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學佛法》7 凈空法師開示
外 道
1 我們在印度歷史上看到,世尊當年在世,著名的外道有九十六種。這些外道,如果用現代的名詞來說,是宗教家、哲學家、科學家,都是了不起的頂尖人物。
2 所以「外道」,不是毀謗人,不是貶低人。「外道」這兩個字的定義,佛在經典裡面跟我們說得很清楚,「心外求法」叫外道。我們自己要細心去檢點、去反省,我們是不是心外求法?如果是心外求法,那也是外道。
3 這個外道,在佛門有個術語叫「門內外」。佛門裡面的外道,雖然學佛、皈依受戒了,還是心外求法。換句話說,對於佛的經典沒有深入,不了解經教的義理,念念還會受外面境界的影響,這都叫外道。
4 與「外道」相對的是「內學」,所以,佛法從哪裡學起?從內,內是心性。換句話說,內是能現能變,外面是所現所變,能現能變是真的,所現所變是假的,你在假的那一面去求,那你哪一年才能見道?
5 這個「見道」,就是你見到心性,宗門講「明心見性」,見性這才入門,佛家通常講「入大乘之門」,才入門,距離登堂入室,那還相當遙遠。這個入門,在《華嚴經》裡面就是初住菩薩,《華嚴》是圓教,圓教初住菩薩才入門。
6 由此可知,佛法是從內求的,「內求諸己,不求諸人」這是佛法的殊勝。實在講,內證的方法好,直接穩當,它不迂迴,直接教我們從內證。
7 但是,我們往往不懂得佛的意思,不明了佛教導我們方法的所以然,於是有意無意當中,我們的思想言行跟佛所教的恰恰相反,這是我們不能證果,不能入門的真正原因。
8 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有九十六種外道,佛以種種善巧方便攝受外道,降伏外道,幫助外道契入凈土法門;如果我們懂得佛的意思,知道他的善巧方便,我們如理如法地修學,在一生當中契入境界,不是個難事情。
不取於相,如如不動
1 我們佛法講修行,怎麼修法?要修「不動心」。《金剛經》上講得好,「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是修行的總綱領、總原則。
2 不取相就是不著相,「外不著相,內不動心」,你把這個原則完全掌握到,無論你修學哪個法門,功夫沒有不得力。如果你不知道這個原則,「外著相,內動心」,無論修學哪個法門,你都不能成功。
3 我們平常一定要曉得用功,用功一定要曉得掌握原則,所以會修行的人,是在境界上修。《華嚴經》末後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做樣子給我們看,什麼樣子?歷事練心。
4 修行無過於歷事練心,在境界事相裡面練清凈心,就練這個。萬事萬相你要不經歷,你怎麼知道你能夠不著相、不動心?你沒有接觸過,那個功夫靠不住。
5 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裡面有一段故事,很能令人深省。他認識一個老法師,這個老法師往年修行很不錯,可是到晚年就不行了,墮落了。
6 什麼原因?法師年輕的時候住山,修行得很好,真的做到「外不著相,內不動心」。可是在晚年的時候,信徒們在都市裡面建了一個道場,禮請他去主持,於是他下山,一下山,就跟五欲六塵接觸;一接觸,他就退轉了。
7 蓮池大師就提醒他,他說:「有老修行住山,幾十年不下山,他在山上養道,修得很不錯;可是下山沒多久,心就動搖了,貪嗔痴慢就起來了。」這法師聽了之後,就向蓮池大師請教:「這是誰呀?」蓮池大師說:「就是你老兄!」
8 這說明什麼?不接觸大眾,你的定是假的,沒有經過考驗,境界現前自己做不了主,煩惱習氣統統現行了。所以,修行要在哪裡修?在五欲六塵裡頭修。修什麼?修「不取於相,如如不動」。唯有真正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動」,這才是真正修行,這才是真正得法。
貪心最毒
1 佛在經論裡面,將凡夫的煩惱說之為無量無邊。無量無邊,就太多太多了,說話就不方便了,所以佛把它歸納成八萬四千。這個八萬四千,確確實實是一條一條說得出來的,不是一個籠統的數字,是確確實實有八萬四千條。
2 八萬四千要在平常講演的時候,那也太瑣碎了,所以就再把它歸納,歸納成一百零八。這一百零八類,叫百八煩惱,我們這個念珠是一百零八顆,它的意義就是斷百八煩惱,是這個意思,把煩惱念掉。
3 可是百八雖然是不多了,說起來還是很羅嗦,再歸納,像天親菩薩在《百法》裡面給我們歸納成二十六個,這個就比較簡單了。通常講經說法要說得詳細一點,都講二十六個煩惱。但是一般情形,還不說這麼多,這麼多太麻煩了,再把它歸納成六個,貪嗔痴慢疑惡見,這六個叫根本煩惱。
4 這六個還嫌多,再歸納成三個,這三個是貪嗔痴。「貪嗔痴」稱作三毒煩惱,所有一切煩惱都從這三個根本煩惱生出來的,所以叫做根本。貪嗔痴如果再要歸納,就歸納成一個,那就是最毒最毒的「貪」,貪心最毒!
