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蒙牛,你傷透了中國心

  公眾內心關於食品安全的弦一直處於緊繃繃的狀態,很不幸,在接近年關的時候,這根弦再度瀕臨斷裂。12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公布了近期對液體乳產品抽查的結果。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超標140%,另一款福建產的長富純牛奶也被檢出黃曲霉毒素超標。黃曲霉毒素M1為已知的致癌物,具有強致癌性。

1蒙牛致癌,怎麼又是你?

  國家質檢總局在今年10月對涉及21個省市128家企業生產的200種液體乳產品展開的抽查,涉及蛋白質、酸度、鉛、無機砷、總汞、鉻、黃曲霉毒素M1、金黃色葡萄球菌、三聚氰胺等18個項目。

  12月24日,質檢總局公布了這些液體乳產品質量的抽查結果;抽查發現蒙牛、長富純牛奶兩種產品黃曲霉毒素M1項目不符合標準的規定;其中,蒙牛乳業(眉山)有限公司生產的一批次產品被檢出黃曲霉毒素M1較標準超標140%。福建長富乳品有限公司生產的長富純牛奶(精品奶)黃曲霉毒素M1超標80%。

2「蒙牛」仍然「蒙人」  長富確認致癌乳品已流通

  26日晚福建長富乳品發布致歉函,稱這是該公司」13年牛奶事業上的一個奇恥大辱」。

  據了解,福建長富乳品公司為福建省最大的乳製品生產企業,日加工乳品達600噸以上,銷量長居該省第一。長富乳品此次被檢出黃曲霉素M1不合格,實測值為0.9μg/kg,較標準超標80%,生產批次為2011年10月18日。

  昨晚,長富乳業承認該公司產品被檢測時已投放市場,但在事件發生後「立即啟動召回程序對10月18日這一批次常溫精品奶進行封存和銷毀。」

  值得一提的是,在2005年至2007年間,福建長富曾與國內最大的乳業集團伊利簽訂長達2年的排他性獨家代理加工協議,在該時期內,長富牧場內的原料僅賣給伊利或者自身消化。而在近年來,伊利計劃收購長富乳業的消息也持續傳出。該消息還提及,蒙牛是長富合作者之一,而廣東燕塘、香滿樓等也皆是長富原料奶客戶。

  蒙牛習慣性「鄭重道歉」

  對於這一檢測結果,蒙牛在其官網發布《關於蒙牛眉山工廠產品抽檢的情況說明》承認這一檢測結果並「向全國消費者鄭重致歉」。

  12月25日蒙牛乳業副總裁盧建軍表示,該批次產品為福州質檢機構到蒙牛的四川眉山工廠里檢測出來的,所以產品都還沒銷售出去;在檢測出有問題後企業進行了封存和銷毀處理,因此不涉及召回等一系列問題。

  12月25日晚21時30分,蒙牛乳業對此事件再次發布聲明強調,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

3蒙牛致癌奶事件三大疑點

  雖然蒙牛一天連發兩份聲明對消費者道歉,但是因迴避問題根源,仍然受到公眾的巨大質疑。一位不願具名的品牌營銷專家對記者表示,細看蒙牛的聲明,其並未對問題本身進行全面的交待,或許該企業只是想通過道歉來轉移消費者的注意力,以減輕對其問題的關注,但是其回應疑點重重更加引人關注。

  疑點1:蒙牛奶源是否存在問題

  據了解,黃曲霉毒素被動物食用後,一部分會蓄積在動物體內,另一部分則會轉化到乳汁和尿液中,轉化率一般為3.45%-11.39%,而且,黃曲霉毒素M1熔點為299℃,牛奶常見的巴氏消毒法、超高溫滅菌等都無法清除該毒素。

  蒙牛一日之內連發兩份聲明向消費者致歉,卻並沒有解釋牛奶中出現黃曲霉素M1的原因。記者撥打蒙牛集團新聞發言人盧建軍的電話,對方稱盧建軍正在開會,方便時會給記者回復,隨後記者將各種疑問以簡訊形式發給盧建軍,但截至記者發稿前仍未得到任何回復。

