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教什麼」和「怎麼教」的課例分析

關於「教什麼」和「怎麼教」的課例分析 (2015-5-15 17:05:00)趙福樓0推薦

聽了兩節課:《古代文化常識》與蘇軾文《新城道中(其一)》。有一些體會。僅就青年教師的專業成長應該聚焦在核心問題的研究,談一點看法。

「教什麼」和「怎麼教」,這兩點是教師教學面對的兩個核心問題。

教什麼,在第一節課里,不是教禮儀知識,而是教禮儀的原則。這就有了價值。第二節課里,側重在教方法:分析意象,知人論世。這就比一般化的閱讀有價值。

怎麼教呢?分課來說明。

(一)

第一節課,採取了一個很好的路徑。取樣文本,以閱讀撲捉禮儀信息,進而認知禮儀的社會文化意義,以及人物性格的特點。如此,落實在文本,文化教學也落在語言教學,把握很好。

古代講究禮的,從春秋孔子起,原本都是西周奴隸制解體後,諸侯崛起,一批貴族流落民間,也把所謂禮教帶到了教育中。這就是禮在民間認知的開始。要知道這樣的禮,是較為適用於社會上流階層的,是一種社交禮節。其他國家的所謂禮,也是這樣的貴族禮。

在禮教的認知上,還要認知民禮。即一般百姓在生活里,通用的禮節。現代社會,社交普及化,對於禮的認識更為重要了。各種場合、待人接物,以及文化活動等都要涉及到禮儀。

本節課總結出,禮儀的應用原則要比教知識,拘於古禮,更為重要。

教師概括如下:語言得體,行動得當,形容端莊,座次合理。

本課涉及的禮儀,為生活中人際交往中的一般化禮儀。這具有通用價值。其中一些禮儀,帶給今人的啟示,也是突出的。

現代中國社會的失序與無禮現象,屢屢被非議,或譴責,主要原因是,現代人的交往面擴展為大眾。大眾文化與城市成熟文化不對接,尤其西方文化,幾百年建立起來的管理一座城市,大範圍人口,所需要的穩定秩序與文化傳統,與中國新崛起城市,一大批農民轉換角色成為市民,他們的文化特點是農業化的,農業文明、農民文化,與現代西方主導的城市文明、市民文化出現了嚴重的對立性。這就是文化衝突。

本課定位在古代典籍閱讀中,體會古代禮儀的傳統,認識其價值,以及人物在生活中禮儀應對中,體現出來的文化修養,人物性格。這就顯示出語文課的滋味。

禮的應用較為穩定的是施用原則,而在人際交往的應用禮節上,延續性常被阻斷,這是古代文化被湮沒的部分。認知古禮,要有投放在特定環境里,認知時代特徵。

本課第二個認知渠道,是反映古代社會生活的影視作品。

紅樓夢,選段,集中在林黛玉初入賈府,其行為表現,看到大家庭禮節的繁瑣。其中衝突性,在與這個場合里,人物的尊卑,位次選擇其實涉及人物交際中的自我定位和他人定位之間的衝突性。合適的禮節,是兩者定位要吻合,否則被人笑話。

這裡最本質的思想是尊卑的體現。現代中國反對封建社會的等級觀念,強調人民解放,自然導致禮儀的體系的全面淪落和被破壞。

(二)

第二節課,採取了從意象,到意境,再分析意境中作者的情意。這樣引導認知逐步走向深入。

本節課的思路:教給學生讀詩的兩個方法:假象見意,沿波討源。設計路徑為:意象;意境;人在境中,體會詩人的心志。

在課堂里,語文老師解讀古代文人的情意化表達,總是將其進步性定位在,他們是叛逆其所處封建統治階級的,認為他們已經有了民本思想。

在古代封建專制社會,等級差別與階級對立是非常嚴重的,官與民被客觀分離開。而落魄文人,因為不得志,被官僚集團邊緣化,才有機會與草民接近,他的生活軌跡與民眾生活有了被動性的重合。因為其與統治集團的叛逆情緒,甚至是行為背離的,自然在我們今人看來,帶有親民性。即,這樣的民本思想是帶有進步意義的。然而,要知道,其與民眾不屬於一個社會階層,其融入底層是有限的,他們的情緒帶有憐憫、同情,其實也表露出與百姓生活的隔膜。其情緒化的表達,是個體化的,是在特定境遇下生成的叛逆,與其認為命運不公有關。

不要把中國古代文人的,民本思想與親民的情懷誇大化,以為他們的立場也是民間的,也是大眾化的。要記住,他們的主要思想是取仕,有所作為。他們的思想還是要站在官僚集團之內的。

他們親民的有限性,以及非民間立場決定了他們思想的局限性,在語文課堂上往往成為被忽略的部分。


推薦閱讀:

★八字分析緣份
星座分析大匯總
、十二長生水法分析
分析一個女人是否易成為第三者

TAG:怎麼 | 關於 | 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