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列王記下》注釋正文 第四章

提要:1以利沙使寡婦的油增多。8他應許良善的書念婦人得一個兒子。18他使她的兒子復活。38以利沙給鍋中的食物消毒。42他用二十個餅使一百人吃飽。

1有一個先知門徒的妻哀求以利沙說:「你僕人我丈夫死了,他敬畏耶和華是你所知道的。現在有債主來,要取我兩個兒子作奴僕。」

  妻。這是涉及「先知門徒」的重要啟示。他們不是沒有家室的年輕人,與世隔絕,離群索居。他們是普通人,和其他人住在一起,為人們辛勞。他們沒有隻顧自己的利益,過著群體隱居的生活,以求達到聖潔,他們活著是為了國家的益處,追求的不是自己的物質利益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

  敬畏耶和華。這是一個忠心侍奉耶和華的人。以利亞和以利沙的影響已經大大促進了以色列全國對真神的崇拜。

  債主來。摩西的律法認可勞役還債,但不是作為「奴僕」而是「像僱工人和寄居的,」並要求被賣的人服侍只能到禧年就可恢復自由(利25:39-42)。目前這起案子中債主好像沒有在借債人生前對他的兒子要求這項權利,而是在他死後要他的兒子們服侍他,代父還債子。

2以利沙問她說:「我可以為你做什麼呢?你告訴我,你家裡有什麼?」她說:「婢女家中除了一瓶油之外,沒有什麼。」

  我可以作什麼呢?這個問題顯示出先知仁慈的精神。以利沙是一個關心他人利益的人,向來同情,友善,並隨時準備幫助別人。王求他時他就準備供應全軍的需要,一個孤獨的窮寡婦求他時,他也沒有打發她空手回去。

  你……有什麼?上帝使用我們擁有的東西。祂的能力和資源是無限量的,祂可以不用女人那瓶油而輕鬆地供給她的需要。但上帝使用她擁有的東西並將祂的福氣放在其中。這對於今天上帝的僕人也是一樣的。或許他們沒有很多的天賦和物質資源,但如果他們將其所有的奉獻給上帝和他的事工,祈求祂的賜福,那麼他們所有的那一點點就會成倍地增加了。當一個人努力幫助窮人時,應該仔細思考怎樣幫助他們自助。要教導窮人如何利用自己的資源。否則賑濟反倒使他們貧窮,有害無益。

  除了一瓶油之外。這瓶油並不多,但在上帝的手中有祂的賜福就足以供應她的需要了。我們的天賦或許不高,我們屬世的財富可能很少,但上帝最能善加利用一切我們奉獻給祂的東西並使其增多。那瓶油說明寡婦極為貧困,但它被耶和華用來當作供應她一切需要的手段。

3以利沙說:「你去,向你眾鄰舍借空器皿,不要少借;

  這個寡婦的反應標誌著她信心的大小,也決定著她從耶和華那裡所能得到的。信心小得到的就少,信心大得到的就多。

4回到家裡,關上門,你和你兒子在裡面將油倒在所有的器皿里,倒滿了的放在一邊。」

5於是,婦人離開以利沙去了,關上門,自己和兒子在裡面;兒子把器皿拿來,她就倒油。

  這個寡婦沒有猶豫。她立即回應先知的指示,和她的兒子們一同工作。如果她的兒子們免於僕役的生活,他們將來也要為自己的生活勞力。她的信心和順從在她兒子們的心中產生了同樣的效果。信心能引起信心。一個人的順從能鼓勵其他人的順從。

6器皿都滿了,她對兒子說:「再給我拿器皿來。」兒子說:「再沒有器皿了。」油就止住了。

  當人無法再領受時,上帝也就不再給了。最後一個器皿裝滿以後,供油的神跡就停止了。

7婦人去告訴神人,神人說:「你去賣油還債,所剩的你和你兒子可以靠著度日。」

  寡婦從主那裡得到的比她要求的還多。她的要求原只是讓她的兒子免於僕役的生活。但她處於貧困中仍有很多需要。上帝將這些需要也給她滿足了。上帝賜給人的福氣遠比人自己要求的多。