5 佛教給我們布施,就是度貪心的。所以菩薩修行的綱領有六個,第一個就是布施。布施度慳貪,我們知道它真正的用意,我們才會認真地學習。古人常講,「愛不重不生娑婆」,你為什麼會生到娑婆世界?為什麼會去搞六道輪迴?說實在話,都是貪愛的心太重。
6 貪愛的對象非常廣大,包括世間的五欲六塵、出世間的大小乘佛法。世間法不貪了,貪佛法行不行?還是不行,還是搞六道輪迴。佛是教我們斷貪心,不是教我們換貪的對象,這一點要搞清楚。所以世法不可以貪,佛法也不能貪。
7 貪是生死輪迴的根本,這一個煩惱最難拔除,可是非拔除不可;你要不能拔除,就不能出三界,就不能夠免輪迴,這個事情麻煩!我們講了生死、出輪迴,有一個很簡單的定律,那就是不管你修學哪個宗教、哪個法門,你那個貪的念頭是不是真的斷盡了?
8 貪嗔痴果然斷盡了,那你就決定能夠超越輪迴;你修行得再好,這個貪嗔痴念頭不斷,換句話說,你決定還是在輪迴之中,你出不去!由此可知,布施供養是佛門裡面最重要的一個修學的手段。
七寶池裡的蓮花
1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有個七寶池。七寶池與往生的人,關係非常密切,為什麼?往生的人都是蓮花化生,而蓮花都生在七寶池當中。
2 經上講,我們一發求生極樂世界之心,七寶池裡面就長一朵蓮花,就一個花苞。這個蓮花上有你的名字,決定錯不了,將來你往生,阿彌陀佛手上拿的蓮花,就是你自己修的蓮花。
3 換句話說,蓮花是自己修的,七寶池是阿彌陀佛提供的。阿彌陀佛提供我們七寶池,蓮花要自己種;自己不種蓮花,阿彌陀佛不能變個蓮花來給你。蓮花是自己種的,這個事情千真萬確,你看有許多人念佛的時候能見到蓮花,可見得這個事情決定不假。
4 我們這裡一起心、一動念,發個真心,「我要生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有一朵蓮花。你用功,你念佛念得很勤,這個蓮花一天一天就大,光色一天一天就好。
5 如果你念得懈怠,念得不勤快,這個花長得就很慢,光色就差一點。我跟諸位說明白,這個事情是真的,為什麼?你真正能得的到,可以能得到。
6 這個蓮花,跟西方極樂世界其他的境界不相同,其他的境界是阿彌陀佛自己的威神功德變現出來的,它沒有從小長到大,沒有生滅法;蓮花是我們自己種的,它會慢慢長大,到我們往生那一天,就長到那一天為止。
7 所以花在經上講「有一由旬者」,一由旬者是小的;「有十由旬、百由旬、千由旬、萬由旬」,那個花就非常之大。
8 這些花的大小都是每一個人念佛功夫勤惰不相同,這不是阿彌陀佛不公平,是我們自己念佛功夫不一樣,所以才有這樣的差別。明白了這些事實真相,我們這個頭腦里,不能想別的,一定要想阿彌陀佛,一定要想極樂世界!
種善因一定得善果
1 世出世法總離不了因果的定律,學佛的同修,大概都能接受因果定律的說法。「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這是事實,絕對不是假的!
