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教養子女六大基本原則

曾仕強教養子女六大基本原則 (2009-12-01 08:15:39) 我們中國人對數字也很有講究,你看我們不是三,就是六,就是九,我們很少講二,很少講四,當然五也有,七比較少用,因為七是變動的數字,三、六、九這都很少的數字,所以我們提出教養子女六個基本原則,讓大家做參考。

父母要有原則,否則小孩在那猜來猜去的,他根本猜不著,但是,我們的原則是變動的,不是固定的。你看媽媽常常告訴你女孩,你好好用功,媽媽就很開心,小孩就以為是真的,所以吃完晚飯以後,小女兒就去看書,就去做作業,媽媽就會不高興,你只會讀書,你讀死書,來洗碗,因為比讀書重要,所以常常搞得小孩莫名其妙,到底哪個重要,中國人很清楚,吃完晚飯,幫媽媽洗碗最重要,洗完碗去讀書,最重要,它是變動的,但是我們一個嘴巴,不能把所有的道理都講完,所以我們一個嘴巴只需要講一個道理,因此我們才需要舉一反三,我們從小要把小孩訓練成很有彈性,自己會動腦筋,他將來才有很好的基礎,而不是光是聽話,聽話的道理是死的動腦筋那個道理就變活了,可是小孩子畢竟沒有這個能力,所以我們教小孩是有比較固定的,慢慢的走到變動,年紀越小,越給他固定的道理,稍微長大,就給他變動的道理,越大越變動,因此父母要步調一致,否則小孩會很痛苦。

一個家庭如果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時候,小孩就不知道要聽誰的了。因此我們提出的第一個原則,就是父母要有一致的看法。

小孩才有辦法適應,比如說父母商量好了,小孩這麼小的時候,我們怎麼教他,大家有沒有發現,教小孩最好的辦法是父母聊天來教還的辦法最有效,你爸爸告訴他,他不會聽進去,媽媽告訴他,他會當耳邊風,父母借著聊天講一些道理給小孩聽及這是最確實的辦法,一個小女人,她把媽媽口紅塗得滿臉都是,你罵她有沒有用,沒有用,她認為你是捨不得你的口紅,不是我這樣做錯的,她當你的面他不敢塗,她背後還是塗,因為又有興趣了,這是父母不會教小孩兩個不會採取一致的態度,一個小女兒,她把口紅和胭脂塗得滿臉都是,爸爸媽媽要利用唱戲的方式教他,比如說吃飯的時候,我認為中國最會利用,用餐的時候來教育子女,媽媽邊吃飯就邊問爸爸,你最近看到小玉沒有,爸爸如果說有,那孩子就提高警覺說,你們又在騙我了,爸爸要說哪個小玉,又裝得很像,哪個小玉,朱太太的小女兒了,是她不要說了,吃飯不要說了,媽媽說怎麼不要說,你這些話,你的女兒在很注意聽了,她啊,不曉得什麼毛病,搞得滿臉都很難看,醫生開了好幾刀了,媽媽就說是什麼開刀,就是她老用她媽媽的胭脂口紅亂塗,塗到最後爛掉一塊了,小女兒從此不敢去亂塗了,嚇都嚇死了,她還敢亂塗,真有效,父母沒有在子女面前聊天的權利,沒有,你不尊重小孩,會教育的人,就是抓住機會,兩個人透過聊天,專門教小孩,你就成功了,這個才真正懂得什麼叫做兒童本位的教育,聰明的父母都是利用吃飯的時間,講一些道理,然後小孩就聽得清清楚楚,他就吸取這個經驗,他就得到教訓了。

媽媽說你早上出去,交通很擁擠,他說是啊,這是不守時造成的我就晚了五分鐘,我就增加了很多麻煩,這個就什麼好談的,就告訴小孩,時間很重要,你上課遲到是很麻煩的,那小孩就懂了,我再說一遍,中國你正面給他教訓,他會抗拒,他就認為你這是為大人好,不然你講這些給我聽幹什麼,中國人對大人的聊天他是非常有興趣的,尤其是小孩,他會聽到很多道理,就夠了,這就是我們的功,功能就發揮出來了。

父母不要在小孩的面前有不同的意見,不要,因為這樣會抵消教育的功能,父母唱戲唱戲很像,大家的台詞很吻合,這個功力就很強,就灌進去了,爸爸吃飯的時候說,我以後要少吃一點,因為吃多了是不消化的,你講這些話給媽媽聽幹嘛,也分明是講給小孩子聽的,媽媽說對,我現在煮菜鹽也不敢放太多,因為太咸了,對身體不好,那小孩通通聽懂了,生活教育是在生活中去教他,而不是讓他拿課本在背,吃飯,家庭聚會,大家在一塊聊天,是最好的教育的時候,但是父母的教育要一致,這是第一個原則,

第二個原則,就是父母要堅持一件事情,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就是小孩做對的事情,你一定給他好的獎勵,小孩子做錯的事情,你絕對不能放過他,這樣就對了,如果一個人不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那你還相信什麼。我問你,你還相信什麼,我們現在不是小孩做錯事情,你說不定還給他獎勵,那就是惡有善報,小孩做對的,你有時候還給他難堪,那不是善有惡報,你就把這個因果關係整個給扭曲掉了,你叫他怎麼樹立他的價值觀,做父母的要堅持原則,小孩做的好事情,你不要公開去跟他獎勵,你要怎麼樣,我已經講過了,父親透過母親,母親透過父親,跟他講出來爸爸很開心,你這次考得比上次好,你不要看爸爸表現上他很無所謂,實際上他很關心你的,小孩子感受到了,你跟他沒有講,你跟他講,這次母親節,你表現得很好,媽媽很開心,他就感受到了,但是媽媽沒有講,彼此交換著去講,比你直接講,功效要好很多,這種方法,可以一直用到小孩長大。

如果我問你,你的小孩14歲,如果他晚上11點還沒回來,你會怎麼樣,我問你,你會怎麼因,你如果說不我在乎,那你算什麼辦法,你打電話急也沒用,你只有乖乖的等他回來,你有什麼辦法,到了12點,女兒回來了,你怎麼處理,我問你你怎麼處理,你罵她,她可能回頭就走,可能就不回來了,她做得出來,那等於是把她逼得離家出走,你這次不處罰她,她下次到12點還不回來,兩點才回來,你又怎麼樣,她整夜不歸,你又怎麼樣,此風不可長,我們中國的方法最簡單,父母一定會著急,怎麼這麼晚還不回來,但是聽到門鈴,按門鈴的時候,你不要馬上就開,你要回到床上去假裝在睡覺,讓她多按幾次,然後最好是爸爸去開門,爸爸開心,好象剛睡醒一樣,看看女兒也不會講話,然後跑去牆壁上的鐘,也不要講話,都不要講話,你就去睡覺,我保證你女兒會整夜在反省自己,然後第二天早上,他就跟爸爸講,爸爸對不起,我昨天因為什麼什麼,你還跟她講,沒有關係,我睡得很好,你媽媽整夜沒有睡,你去跟媽媽講就好了,不要跟我講,女兒去跟媽媽講,說我睡得很好,不用跟我講,去跟爸爸講好了,爸爸整夜沒有睡,去跟爸爸講,女兒什麼都懂了,這個叫做角色扮演,女兒都懂了,你比罵她,她還要記住這個教訓,你罵她沒有用的,不能解決問題,方法要正確,方向要對,方式要合適,而不是說,我想怎麼做,我有這個心就好了,不是,但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絕對不放鬆,因為這是做父母的責任,你可以用不同的方法來告訴他,但是,絕對不能輕易放過他,可以,因為有一次就有兩次,有兩次就有三次,越來越慘,你到了不可收拾沒有用。任何事情,剛開始就加以注意,比較容易,等到問題很嚴重了,誰都無能為力。

第三個原則,不要讓小孩害怕失敗,不要。

你要借著父母聊天的時候講幾句話,小孩剛開始聽不懂慢慢會聽懂,我最常講的話是什麼,與其晚失敗不如早失敗,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我們現在小孩都怕失敗,怕失敗的人什麼事情不敢嘗試,不敢嘗試他永遠不會學習,你要大膽的去嘗試,你怕什麼,但是我還告訴我的小孩,中國人沒有失敗兩個字,我們只有疏失,只有過錯,沒有失敗。 因為人一承認失敗,兵敗如山倒,整個志氣都沒有了,我們不承認失敗,你看我們打仗,從來沒有失敗過,哪裡失敗過,沒有一個人承認打敗仗,只要是中國人,他永遠是前進的,前進前進,打輸了怎麼辦,調過頭來,繼續前進,從來沒有說過我們後退,沒有,繼續前進,只是方向不一樣。這是標準中國人。

因為你不能認輸,因為一認輸,整個都完了,但是我們要承認我有錯誤我有過失,我要彌補,我要補救,可以,但是不要說我認輸我失敗了,你從小就培養他這些觀念,他一輩子不怕了,他怕什麼,與其早成功,不如晚成功,你不要急,急什麼,所謂大器晚成,真正大器是晚成的。

我不是說我看不起年輕人,我講做學問,第一個條件是什麼,要做學問,第一個條件是要活得久,因為你必須有很長的時間,才能做出學問來,你活不久,你就沒有那個時間做學問。所以為什麼中國人特別敬老,他有他的道理,一門學問,你十年能做什麼,你二十年能做什麼,到了二十五年人已經死了,你還能做什麼。沒有經過三十年的磨鍊,你很難說你有這門學問,很難。所以,道理要聽老的,不要老聽新的,技術要學新的。

