後。年號洪熙(1425年)獻陵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諱瞻基,仁宗長子。母誠孝昭後。年號宣德(1426年-1435年)景陵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宣宗長子。母貴妃孫氏。年號正統(1436年-1449年)天順(1457年-1464年)裕陵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諱祁鈺,宣宗次子。母賢妃吳氏。英宗即位,封郕王。年號景泰(1450年-1457年)景泰陵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諱見深,英宗長子。母貴妃周氏。年號成化(1465年-1487年)茂陵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佑樘,憲宗第三子。母淑妃紀氏,成化六年七月生帝於西宮。年號弘治(1488年-1505年)泰陵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孝宗長子。母孝康敬皇后。年號正德(1506年-1521年)康陵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憲宗孫。父興獻王佑杬,國安陸,正德十四年薨。年號嘉靖(1522年-1566年)永陵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庄皇帝諱載垕,世宗第三子。母康妃杜氏。年號隆慶(1567年-1572年)昭陵神宗范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諱翊鈞,穆宗第三子。母貴妃李氏。年號萬曆(1573年-1620年)定陵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諱常洛,神宗長子。母恭妃王氏。年號泰昌(1620年)慶陵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庄勤悊皇帝諱由校,光宗長子。母選侍王氏。年號天啟(1621年-1627年)德陵毅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諱由檢,光宗第五子。母賢妃劉氏。年號崇禎(1628年-1644年)昭陵安宗處天承道誠敬英哲纘文備武宣仁度孝簡皇帝諱由崧,年號弘光(1644年)史稱弘光帝。紹宗配天至道弘毅肅穆思文烈武敏仁廣孝襄皇帝諱聿鍵,年號隆武(1645年-1646年)史稱隆武帝。昭宗應天推道敏毅恭檢經文緯武禮仁克孝匡皇帝諱由榔,年號永曆(1646年-1662年)史稱永曆帝。中國古代皇帝謚號一般史學家認為明朝是16帝(從太祖到毅宗),毛佩奇認為是17帝(加上安宗)。如果承認南宋最後兩位皇帝,在福州即位的宋端宗趙昰(景炎帝)和在崖山即位的宋末帝趙昺(祥興帝),就應該承認明朝最後幾位皇帝。南明至少有五個皇帝,兩個監國。明安宗弘光帝、明紹宗隆武帝和明昭宗永曆帝得到史學屆普遍承認,如果承認南宋最後兩位皇帝,就應該承認這三個皇帝。魯監國、潞監國沒有稱帝,不算;隆武帝弟弟紹武帝和永曆帝一起稱帝,但很快就殉國了,連廟號也沒有,可以不算;定武帝據研究是訛傳,也不算。明朝皇帝世系表明朝皇帝廟號/名字/生卒年號/在位時間明朝皇帝簡介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年號「洪武」1368年稱帝,在位31年太祖朱元璋,安徽鳳陽人,1368年建立明朝,定都南京,死於1398年,時年71歲。惠帝朱允文(1377-1402)年號「建文」1398年即位,在位5年惠帝,太祖孫,皇太子朱標的次子,朱元璋在世時,大封王室,20多個兒子均封為親王,分駐各地,惠帝登基後,進行削藩,以統一軍事,惹惱諸王,燕王朱棣其兵北京,1402年攻入南京,惠帝一說被燒死,一說外逃。成祖朱棣(1360-1424)年號「永樂」1402年即位,在位23年成祖朱棣,朱元璋的第四子,1420年推翻明惠帝自立,1421年遷都北京,並下令編纂了《永樂大典》。死於1424年,時年65歲。