2 凡事有因有果,我要善果,一定要種善因;不種善因,希求得善果,在佛法里講「無有是處」!我們看到人家發財了,學佛的人絕不羨慕,為什麼?曉得他過去世當中多行財布施,他種的這個因,現在他自然得到。
3 想發財的人很多,天天在那裡想,他能發嗎?發財畢竟還是少數人。縱然用非法手段得來的財富,還是他命裡頭有的。譬如搶劫銀行,他搶了幾千萬,我們去搶,搶得到搶不到?搶不到!可見你命里沒有,搶都搶不到。
4 命裡面沒有,一搶馬上就被人抓去;能搶得到,還是他命里有的。他命里有,不搶,他還是會得到那麼多,你說這個冤枉不冤枉?所以古人說,真正懂得因果報應,「君子樂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所以一定要懂得因果報應。
5 佛在經上告訴我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過去世我造的是什麼因,我這一生當中享受的就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我來生果報怎麼樣,這一生起心動念、言語造作的就是。
6 「種善因一定得善果」,這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是為一切眾生真實的幸福去著想,你來生的業報一定非常殊勝。要知道,我們一生的受用是自作自受,與任何一個人都不相干!明白這個道理,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就各得其所。
7 你這一生如果生在富貴家庭,或者你從事的行業發財致富了,你會安於富貴;如果生活很貧困,你也會安於貧賤。為什麼?曉得這是自己過去世修因的關係。對於富貴人不會羨慕,他種的這個因,應當受這個果報,我沒種因,不會怨天尤人。
8 懂得因果報應,那就快樂,知足常樂;不懂得因果報應,生活就很苦!真正學佛的人,相信因果報應,懂得守本分,懂得去種好因。「種善因一定得善果」,天天種好因的人,內心仁慈,一片祥和,他怎麼不快樂?
我執不破,你不能入門
1 古大德教我們,修行要從根本修。根本,就是要轉貪嗔痴三毒為戒定慧,這是如來世尊教導我們的。三毒是煩惱的根,戒定慧是一切善法的根,這是善、惡兩個根本。
2 修行要從根本修,我們要知道,根本說的是什麼?根本從哪裡下手?這是我們在講席當中常說的,根本的根本就是「我執」,「我執」不能不破。
3 世間人我執相當重,起心動念決定不把我忘掉,凡是做一樁事情,與我有沒有好處,這是第一個念頭。破我執是真實智慧,只要有我執存在,在整個佛法裡面,大家都曉得,我執不破,你不能入門,大小乘都不能入門。
4 我們學佛學了多少年,功夫不得力,天天還在生煩惱。為什麼功夫不得力?你沒有去真干;天天讀誦、天天講解、天天研究討論,不管用,這是在信解里打轉轉,沒有去行。要行才能證,你不行怎麼能證?所以真正肯行,這就是真實智慧。
5 真實智慧給我們帶來兩種殊勝的利益。一個是開悟,智慧現前;第二個,你得「真實之利」。真實之利,我們講,是物質上的享受不缺乏,圓滿了。
6 你得兩種利益,福慧二足尊,這才有一點像佛,距離究竟佛雖然很遠,但是你已經有這個樣子,你已經像了。如果見思煩惱斷不掉,不像,你還是十足的凡夫!無論怎麼樣修行,你都出不了六道輪迴,修得再好,也不過是人天福報而已,這是我們一定要懂得的。
7 人天福報不算是果,在佛法里講,超越六道輪迴才算是真的有了結果,所以真正佛法是三乘:小乘是聲聞(阿羅漢),中乘是緣覺(辟支佛),上乘是菩薩、是佛,這才是真正的果報。
8 真實的果報,都是由斷見思煩惱開始,我們今天如果不把自私自利捨棄掉,怎麼行?佛的教學,最重要的是破迷開悟。什麼是迷?我執是迷,自私自利是迷。我們執著自己的根身以為是我、執著自私自利,這是迷,這不是悟!