8一日,以利沙走到書念,在那裡有一個大戶的婦人強留他吃飯。此後,以利沙每從那裡經過就進去吃飯。

  書念。書念是耶斯列谷中的一座城邑,位於基利波山西北偏北8公里處,離迦密山也可能有25.6公里多。這段時間以利沙好像住在迦密山(第25節)。在以利沙來往於全國的旅途中他經常路過這個村鎮,就是現在的S?lem。

  一個大戶的婦人。指一個富有的女人(見撒上25:2;撒下19:32),社會地位較高。

  強留他。這個舒適的家庭對以利沙表現出好客的精神。神人和他們的同胞一樣需要食宿。他們欣賞並感謝基督化友誼所帶來的幫助。先知所服務的人對他們的殷勤招待,經常使上帝忠心僕人的生活充滿快樂。

9婦人對丈夫說:「我看出那常從我們這裡經過的是聖潔的神人。

10我們可以為他在牆上蓋一間小樓,在其中安放床榻、桌子、椅子、燈台,他來到我們這裡,就可以住在其間。」

  財富常常使人以自我為中心,對他人的需要和願望視而不見。但書念的這位貴婦卻顯然不是這樣。她地位很高,但仍與普通人接觸。她沒有專為自己生活而是竭力謀求他人的幸福。當自己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她使別人也能分享她的財物。她有自己家中的掛慮和責任,但她沒有受到這些事情的纏累而使自己忽略了以利沙──也許還有其他很多人──的需要和方便。以利沙在旅途中經常期盼到達書念這個村莊時休息和放鬆的愉快時辰。殷勤友愛的招待能使地上的兒女預嘗一點天國的平安與友誼。

11一日,以利沙來到那裡,就進了那樓躺卧。

12以利沙吩咐僕人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他就把婦人叫了來,婦人站在以利沙面前。

  書念的婦人對以利沙仁心相待,以利沙也想投桃報李。但他怎樣做才能報答她對自己的善意呢?她並不需要物質。以利沙想給她某種她渴望的東西。一顆高尚的心靈不想只接受好處而不回報。

13以利沙吩咐僕人說:「你對她說:你既為我們費了許多心思,可以為你做什麼呢?你向王或元帥有所求的沒有?」她回答說:「我在我本鄉安居無事。」

  可以為你作什麼呢?這是一個試驗性的問題,可以顯示書念婦人心中的真實想法。她接待他,是因為他是先知呢?還是另有所圖?

  向王……有所求。以利沙知道自己對宮廷和國家的最高當局有一定的影響。或許他可以為書念的婦人向國王求助。

  在我本鄉。她這個回答表明她完全滿足。她和親人平安度日,與鄉鄰和睦相處,與她的朋友也沒有什麼亟待解決的事。這是一個平安幸福的社會群體。王或他的大臣都不能做什麼使他們更加幸福。

14以利沙對僕人說:「究竟當為她做什麼呢?」基哈西說:「她沒有兒子,她丈夫也老了。」

  究竟當為她作什麼呢?為一個感到十分幸福並且物質世界一無所缺的人做點事情的確不太容易,但以利沙堅持要找出一點他可以為她服務的事情。

  她沒有兒子。沒有兒子被所有的希伯來婦人視為非常不幸和羞恥(見創30:23;申7:13,14;撒上1:6,7,11;詩128:3,4;路1:25)。

  她丈夫也老了。她當然渴望能有一個兒子,但她認為沒有希望了,因為自己的丈夫已經老了。

15以利沙說:「再叫她來。」於是叫了她來,她就站在門口。

  她之所以就站在門口也許是出於莊重和禮貌,因為她覺得進入以利沙的房間不合適。

16以利沙說:「明年到這時候,你必抱一個兒子。」她說:「神人,我主啊,不要那樣欺哄婢女。」

  你必抱一個兒子。對於人來說不可能的事在上帝看來都是可能的。如果她渴望一個兒子,上帝就會為她成就。以利沙應許她一年之內要抱一個兒子,遠遠超過了她最大的希望。

  不要那樣欺哄。不要將不可能實現的希望擺在我的面前,欺騙我。請對照亞伯拉罕(創17:17),撒拉(創18:12)和撒迦利亞(路1:20)聽到得子的應許時所表現出的懷疑態度。