  而蒙牛內部一位高層則解釋稱,造成產品不合格的原因是當地個別牧場的一批飼料因天氣潮濕發生霉變,產生黃曲霉毒素M1。

  既然是原奶環節出現問題,那麼問題奶源在哪?其整個奶源是否已被污染?對此,蒙牛方面沒有回應。但是有知情人士透露,蒙牛眉山工廠的奶源供應除了現代牧業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散奶收購,而現代牧業原奶一般用於高端產品的生產,此次查出的問題牛奶為普通產品,所以「奶源來自哪裡恐怕只有蒙牛自己知道」。

  疑點2 :9道工序36個監控點是否真的攔不住致癌物

  根據蒙牛公司網站介紹,該公司有一套嚴格的質量控制和檢驗體系:原奶通過先進設備擠奶低溫儲存,到工廠後先進行質量檢驗,包括感官、氣味、理化、微生物等,合格的才能進入生產環節。「生產線上的每一包牛奶都要經過9道工序、36個監控點、105項指標檢測,只要有一個檢測項目不合格,整批產品都不允許上市。」

  如此嚴格的質控程序為何仍出現牛奶致癌物超標事件?蒙牛公司對此並沒有給出明確說明,而負責產品監督抽檢的國家質檢總局也沒有公布調查結論。「蒙牛黃曲霉毒素跟雙匯「瘦肉精」很相似:問題出在原料上,但企業沒有保證原料合格。作為常規檢測項目,蒙牛居然沒有自檢出來,說明其生產和質控存在重大缺陷。」美國普渡大學食品工程博士雲無心評論說。更有評論直接質問:「為什麼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輕易就能檢出的致癌奶,而蒙牛就沒有檢出來?難道所謂的檢驗程序只是走過場?」

  疑點3:問題產品是否流入市場

  有品牌營銷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食品安全問題後,最受傷害無疑是消費者,「蒙牛需要讓消費者知道問題牛奶是否流入了市場,這是對消費者最起碼的尊重」。

  蒙牛在其聲明中強調,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企業已經對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確保沒有問題產品流向市場。但是市場對此並不買賬,有評論指出,目前僅僅是涉事企業自稱沒有流出,而沒有第三方監督和證實,實難令人信服。「況且,既然是原奶出現了問題,受影響的則不可能只有一批次產品,該工廠被查出問題批次的前後幾個批次產品是否進行了檢查,是否有權威部門證實這部分產品的安全性?」

4蒙牛,你有臉面對公眾嗎?

  知名企業沒有原奶記錄?

  昨日,蒙牛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蒙牛所用原奶一部分來源於自有牧場,一部分來源於當地奶農,目前問題奶源究竟來源於哪裡?企業方面也無從追溯。

  對於蒙牛方面的回應,昨日,中國奶業協會理事王丁棉提出質疑。他表示,目前我國大中型乳製品加工企業都已建立完善的可追溯體系。每一批次原奶從哪裡收來、數量有多少、用的什麼飼料、送到工廠中用於生產什麼產品,都有詳細的記錄,企業不可能查不到。

  問題只出在原奶質檢員?

  此外,蒙牛對外所說的「由於眉山工廠原奶質檢員在前期的原奶檢驗上出現失誤,導致這一批次原奶中超標的黃曲霉毒素未能檢出」太過牽強。

  原奶質檢員的工作應該是最為嚴謹的,出現這個問題,一個『疏忽』就能夠解釋嗎?以前蒙牛的廣告宣稱奶製品有層層檢驗關,原奶質檢員出現疏忽,難道其他檢驗關也出現疏忽了?

  你還敢說產品沒出庫?