真心就是阿彌陀佛
1 修行,佛門講修行,跟世間人講學習,是同一個意思。學習,學習聖人的教誨;修行,修正錯誤的行為。從迷歸悟,從染歸凈,從亂歸到一心,這就是修行。
2 任何一個人,生生世世都在學習,永遠沒有中斷,但是學習的內容有善有惡。我們搞六道輪迴,生生世世出不去,原因在哪裡?我們學習,惡得多,善得少。那些菩薩他們覺悟了,他們的學習善多惡少,所以他不斷向上提升。
3 提升的速度,有快、有慢,這是每個人不相等的,那是什麼原因?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善根不相同,第二個原因是勤惰不相同,所以成就有早晚。如果善根深厚,又非常勤奮,勇猛精進,那很快!
4 我們在《華嚴》末後,看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一生成就。像這些我們都要明了,要認真地去學習,希望我們也能在一生成就。但是,我們自己曉得,我們的根性不是上根利智,恐怕很難;但是一心取「凡聖同居土」,那是決定有把握。
5 西方極樂世界四土三輩九品,取凡聖同居土,古大德常講「萬修萬人去」。佛門講修行,「行」就是趨向、就是造作。我們要向西方極樂世界這個目標、這個方向走去,我們一切的造作,都要與這個目標相應。
6 經中告訴我們修學的方法是:「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三句最重要,這三句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具備的條件。
7 念佛人「執持名號」,名號是四個字:阿彌陀佛。「南無」是皈依的意思,加上南無是六個字,六字洪名。我們念佛,「念念明了」,念不僅是口念,「念」這個字是會意字,「今心」,現前的心,現前的心「明了」,明了就不迷。
8 阿彌陀佛是無量覺,覺而不迷,現前這個心是覺而不迷,這就是阿彌陀佛;念念都明了,念念都不迷,就是皈依無量覺。所以念這句名號,要把你現前迷惑顛倒的心喚醒,要把你的真心念出來,真心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是梵語,翻成中國意思叫「無量覺」。
借假修真
1 我們這個身體是「有漏之身」,什麼叫「漏」?這是佛學裡面一個術語,就是煩惱的代名詞。換句話說,你有身體就有煩惱,有身體就有痛苦。
2 中國古代道家老子,他能體會到這一層,他說:「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我有最大的憂患是什麼?有身體,有身體就有憂患。我們現代人最大的障礙,是太愛惜自己的身體,他誤以為身體是自己,這是不了解事實的真相。
3 事實的真相是,這個世間沒有一樣東西是你的,連這個身體都不是的。你仔細想,你睡著了,這身體還是你自己的嗎?睡著做夢去了,早把這個身體忘掉了。身體都不是自己的,何況身外之物!
4 做夢的時候,身都帶不走,你還能帶什麼?這個身體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為它造業,你就上當,就吃虧了!所以一個覺悟的人,他知道身體是成佛、了生死、斷煩惱的一個工具,他不會把這個身體當作自己。
5 佛門常講「借假修真」,「我要好好地保養這個假身體,拿這個來修真」,這又誤會了!借假,假是什麼?佛法。佛法是假的,借這個假佛法修真性,而不是借這個假身體。所以這個地方,真是一點都不能搞錯,一錯就差太遠了!
6 為什麼說佛法是假的?假就是假名、假相。譬如心佛眾生,這三個名詞都是假名,從這個假名裡面悟入實相,這是佛法的目的。
7 諸佛菩薩很聰明、很高明,他建立很多的法相名詞,但這些法相名詞都不是真的,目的是讓我們從這些假名詞裡頭悟入事實的真相,這個就叫「借假修真」。
8 「借假修真」,是借假的佛法修我們的真性,而不是指這個身,這個一定要明白。所以我們學佛,不能夠死記假名,要懂得在假名裡面去開悟!