17婦人果然懷孕,到了那時候,生了一個兒子,正如以利沙所說的。

  耶和華的真先知決不奉主的名說假預言。照著以利沙所預言的,到時候事情果然成就了。

18孩子漸漸長大,一日到他父親和收割的人那裡,

19他對父親說:「我的頭啊,我的頭啊!」他父親對僕人說:「把他抱到他母親那裡。」

  這個孩子可能是中暑。收割是一項非常勞累的工作,是在每年最熱的時候進行的。

20僕人抱去,交給他母親;孩子坐在母親的膝上,到晌午就死了。

  必死之人在這個罪惡世界的人生旅途中,歡樂與悲傷,笑容和眼淚,生命與死亡,兩兩相距通常並不遙遠。書念婦人的兒子曾給這個家庭帶來了無限的歡樂,但他的死也使他們的心靈破碎。耶和華當年將這個童子賜給書念的婦人,但是現在死亡卻把他帶走了。

21他母親抱他上了樓,將他放在神人的床上,關上門出來,

22呼叫她丈夫說:「你叫一個僕人給我牽一匹驢來,我要快快地去見神人,就回來。」

  叫一個僕人給我牽一匹驢來。現在正是繁忙的收割時節,這個大家庭中所有的人和牲畜都在田裡。但她馬上要用一頭牲口和一個趕牲口的僕人。

  去見神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妻子,她將自己計劃的行程告訴了自己的丈夫,並說明很快就會回來,但她沒有解釋出門的原因。也許她認為,如果他告訴丈夫,她出門是去求先知來使死去的兒子復活,他會認為這趟旅程是無用的,並會勸說她打消她的計劃。這是信心之舉,她似乎要將這個秘密嚴嚴地保守在她和上帝之間。

23丈夫說:「今日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你為何要去見他呢?」婦人說:「平安無事。」

  不是月朔,也不是安息日。這兩個日子都是聖日,要獻祭和聚集敬拜(代下2:4;賽1:13;何2:11;摩8:5)。顯然每當這樣的日子人們都會按照慣例為了崇拜或宗教學習而聚集,接受屬靈的陶冶。如果現在是月朔或安息日,她去見先知就不會被認為奇怪。然而她的丈夫實在不能理解她的打算。

  平安無事。這是信心和盼望的回答。孩子死了,但她沒有深陷悲傷與絕望之中。先知既能求上帝賜給她一個兒子,現在也能求上帝讓她的孩子復活。當我們將一件事交託在上帝手中時,我們可以得到完全的保證,能平安無事,不論這件事有多麼困難。得到回答不一定完全按照我們的願望。但是我們心中能擁有平安,謙卑順從地叩拜在祂的旨意之前。

24於是備上驢,對僕人說:「你快快趕著走,我若不吩咐你,就不要遲慢。」

  她催促僕人全速前進,不管她自己有多麼不便。騎驢走約26公里的路並不容易,但她一心想儘早見到以利沙。

25婦人就往迦密山去見神人。神人遠遠的看見她,對僕人基哈西說:「看哪,書念的婦人來了!