  網友「男人好苦」發帖稱「蒙牛道歉聲明中稱出問題的2011年10月18日生產的250ml/盒包裝牛奶未進入市場就被銷毀!事實證明這是欺騙全國人民!這是蒙牛高管說的沒銷售的牛奶,我孩子一箱都喝了剩下5盒了!」 (註:編碼最後一個英文T代表眉山)

5黃曲霉毒素有多可怕?

  據了解,由於黃曲霉毒素M1相當穩定,巴氏滅菌法也無法將其殺滅,所以檢測黃曲霉毒素M1不僅要在飼料原料中檢測,而且在最終產品中也需要進行鑒定。黃曲霉毒素1993年被世界衛生組織的癌症研究機構劃定為1類致癌物,是一種毒性極強的劇毒物質;黃曲霉毒素的危害性在於對人及動物肝臟組織有破壞作用,嚴重時,可導致肝癌甚至死亡。

  衛生部官網一份有關食物中毒的說明文件指出,黃曲霉毒素主要損傷肝臟,致癌性很強,我國乳及乳製品中規定黃曲霉毒素M1限量為0.5微克/公斤。

  資深乳業專家王丁棉說,三聚氰胺屬化工物質、微毒,人體少量攝入後毒性不嚴重。而黃曲霉素屬劇毒,是強致癌物。

  王丁棉指出,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是人為添加的,量很大。而此次黃曲霉素的超標,問題則出在飼料中。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營養師顧中一說,穀物很容易出現黃曲霉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就毒性來看,黃曲霉素的危害要比三聚氰胺嚴重。

6牛奶為什麼會含黃曲霉毒素?

  王丁棉解釋,牛奶中含有黃曲霉毒素,主要是因為奶牛食用了含有黃曲霉毒素的飼料所致。「像玉米、稻穀、豆粕這些飼料放得久了就可能發霉產生這種毒素,所以行內一發現這種情況都會首先查飼料。」據介紹,即使是牛奶加工中用高溫的巴氏殺菌法也無法清除黃曲霉毒素。

  王丁棉說,如果奶牛是吃新鮮青草的話,牛奶中就比較少檢出這種物質。「黃曲霉毒素M1無疑是一種致癌物,包括我國在內很多國家都對牛奶和其製品中的黃曲霉毒素M1設下限量標準,所以是生產原材料樣品和成品的必檢項目。」

7城門失火 殃及池魚

  伊利、光明股價下跌

  昨日,A股乳業股紛紛走低,伊利股份昨日午後重挫逾8%領跌,光明乳業跌2%,皇氏乳業跌0.85%。蒙牛因香港股市在公眾假期中躲過一劫。

  宏源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酈彬昨日分析稱,伊利、光明等乳業股的下跌,多少是受蒙牛被披露黃曲霉毒素超標事件的影響,面對蒙牛乳業處於聖誕休市的狀況,投資者的恐慌反映到展開交易的市場上。但是這種下跌未必會持續,因為畢竟這只是針對蒙牛公司本身的恐慌,可以預期的是一旦蒙牛港股交易開啟,難逃下跌的命運。

  也有分析師指出,如此事件是行業普遍現象,整個乳業股票都將會受影響。

  據了解,近日蒙牛準備宣布產品海外上市,該事件發生後,可能會使其進軍海外市場受到影響。

  印度延長禁止進口中國奶製品時間

  《印度時報》昨日報道說,蒙牛事件後,印度方面決定延長對進口中國牛奶的限制。

  自2008年9月起,印度就禁止進口中國牛奶和奶製品,今年12月24日禁令剛結束,而現在,印度要將禁令延長到2012年6月24日。

  這一消息是印度對外貿易部門領導人在通告中表示的,奶製品包括巧克力、糖果、糕點等。

  報道說,該部門沒有提到任何限制的原因,但有消息稱可以被認為是「害怕產品中含三聚氰胺」。

  洋奶粉或將再掀漲價潮

  蒙牛事件儘管攪得國內乳業股價大跌,國人信心大失,不過,對於洋奶粉來說,這卻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據外媒報道,中國人本身就迷信洋奶粉,加上中國乳品行業頻繁出現質量問題,這種崇洋情緒勢必高漲。而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洋奶粉或掀起新一輪的漲價潮。