儒釋道三家的本質
1 在古代,好的老師教學,學生不遠千里而來,所以在教育上,絕對沒有國家的界限,沒有種族的界限,也沒有宗教信仰的界限,只要肯學,只要好學,老師沒有不認真教誨的,這就是現代所說的多元文化的社會教育。
2 我們看看《十善業道經》前面有一篇序文,雍正皇帝寫的上諭,從雍正皇帝這一篇文章來看,我們就曉得儒釋道這三家的教學,在清朝初年還是社會教育,教導社會大眾「和睦相處、平等對待」。
3 和平,是中國古聖先賢教育的宗旨,它的內涵無不是孝親尊師,所謂是「內聖外王之道」。「外王」就是和平,平等對待、和睦相處;「內聖」就是內覺,聖是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通達明了的意思。
4 對宇宙人生真相明了通達的人,就稱為「聖人」,在印度稱為「佛」、稱為「菩薩」。孔老夫子通達明了,孟夫子通達明了,我們尊稱他為聖人,印度人稱佛,就是聖人的意思,他不是神仙。這些名詞的含義,我們總得搞清楚、搞明白,才不至於迷信。
5 佛教變成宗教,現在我們在香港看到,儒也變成宗教。香港有孔教,亦變成宗教,這種轉變是好是不好,很難講。如果是像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所說的,宗教是感情的,要有宗教的熱情,宗教總不免迷信,那聖人的教誨變成宗教,這是貶低了,這是不應該的。
6 所以,歐陽大師講,佛教不是哲學,也不是宗教,他的結論是:「而為今世所必需」,換句話說,是世間人必須要學習的。它不是宗教,它也不是哲學,它是什麼?生活的教育。
7 儒家講的是生活教育,道家也是生活教育,佛家還是生活教育,這是儒釋道三家的本質,我們要認識清楚。他們的教學雖然有同異,我們可以說大同小異,可以相通,可以互注,彼此互相作註解。
8 古德講佛經,常常引用道家、儒家的來解釋;儒家講學,也常常引用佛經來解釋。它是開放的,它不是保守的,它不是專利的,是為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所共有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講的多元文化。 佛是世間的美男子
1 我們一般人講莊嚴道場,道場要莊嚴。道場以什麼為莊嚴?給諸位說,以清凈為莊嚴。不是建築金碧輝煌,不是法會興隆、徒眾甚多,不是以這個為莊嚴,而是以清凈為莊嚴。
2 什麼是莊嚴?我們通常人講的美麗,就是佛法所講的莊嚴。西方極樂世界種種七寶莊嚴,是自性清凈心裏面變現出來的,所以那是真正的莊嚴。
3 其次講正報,相好光明這是正報莊嚴。看相的也會說:「相隨心轉。」你常修慈悲心,人家一看見你,就曉得你很慈悲,你也不必告訴人「我很慈悲」,用不著,人家一看就曉得。
4 你心地很險惡,人家一看,「這個人不容易相處,很可怕」,一看就看出來。所以你要修正報莊嚴,修清凈、修慈悲。你看,天人的相多好!他為什麼好?他修慈悲喜舍,他修十善業道。
5 相好是修來的,佛要成佛了,在成佛之前,還要一百劫專門修相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就是世間人所講德相,相書裡面講的貴相、好相,佛是統統具足,一條也不漏。難道佛還喜歡好相嗎?不是的。佛成佛了,何必要修這個?是為眾生修的。
6 大家曉得佛是世間的美男子,人家一見他的面,不要聽他說法就捨不得離開他,他這個相好就能吸引眾生。如果佛的相長得很難看,瘦巴巴的,臉黑黑的,他坐在那兒說法,人家不會相信,「這個人沒有福報,他有什麼了不起」,掉頭就走了,所以佛一定要修相好。
7 相好是攝受眾生的一種方便,你們一般所看的變相圖,佛的相好,菩薩的相好,羅漢的相就希奇古怪不圓滿,絕對比不上佛菩薩。所以,要發心弘法利生,正報莊嚴必定要修,那就是一定要修清凈心,要修慈悲喜舍四無量心。
8 我們的相貌,確實會隨我們修行的功夫轉變。相的確是隨心轉,心清凈,身就清凈,相就清凈;心慈悲,相就慈悲,舉止言語統統都慈悲。你真正有修行,修個三、五年之後,你拿沒有修行之前照片對照一下,不一樣!你功夫愈深,相貌也愈好,你這修行功夫騙不了人,一看就曉得。
推薦閱讀:
※《太上感應篇》講解二四(凈空法師主講)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九)第三集 凈空法師講解
※凈空法師:修六度里的前五種如果沒有「般若」,不能稱五度
※凈空法師開示輯要
※凈空法師:分辨正法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