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明朝定陵發掘後帶來的一系列謎團、怪事、悲劇

明定陵 明十三陵之一,位於北京市昌平縣境內天壽山南麓。為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和他兩位皇后的陵墓。建於1584到1590年,佔地面積18萬平方米。定陵地宮是十三陵中唯一被開發的地下宮殿,是共和國成立後第一座有計劃發掘的帝王陵墓 地宮共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有四件國寶:金冠、鳳冠、夜明珠和明三彩。   定陵的地宮全部用石砌成,多為青石,面積為1195平方米。內無梁架,為石拱券,相當高大。地宮中有7座4噸重的漢白玉石門,設計巧妙,開閉靈活。地宮中又分為正殿、配殿、前殿,和地上建築完全一樣。中殿原狀陳列著祭器,那裡三個漢白玉石座,座前各有一套黃色琉璃五供和一個青花大瓷缸,缸中原來盛滿長明燈燈油,供點長明燈用。後殿的棺床上停放著朱詡鈞和兩個皇后的棺木,棺旁放著裝滿陪葬品的26個紅漆木箱。 發掘定陵起因及機緣:「可能出於某些人的好奇與私心」 1955年10月4日,一份題為《關於發掘明長陵的請示報告》送到了當時任政務院秘書長的習仲勛桌前。報告落款是中國文化界赫赫有名的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鄧拓、范文瀾、張蘇……   消息傳出,當時任文化部文物局局長的鄭振鐸、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夏鼐大驚。他們立即找到報告發起人之一的北京市副市長吳晗,希望他收回提議:我國目前考古工作技術水平還難以承擔這樣大規模的發掘工作,文物的保存、復原方面的技術也不過關,這樣龐大的發掘和保存,就連世界上技術先進的國家也會感到頭痛……但對主管北京市文化教育工作的吳晗來說,他決心已下,難以改變:全國解放已經多年了,有老一輩專家,又有新一代大學生,從人力物力都有條件勝任這項巨大的工程。雙方爭持不下,都把希望寄托在下最後決心者身上。5天之後,周總理最後裁決的消息傳來:同意發掘。   1955年12月初,在吳晗主持下成立了由6位發起人和夏鼐、鄭振鐸、王崑崙組成的「長陵發掘委員會」。從北京大學歷史系考古專業畢業、28歲的趙其昌擔任發掘工作隊隊長。1955年的最後一天,在夏鼐的催促下,趙其昌率人冒雪從北京來到萬壽山下十三陵這一昔日皇家聖地。然而3天下來,對長陵的初次勘探卻毫無線索。吳晗、夏鼐、趙其昌協商後,決定擴大勘探調查範圍。1956年春,經過兩個月的史料研究後,趙其昌又率工作隊重上十三陵,偶然的線索使發掘長陵的計劃發生了變化,定陵玄宮重見天日便成定局。這一天,趙其昌率人來到定陵勘探。經過多時察看,有些疲倦的趙其昌在寶城城牆邊一塊石頭上坐了下來,想要休息一下。隊長趙其昌突然發現在離地面三米多高的城牆上方,有幾塊城磚塌陷下來,露出一個直徑約半米的圓洞!激動不已的他,立即叫來同伴搭起人梯察看究竟。經觀察,這個洞口像一個門券的上端,亮處可辨別磚砌的痕迹。「這是地宮入口!」隊員們歡呼雀躍,把長期以來的困惑拋在了一邊。後來經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長夏鼐親臨現場勘探,根據他多年的經驗,也估計是通往地下玄宮的入口。  就這樣,最初發掘長陵的計劃,就變成了定陵玄宮重見天日的結局。 1958年9月6日,新華通訊社向世界播發了這樣一條消息:明十三陵中的定陵已被打開。陵墓是一座地下宮殿,全部用大塊青白石砌成的拱券,有兩層樓高、八十多公尺長。在後殿里放著三口一人多高的硃紅色棺材,明朝第十三個皇帝朱翊鈞和他的兩個皇后都躺在裡面。屍體已腐爛,骨架完好,頭髮軟而有光,屍骨周圍塞滿了無數的金銀玉器和成百匹的羅紗織錦。這些錦緞時經三百餘年,有的還金光閃閃。織錦品的發現,對了解和研究久已失傳的明代特有的絲織技巧,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這條被封鎖了兩年多的消息一經播出,使各國考古界為之嘩然,並把驚愕的目光驟然投向東方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之後,萬曆帝後的殉葬品走出地下宮殿,登上故宮神武門城樓,向群眾展出。1959年9月30日,定陵博物館正式宣告成立,並正式對外開放,國內外的觀眾這才得以一睹定陵地下玄宮的風姿。 