  此前,財政部曾發布消息,自2012年1月1日起,對730多種商品實施較低的進口暫定稅率,平均稅率為4.4%,其中就包括嬰幼兒奶粉,多家「洋奶粉」都在主品牌之外推出售價更高的系列。其中,惠氏高端產品線「啟賦」系列近日價格上調8%,調整後的900克1階段產品的零售價格,每罐將從378元上漲到408元。外媒分析稱,此次蒙牛事件讓洋奶粉集體調價有了可乘之機。

8蒙牛那些「傷不起」的事兒

  從陷入「三聚氰胺事件」到多次爆出「質量門」的2011年,蒙牛站上輿論風口浪尖的理由大多不再是行業龍頭的輝煌戰績,而是對其眾多問題產品的不安與質疑。

  1.「三聚氰胺事件」蒙牛落水

  2008年9月,國家質檢總局開展液態奶三聚氰胺專項檢查,結果顯示絕大部分液態奶是安全的。然而,蒙牛121批次受檢產品中卻有11批次檢出三聚氰胺。「三聚氰胺事件」直接導致蒙牛乳業當年出現了自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高達數億。

  2.蒙牛特侖蘇牛奶違規添加OMP

  2009年2月11日,多家國內媒體報道稱蒙牛特侖蘇添加劑OMP不合法。學者方舟子撰文稱,OMP里的IGF-1能增加癌症發病率。2月12日,蒙牛向媒體公開北大醫學部研究報告,稱OMP具有明顯抑制骨吸收的作用,但此報告已公開部分並未列明試驗方法。13日,衛生部等六部委組織專家對蒙牛公司使用的OMP食用安全性進行研討,認為該產品不會危害人體健康,但指出未經衛生部批准添加OMP,違反了《食品衛生法》,並擅自誇大宣傳產品功能。2月14日,蒙牛集團回應稱,蒙牛把OMP原料作新資源食品原料對待,所以不存在申請。OMP與IGF-1不是同樣的物質,不能致癌。

  3.廣東抽檢蒙牛「隨便」雪糕大腸菌群超標

  2011年11月,廣東省工商局公布第三季度雪糕飲料食品質量監測情況,包括蒙牛「隨變榛子巧克力雪糕」在內的12個批次雪糕被查出不合格。其中,蒙牛不合格雪糕在菌落總數、大腸菌群兩個重要微生物指標中超標。有衛生專家表示菌群總數、大腸菌群不合格,易引起腸胃不適、腹瀉等癥狀,嚴重超標易引發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

  4. 蒙牛冠益乳酸奶驚現「蟲子門」 廠家不予處理

  消費者陳某在超市買回一瓶蒙牛冠益乳酸奶,回家打開發現臭味撲鼻,一團黑乎乎的東西在一塊,用吸管挑出來一看,居然全是死蟲子。對此,消費者陳某表示很氣憤並撥打電話投訴。然而,蒙牛客服卻以時間太晚為由推脫,拒絕到現場。陳某隻好留下電話,讓其擇機處理。

  5.251名小學生飲用蒙牛學生奶後集體食物中毒

  2011年4月22日,陝西榆林市發生一起學生集體食物中毒事件,榆陽區魚河鎮中心小學700餘學生喝完蒙牛學生奶20分鐘後,陸續出現發燒、腹瀉、嘔吐等癥狀,16名學生被緊急送往醫院治療。在家長要求下,200多名出現同類癥狀的學生被送往榆林市三家大醫院接受診療。醫院初步診斷為細菌性食物中毒。