  先知的住所可能在高山上,對下面山谷的大片區域一覽無遺。以利沙很遠就看見了那婦人並認出了她。

26你跑去迎接她,問她說:你平安嗎?你丈夫平安嗎?孩子平安嗎?」她說:「平安。」

  迎接她。以利沙馬上知道出了問題。不等她走到跟前,先知就差遣他的僕人去迎接她,儘可能確定她來的原因。

  平安。她的回答還是「平安。」她心靈的重擔只能向先知傾訴而不能向他的僕人說。

27婦人上了山,到神人那裡,就抱住神人的腳。基哈西前來要推開她,神人說:「由她吧!因為她心裡愁苦,耶和華向我隱瞞,沒有指示我。」

  抱住神人的腳。聖經記載了許多在懇切要求時的類似舉動(太18:29;可7:25;路8:41;約11:32;等)。

  要推開她。冷漠的僕人不了解情況,想粗魯地將她推開。

  她心裡愁苦。以利沙馬上看出婦人心中充滿不可抑制的悲痛,隨即對她表示溫柔的同情。上帝的真兒女,他們的心中充滿愛與同情,必然會為那些背負重擔之人所動,向他們發出憐憫,並像他們的主一樣渴望給他們安息。真正的愛是仁慈溫和的,會隨時回應那些需要幫助之人的呼求。

  向我隱瞞。有的時候上帝認為合適他就會向他的僕人啟示有關一個人特別的情況,但並不總是這樣。沒有一個先知知道全部的情況。啟示隨上帝的意思而定。先知不了解一個事件的全部情況並不能證明他不是上帝的真先知。先知也是人,他們的知識和判斷,和其他人一樣,都是有限度的。只有當上帝將特別的啟示和智慧給他們時,他們的話語才擁有權威。認為像在這種情況下先知應該了解全部事實的想法是沒有根據的。

28婦人說:「我何嘗向我主求過兒子呢?我豈沒有說過,不要欺哄我嗎?」

  當這位婦人傾吐自己心中憂傷苦痛之時,她並不是在責備先知。當初她並沒有要求這個兒子,這孩子是先知所應許的。但不論如何,她當初得到的這孩子現在卻又失去了。對於這件事她沒有說太多的話,她不需要說太多,因為以利沙已經完全明白她心中的悲苦。她的話已經揭示了她的悲傷痛苦。她只知道這個她並未要求過的孩子死了。如果自己從未被允許嘗過這種愛,就不會這樣難過了。

29以利沙吩咐基哈西說:「你束上腰,手拿我的杖前去;若遇見人,不要向他問安;人若向你問安,也不要回答;要把我的杖放在孩子臉上。」

  你束上腰。以利沙知道她因為急著趕來已筋疲力盡了,返回的路對她來說必將更加困難。先知自己並沒有迴避旅程。但當他一聽到孩子死了,就差派自己的僕人帶著有關行動步驟的命令出發了。

  拿我的杖。杖是以利沙先知職任的標誌,就像摩西的杖(出4:17;出17:5,9;民20:8,9),象徵著上帝的大能與他同在,好使他能奉耶和華的名行神跡。

  不要向他問安。僕人並非粗魯無禮,而是不能在路上耽擱時間。打招呼致敬在東方國家中很講究形式,會佔用很多時間。

30孩子的母親說:「我指著永生的耶和華,又敢在你面前起誓,我必不離開你。」於是以利沙起身,隨著她去了。

  這位婦人對以利沙比對他的僕人擁有更大的信心。她知道以利沙的身份和禱告的能力,她完全信賴他。耶和華能藉著以利沙一句請求的話而使孩子從死里復活。上帝可以選擇尊重先知的杖和他的僕人使孩子復活。但這個傷心欲絕的母親指望著耶和華通過祂的使者以利沙彰顯祂的大能。因此耶和華重看她的信心並按照她心所望的為她成就。

31基哈西先去,把杖放在孩子臉上,卻沒有聲音,也沒有動靜。基哈西就迎著以利沙回來,告訴他說:「孩子還沒有醒過來。」

  沒有聲音,也沒有動靜。這句話暗示基哈西期望上帝能尊重以利沙的杖放在孩子身上的動作。我們不知道孩子為什麼沒有復活。如果這位婦人相信耶和華能通過以利沙的杖和他的僕人基哈西答應她,上帝可能就會這樣應允她。或許因為基哈西身上的一些缺點,妨礙了耶和華使用他成為施行祂大能神跡的媒介。人們並不知道耶和華選擇或不選擇以某種方式行事的原因。