第四個原則,不要把子女當成做夢的材料。

他不是你做夢的材料,你夢想什麼,不能實現,就把它寄託到你的小孩身上,你就把他當成當做做夢的材料了,爸爸這輩子就是沒有當畫家,很可惜,你要好好跟我學畫,強人所難,除非他有興趣,除非他有這方面的天才,否則你勉強他,他會非常的苦惱,爸爸可以做爸爸的夢,不要把小孩當做夢的材料,不要把你沒有完成的事情,通通交給他,要他完成,不可以,因為他是他,你是你,你可以自主,他不可以自主。

我們只能告訴他,做人要規矩,只能告訴他,習慣要良好,其他我們真的沒有權利,真的沒有權利,我們再重複一遍,子女是父母所生,但是不是父母所有,我們沒有所有權,沒有支配權。他不是我們口袋裡的錢財,不是,說我有錢,我愛買什麼買什麼,不可以。子女有子女的興趣,他有自己的願望,他有自己的夢想,他的夢不一定是你的夢,不要勉強他,否則是徒勞無功。

第五個原則也是我們經常沒有注意到的,不要把你的子女當做開玩笑的對象。

你看朋友偶爾會開玩笑,有時候會搞得很彆扭,朋友經常會因為開玩笑而翻臉,我覺得一個人最好的辦法是開自己的玩笑而不是開別人的玩笑,偏偏我們都喜歡開別人的玩笑,一個人要開玩笑,最好是開自己的玩笑,你說,像我這樣笨可以,你說像你這麼笨蛋,他就揍你,你只能說像我這麼笨,沒有人會揍你,你說沒有想到我會這麼傻瓜,你說我那天鬧笑話鬧大了,可以,可是你講到別人,他就拿你沒完沒了,因為人都有自尊,不容許侵犯的,小孩也一樣,但是我們經常拿小孩開玩笑,我們憑什麼拿他開玩笑,他不是你的玩物,他是你的玩物嗎他是活生生的一個人,但是我們做父母的,經常高興起來就逗小孩,就跟他開玩笑,像你這麼沒有出息,都是開玩笑的話,小孩會當真,小孩分不清楚什麼是開玩笑,什麼是真的,他分不清楚,他受到你的暗示,你接受你了以後,他解就要會變成心想事成,我看你將來當工人算了。

他就會接受你的暗示,然後他真的去做工人了,我沒有說工人不好,我沒有說,只是說你沒有權利去擺布他們的命運。然後把小孩化妝得逗人家笑,讓他穿奇形怪裝都不對的,我在上海有一次講課的時候,我是公開講的,我說頭髮如果染成五顏六色,各種不同的顏色,就證明這個人就是妖怪來投胎的,結果好幾個新聞記者到後台來問我,老師這是真的嗎,我是真的,他說我明天馬上就染回來,他馬上染成黑的,你看看歷史上的妖怪都是五顏六色的,今天不是嗎,今天高興什麼就來了,這是不對的,人不是玩偶,不要拿來開玩笑。

我們最後一個原則,千萬不要把小孩當做出氣的對象。

他不是你的出氣筒,他不是,高興就捧他,就開他玩笑,不高興就打他,就把他踢出去,就給他難看,都不對,他是你教育的對象,不是你出氣的對象,不是。我們已經講過再重複一遍,因為這很重要,我們打小孩罵小孩,只有一個目的,讓他知道他的過失在哪裡讓他把不好的習慣改掉,這才是正當的,如果為了自己的情緒發泄,如果為了自己打了人會痛快,我去勸你,你去打牆壁。所以我常常跟父母講,在你很生氣的時候,最好的辦法是什麼就是暫時出去一下,你不要在家裡,你有自由,你出去一下在外面吸收新鮮空氣,走一走,回來就沒事了,一個人有脾氣不發出來,對自己很不利,因為傷肝,一定傷肝,那大家會覺得整天笑嘻嘻的很開心就很好嗎,沒有。

這是很少人注意到的一個人怒傷肝,可是喜呢,喜傷心,你整天很高興,你心臟一定不好。喜會傷心,怒會傷肝,所以喜怒哀樂都要到合理的部分,不要太過分了。你看我們常常講,笑死了,真的被笑死了,一個人笑著笑著就死了,真的死了,歷史上誰被笑死了,是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司馬焱,你看司馬焱一家人,處心積慮把天下統一下來,成立一個晉國,司馬焱當皇帝,劉備的兒子把他抓過來,好倒霉,劉備的兒子很倒霉,所以他就問劉備的兒子,你還想回蜀國去嗎,你還回去嗎,劉備兒子說我不想回去,這裡比較好。所以我們叫做樂不思蜀,樂不思蜀就是從這裡來的,然後司馬焱就覺得你看這麼可笑的人,結果自己笑死了,人家劉備的兒子還沒有死,你就先死了,就是你笑,一笑笑死了。我問你誰划得來,我覺得劉備兒子比較聰明,不會吹灰之力,就把一個皇帝活活的笑死,人家打半天才把人家打到這裡來,我根本不用打你,你笑死了就好了。好好去體會一下,中國有太多的這種智慧要好好的去用,教小孩應該輕鬆愉快,不應該愁眉苦臉,只要你方法正確,效果一定好。而且不煩人。

你千萬記住,控制自己的情緒是很困難的,人沒有辦法控制自己的情緒,人要穩定而不是控制,穩定自己的情緒,剛開始的辦法就是你一生氣,你看一乖,你就離開這個地方,你就沒有事了,慢慢你的情緒就會很穩,起伏不是太快,人不可能沒有情緒,實在忍不住很簡單,我常常勸人,實在忍不住你就拿一張紙開始寫了,某某你笨蛋,一直罵,一直罵,把氣發泄在紙張上面,不要發泄在人上面,你發泄在任何一個人他都會抱負,都會難堪,都會回來來氣你的,這划不來。

我常常見很多人,晚上氣得睡不著覺,就拿寫信一直罵,什麼話都可以罵,罵他祖宗十八代都可以,因為晚上郵局不開門,所以你只好擺在那裡,第二天早上一看,就覺得笑話了,怎麼氣成這個樣子,就撕掉了,氣就消了,要有很多很多方法來發泄你的情緒,而不是控制你的情緒,不是壓抑你的情緒,這樣就對了,小孩也一樣,小孩也會發泄情緒,不能哭,再哭就打了,那他一定受傷,全身都受傷,小孩哭,你說你想哭是吧,好你去哭吧,等你到不想哭再回來,他很快就回來了,人很奇怪,你讓他哭他就不哭了,你不要叫他哭,他就一直哭,一直哭,這很奇怪,他本來就這樣子嘛,比如說你想哭,去哭吧,等你哭到不想哭了,我們再來講,你沒有什麼好講的,不必急,他反而不哭了。 其實小孩有時候他發泄一下他什麼事都沒有了,他又沒有什麼要求,你越是壓抑他,他那股潛在的需求越是強烈,最後你又倒霉,又麻煩。我們講到這裡,就是說我們要有原則,讓小孩慢慢了解我們的原則,他就會主動配合我們,我們家的家風,就可以傳承下去,這樣一來,一家人有共同的看法和步調,然後慢慢小孩又長大,又跟父母走在一起,大家心連心,同心協力,然後家和萬事成,這才是最好的親子關係,謝謝大家!

(摘自曾仕強親子教育講座視頻文稿)

外一篇:兒童不宜

世界上沒有一位做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息。

但在這個世界上,誰也比不上中國的父母,對子女抱有更高的期望值了。這個縈繞在中國家長頭腦和心靈中的「望子成龍」情結,根深蒂固,祖祖輩輩,子子孫孫,一代一代傳下來,有增無減。因此,中國的學齡兒童,大概也是這個世界上壓力最大,負擔最重的小孩子了。

因為,當下只生一個孩子的家庭,為兒為女,不惜心血,凡有助於提高兒童智力的措施,無不下大決心,下大本錢,下大功夫,逐一兌現,逐一做到。其目的,就是要造就一個神童。真是可怕,中國父母心底里的神童期待,使得中國兒童的學習負荷,已經到了不堪其苦的地步。現在,又有人大聲疾呼,讓兒童在啟蒙時期讀經,這種歷史的倒退行為,實在是對孩子身心的戕害。

在中國,一個小生命,從妊娠期開始,就接受胎教,還在孕兒期,就生活在掛了一屋子的畫片中,不管你看得見還是看不見,也要你隔著肚皮看,硬讓你看;呱呱墜地,成天被放送的樂曲熏陶著,管你聽見聽不見,管你喜歡不喜歡,硬要你聽。而學齡前的教育,更是層層加碼,步步提高,時時刻刻,連哄帶唬地強迫著,一歲識漢字,兩歲學英語,三歲背唐詩,四歲彈鋼琴,五歲上電腦……

等到上了小學,更是全方面地填鴨式教育,硬往你腦袋裡灌。除了正經課程以外,家長還要在放學以外,輔以特殊的才藝教育,以便將來出人頭地。諸如美術繪畫,音樂書法,鋼琴樂器,芭蕾舞蹈,反正社會上有著各式各樣賺孩子鈔票的補習班,為父母者,哪怕節衣縮食,勒緊褲帶,給子女進行智力投資,是絕不吝嗇的。

於是,雙休日的兩天,從早晨睜開眼到晚上睡上床,我們中國的未來主人公,日程排得滿滿的,比一般的領導幹部還要忙些。

這種疲於奔命的超負荷運轉,對孩子的心理壓力,體力消耗都太過沉重。正在生長期的兒童,整天拴在教室里,課堂里,綁在座位上,琴凳上,埋在作業中,課程中,還得對付各式各樣的考試,還得應付各式各樣的課外課,早起晚睡,勤學苦練,兢兢業業,夙夜匪懈。我認為,其實古人的懸樑刺股,囊螢映雪,也就不過如此。

 如今,我簡直不勝其詫異,難道覺得孩子們一個個已經長得像豆芽菜似的,還嫌不夠嗎?非要讓他們長成豆腐絲那樣才甘心?竟挖空心思要讓他們讀經,整天之乎哉也,早晚嗚呼尚饗,那不是又回到清朝了嗎?因此之故,兒童不宜,對那些提倡讀經的人士來說,應該有所警醒。

經是應該讀的,而且等到孩子長大,覺得應該讀經,需要讀經的時候,他會潛下心來去讀的。成年以後再讀經,怎麼說也不遲的。活到老,學到老,我估計現在鼓吹兒童讀經的人士,小時候已是民國和解放以後,未必從小就讀經。你不也是老大不小,才去接觸線裝書和文言文的嗎?