  6.蒙牛低脂高鈣奶發酸發綠 廠方稱「一筐桔子總有一兩個壞的」

  2011年8月,譚先生一行在長沙某酒樓吃中餐,原裝沒開封的牛奶,倒出來卻是發綠的水。撥打廠家電話後,蒙牛乳業投訴專員竟辯稱:「天氣炎熱,紙質包裝難免會出現變質情況,就象一筐桔子中,總會有那麼一兩個會是壞的一樣。我們產品都是經過高溫滅菌,密封之後,才運往各個市場。產品並沒有質量問題,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高溫撞擊等因素導致包裝出現『漏氣但不漏奶』情況。空氣進入,微生物發酵才導致這種情況的發生。」

  7.蒙牛雪糕里吃出螺絲帽 要求刪微博才賠錢

  8月,一網友發微博報料稱,自己拆開買回的蒙牛雪糕要吃時,發現雪糕背面竟嵌有一顆直徑約1厘米的黑色螺絲帽!該微博不到一天時間被300餘人頻頻轉發,引發熱議。網友隨後撥打了蒙牛雪糕包裝袋上的投訴熱線向蒙牛集團總部投訴。蒙牛相關負責人回復網友表示已經核實此事,公司根據以往經驗,經協商最終同意賠償網友500元,但前提是需要把相關微博徹底刪除。

  8. 蒙牛乳業特侖蘇有機奶致消費者嚴重腹瀉遭投訴

  珠海市一消費者在小賣部購買了一箱蒙牛乳業生產的特侖蘇有機奶,生產日期為2011.05.15。不想剛喝完一盒後就出現嚴重腹瀉。該消費者向蒙牛公司反映問題後,該公司承認是他們的牛奶,卻拒絕承認牛奶有問題,說他們的產品都有國家檢測合格報告,是合格產品,讓消費者自己把牛奶拿去檢測。

  「只為優質生活」的蒙牛尚且如此,社會大眾還能相信什麼?

9蒙牛,你的「鄭重道歉」價值幾何?

  中國有句古話,叫作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但是,這一坊間古訓被蒙牛無恥的突破了。

  再加之蒙牛在行業中曾經的惡性或者說野蠻營銷,近年來蒙牛問題纏身,一而再、再而三地衝擊本已是全世界最差的乳業標準、行業底線和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力。

  這種背景下,蒙牛所謂的「鄭重道歉」到底價值幾何,很值得掂量。蒙牛所謂「該批次產品尚未出庫」、「將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目前蒙牛在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云云,又何以取信於消費者?所謂「鄭重道歉」又用什麼來體現「鄭重」?

  國家質檢總局相關人士表示,已經勒令蒙牛相關企業對問題產品進行處理;但是,對於質檢部門是否會對蒙牛所有乳製品進行全部檢查,質檢總局未做出回應。如果蒙牛確實要「鄭重」對待此次安全事故,最起碼要拿出具體措施,譬如主動邀請質檢部門或者第三方權威檢測機構,對其所有乳製品進行全面檢查;主動接受有關部門的行政處罰;依據相關法律法規承擔法律責任,並追究內部有關人員的責任。

  蒙牛應該以具體行動,體現對行政監管、行業規範和法律法規的敬畏;體現自身骨子裡的悔改誠意;體現對消費者的深重歉意和尊重。否則,道歉無論表現得怎樣「鄭重其事」,也難說有意義。當然,僅有蒙牛的道歉還不夠,還需要質檢部門加大乳品質量的抽查力度。

10一個毫無羞恥感的企業讓消費者如何淡定?

  據媒體報道,由於蒙牛是當地指定學生飲用奶,學生每天都會於上午第二節課後飲用,所以該事件已經引發了眉山中小學家長的恐慌。來自學生及其家長的這種恐慌肯定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誰敢保證活人在喝下疑似毒藥之後還能「情緒穩定」?

