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解讀《道德經》——什麼是道?

欲成大事,先了心病。《道德經》就是一本根治心病的奇書,自古治癒無數能人,成就偉人,讓我們今天一起來解讀《道德經》,大悟老子,明心見性,了卻現代人的心病,獲取大道智慧古為今用。

兩千五百多年前,在神州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誕生了中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但是,兩千多年來,中國的讀書人大多讀孔子所代表的儒家的書,熟讀《論語》的人,比了解《道德經》的人多之又多,那麼老子的偉大之處在哪裡呢?

津津樂道

老子的偉大表現在哪裡,我們可以做一個比較。如果讀孔子的書,可以成為聖人;如果大家讀老子的書,那麼可以做成神人。神人不是神通,神人只是通神。老子就是通神的,否則他怎麼知道「什麼是道」呢?我們從歷史中可以知道,抗戰時期,就算日本人炮轟老君台,它都是完好無損的,這不是很奇怪嗎?可是如果現在有人用炮來打,它並不一定仍然完好無損。這才顯出神通。神不是一般人所想像的那個神。西方的神是至高無上的,他可以主宰人的生命。中國人沒有這個概念,這點得益於老子的教訓,老子說「道就是萬事萬物的總根源,全世界的人都在找萬物的總根源。比如你是你媽媽肚子里出來的,你媽媽是從她媽媽肚子里生產出來的,追索到最後,那第一位生孩子的媽媽從哪裡來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按照這個邏輯,最終就是道生萬物。那麼道生萬物以後,會不會離開萬物呢?答案是不會。道永遠追隨你,一輩子不會離開你。所以,我們生而為人,不必刻意求道,因為道就在你的身上,它是與生俱來的。道不會離棄你,也不會主宰你。這是中華文化和西方文化的最大不同。西方文化是神造萬物,所以要信仰宗教,神主宰一切。中國文化不是這樣。道,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任萬物自化。

老子所說的這個「道」究竟是什麼?它是哪裡來的?

道從哪裡來,這句話是不能問的,因為道已經是萬物的總根源,所以我們接下來就要去研究道如何生萬物?老子告訴我們,一切都是道生的,道是永恆的變化,是先天地而生,所以叫先天。沒有天地以前就有道,是道把天地開闢出來的,道看不見,摸不著,聽不到,但他就在我們的身上,只要把他表現出來就叫德,德就是把心中已有的道表現出來。

一陰一陽之謂道。道是陰的還是陽的?各位先想想,是陽的看得見,還是陰的看得見。如果陽代表物理上的能,那就是看不見的,比如物理上說這是一個波的世界,但波是看不見的,可是你一打電話,就算在美國也能聽見的,可見波是存在的,當你看到看得見的東西,馬上要去找那個看得見的東西,這兩個同時存在的,手機再厲害也要有信號才行,手機是看得見的,信號是看不見的。這在儒家,被稱為陰和陽。但是老子用有和無來代表。所有的有,就是從無當中生出來的,所有的有最後都歸復於無。我們老祖宗說的話,沒有一句說錯,凡是不同的地方,都是我們理解錯誤,解釋錯誤。

道就是我們的本,後來我們把它通俗化,叫做良心,在今天叫初心。這樣大家就知道,諸子百家講的道理,其實是相同的,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所以道德經第一句就講「道可道,非常道」。這句話誰都會背,但是就是不懂什麼意思。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說,諸子百家都和有學問,但是只能講片面的道理,而無法講全面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告訴我們道是非常整全的,非常寬廣的,可是我們一個人生命只有這麼一點時間,只有一個嘴巴,所以只能講一部分。

道可道非常道

  • 老子在《道德經》中告訴我們,「道」無處不在,卻沒有形狀,也沒有聲音,看不見,摸不著,既無法用語言來形容,也不能用五官來了解。難么,這個道究竟是什麼?它對於人們的生活,有哪些重要的影響?人類社會為什麼一定要「依道而行」?我們又該用什麼樣的方法,來了解道,認識道呢?

  • 「道」究竟是什麼?雖然老子沒有提出一個明確的概念,甚至讓我們隨心所欲去理解,去解釋,但我們最好還是尊重老子的原創性。因為「道」是他提出來的,雖然這是一個假設的名詞。所以,我們從《道德經》來探討老子的道到底為何,應該是一種比較合理的途徑。

    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強字文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這個「物」就是道。道是混成的,你看它含含糊糊搞不清楚,可是它確實是存在的,所以叫「有物混成」。它的特點是什麼?「先天地生」,它比天地還要早,這是不起說是「道」把天地生出來的?不是!而是說在一片混沌的時候,道就存在了。然後開天闢地的時候,道就開始產生萬物。儘管如此,老子還是替我們那描述一下,這個混成的「道」是怎麼回事。「寂兮寥兮」,寂就是寂靜的意思,沒有聲音,不聲不響;「寥」是沒有形狀,你看不出它是什麼樣子,不知其所由來。但它獨立不改。它獨立於萬物之上,可是它又恆久不改從來沒有離開過萬物。「周行而不殆」,它運行在宇宙之中,永遠不停息。「可以為天下母」,它是天下萬物共同的母親。