  還沒有醒過來。這並不代表孩子真是睡著了,因為孩子是在中午死在他媽媽的膝頭上的(第20節),第32節也說明他已經死了。死在聖經中經常被看作睡覺(申31:16;王上2:10;但12:2;約11:11-14;徒13:36)。

32以利沙來到,進了屋子,看見孩子死了,放在自己的床上。

33他就關上門,只有自己和孩子在裡面,他便祈禱耶和華,

  正是通過出於信心的最真誠的禱告,才「有婦人得自己的死人復活」(來11:35)。

34上床伏在孩子身上,口對口,眼對眼,手對手;既伏在孩子身上,孩子的身體就漸漸溫和了。

  我們不知道以利沙在孩子的復活過程中所採用的方式是什麼意思。他可能受到上帝神聖的指示採取這種方式,或者是模仿以利亞的行為(王上17:21)。祈禱並不排除其他方法的使用。先知的身體可能實際溫暖了孩子冰涼的屍體,但這決不是孩子復活的原因。只有通過那起初就賜人生命的基督,這個孩子才能從死里復活。這是一個神跡,是只有上帝才能施行的神跡。就像耶和華使這個孩子復活一樣,在基督復臨時,祂將使祂現在仍睡在墳墓里的忠心兒女全部復活(賽26:19;約5:28,29;林前15:52;帖前4:16;啟1:18)。

35然後他下來,在屋裡來往走了一趟,又上去伏在孩子身上,孩子打了七個噴嚏,就睜開眼睛了。

36以利沙叫基哈西說:「你叫這書念婦人來」;於是叫了她來。以利沙說:「將你兒子抱起來。」

  這個孩子活過來後,他的母親被叫進來抱走她的兒子。當年以利亞使寡婦的孩子從死里復活後,將孩子交在他母親的手裡(王上17:23)。同樣,當耶穌使拿因寡婦的兒子復活時,祂也是將他交還他的母親(路7:15)。耶穌的心同情每一位失去孩子的母親。在那喜樂的復活大日,那些睡在墳墓中的孩子將要醒起,天使要將其交在他們母親的懷抱里(《善惡之爭》645頁)。

37婦人就進來,在以利沙腳前俯伏於地,抱起她兒子出去了。

  這位母親說了什麼沒有記載。她的感恩已經不能用言語來形容了。在深深的感激中,她俯伏在先知的腳前,流著喜悅的熱淚,表達一位母親心中的感謝,因為自己的兒子失而又得、死而復生了。她對於上帝和祂僕人的信心不是沒有功效的。

38以利沙又來到吉甲,那地正有饑荒。先知門徒坐在他面前,他吩咐僕人說:「你將大鍋放在火上,給先知門徒熬湯。」

  到吉甲。見王下2:1注釋。以利亞為先知學校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在這些重要的訓練中心裡,青年人們可以獲得預備,為他們的同胞服務,度一種服侍的人生。以利沙繼續這項工作,他經常訪問這些學校,給他們帶去必要的鼓勵和指導。

  有饑荒。古代的巴勒斯坦常有饑荒,給人帶來許多痛苦,並常常死人(見創12:10注釋)。

  坐在他面前。這裡可能就是屬靈教育的場合。就像馬利亞坐在耶穌的腳前,這些年輕人也坐在以利沙的腳前,向他學習關於上帝的知識。這是很寶貴的時辰,聖靈與他們同在,教導每個青年信靠上帝。他們學著去欣賞珍視屬靈的事過於他們日常的飲食。

  將大鍋放在火上。屬靈的食物很重要,但人的肉體也需要飲食。以利沙的心被觸動了,他從那些形銷骨立的學生身上看到了這場蹂躪大地的饑荒的影響。他不僅挂念他們靈性的利益,也關心其肉體的需要。他命令將大鍋支上,好使所有的人都能吃飽。