50年過去了,當年開掘的種種神秘和不安,都湮沒於如織的參觀者喧囂的人流中了…… 定陵被挖掘之後:「萬曆皇帝屍骨遭批鬥」 1966年,「史無前例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開始了,定陵也沒能逃過紅衛兵小將的手掌。他們將地面的景物瀏覽一遍後,興緻盎然地要進地宮,砸爛這幾百年封建王朝的老窩。保存在定陵文物倉庫中的萬曆皇帝及皇后的屍骨被揪出。  8月24日,三具屍骨以及一箱帝後畫像、資料照片等被抬到博物館大紅門前的廣場上進行批鬥,W為了顯示這次聲勢浩大不同尋常的批鬥大會,特意作了一番精心安排。她派人到長陵管理處、長陵供銷社、林嘗糧站、學校等單位聯繫,要求他們派人前來聲援。三具屍骨整齊地擺放在一起。萬曆皇帝的屍骨在中,兩個皇后分居兩側。周圍堆放著帝後畫像和照片資料等實物「罪證」。一切準備就緒,W開始帶頭高喊革命口號:「打倒保皇派!」……   口號剛一結束,W沖人群大喊一聲:「革命現在開始!」話音剛落,十幾個大漢便把懷中抱得太久的石塊,猛力向屍骨投去。隨著一陣「噼噼啪啪」的響動,三具屍骨被擊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  人群開始涌動,驚訝、困惑、麻木、讚歎、歡喜……各種目光一齊向W射來。W心中一熱,立即吩咐身邊的人員:「點火燒了他們!」   一聲令下,烈焰騰起,廣場一片火海。木柴伴著屍骨,在烈焰中「啪啪」炸響,似在呻吟,又像在反抗。煙灰四散飄落,紛紛揚揚,空氣中散發著刺鼻的氣味。隨著一聲炸雷,大雨傾盆而下。燃燒的屍骨在涌動的水流中浮蕩飄搖,和翻起的泥土融為一體,重新回到了廣袤的大自然之中。 就在這時,一些省份正躍躍欲試地要向帝皇陵進軍。漢陵、唐陵、清陵等,都響起了開掘號子……面對此種情景,鄭振鐸、夏鼐立即上書國務院,請求對此予以制止。這份報告很快得到周恩來的批准,國務院迅速下發了「停止對一切帝王陵墓發掘」的文件。一場劫難才沒有降臨。此後,不主動挖掘帝王陵成為一項中央政策延續至今。   回憶起當年發掘過程,趙其昌感慨萬千,不由想起老前輩夏鼐先生在定陵發掘三十年之後的遺憾:「如果現在挖,後果會好些,再推遲三十年也許更好。」 七條人命:「棺槨的詛咒」   1990年秋,當我們來到定陵打撈歷史的碎片時,聽到了一個恐怖而又令人不解的消息:當年扔掉的棺槨被當地農民撿去,並有七人為它喪了命。  1959年,萬曆和兩個皇后的楠木棺槨被扔進寶城外面的山溝後,當天下午就被附近的農民一搶而光。大家見到這塊表面雖剝蝕、整體卻完好的棺木,如獲至寶。有一對年邁的夫婦,特地用這珍貴的楠木請人打做棺材,以備後事。第一具棺木製成後,老太太蹬腿歸天;第二具剛剛完工,老頭子也一命嗚呼,前後不到半個月。  五個月後,一個更加神秘恐怖的故事發生了。   在撿棺木的公社社員中,裕陵村農民XX收穫最大。棺木扔下寶城時,他正和老婆在陵牆外的山坡上勞動。他意識到這是難得的好木料,於是立即行動,和老婆一起將寬大厚實的金絲楠木板一塊塊連拖帶拉弄到自己地里,找人做成了兩個躺櫃,端端正正地擺在堂屋裡。村人不無忌妒地警告說:「皇帝的東西不是隨便可以用的,要是沒那福分,消受不起,還會搭上性命……」這些話,XX沒放在心上。不久,悲劇真的發生了。  這是一個星期天的中午,XX和老婆帶著滿身泥水收工回家時,突然發現四個孩子不見了。當夫妻倆轉了一圈重新回到屋裡時,驀然發現躺櫃邊放著四雙小鞋。兩人迅速打開櫃蓋,只見4個孩子相互擠壓著,早已氣絕身亡。孩子們的手指根部滲出了血漬,櫃壁布滿了抓過的痕迹。當地公安人員將4個孩子(3男1女,最大的12歲,最小的女孩僅5歲)的死因作了詳細分析後,得出「系缺氧憋死」的結論。  4個孩子死後,夫妻倆在短短的幾年中又生了4個(這次是3女1男)。令人悲嘆和困惑的是,他唯一的兒子高中畢業不久,未能施展自己的抱負,卻在一個靜謐的深夜,趴在躺柜上神秘地死去。據說是因為燒煤引起一氧化碳中毒而死。  我們走進屋裡,潮濕陰暗的堂屋中,兩個朱漆躺櫃依牆而卧,儼然兩副棺槨,令人毛骨悚然。XX的妹妹主動上前講述30年前那悲慘的一幕:「在櫃蓋和櫃壁之間有一個鐵掛鉤,櫃蓋蓋嚴後可以鎖上,孩子們一定是鑽進躺櫃里打鬧時,不料蓋子自動落下,掛鉤正好掛祝這樣,任憑裡邊怎樣叫喊掙扎,也只有死路一條。」。當我們問XX為什麼不將躺櫃扔掉時,他的妹妹說:「我看一切都是命中注定。沒有這個躺櫃,5個孩子也不一定能保住…」轉了一圈又回到命上。 吳晗 :鄧拓 :范文瀾 :鄭振鐸 都為不善終。


推薦閱讀:

關於等待的QQ說說:我假裝不在乎你,但痛的是我自己
你若不愛,後會無期,說說12星不愛你的表現...
陳昕 | 說說我的出版觀
科學瞎想系列之六十一 說說雜訊

TAG:明朝 | 悲劇 | 怪事 | 說明 | 說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