 因此,以為從小灌輸中國文化,特別是儒學精神,就可以提高國民的教養和素質,其實是一種虛妄的想法。為什麼不回過頭去看一看,三百多年讀經過來的大清王朝又如何?那時,人人都從啟蒙當天,給孔夫子牌位磕頭起,就開始讀經的,還不是讀出來一個「一盤散沙」,「東亞病夫」的結果嗎?說到底,所以出現這種要讓孩子讀經的想法,也還是中國人的望子成龍情結在起作用。

魯迅先生在一篇文章里寫到,他領他的兒子去照相,在日本人開的照相館裡拍照,就顯得活潑開朗,頑皮可愛。到了中國人開的照相館裡,同是這個孩子,照出來的模樣,拘謹呆板不說,而且活模活脫一個小大人,他為此很感慨一番。

道理很簡單,中國的父母,總是按照成年以後的自己,來塑造孩子的形象的。這其中,我也能猜想得出那些提倡兒童讀經的人士,那面孔上的一本正經,苦口婆心。因此從中國兒童的臉上,不難看出他父母的影子。由於自父母那兒得到的,幾乎全是有益的教導,勉勵的勸告,上進的鞭策,乃至於帶有壓力的儆戒,很少被鼓勵放下書本作業,去跑啊跳啊,像小動物一樣歡樂玩耍的。因此這樣循規蹈矩的孩子,坐在相機前面,怎麼會不是一副少年老成的樣子呢?照相師是中國人,自然要按中國人心目中的乖孩子形象來撳快門的。

童年,應是人生最美麗的夢境,童真,也是人生最純潔的感情,若是既失去童年,又失去童真,幼小的軀體,裝的已是成人那硬化出一層老繭皮的心靈,還要逼著他們去讀孔乙己讀過的東西,無論如何,這是有悖於人類成長的天性的。

魯迅先生還寫過一篇很好的散文《風箏》,寫他怎樣扼殺了他弟弟童年時歡樂的一段往事。先生那時也並不大,大概少年老成的緣故,討厭放風箏,所以發現他弟弟偷偷做著這東西,便惱火了,一把搶過來,擲在地下,用腳踩扁了。多少年以後,他從一本書里看到,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這才想起自己青年時代的行狀,對於他弟弟精神虐殺的這一幕而悔恨不已。

連小貓小狗也是活蹦亂跳,快活開心的,這就是所謂的「天然」了;那麼,兒童應該是兒童的樣子,應該擁有他這個年齡段里一切的歡笑,快樂,天真和無憂無慮地玩耍的權利。再說,每個人的一生中,只有一次童年,一去不再,若是社會和家長珍惜孩子這份天然,讓他們是兒童而不是成人那樣,度過自己的幸福童年,豈不更好嗎?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rj0.html

博文鏈接:

教子手記:尹建莉歷經16年的教育家書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經情緣啟迪慧想之陳忠實家之脈啟迪慧想之: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曾仕強:家教其實只做四件事(2009-11-28 08:43:04)

家庭教育其實只做四件事

各位好!很多人都跟我講,說做父母很難,家庭教育很複雜啊……我們又不是專職的父母,我們還要生活,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啊,哪裡能夠花那麼多心思,花那麼多時間放在家庭教育上面?這些話都是實話,家庭教育很重要,但是我們沒有辦法專心專意只做這件事情……那怎麼辦?其實各位只要記住一句話,你自然會化解掉。

所以我們這一講,主題就是:家庭教育其實只做四件事。你只要把這四件事情做好,你就沒事了!哪四件事?很簡單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替他做什麼?父母替子女做些什麼,這個很重要。因為父母一生下來,把子女擺在旁邊,你就不管他,子女就活不了!這是人跟動物非常大的不同。你看動物它一生出來,它「騰騰騰騰」就能活,就算它父母跑掉,它也能活!人就是不行,你看一歲以前,你只要不理它,它只有死路一條!它活不下去了!所以你一定要替它做些事情。

可是你老替他做,他就永遠不會做。很多小孩長這麼大了,很多事情不會做,就是父母老替他做!你老替他做,你的子女就越來越不會做。他無法成長。所以你要教他做些事情。你替他做,等到差不多了,就教他做,讓他自己做,他就慢慢會做了!

那第三個呢,你陪他做一些事情。有時候小孩子要你陪,他不要你做任何事情。你去,他反而覺得你在干預他。你看他在玩積木的時候,他一個人玩得很有興趣。你說這個不行那個不行,怎麼樣怎麼樣……他說我乾脆不玩了!你那麼多心幹什麼?你管那麼多幹什麼?你在旁邊陪著他就很高興了,他自己會學習。

所以你看,你替他做些什麼?你教他做些什麼?你陪他做些什麼?最後你讓他做些什麼?小孩不會100%受你的控制,他樣樣都照著你做,這個人以後就是典型的奴才嘛!你希望你的子女是奴才嗎?那你幹嗎要他百依百順呢?有些地方他要自己作主張,這才是個人嘛!你就讓他自己去做主張,你就讓他自己去做就好了!所以你看四件事情,替他做些什麼?教他做些什麼?陪他做些什麼?讓他做些什麼?就沒了。

不過我們建議各位,首先做父母的,要把你的子女當作人來看。我為什麼講這種話呢?我發現有太多的父母,是不把子女當人看的:「小孩子,懂什麼?!」「小孩子……」小孩子就可以把他抹殺掉他是人嗎?他一生下來他就是個人嘛,但是父母有個很大的毛病,就是認為小孩子的事不值得我們操心的。「小孩子的事情跟大人不一樣!」「小孩子的事情沒有一樣是重要的!」……你就忽略了你的子女他也是個活生生的人。

所以我們建議大家,只要你不認為你生下來是妖怪,只要你不認為你生下來是怪胎,他就是個人嘛!你管他長成什麼樣,他就是個人!你不得不承認他是個人。那是人他會怎麼樣?是人他就有些需求,你看小孩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哭!我倒請問小孩為什麼要哭?要回答這個問題很簡單。你就要倒過來想,小孩如果不會哭怎麼辦?他就活不了。你看小孩不哭,你就認為他沒事,你就去忙你的,最後他餓到死了你都不知道。小孩會哭是他生存的武器,你還怪他什麼?他不能講話只有用哭啊!只有用哭來表示他的需要。你看小孩不哭你就以為他沒事,小孩一哭,你就開始替他張羅,就去照顧他,這都是事實。小孩子不會講話,沒有動作,他就用哭來吸引你的注意。我們講一句大家要去體會的話,他開始想要控制你。你有沒有發現人與人之間,除非你心中沒有他,只要你心中有他,你就多少想控制他一點,這是事實。夫妻彼此要控制,要不然什麼叫夫妻?父子彼此要控制,互相幫忙是一面,互相控制又是另外一面。互相控制只要合理,沒有什麼不好,有什麼不好呢?有沒有說你的兒子做什麼你都不在乎,你都不管他,你都無所謂?有這樣的父母嗎?沒有。別人的兒子要怎麼樣那是別人的事,自己的兒子你就是不可以!我們常有這種想法,因為這是我的兒子呀,我不能不限制他,至於別人的孩子,那他的父母也要去限制他,我幹嗎去限制他?所以不要把限制看成壞事情,不要看西方人很自由,千萬不要這樣想!西方人教小孩也是很嚴格的。你看西方的媽媽,一句話最常用:Don』t do it!不要做這種事!他為什麼不可以?就是限制他:Don』t do it!你去西方聽聽看,他們媽媽對小孩最常用一句話:Don』t do it!不可以做這種事!這才對呀!不是你做什麼都無所謂,那就不是你的子女了!因此呢,他有他的需求,他不會說話,他就開始哭!那你呢?就要去幫他解決問題了!看看尿片是不是濕了?想想是不是好久沒有給他吃奶了?還是他躺久了以後不舒服,要動一動?他總有問題吧?這樣就對了!我們自己不會做的,我們也希望別人幫忙啊!長大是這樣你何況小孩?小孩不會自己去沖牛奶吧?小孩不會自己去換尿片吧?那你就要替他做啊!自己會做的,你就不想人家插手。是不是這樣?你看小孩跟大人的想法是一樣的。「我不會做快來幫忙!」「我會做你少管我!」小孩也是一樣!我們喜歡對自己有幫助的教導,我們不喜歡聽大道理。你在整天聽大道理,最後他是當耳邊風。所以父母經常說大道理,你的子女就會把你的話當耳邊風,要小心!因為你講太多了!你偶爾講一點他會注意聽,一碰到了就開始長篇大論,想教他,你不是個好父母,你到學校去當老師算了!家裡不是學校,要不然為什麼叫家庭教育呢?學校教育是另外一套!