39有一個人去到田野掐菜,遇見一棵野瓜滕,就摘了一兜野瓜回來,切了擱在熬湯的鍋中,因為他們不知道是什麼東西;

  到田野。先知學校可能都在鄉村。學生在那裡有機會種植糧食並獲得農業方面的訓練(見《先祖與先知》593頁;《先知與君王》230頁)。因為食物的匱乏,這些先知學校的學生不得不出去到野外尋找充饑的東西。

  野瓜藤。這裡提到的植物具體種類不明。有些人認為這是一種野生的黃瓜或葫蘆,橢圓形,味苦,一旦誤食會引起疼痛和劇烈的腹瀉。學生們可能將這些野黃瓜當作普通的黃瓜了,而後者被認為是上好的食物(民11:5)。在巴勒斯坦還有一種爬藤植物叫做苦西瓜,葉子很小,呈淺綠色,果實像檸檬,有毒。七十士譯本和武加大拉丁文譯本都認為這是苦西瓜。

  他們不知道。即便是先知,也不可能知道一切。他們依然要處處謹慎和提防。這個青年人不知道面前植物的性質,以致鍋中帶毒,危及所有食用之人的性命。

40倒出來給眾人吃,吃的時候,都喊叫說:「神人哪,鍋中有致死的毒物!」所以眾人不能吃了。

  可能是苦味一下子提醒了他們食物有毒。在鍋中也許還煮有其它完全無毒的蔬菜,但那有毒的野瓜將其毒素散發到全鍋的食物中。罪惡是死亡的毒藥,它的毒性是會蔓延的。在日常生活中它千變萬化隱伏在我們腳前給我們帶來痛苦與禍患。惟一安全的辦法是將所發現的罪惡和錯誤全部清除。否則其結果必然是死亡。

41以利沙說:「拿點面來」,就把面撒在鍋中,說:「倒出來,給眾人吃吧!」鍋中就沒有毒了。

  麵粉是否對毒瓜有天然的解毒功效我們不得而知,很可能這和那次將鹽倒入耶利哥被污染的水(王下2:20-22)具有類似的意義。麵粉是有益的,對那些食用的人來說是生命和健康的來源。在先知的手中它變成了生命的象徵,消除了那些果實致人死地的邪惡作用。這裡有一個屬靈的教訓。基督的福音對於那些在死亡詛咒之下的人來說就是生命的糧。死亡的果實罪人不論吃了多少吃了多久,福音都有能力醫治並使其恢復。罪惡所造成的破壞聖靈都能修復。上帝對於任何形式的罪惡都有解藥。對於每一個願意得生命的人,基督乃是永生之源(約6:27,33,35)。

42有一個人從巴力沙利沙來,帶著初熟大麥做的餅二十個,並新穗子,裝在口袋裡送給神人。神人說:「把這些給眾人吃。」

  巴力沙利沙。關於這座城鎮的信息不多,因此不能確定它的位置。它可能與沙利沙(見撒上9:14注釋)是同一個地方。

  初熟的。根據摩西律法,一切初熟的果子都要獻給上帝並歸給祭司(民18:12,13;申18:4)。此時一名忠心敬拜耶和華的人來到「神人」以利沙這裡。利未族的祭司在此之前早已從北方以色列國撤走了(代下11:13,14),因此以色列國中一些敬虔的人將先知當作耶和華的代表,並將那按律法當歸給祭司的奉獻歸給他們。

  大麥。在巴勒斯坦大麥通常被當作牲口的飼料,儘管人們認為它不如小麥,但有時也做成餅(士7:13;約6:9)給人吃。

  穗子。希伯來文karmel,「果實。」可能是穀子或其它類似的作物。該詞有「莢」,「小條」或「外殼」的意思,在聖經中只出現在這裡。它的意思不確定。有人認為是「布袋」或「包裹。」