  作為對消費者的撫慰,蒙牛集團聲稱,「該批次產品在接受抽檢時尚未出庫,該公司已立即將全部產品進行了封存和銷毀」,「目前,蒙牛在市場上銷售的所有產品均為合格產品。」但在公眾眼裡,一個屢屢失信於消費者的企業,它的「確保」究竟有幾分公信力是要大打折扣的。易言之,目前不僅該批次產品是否真的進行了封存和銷毀,不能聽憑蒙牛自說自話,而且蒙牛在市場上銷售的其他產品是否都無質量問題,也應該由質檢部門進行一次徹底的全部檢查,否則如何化解消費者的疑慮?但消費者這點可憐的要求或有落空之虞,據媒體披露,蒙牛抽檢含毒這樣一個重大消息,質檢總局遲至一個月之後才予以公布,公眾從中不難琢磨出一點東西。

  不必諱言,今番蒙牛再度出事,在對中國乳品行業稍有了解的人士看來,幾乎是意料之中。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乳品行業儘管是個讓國人創巨痛深的行業,但公眾卻很難從它身上看到「知恥後勇」的嶄新氣象。在遭遇普遍的信任危機之後,它不是靠奮發圖強來洗刷恥辱重樹品牌,而是以監管者的過度呵護作為佔領市場的法寶。當消費者抬出國際標準的時候,「特殊國情」是其天然的擋箭牌,當專家呼籲乳品應該更富營養的時候,它說不能背離中國的「行業實際」,以致其折騰出的乳品新國標被指「創全球最差標準」,惹得輿論大嘩之際,它依然可以振振有詞地宣稱純屬「誤解」。

  連當年舉國震驚的三聚氰胺事件都無法催其幡然醒悟,這樣一個毫無恥感的行業,其連續在關乎安全的底線上失守,難道不是一種必然?

11蒙牛為什麼可以一再敷衍民意?

  一日之內,連發兩道聲明,蒙牛官方這種危機公關,可謂迅猛。以最快速度承認問題存在並鄭重道歉,來安撫民意以博取同情;以否認問題產品流入市場,以求最大程度減少經濟損失。這是蒙牛此次危機公關的「兩步走」。 但,現在不會再有多少公眾再相信其中包裹著誠意與真實,因為民意絕不是總被欺騙與侮辱的。道歉如果靠得住,消費者早不用喝毒牛奶了。

  身為中國乳品行業的龍頭企業,蒙牛早非第一次暴露產品質量缺陷。如同公眾以往看到的一樣,這一次,蒙牛集團仍然以一紙聲明向消費者表達了「誠摯歉意」,依舊錶示「將認真吸取這一事件的重大教訓」。但很顯然,這樣幾乎成為套路的姿態已經無法讓消費者淡定下來。

  在網路發達的今天,人們稍經檢索就會明白一個以往需要專業學習才能得來的知識:黃曲霉毒素超標所帶來的危害遠遠超過公眾熟知的三聚氰胺,即使超量一點點,隨著人在食物中的攝入,慢慢在人體積累也會致癌,何況此次蒙牛牛奶中檢測出黃曲霉毒素M 1超標超過了100%?

  幾年前,三聚氰胺傷透人心,當時蒙牛集團營銷總裁趙遠花就公開致歉,現場飆淚。事實證明,眼淚里沒有正義價值,隨後,蒙牛在「特侖蘇事件」、「小學生飲用蒙牛純牛奶集體中毒事件」中,一次次摔倒。當道歉成為例行公事,當做免責的第一障眼法;當自證清白成為慣常手段,被用做欺騙的普遍憑藉,這種危機公關,就是對民意的敷衍與欺騙。

  以蒙牛而論,三聚氰胺事件之後,其暴露的產品質量缺陷已非一兩個案,如果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類似企業大概只有兩個結局,即要麼自動退場要麼被強制清場。但蒙牛不僅沒有步此兩途,反倒在中國乳製品市場風生水起,成為舉足輕重的領軍企業,這就提醒我們,蒙牛一再出事不能僅怪罪於企業的重利輕義,而需要注意市場本身以及監管機制方面存在的問題。可以認為,正是由於市場本身不健全,監管機制失靈,像蒙牛這樣的企業才可能在不斷出事中居然還能穩坐其龍頭位置。