我們會做的我不需要你管!但是我要你陪我!有人陪你總是比較安心的,尤其是小孩。那怎麼辦呢?你去陪他就好了!你過分熱心會變成一種障礙。大家有沒有發現,大人有時候也是過分熱心,惹得人家很討厭。你看你跟你的長官在一起,你會不會提醒他說:嗨,這件事情你要不要向領導報告一下?他心裡就覺得很好笑,我幾歲了?我這麼不懂事,還要你教?那你就做錯了。我希望大家對小孩也是一樣的。你既然把他當作一個人看,他是個小大人,當然所謂小大人跟大人還是不一樣的,要不然什麼叫小大人?他的表達方式沒有我們這麼細膩,沒有我們這麼複雜,但是我希望各位了解,小孩是非常懂事的,你不要以為小孩不懂事,他只是不會用大人的那種反應,你去看,小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什麼都懂!他不會不懂!只是你覺得他不懂而已!他知道你在想什麼,他知道你為什麼做事情,他都知道!你最好有這樣的準備。所以當我們替他做的時候,你要怎麼辦?譬如說你給小孩換尿片,你就這樣弄弄弄弄,他心裡就知道,你是心不甘情不願的。你把他當作一種責任,你把他當作一種義務,好象我是你的累贅,你長大以後你就知道。你說他沒有講,他當然沒有講,因為他不會講嘛!但是他心裡頭會這樣想。你去給小孩換尿片,你要跟他講話。很多人都跟我講,小孩不會聽話,你怎麼知道他不會聽呢?他只是不會講而已,他什麼話都會聽。你說:尿片濕了,我沒有注意到。我現在幫你換,換完了就舒服了。你看看他的感覺怎麼樣?他就知道你在幫我忙,我將來長大我也幫你忙。你對我好,我將來也對你好。你為什麼不去注意這些事情?同樣做,同樣花時間!你陪他聊聊天……其實小孩子,他那個腦部是要經過刺激的,你大人越跟他互動,他腦筋將來會越發達越聰明。你老讓他躺在那裡,換完了跟機械一樣的工作,就是你跟他沒有互動,他將來長大了就很遲鈍,然後就什麼事情比較麻木,沒什麼反應。那時父母帶來的!哎……尿片拿下來,說這個老包在那裡很熱,讓他透透氣,來我們做些運動,你給他做運動啊!把他兩隻手拿來動一動,腳動一動,好,現在可以了,包好了。他都懂!哪裡有不懂!你看有的小孩長大以後,他這個手腳很靈活,就是他小時候,他父母給他換尿片,給他做運動。你為什麼不給他做呢?這樣你不是很愉快很輕鬆嗎?你幹嗎把它當作一種責任,當作一種義務,當作好象很頭痛,當作好象一種麻煩?你為什麼這樣想?所以,當你替他做的時候,你要讓他感覺到,你很喜歡他,但是不是說像外國人一樣,老說媽媽愛你呀,你好可愛呀!那個將來教出來的小孩都很表面化,有口無心。中國人不太會講那種話。我們說,來,幫你做做運動,將來你的手腳很靈活!這個可以!「哎呀,你的手長得這麼漂亮!」哪有父母親跟子女講這種話的!那時客套話!那不是在幫他成長,所以你看我們現在在電視上看到,一個人明明落選了,掉眼淚了,還在講什麼?我永遠是最棒的!那就是一輩子騙自己!那種人可憐哪!你棒不棒是人家的感覺,但是現在很多人告訴你,我永遠是最棒的!那你去練好了!所以有時候我們大人講錯話,對小孩是很大的影響,就好象老師教錯了,那些受教的人都很倒霉一樣。哪有說去自己告訴自己,我永遠是最棒的?那人家看了都覺得好笑!所以跟小孩,不要講那種客套話。因為他是你的小孩!「來!做做運動,將來腿有力!一歲左右就能走路了!」可以呀,他會如你的願,他會如你所願。「你看搞那麼臟!」你講那話幹嗎?你自己不臟嗎?他小孩本來就是要你替他做這些事情嘛!那你教他呢要看他的年齡,要看他的成長的那種速度,每個小孩生長的速度不一樣,有的他幾個月就這麼大了,有的幾個月還這麼小呢!有啊!那你怎麼能說幾個月做什麼,幾個月做什麼?當然一概而論是可以的。比如說七個月的時候,他會坐,這是平均數。怎麼到七月你還不會坐?那就開始擔心了。你擔心什麼?他八個月才會坐又怎麼樣呢?八個月的時候他就會爬了。哎我小孩到八月還不會爬!那你等九個月就好了嘛!

我倒是提醒個位:當你的小孩到了八個月左右的時候,他開始要怕了!你要想辦法弄一個比較寬敞的地方讓他爬。小孩子越爬將來越聰明。你給他保護得好,不讓他爬,將來他就是木呆瓜一個。人是要爬才會健康的。我們就是因為長大以後不爬了,所以我們胃病啊什麼病都來!你看那個動物,動物一輩子爬,它沒有胃病。人就是不爬了!我長大不爬了!我要豎起來!然後胃壓在這裡,什麼都壓在這裡,壓到最後什麼病都出來了!小孩子應該爬的時候,把家裡弄寬敞一點,東西擺到一邊,弄一個安全地方鼓勵他爬!但是不要強制他爬,他爬累了他自己會休息,所以這叫做陪著他,因為他每個小孩他的體能是不一樣的,他的發展過程也不一樣,他有個別差異的。你不能看書說,七個月要坐了,你為什麼不坐?不坐我就打你!你打他有什麼用?八個月要爬的,那老不爬,九個月要怎麼樣,那是一般的!你的小孩是特殊的!不一定每個人都一樣。

但是我們建議各位:當你陪你小孩的時候,你不要自己做事情。我發現很多父母都是自己在做事情,甚至還打電腦,然後我還陪你,其實不是,這個是你有形式上陪他,你沒有實際上的陪他。你陪他你就是要什麼都不做,我就陪你,我觀察你,我知道你怎麼發育,但是我不干預你。他會感覺得出來,他感覺你在做你的事,你還說陪我!那我將來也用這樣來陪你!那父母就倒霉了!他將來長大以後,你生病他還是坐在旁邊,然後打電腦,你完了!我還提醒各位:人這個腦,太早接受電波的刺激,是不會發育的好的。所以小孩靠近電腦,看電視,有那個電磁波包括什麼,電鍋,包括微波爐,不要靠近比較好。當他的腦沒有長得比較健全之前,你受傷了以後,是不會恢復的!你陪他要有那個質量,不是只有那個數量。你看我整天在陪你!那你整天在做自己事情,怎麼叫陪他呢?然後你教他,要看他能夠接受了你才教他。而且不是說一遍就會的,哪有天才?個個都是天才那還得了!你不會做的,你暫時替他做,然後邊替他做邊教他做。讓他試一部分,不行你幫助他,然後慢慢地他懂得越多,你就替他做的部分就越少。所以這個比例跟程度是每個人不一樣的。父母難就難在這個地方。保留一些給他自己作決定,他將來就會有創造力。我想我們從小會看到大,就是看你這個時候怎麼把那個比例去調整,把他帶大。我們提出一個原則,叫做:適時適度。你要用心去拿捏。你替他做太多,他將來不會獨立,依賴性很強,你就慘了!你教他教太快,他根本就學不會,然後他就拒絕學!不想學!所以為什麼小孩做了之後就不想學?就是你從小逼他,教一遍就會,不會就罵,那他乾脆不學算了!然後你陪他的時候,你就不要做自己的事情。因為那個時間是陪他的,你要有實質的讓他感受到,你讓他太多那就表示什麼?你寵壞他了!你完全不讓他,就表示你心目當中沒有他的存在。他將來就沒有自主性,沒有創造力。最難是難在這部分,我們再說清楚一點,你在這四部分什麼做多少,那是你自己要去拿捏的。因為你的小孩,他不是一般的,每個小孩都不一樣,不能一概而論。我要替他做多少?我要教他做多少?我要陪他做多少?我讓他做的事有多少?這四個你自己去拿捏就好了。所以我們建議,家庭教育是要階段性的調整。你看一歲以前,那你通通要替他做。你不替他做有什麼辦法呢?那個時候為什麼老天要這樣安排?我倒請問你?為什麼我們不會生的小孩他噔噔噔噔就能活了,多好!不會的。因為小孩一歲以前,他什麼都不會做,是讓你父母體會到說,哎呀,原來我的父母以前替我做這麼多事情!我都不知道!現在才知道!這時候你替你的小孩做,你要想到,我媽媽以前的辛苦。你就是一個有福氣的人!你老覺得我辛苦,你還是沒有福氣,因為你不會推己及人,然後你開始對你媽媽更孝順。你對你媽媽更孝順,你的子女會感受到,哦,原來子女要對父母孝順!他就會長大孝順。這才是中國人的教育。在小孩能做的時候你就開始要教他做了。比如小孩到了三歲,我問你,他還不會自己大小便的話,那怎麼辦呢?他馬上要去幼稚園了,他在外面,他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就變成人家很討厭了!所以你要把小孩送到幼稚園去,你要做些準備工作。那為什麼說六歲看老?就是說六歲以後他就要進小學了,進小學那個班子很大,老師不能每個人照顧,老師不會說,小學生去上廁所他跟你去跟他揩屁股,他不會做這種事情啊,那你就要訓練你的小孩,這些事情會自己做,你才有資格進學校。你才不會惹人家討厭!這樣就對了!這道理是很容易了解的。而我們呢越長大越要給他自主權,因為人呢,他要自主,他才有自尊。但是我們這裡也提醒一句話:人要自主一定要自己爭氣。所以我們要教小孩要爭氣。你不教他爭氣,他就一輩子沒有自主權。因為他什麼事都不會做,什麼事情都依賴父母,都依賴老師,都依賴同學,那完了!我們希望做父母的要級住:我既然能夠把人生下來,我就能夠把他養大!我既然能夠把他養大,我就能夠把他教好!我就把他引導成正規!我想這個道理,越是農村人他越是了解,現在反而都市人比較忘記了!你到農村去看看,那些什麼文化都沒有的人,他有一個說法,我既然把他生下來,我一定把他養下去!我既然把他養大了,我就要教會他做人!他沒有講做事,做人我要教他!做事我不一定會教他,那學校老師去教啊!但是都市的人,你很少聽到這樣的,老師埋怨哪,政府沒有照顧好啊,幼稚園辦不好,學校老師不盡責……小孩一不聽話就罵老師。你看我們都市人為什麼這樣,就是我們受西方的言論比較深。我們給他物質上的,只是能養而已,我們能把他生下來叫做能生,我們給他吃飽了叫做能養。那個跟養動物一樣,有時候養一條狗你都還比較比養小孩還認真,那我們要什麼?要使小孩懂得是非,就是要有人教。教什麼?就教他懂是非。什麼叫是非?就是可以做不能做。「這不是你的東西,你不要亂動!」「給你的東西,你要放到固定的位置。」簡單明了!你東西拿出來玩,玩完了回到你地方去擺好!這有什麼難的?沒有難的!沒有叫你教他做算術,做數學,講英語,沒有啊!家庭教育又不要教這個!以身作則,才能夠把子女引上正道。就這麼簡單!我希望個位了解,現在我們叫做提前學習,提早教育。這個觀念是沒有錯的!但是不是說提前讓他學英語,不是!是提前養成生活的技能,養成生活的習慣。而不是提前教他拉小提琴,那不是!那又怎麼樣!我們現在不是,所謂提前教育,就是趕快拉小提琴,三歲就要打網球啊!那這個小孩完全沒有童年,那很可憐!老實講,一個小孩子從小沒有玩過彈珠,從小沒有在地上爬過,對他是很大的損失。因為這是人生必經的一個過程。我們現在提前教育,是說你不要認為小孩不懂,不教他,不是!他一出生他就懂,他就有受教育的能力,你不要錯過!而且那一段時間,是學習能力很強的!你看父母經常跟小孩互動,經常跟他說話,這個小孩子將來,長到兩三歲以後,他講話表達能力就比較好。他對事情他就反應比較正確。他可以提前學習。提前學習指的是生活技能、生活習慣,不是那些賺錢的或者謀生的習慣,或者表演的,很多父母很喜歡把小孩送去學小提琴,然後任何人來了,「表演一個看看!」他是那個馬戲團裡面那個熊啊,他哪裡是你的小孩?你把他當什麼嘛?對不對?然後大家一鼓掌,你就覺得很有面子,那你小孩很可憐,他是你們家這個動物園的小熊小狗,老師講,那個動物園裡面的動物表演過幾次以後他就不表演了,所以經常要換新,就是它不表演了!你叫我跳火圈,我跳過幾次我就不跳了!連動物都會拒絕,何況是人呢!所以我們人生其實真的沒有幾個道理,那個道理都很簡單,問題是我們現在很可憐,我們老是去聽那個很複雜的道理,我們老不能體會這些很簡單的道理。這很奇怪!謝謝大家!