  給眾人。現在是缺乏的時候,甚至是先知和那些與他在一起的人也是一樣。人們缺衣少食,處在飢餓之中。以利沙沒有考慮自己而是挂念他人的利益。基督也是這樣。祂和祂的門徒在曠野,「見有許多的人,就憐憫他們」(太14:14)。黃昏到來之際,門徒們希望遣散他們,讓他們去為自己尋找食物,但基督的話是:「不用他們去,你們給他們吃吧」(太14:16)。今天上帝的兒女看到世界上疲倦飢餓的人群,上帝對他們的話仍然是,「把這些給眾人吃。」

43僕人說:「這一點豈可擺給一百人吃呢?」以利沙說:「你只管給眾人吃吧!因為耶和華如此說,眾人必吃了,還剩下。」

  僕人。希伯來文meshareth,但一般說來,比通常表示「僕人」的`ebed地位要高。所以約書亞被稱為摩西的「幫手」(meshareth,出24:13),天使被稱為「僕役」(mesharethim,「僕役」,詩104:4)。

  僕人用人的眼光看待初熟的糧食,但以利沙卻用信心和上帝的眼光看待這相同的禮物。對於僕人來說,先知的命令似乎是愚蠢和無法實現的。二十個小小的大麥餅和一點點穗子怎能滿足這一百個飢腸轆轆的人呢?西門彼得的兄弟安得烈所提出的問題也具有同樣的精神。當耶穌要用五個大麥餅和兩條小魚給眾人吃時,他說,「只是分給這許多人,還算什麼呢」(約6:9)?今天,由於自認為上帝兒女的人缺乏信心,眾人還在挨餓。

44僕人就擺在眾人面前,他們吃了,果然還剩下,正如耶和華所說的。

  以利沙是在聖靈的感動下說話的。一位先知奉主的名說話就是在說主的話。上帝擁有無限的權能。祂的資源可以供應所有人的需要。祂的手一摸就可以讓最缺乏的供應增加。正是上帝的能力使得那些小餅不斷增加,直到滿足所有在場之人的需要。那位不知姓名的農夫將初熟的果子帶來送給以利沙,就是將它們奉獻給了上帝。耶和華接受了這樣的奉獻並將祂的福氣放在其上。

  同樣,現今主也悅納並賜福我們獻上的禮物。無論在哪有工作要做,上帝的兒女切不可只看他們自己和自己的不足,而要仰望上帝和祂無窮的供給。他們手中的那一點點東西似乎完全不夠滿足缺乏之人的需要,但只要有上帝的賜福,他們所有的就會滿溢了。

  天地之間的距離比很多人想像的更近。上帝一直牽掛著祂地上有需要的兒女,並隨時準備供應他們的缺乏。世界上沒有一個地方,沒有一個民族,有需要的人是不得到上帝大能持續運作的供應的。每一處果園,每一片土地都見證上帝奇妙工作的能力和祂無限的大愛。上帝始終在工作,祂一直照料著地上那些軟弱的孩子們。上帝的愛和能力的表現方式也許不如以利沙時代那麼引人注目,但如果我們的眼睛能夠被打開,我們就會更清晰更深廣地認識到祂一直在我們身邊,並且祂仍然以仁愛和憐憫對待祂地上有需要的兒女。上帝忠心的兒女仍然為主獻上禮物,藉著祂的能力和賜福,他們微不足道的資源就會成倍增加,來滿足世上勞苦大眾肉體和屬靈雙方面的需要。今天的世界更需要先知以利沙那樣的信心、屬靈眼光,勇氣、同情心,力量和精神。


推薦閱讀:

幕講禪師《金口訣》全文及白話其注釋
《哥林多前書》注釋正文 第十六章
略談《現觀莊嚴論》及其注釋
五百金身羅漢圖【帶注釋】(上卷)
遊俠列傳序原文|翻譯|譯文|注釋

TAG:注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