  不能再讓蒙牛與民意陷入無休無止的纏繞爭辯了,現在政府需要強勢回應,來還原市場正義,讓民意找到疏通出口。這兩年,面對公共安全危機,政府以制度完善進行徹底清理,也展示出強勢與效率的行政特質。比如,不久前校車安全問題,就迅速驅動校車安全條例制訂。最近,中國乳品標準還引起極大爭議,被指為標準太低,而蒙牛公司就曾參與起草相關制度。現在蒙牛乳品被發現致癌物,這無疑就是重要的提醒,那就是制度清理必須不被既得利益集團捆綁。

  法律作為社會利益博弈的一種調節器,這背後複雜的利益博弈,不僅體現在立法以及相關配套制度的層面,同樣也體現在執法層面。乳品市場安全危機頻發,現在除了制度完善,如何真正避免出現執法不公,權大於法等等現象,如何真正理順相關監管體制,剷除那種「政出多門、推諉扯皮」沉痾固疾,更需要政府痛下決心,來走出「部門利益最大化」的執法困境。

  蒙牛可以一再敷衍民意,這背後有太多制度完善、政府監管與執法失靈的種種困境,處理好這些問題,其實也就是對當前民主、法治與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考量。一個講求法治文明的國家,不應該讓一南公眾陷入絕望的陷阱。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曾強調「要讓人民群眾買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現在,面對蒙牛敷衍民意的兩道證明,就需要政府做出積極做出理性回應,來讓民意不再在糾纏於失望與絕望之中,以求得放心與舒心。

  另有一點必須提到,政府指定的學生專用奶出事並不是第一回。政府指定產品既可視為對市場的不當干預,而且很多時候產品能否被政府相中,往往決定於企業的公關能力,而與產品質量關係不大。總能幸運被政府指定的企業,其市場份額必然很高,但其真正的競爭力在哪裡?主管部門先是縱容乳品行業在一個較低的標準上滑落,地方政府又繼之以袒護政策,這是否蒙牛等問題企業在中國市場上呼風喚雨的全部奧秘?

  不誇張地說,消費者對乳品行業已經既無信心也無耐心,那些種下「前因」的人終將收穫「惡果」。

12結語

  難道三聚氰胺的教訓還不夠深刻么?還是法律把死刑納入食品安全領域犯罪還不足以威懾?相關大企業作為國內行業的領軍人物,應該主動擔負起這種責任與義務,帶動整個奶製品行業的整體素質提升,叫響中國奶製品的品牌,而不是成為繼三鹿之後,成為「問題奶」的代言人。

  大企業是消費者信賴的選擇,就應該主動擔當更多責任。故意貶低奶製品國標,以此來降低自己成本,這樣的愚蠢行為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再次奉勸國內相關奶製品的老大們,不要局限於一時的放縱,要著眼未來,主動承擔起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確保消費者身心健康,不斷完善與提升自己,這才是大企業的生存之道。

  另外,涉及基本的民生食品安全領域,究竟該如何確保萬無一失,這是我們食品及衛生各個政府職能部門要加大研討,改進管理方式的重要課題。相關監督與管理部門,一直一來只能充當「事後諸葛」的角色,這一直被大眾普遍質疑。我們的管理與監督應該進入到企業的生產過程中,讓問題產品不出廠,把監督放在生產環節,及時掐滅危害的火種,這才是管理者與監督者的有效作為。

  食品安全事件頻出,反思的不只是相關企業,也包括我們的政府職能部門。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並珍惜這種榮譽,這是企業的生存之道;贏得群眾信任,並堅守這種信任,這是政府職能部門的職責使命。

推薦閱讀:

該拿什麼來拯救蒙牛?
蒙牛的「尷尬」
蒙牛純牛奶被查出強致癌物—黃曲霉毒素
【突發】盧敏放接替孫伊萍出任蒙牛第四代總裁,為何換掉她,為何選擇他?
蒙牛集團的發展歷程_

TAG:中國 | 蒙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