(選自曾士強家庭教育講座文稿)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qna.html

博文鏈接:

劉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親曾仕強教養子女六大基本原則

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啟迪慧想之:教養,我們如何去做?教子手記:尹建莉歷經16年的教育家書 (2009-12-02 07:57:30)

兒童的忍耐力其實是驚人的,只要不嚇著他們,給出一個合適的心理預期,他們多半能夠接受一些似乎很困難的事情。

和孩子玩也是德行教育,經常被捉弄的孩子會出現品德方面的缺陷。

「犯錯誤」是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只有修夠一定「課時」,他才能真正獲得舉一反三,自我反思,自我完善的能力。

智力啟蒙最重要手段就是閱讀,它是一種乘法手段,可以讓兒童的智慧以幾何級數遞增。

父母首先不做破壞者,也要少看電視,抽時間看些書,這對孩子是無言的教育。

孩子說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個是模仿大人,一個是迫於壓力。

家長在思考改變孩子的問題時,切入點永遠應該是如何改變自己的教養方式;哪怕你認為孩子的毛病就是來自孩子自己,你也有責任通過改變你自己,喚起孩子的改變。

鼓勵孩子另有獨立見解,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人云亦云。

陪孩子寫作業,不是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而是在瓦解好習慣,是對兒童自制力的日漸磨損。

在培養孩子勤奮學習方面,恰不是強化「苦」,而是盡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學習是苦的,也不要給孩子施加壓力,避免他在學習活動中感覺苦悶。

無論在什麼事情上,只要孩子已形成較為確定的能力,就不需要經常去誇他,否則他會感到做作和廉價,反而讓他對自己產生懷疑。

反覆的批評就如同貼到牆上的「記過簿」,會把孩子的缺點固化下來,使孩子難以和那個缺點剝離開。

對於今天並沒有物質短缺體驗的孩子,物質獎勵作用不大,可能帶來一時的滿足,但不會持久;只有精神上的愉悅和成就感,才可以帶來真正的幸福感和動力。

暴力教育能讓孩子變得順從,不會讓孩子變得聰明和懂事;能讓他們變得聽話,不會讓他們變得自覺和上進。

在學習環境方面,既不需要故意製造喧鬧,也不需要過分追求安靜,順其自然才是最好。

經常讓孩子有機會獨立做事,獨自承擔責任,獨自解決問題。凡能讓孩子獨立做的家長就不要包辦,凡能讓孩子獨自想的家長就不要急於給他出主意。

啟蒙教育可以讓孩子成為人才,而不合適的「提前學習」,只能讓孩子變得平庸無才。

(摘自尹建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作家出版社)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簡介:

本書是近年來難得一見的優秀的家庭教育原創作品,也是作家出版社自《哈佛女孩劉亦婷》之後重點推出的素質教育圖書。在家教書泛濫的今天,這本書從專業性、實用性、深刻性及可讀性方面,都顯示出卓越的品質。

本書緊貼當下生活,講了許多教育故事,它讓人看到,許多人們習以為常的教育行為,原來潛伏著錯誤;許多被人們忽略的小事,正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良機。它讓家長反思、醒悟,使家長對教育子女茅塞頓開。這本書能引起一場中國家庭教育的革命,改變很多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錯誤觀念。

作者的一位老同學看完本書後說:我原來只看到我的孩子和你的孩子之間的差別。自從看到你的這些文章,才發現這差別原來是我和你之間的——作為母親,你是把孩子精心教育大了,我其實只是把孩子養活大了。

尹建莉檔案:

教育專家,教育學碩士,從教多年,現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及諮詢工作。  尹建莉熟悉學校教育,對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並且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尹建莉的女兒品學兼優,曾跳級兩次,2007年1 6歲參加高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在個性品格方面,表現出超越年齡的成熟,自主自立,樂於助人,被評為北京市市級三好生。

著作有《好媽媽勝過好老師》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sfl.html博文鏈接: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經情緣啟迪慧想之陳忠實家之脈啟迪慧想之: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啟迪慧想之:教養,我們如何去做?啟迪慧想之:教養,我們如何去做? (2009-12-24 08:25:06)

我就是這麼做的

一個小夥子在外地上大學,可過了不到三分之一學期,他已經把父母給的錢揮霍一空了。

「唔,」他在想,「我該怎麼樣才能再去要點錢呢?」

於是他給父親打了電話。

「爸爸,」他說,「你肯定不會相信這裡發生的奇蹟。現代教育發展得多麼快啊!他們在這裡搞起了一項培訓計劃,可以教會我們的菲多說話!」

「啊唷,真讓人難以置信!」他父親很高興,「我怎麼才能讓它接受培訓呢?」

「只要你把它送過來,再匯1000塊錢就行了。」小夥子說,「我會給它報名的。」

於是,父親把他們那隻叫菲多的狗,連同1000塊錢寄了過來。

又過了三分之一學期,小夥子的錢又用完了。於是,他又給父親打了電話。

「兒子,菲多現在學得怎麼樣?」父親問。

「棒極了!它現在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小夥子說,「也許你不相信,但他們現在又開始了一項新計劃,他們準備教菲多讀書識字!」

「讀書識字!」父親聽了興奮異常,「這簡直是個奇蹟!我怎麼才能讓它參加這個培訓班呢?」

「只要匯來2500塊錢,我就可以讓它進培訓班。」

他如願以償地得到了這筆錢。

這一學期終於結束了,可小夥子的問題來了。一旦回到家,他父親自然會發現他們的狗兒既不會說話,也不會讀書識字。想到這,小夥子一狠心,將菲多殺死了。

兒子回家了,父親欣喜地問:「菲多在哪兒?我想聽聽它說話,看看它讀書!我簡直等不及了。」

「爸爸,」小夥子陰沉著臉說道,「我要告訴你一個不幸的消息。今早當我走出浴室時,菲多和往常一樣坐在客廳的躺椅上,讀著晨報。然後它轉身問我:『你爸還在跟橡樹街那個年輕的紅髮女郎鬼混嗎?』」

「你給我宰了這個畜生!盡給我胡說八道。」父親氣憤地說道。

(來源《青年參考》(美)巴爾·瓦拉 文)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小孩子 如果我能再次養大我的小孩子,

我會先建立自尊,再決定蓋房子。

我會多用手指來畫圖,少用手指來指。

我會少教訓多溝通。

我會少用眼睛看錶,多用眼睛看世界。

我會注意少知道一點,但知道多關心一些。

我不再扮演嚴肅的角色,且認真地玩。

我會跑到更多的原野看更多的星星。

多擁抱,少拉扯。

我會經常看長著橡實的橡樹。

我不會那麼固執,會更加堅定。

我不再追求對權力的愛,

我會效法愛的力量。

(來源《文苑》(英)黛安·倫曼斯 文)

鄭淵潔十條家訓

這是我在兒子鄭亞旗18歲成人時給他的十條家訓。我們家稱其為「鄭十戒」:

1、四十歲之前盡量不和收入低於你的人交朋友;

2、不屬於自己的錢千萬別要;

3、不傷害別人;

4、不違反交通規則;

5、不吸毒;

6、不賭博;

7、不將汽車借給別人;

8、不借錢給別人和向別人借錢;

9、不吝嗇慈善捐款;

10、不在收到東西和改變計劃時不通知對方。

第一條註解:注意,是「交朋友」,不是一般交往。立身成敗,在於所染。靠正當勞動收入比你高,說明他智力、品德、判斷力、敬業度、人際關係處理等等都比你強。和高手下棋,進步會快。四十歲之前是人生關鍵。交友不慎是人生第一大忌。(來自鄭淵潔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h1is.html

博文鏈接:教子手記:尹建莉歷經16年的教育家書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經情緣啟迪慧想之陳忠實家之脈啟迪慧想之: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劉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親(2009-11-29 08:26:28)

作為華人世界引人注目的作家和勵志大師,台灣作家劉墉的才情和成就舉世皆知。近年來,一個新人的名氣似乎比劉墉更大,這個人就是他的兒子劉軒,現年37歲。

叛逆兒子叫板勵志大師

當年,還在台灣師範大學讀大三的劉墉,就悄悄和同學畢薇薇結婚。1972年,23歲的劉墉榮升父親,妻子畢薇薇為他生下兒子劉軒時,他既興奮不已,也有些手足無措,甚至調侃地對妻子說:「這小子來得太早了,他要是等到我30歲再來的話,我可能會更高興些。」

兒子出生後不久,劉墉獲邀主演舞台劇《武陵人》,並受聘擔任成功高中美術教師,每天早出晚歸,每每回到家兒子都在睡夢中,以至於劉軒見到他時從來都不叫「爸爸」,而叫「劉老師」。

和兒子的感情還沒建立起來,1977年,劉墉又被派往美國推廣中國文化,一年只有兩個月左右在台灣。劉墉一心想把兒子培養得出人頭地,和兒子在一起的時間裡,他從不帶兒子出去玩,而是給兒子講大道理,讓兒子多看書、作畫,年紀輕輕就學習做人的道理。這讓劉軒很討厭爸爸回到台灣,他甚至跟劉墉說:「你乾脆就呆在美國不回來好了!」

劉軒7歲時,劉墉攜妻兒移民美國,一家人定居曼哈頓,劉軒終於可以天天見到父親了。因為此前一直跟隨母親生活,劉軒性格內向、膽子很小,對父親有莫名的抵觸情緒。劉墉覺察到了,對妻子說:「教育兒子是父親的天職。現在你把劉軒交給我,自己愛幹嗎就幹嗎去。」

劉墉像全職保姆似的,對兒子的學習、生活,甚至是理想都事無巨細地安排、包辦。每當劉軒反抗時,他就正告兒子:「爸爸9歲就失去了父親,你應因為擁有父親而努力上進和無比驕傲。」

劉軒對學習英語沒多大興趣,上初中時,班上要舉行演講比賽,他回家後跟父親演講,說得結結巴巴。陪他練了半天還不見長進,劉墉氣不打一處來:「我怎麼養了你這麼個沒用的兒子!」劉軒扭頭就跑進了自己的房間。那一天,劉軒沒有再出來,也沒有吃晚飯。

第二天早上,他對父親熟視無睹。在收拾兒子房間時,畢薇薇赫然發現石膏板的牆壁被砸了個大洞,上面還有點點血跡。一向放手讓丈夫管兒子的她這下終於爆發了,沖劉墉吼道:「你這樣教育劉軒,他的名字到時就叫劉庸得了。『庸才』的『庸』!」妻子的話把劉墉嗆住了。他決定對孩子「放任自流」:在大事上給兒子方向,其他的事情全部由劉軒自己看著辦。

正處於青春叛逆期的劉軒卻並不領情,兒子的發展越來越偏離父親的夢想,劉墉心頭有說不出的傷心和鬱悶。畢薇薇反問丈夫:「你非要孩子重複你的路嗎?如果是這樣,他再優秀也只是被複制的劉墉。我們應該讓他做自己。」劉墉雖然點頭稱是,心裡依然有著深深的失落。唯一讓他欣慰的是,事事與他作對的兒子學習成績一直非常不錯。

「忤逆」小子讀懂爸爸

一直以來,劉墉都希望兒子能讀文學系。劉軒高中快畢業時,劉墉常常就兒子大學專業的問題主動和他說話,每次劉軒都敷衍過去。被問煩了,劉軒就告訴父親打算讀心理學系。當劉墉問他為什麼時,劉軒臉上滿是敵意和不屑:「因為你有病,我讀完心理學後好給你治病!」從不曾在孩子面前流淚的劉墉,那一刻淚濕眼眶。這讓劉軒很震驚。這一刻,他突然覺得在人前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父親竟也有幾分可憐。但青春的叛逆和長期以來心裡對父親積存的敵意,使他什麼也沒說,而是默默地走進自己的房間。

1993年,劉軒以優異的成績考進哈佛大學,讀的果然是心理學專業。當媽媽詫異地問他為何要令爸爸傷心時,劉軒認真地告訴母親:「媽媽,您知道嗎?一直以來我都不了解爸爸。我現在選擇讀心理學,是為了更好地讀懂爸爸!」

此時,劉墉已經不再為兒子的「忤逆」而痛心,畢竟,劉軒能考進這所世界一流大學,已足以讓他自豪和雀躍。而當妻子將兒子的這番話轉述給他時,劉墉心頭感慨萬千:「兒子真的長大了,我希望他能早點讀懂我。」

進入哈佛大學後,隨著年齡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和受到異域風情的熏陶,劉軒漸漸長大,漸漸理解了父親那顆滄桑、滿懷企望的心。他一邊努力學習,一邊讀父親的書。他給遠在曼哈頓的父親寫信,信中說:「親愛的老爸,對我來說,您是我難以企及的頂峰。我一定不能成為您那樣的人,但我會努力做一些您曾做過的事情。」兒子的成長、成熟讓劉墉心裡五味雜陳,他很快回信道:「爸爸以前不對,總是喜歡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你。爸爸不指望你成名成家,只希望你活出真實的自己,走出一條屬於你自己的路……」就是這兩封信,讓父子之間多年的隔閡冰雪消融,劉墉覺得和兒子的心從未如此貼近!

叛逆年代的完美組合

2002年,劉軒和父親合作出版了《創造雙贏的溝通》一書,剛過而立之年的他開始在文壇嶄露頭角。儘管劉軒的文字無比激揚和叛逆,與父親的溫和、親切形成鮮明的對比,依然有讀者指出劉軒就是第二個劉墉,這對父子分別引領並代表了兩個時代的台灣。

2003年,父子倆聊天時,兒子質疑出版了無數談勵志、談教育、談溝通的書並贏得無數讀者的父親:「這些書我都不喜歡!沒講出我的心裡話!」劉墉說:「那你就把一大堆年輕人的道理寫出來吧!」

半年後,劉軒果真出版了有著自己青春影子的《叛逆年代》一書,公開跟父親叫板。劉墉看完兒子的書後,儘管裡面有很多觀點他不敢苟同,但他向兒子表示:「你讓我認識了許多新事物,從今天開始我要向你學習!」

2009年6月下旬,劉墉和劉軒攜父子新書《奮鬥書——劉墉父子談人生》來內地宣傳。這對如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父子站在一起,是一道令人無比好奇又羨慕的完美組合。不用父親提攜和宣傳,劉軒的風度和氣質與劉墉比,顯然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劉墉被問到對兒子還有什麼期望時,他笑著說:「儘快給我生一個孫子,這樣我就和他老媽乖乖在家帶孫子,而不會像今天一樣跑出來搶他的風頭了。」

(啟迪慧想摘自《家庭》2009年10月)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qve.html

博文鏈接:

李開復:如果你到了20歲還沒有到25歲教子手記:尹建莉歷經16年的教育家書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啟迪慧想之陳忠實家之脈啟迪慧想之: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李開復:如果你到了20歲還沒有到25歲(2009-11-30 08:14:42)

如果你已經過了20歲但還不到25歲的話,你必須找到除了愛情之外,能夠使你用雙腳堅強站在大地上的東西。你要找到謀生的方式。現在考慮不晚了。

我從來不以為學歷有什麼重要,天才都不是科班,但,不是科班,連龍套都跑不了。你必須把那些浮如飄絮的思緒,漸漸轉化為清晰的思路和簡單的文字。華麗和漂浮都不易長久。你要知道,給予文字閱讀快感不夠的,內容,思想,境界,靈魂,精神和智慧,這些才重要。不要多看那些和你一個路數的女作家的文字。不要瑣碎,無病呻吟。不要想到什麼就寫。不要流連於小感傷和小感動。 我要你相信溫暖,美好,信任,尊嚴,堅強這些老掉牙的字眼。我不要你頹廢,空虛,迷茫,糟踐自己,傷害別人。我不要你把自己處理得一團糟。節制自己的感情並且珍惜它,明白這種感情不是任何人都能要。體驗生活,是另外一回事,並不意味著墮落和放縱。千萬不要認同那些偽裝的酷和另類。他們是無事可做的人找出來放任自己無事可做的借口,真正的酷是在內心。你要有強大的內心。要有任憑時間流逝,不會磨折和屈服的信念。不是因為在學校的象牙塔中,才說出我愛世界這樣的話,是知道外面的黑,臟,醜陋之後,還要說出這樣的話。好好去愛,去生活。青春如此短暫,不要嘆老。偶爾可以停下來休息,但是別蹲下來張望。走了一條路的時候,記得別回頭看。時不時問問自己,自己在幹嘛?