朱棣駕崩後謚號體天弘道高明廣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廟號太宗,葬於長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謚為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廟號為成祖。嘉靖皇帝為什麼將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仁宗朱高熾(1378-1425)年號「洪熙」1424年即位,在位1年仁宗,明成祖長子,仁宗政治比較清明,採取一些緩和社會矛盾的措施。在位1年,死於1425年,時年48歲。宣宗朱瞻基(1398-1435)年號「宣德」1425年即位,在位11年宣宗,仁宗長子,他和其父一樣,比較能傾聽臣下的意見與仁宗並稱「仁宣之治」,宣宗時君臣關係融洽,經濟也穩步發展。宣宗死於1435年,時年38歲。英宗朱祁鎮(1427-1464)年號「正統」 「天順」(1435-1449;1457-1464)在位,在位23年英宗,宣宗長子,即位時才9歲,被宦官王振專權,1449年,瓦喇大舉南侵,王振愜英宗親征,英宗被俘,史稱「土木之變」,1450年,被放回,直到1457年,才又即位。死於1464年,時年38歲。景帝朱祁鈺(1428-1457)年號「景泰」1449年即位,在位9年宣宗次子,英宗被俘後被擁立為帝,即位後,用于謙為兵部尚書,粉碎了瓦喇對北京的進攻,迫使瓦喇放回英宗,英宗放回後,景帝將其軟禁,直到1475年,景帝病危時,英宗才又被擁為帝。景帝死於1457年,時年30歲。憲宗朱見深(1447-1487)年號「成化」1464年即位,在位24年憲宗,英宗長子,憲宗好方術,溺於女色,致使宦官「奸欺國政」。1487年,憲宗死,時年41歲。孝宗朱佑樘(1470-1505)年號「弘治」1487年即位,在位19年孝宗,憲宗三子。孝宗「更新庶政,言路大開」,使英宗朝以來奸佞當道的局面,得以改觀。被譽為「中興之令主」。死於1505年,時年36歲。武宗朱厚照(1491-1521)年號「正德」1505年即位,在位17年武宗,孝宗長子。好逸樂,貪女色,是明朝有名的荒唐皇帝,因荒淫過度,死於1521年,時年31歲。世宗朱厚璁(1507-1566)年號「嘉靖」1521年即位,在位46年世宗,憲宗孫,父興獻王。世宗前期頗有一些作為,誅殺宦官,節用寬民,但後期荒淫無度,政治腐敗,多次爆發農民起義世宗因服丹藥中毒死,時年60歲。穆宗朱載垕(1537-1572)年號「隆慶」1566年即位,在位7年穆宗,世宗第三子。在位7年,死於1572年,時年36歲。神宗朱翊鈞(1563-1620)年號「萬曆」1572年即位,在位48年神宗,穆宗第三子。即位時才10歲,由皇太后陳氏及李貴妃主持政務。神宗親政後,深居宮中,荒淫享樂,政治腐敗,神宗時,北方努爾哈赤建立後金,窺視中原。神宗死於1620年,時年58歲。光宗朱常洛(1582-1620)年號「泰昌」1620年即位,在位1月光宗,神宗長子。是一個貪財好色的皇帝,由於淫慾過度,即位當天就病倒了,後因服用丹砂過度而亡。時年39歲。熹宗朱由校(1605-1627)年號「天啟」1620年即位,在位8年熹政治腐敗。努爾哈赤宗,光宗長子。在位時任用宦官魏忠賢,致使乘機攻佔瀋陽。熹宗死於1627年,時年23歲。思宗朱由檢(1610-1644)年號「崇禎」1627年即位,在位17年思宗,光宗第五子。即位後,誅殺魏忠賢,頗為勤政,勉力振作,無奈積重難反,各地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北方皇太極又不斷騷擾入侵,又崇禎性多疑,剛愎自用。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景山自縊身亡。時年35歲。死前於蘭色袍服上大書「勿傷百姓一人」。
圖表:明朝皇帝世系圖
推薦閱讀:
※12秦帝國之大澤鄉起義
※中華帝國年表
※崩潰的帝國2·勵精圖治
※四大王道和三大桎梏:邵逸夫電影帝國的興衰
※有這麼一個國家,在自己家裡,把三個帝國埋葬,號稱帝國墳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