傷心和委屈的時候,要嚎啕大哭。哭完洗完臉,拍拍自己的臉,擠出一個微笑給自己看。不要揉,否則第二天早上會眼睛腫。

給自己一個遠大的前程和目標。記得常常仰望天空。記住仰望天空的時候也看看腳下。

任何時候,任何人問你,有過多少次戀愛,答案是兩次。一次是他愛我,我不愛他。一次是我愛他,他不愛我。好的愛情永遠在下一次。別給同一個人兩次傷害你的機會。

不要與浪子,文藝青年交往,別和沒心沒肺的人在一起,別和沒有正當職業混日子的人在一起。

別把犯賤當真愛。一個人作踐自己來取悅你的時候,千萬不要因此感動。一個男人的煙頭燙在他身上,下一個就可能燙在你身上。同樣的,當這個女人的刀片割斷她的手腕,下次就可能割斷你的。

千萬別相信一個不準備將你介紹給他的朋友圈子的男人。一個女人只肯喊你「寶貝」的時候,堅持要她喊你的名字,因為你是男人。一個男人或者女人不再來找你的時候,就不要再去找他或者她。不要相信在戀愛上用手段的人。分手時不要口出惡言。吸取教訓,但不要後悔。後悔沒有用。

別去做撕照片,燒信,撕日記這樣一類三流愛情電視劇中才有人乾的事。相信愛情。相信好男人和好女人還存在,還未婚,還在茫茫人海中尋覓你。別說「男人(或者女人)沒一個好東西」,這樣使別人誤以為你閱人無數。

愛物質,適當地。永遠知道精神更重要。比起那些名表,名牌,時裝,更加美麗的是勤奮而有朝氣的你自己。如果你20歲以後所花的每一分錢還都是伸手向父母親人要來的,那你的滿身名牌就只能襯托出你的無恥。別以為穿上名牌你就有品位,要知道如果沒有真正的內涵,騾子配上金鞍也不會變成駿馬。你還年輕,先不說開始你的事業,開創你的未來,但你已經成年,至少也要讓自己不再成為父母的負擔,讓父母看到20年辛苦養育的希望。無所事事只會把你變成一個廢物,一個被所有其他人鄙夷的廢物,因為這樣的你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寄生蟲。別以為弄個怪異的髮型,穿上不男不女的衣服,噴上刺鼻的香水,別人就會注重你,要明白那樣招來的眼光就是別人在看一隻與眾不同的猴子。許多有教養的人對另類的你的反感並不寫在臉上,但這種反感確鑿無疑肯定會給你帶來極其不利的後果。

別瞧不起勞動人民。不要為勞動羞恥。土地不臟,汗味不難聞。請尊重那些似乎生活狀況不如你,但仍然用自己的雙手誠實勞動養家糊口的人,因為這樣才是尊重自己。永遠體恤那些生活在底層的人們,因為我們的親人就是在這些人群中。我們不嬌貴。我們必須能夠自己養活自己,這是你的尊嚴所在。

不要小看一分錢。不妨自己去掙掙看。做人有時要強悍一點,被欺負的時候,一定要討回來!但是不要記恨。小人之見,隨他們去好了。有原則的寬容和憐憫,會使你高貴。

被朋友傷害了的時候,別懷疑友情,但提防背叛你的人。原諒,但並不遺忘。做人存幾分天真童心,對朋友保持一些俠義之情。要快樂,要開朗,要堅韌,要溫暖。這和性格無關。但你要忠誠,勤奮,要真誠的尊重別人,這樣你的人生才不會黑暗。(摘自李開復演講稿)

李開復創新工場:挑選創業者 不全要馬雲

  「我們不需要每個人都是馬雲、馬化騰,那樣就亂套了。只要有一個領頭的就可以,整個團隊要互補,優秀的工程師願意努力工作就行了。」李開復認為,往往創業團隊最大的問題就是互補性不夠,他曾與很多創業者接觸,發現他們雖然都很優秀,但做技術的人都不懂運營,做媒體的都不懂互聯網。「所以我的角色就是把各個團隊補充到每個角色都是完整的。創業者最需要的獨特素質是,他要有成功創業的渴望、個人魅力和凝聚力、自信、堅韌的品質以及判斷力。國內創業者很多都具備前四種能力,但是相對欠缺判斷力。」在他看來,判斷力就是知道什麼時候該適可而止,什麼時候自己還要堅持下去。

  李開復強調,「創新工場」更注重商業價值,商業價值比技術更重要,雖然我不可能做忽略技術的事。「但我們要忠於股東的投資、要尋找商業的價值,同時會考慮技術、商業模式和創新,但是三者如果衝突,我們不會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商業價值而創新。」( 來源<中國新聞網>:招兵買馬一月攬七才李開復創新工場怎樣開工?文)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qnw.html

博文鏈接:

劉墉最成功的角色是父親曾仕強教養子女六大基本原則

曾仕強參透了國人:開發潛能超越自我教子手記:尹建莉歷經16年的教育家書我們正進入另一個黑暗和無知的時代古今中外名人大家的易經情緣啟迪慧想之:別忙著得出人生的結論啟迪慧想之陳忠實家之脈蘭迪和李開復:真正實現你童年的夢想,讓世界因我不同蘭迪和李開復:真正實現你童年的夢想,讓世界因我不同 (2009-12-14 10:17:10)

李開復:讓世界因我不同

2009年8月5日,美聯航UA888次航班緩緩地在加利福尼亞州降落,我又一次來到了這座再熟悉不過的港口城市--舊金山。

我曾經在這裡起飛、降落過無數次。現在,眼前的一切如同油畫般慢慢展開:陽光一如既往,溫暖地照耀著水面,空氣里有股微甜的清新味道,遠處舊金山灣的海水,灰中微微蕩漾著湛藍,橫跨在海面上的那座著名的磚紅色大橋,剛毅挺拔,泛著陳舊的歲月光芒。

坐在車子的駕駛座上,我搖下車窗,深深地吸了一口早晨清冽的空氣,好像在用心感受一種不同於以往的心情。我閉上眼睛,再問自己一遍:"你,準備好了嗎?"

"是的,我已經準備好了!"一個來自內心深處的聲音作出回答。

我知道,在這裡,我將作出又一個重要的人生選擇。

儘管前面充滿了懸念,但是我依然相信內心的聲音。我知道,只有follow my heart(追隨我心)的選擇,才能激發起身體里最大的潛能,拼盡全力向下一個目標靠近。一如過去很多選擇曾帶給我類似的人生體驗。

我無法忘記1990年夏天那次來到加州的情景,那時我也面臨著一個巨大的選擇。當時年僅28歲的我是卡內基·梅隆大學最年輕的副教授,只要再堅持幾年就可以得到tenure(終身教授)的職位。這意味著終生的安穩,可以在世界排名第一的大學計算機系中作研究。但是蘋果公司希望我放棄這一切,我清楚地記得當時蘋果公司的副總裁戴夫·耐格爾對我說的話,他舉著一杯透亮的自釀葡萄酒對我發出邀約:"開復,你是想一輩子寫一堆像廢紙一樣的學術論文呢?還是想用產品改變世界?"

這句話直擊我的軟肋,點燃了我多年"世界因你不同"的夢想。

"Make a difference"--"讓世界因我不同",一直是我在哥倫比亞大學時期的哲學老師最為推崇的人生態度。想像一個沒有你的世界,讓有你的世界和無你的世界作出對比,讓世界由於你的態度與選擇發生有益的變化。老師說,這就是人生存在的哲學意義。Make a difference,將人生的影響力最大化,提供給我一種思考與世界觀。

1990年,我作出了職業生涯中第一個重要選擇,我放棄了對終身教授職位的追尋,加入了"改變世界"的隊伍。這給我的人生帶來了無盡的驚喜。隨著年齡的增長,每一次選擇的機會成本會越來越大。隨之對應的,是作出選擇時需要的勇氣越來越多。我相信,根據一般人的經驗,一定時間之後,年齡與勇氣的增長就成了反比。

因此,我堅定地在此刻作出選擇,生怕日後再沒有機會。

回望我的工作經歷,經過蘋果、SGI、微軟、Google四個世界頂級公司的歷練,我感覺到內心漸漸充滿了一種能量。這種能量讓我從心底生髮出很多有關產品的奇思妙想,我的一些思緒常常在空氣中馳騁,卻又被眼前現實中巨大的工作量所淹沒。逐漸的,我希望我能有不囿於眼前緊密的日程表的一片空間,能夠放鬆地讓這些奇思妙想落地生根、發芽,以至於給人們的生活方式帶去"驚喜"。不僅如此,我希望把所有聰明人關於科技的奇思妙想集中到一個盒子里,然後讓它們經過碰撞,擦出火花,最終經過經驗豐富的導師的指導,形成獨立的團隊投入運作。我的理想是讓這個盒子成為"哈利·波特的魔法書",產生"改變世界某個細枝末節"的魔力。

在谷歌中國工作期間,時常有人問我對別的工作是否感興趣?也有獵頭悄悄地給我寫信。但是,我恪守著對谷歌的承諾,盡心儘力、忠實地跟隨著那些緊密的時間表旋轉。今天,當一個新的節點出現的時候,我知道谷歌中國已經從平地躍起,走入了大多數網民的視線,成為一家成熟、穩健、受人喜愛的公司。此時,我終於看到那片更廣闊的森林向我招手,儘管通向那裡的道路也許滿是荊棘。

過去這11年斷斷續續在中國的工作經歷,以及父親對我的影響,讓我對中國這片土地充滿了難以表述的感情。因此我毫不遲疑地仍將下一個目的地定位在這裡。尤其是我與中國青年十年的交流與接觸,讓我相信這裡的智慧內存無比強大。

父親曾經想寫一本書,叫《中國人未來的希望》,而過去的十年里,我一直和中國的青年有著近距離的交流。我相信,中國青年的未來,正是中國人未來的希望。因此,當時機逐漸成熟,我終於可以輕裝前進,和中國的年輕人站在一起時,我將把畢生工作所得的經驗親手教給他們。

是的,這就是我的新選擇了。

審視自身,為什麼我的內心會發出這樣的聲音呢?我與我在讀博士期間的同學蘭迪·鮑許教授有著十分相近的想法。罹患胰腺癌的蘭迪在過世前曾經做過一場風靡全美的講座,題目是《真正實現你的童年夢想》,該講座的視頻在不同視頻網站上被點播了上千萬次,《華爾街日報》把這次講座稱為"一生難覓的最後的講座"。蘭迪除了告訴人們應該不斷打破自己內心的磚牆,克服恐懼追尋自己內心的夢想之外,還講到了真正偉大的目標:幫助別人完成夢想,做一個助人圓夢者。

他說:"我發現,幫助他人實現他們的夢想,是唯一比實現自己的夢想更有意義的事情。"我越來越相信,當我已經完成了很多夢想之後,我更大的願望就是幫助中國的年輕人圓夢。這將比個人單獨的成功更具有意義,也可以將我個人的力量儘可能地放至最大。

我一直認為蘭迪教授所說的"Lead your life(引領我的一生)"這句話既簡短有力又意味深長。"Lead your life"而不是"Live your life(過一生)",也就是說,不要只是"過一生",而是要用你的夢想引領你的一生,要用感恩、真誠、助人圓夢的心態引領你的一生,要用執著、無懼、樂觀的態度來引領你的一生。如果你做到了這些,人的一生就不會再有遺憾。而如果說之前的選擇我是在一個框架之下,那麼現在的選擇,更有"Lead my life"的色彩。

因此,我熱切盼望著和中國的年輕人並肩作戰的日子,那將是一段更為大膽的、未知的旅途。

這就是我最新的關於選擇的故事。在這本書中,你可以看到,人的一生將會面臨著無數的選擇,每一步走出都會決定著"人生下一步"這個嚴肅的命題。它如此玄妙,又如此令人緊張。很多的中國青年都在不同的場合問我,怎樣才能擁有選擇的智慧?

我的答案就是,反覆叩問自己的內心,向人生更遠的方向看去,而不是被眼前的喧囂所迷惑。

正如蘋果創始人喬布斯曾經勸慰年輕人的那樣,"不要被信條所惑,盲從信條就是活在別人思考的結果里。不要讓別人的意見淹沒了你內在的心聲。最重要的,擁有跟隨內心與直覺的勇氣,你的內心與直覺多少已經知道你真正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任何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

你未來的人生之路,就在你的每一次選擇中。(啟迪慧想摘自《李開復自傳:世界因你不同)

聆聽最後的演講:真正實現童年的夢想

蘭迪. 鮑許教授說過這樣一句話:「不要只為我鼓掌流淚,請把我傳授的錦囊,用到你的人生里。」《最後的演講》在我們感概萬千的討論聲中分享完了,收起被這位「樂觀主義者」的深深感動之心,我用拙劣的文字,記錄如下感想:

一、人生的各階段,你擁有什麼?

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四季,當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那麼蘭迪教授的生命之花在夏天就無奈地調謝了,他還沒有在奮鬥過後與傑伊和三個可愛的孩子走過生命的秋天和冬天,一起牽手看日出日落,聽和風細雨,論那雲捲雲舒。但是在他短暫的一生里有一份崇高的職業和偉大的成就。{1982年蘭迪在布朗大學獲得計算器科學學士學位,1988年在卡耐基-梅隆大學獲得計算器科學哲學博士學位並在1997年回母校任副教授,2000年正式任教授,2007年8月在被告知僅剩下3-6月生命時獲得了美國計算器協會傑出教肓家獎和計算器科學教授傑出貢獻獎}擁有一個不離不棄的好愛人,傑伊在他患病期間當起了護理員,陪他共度難關,盡情享受生命最後的時光。在這物溢橫流的年代,常聽說這樣一句話「夫妻本是同林鳥,大難臨頭各自飛。」有這樣一個不離不棄的好妻子,可以說是蘭迪教授在不幸中的萬幸。

看過魯訊先生寫的《阿Q正傳》的朋友們就知道:阿Q就像是從石頭縫裡崩出來的,他沒有事業,沒有家庭,沒有朋友,他甚至連姓都沒有,他的人生是零,那麼這樣的人既使長命百歲又有什麼可以歡喜和欣慰的呢?我們無法丈量生命的長度,但是我們可以延續生命的寬度。所以我常在想,經過了無數的春秋,告別了童年和少年,在這20歲到30歲人生最好的年輪里,自已擁有什麼呢?

小時候立志要當一名作家,於是博覽群書,無論在閱覽室和圖書館總會留下我小小的身影,以至於在課堂上偷看一本《呼嘯山莊》被老師逮個正著。畢業那年語文老師在我的留言冊上寫:「祝願未來的日子裡,在文學這棵大樹上,希望能看到你的豐碩果實。」同學們也說「以後一定要出版一本小說哦。」的呼聲比比皆是。慚愧的是畢業快十年了,我一事無成。如果西楚霸王項羽自刎烏江是羞於見江東父老的話,那麼,我在同學聚會時也會羞見昔日同窗的。所以,親愛的朋友們,當你沒事的時候,你不妨也去想一想,你現在都擁有了什麼?又還有什麼是你需要通過努力去實現的?

二、樂觀一點,不要讓憂虙困擾你。

雖然蘭迪教授已經進入癌症晚期,但他還是在演講中保持著他慣有的幽默感。演講開始時,他說:「癌症讓我比你們身材更好」。他還開玩笑說:「臨終的人常會在死前信奉宗教。我也是這樣。前幾天,我買了一台蘋果計算機{我現在信奉蘋果教。」也正是有了這樣的樂觀天性,他才能夠在自已生命結束前,留下了這樣一個「照亮他人」的人生作品。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常常讓憂虙困擾了自已的生活,為同事一句不小心的嘲諷和玩笑,常想他是不是對我有成見,我又哪裡得罪了他等等。逝者如斯,又何必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呢?但丁作家不是有一句話嗎:「走自已的路,讓別人去說吧」。憂虙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情緒,因為無人傾訴,嚴重的還會患上憂鬱症。當然憂虙的種子有時也會種下豐碩的果實:蘇軾在出獄後因仕途失意寫下了《前赤壁賦》這首千苦絕唱;李清照也在孤苦無依,悲涼哀愁的處境中給後人留下了《聲聲慢》。但是朋友們,我們生長在文明,進步,和諧的年代,我們有什麼理由讓自已不快樂呢?慈濟的證嚴法師說:「常擦微笑面霜,就會有朋自遠方來。」

三、在有限的生命里,人有無限可能。

蘭迪教授說過:「他從來沒有想過自已會成為博士」就像蘇珊大媽從來沒有想過會在48歲時成為音樂女神,用他的天籟之音感動了世界。她在出生時就患上了智障,48歲時只有14歲的智商,上帝這份禮物遲到了好久好久。

有些人總埋怨命運不公,自已一無所有,可蘭迪教授的故事告訴我們,健康的身體可以創造無限的財富,他想做的還太多,比如和醫學博士一起攻克癌症難關,看見自已的孩子成長,幫助那些消極的病友樹立信心,戰勝病魔。但是最後還是被宣告了他將止步於47歲,我們要珍惜時間,把握當下。生命只在呼吸間。多為自已充電,才不至於被兌爭激烈的社會所淘汰,如果不能影響別人,起碼要救贖自已。

四、學會知足,學會感恩。

蘭迪教授在書的末尾《致謝》中提到,他感謝那些曾經給過他關心照顧的人們,包括兒時的鄰居,夥伴和成千上萬個不曾謀面的《最後的演講》的觀眾,感謝父母給了他生命,在他患病這段時間,他們的痛苦超過了他自已,感謝在3-6個月的最後時光中傑伊和孩子們帶給他的快樂,盡情暢遊大好河山,裝伴跳跳虎提戈,迴避了關於絕症的話題。感謝為他化療的醫生,感謝耐心的心理諮詢師等等。

人之於萬物何其渺小,萬物之於宇宙僅似大海里的一滴水,然而再小的生命都離不開大自然的給予,離不開複雜的人際關際。無論在工作和生活中我們要感謝那些幫助過我們的人:感謝那些鞭策我們的人,他使我們上進;感謝那些遺棄我們的人,他使我們獨立和堅強;感謝那些欺騙我們的人,他使我們謹慎;感謝那些嘲笑我們的人,他使我們學會自尊;感謝那些利用了我們信任的人,他使我們學會選擇朋友。學會感恩,是一種心境的闊達,如海洋的深遠,草原的無垠,宇宙的浩瀚,學會感恩,是一種理智的升華,人生的成熟。

如果以樂器來對應四季,我想春天應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蘭迪教授的生命雖然只走到了夏天,但這個定音鼓給我們奏出了最美的歌,是鼓舞也是感動,更是讚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18c50f0100gxb8.html博文鏈接:

啟迪慧想之:大學由四部名著組成蠟筆小新爸爸臼井儀人的平底鍋韓寒郭敬明怎麼評價對方蘭迪和李開復:真正實現你童年的夢想,讓世界因我不同啟迪慧想之:會出賣你性格的小動作啟迪慧想之希拉里·柯林頓:「我」,全世界最悲傷的字
推薦閱讀:

曾仕強-家庭教育(視頻全集)
曾仕強人際關係聽課筆記 - 日誌 - 藍色之葉(轉)
曾仕強:孔子的人生之卦
《愛情與婚姻》語錄 (6)(曾仕強)(不可不知的愛情真諦)

TAG:子女 | 教養 | 原則 | 曾仕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