    道法自然

    道,早在天地還沒有形成之前,一片混沌的時候,就已經存在了?天地形成之後,萬物才慢慢的演化出來。而「道」就附在所有萬物的身上,但它還是道。「吾不知其名」,因為本來就沒有名,也沒有人知道那是什麼。所以老子很誠實,他說我只知道有這麼一樣東西,可也沒有人給它取名字,我也不方便給它起名字,更不知道它是什麼名字。「強字之曰道」,所以我姑且,暫且把它叫做「道」吧。「強為之名曰大」,這裡的名是形容的意思,因為這個道實在太大了,沒法用一個具體的名字來命名它。這是老子對道的初步描述。

  • 老子在《道德經》中說,有這樣一種東西,它先於天地而生,不僅創造了萬物。同時又存在於萬物之中,我不知道這種東西叫什麼名字,就暫且稱它為「道」吧,在這裡,老子似乎告訴了我們什麼是道,但是為什麼我們還是感到困惑呢?

  • 雖然如此,我們對道還是不理解,不清楚。這讓我們想起老子在《道德經》第二十一章所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什麼叫恍惚呢?這是什麼意思?道德經第十四章也這樣說過: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博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詰,故混而為一。道是混成的嗎?是由什麼混成的呢?它是那種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的東西混成一體的。所以,很坦白講,我們很難去研究它到底是什麼。

    我們已經說過了,當你摸得很清楚,看得很明白,拿在手裡可以把玩的時候,那變成道的應用了,就叫做「器」。器是道的一部分,但是它不能代表道。所以我們現在人常常說,你跟我說清楚一點,我怎麼看不明白。其實這種觀念都是不很合適的。

    「視之不見」,就是你去看它,看來看去最終也看不出它的樣子來,這就叫做夷;你用心去聽,聽了半天也聽不出聲音來,那就叫希。夷是沒有色,希是沒有聲。你用手去摸索去觸碰,碰不到東西,就叫微,就是無形的意思。無色,無聲,無形,代表什麼?代表道的虛無性。道,是虛無的。正因為它是虛無的,所以可以變成所有看得見的東西,變成所有很具體的東西,這就是它很特殊的地方。所以老子說道,實在大。

  • 老子告訴我們,道,既沒有形狀,也沒有聲音,它看不見,摸不著,既無法用語言形容它,也不能用五官來了解它。既然這個道,眼睛看不見,耳朵聽不到,鼻子聞不到,嘴巴說不清楚,那我們該用什麼方法來了解它,來認知它呢?

  • 那怎麼辦?就是你要靜下心來,只有靜下心來求之以神。這個「神」,也不是說外來的主宰,而是說你要用感應來了解「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精氣神,用自己的這個精氣神的神來感應。因為這個「神」就是用來感應的。我們今天還在講,我跟某人神交已久。神交就是靠感應。我們要去想,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因此,我們接著看老子的話:其上不繳。繳就是光明的意思;其下不昧,昧就是昏暗的意思。其上其下怎麼分?其上其下怎麼分?其上是道本身,道本身沒有光亮;其下是道德化身,它化成萬物的時候,萬物都很具體,看得見摸得著。你說它光明吧,它沒有光明。因為如果它真的一片光明的話,你就看得見了。你說他昏暗吧,它也不昏暗。因為它顯現出來就是很光明的,所有物體一顯現就來就很清楚。上下就構成了這個道德全體,就是一陰一陽。既有隱的部分,也有我顯的部分;有看得見的的部分,也有看不見的部分;有摸得著額的部分,也有摸不著的部分。聽到聲音,你馬上就提高警覺性,它一定還有一部分是聽不到的。

    《易經》的道理告訴我們,否極泰來,物極必反,任何事物都是循環往複的。老子的《道德經》則進一步指出,任何事物都是從無到有,又從有到無,這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如果說《易經》是中國哲學思想的源泉,老子的《道德經》就是對《易經》最深刻的詮釋。那麼老子通過這種詮釋,想告訴我們的什麼呢?

    老子用這種方式來告訴我們,世界到底為什麼是這樣子的。因為道是宇宙不變的規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就必須要接受這樣的一個規約,即按照「道」的軌道,遵照道的方式,自強不息,平平安安地過一輩子。你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因為人是離不開道的。

    《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老子說的一段話很值得我們回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萬物。。萬物都是「道」所生,可是道依然存在。這是比較特殊的。它讓萬物順其自然之性,萬物該怎麼樣就怎麼樣。道的本質是什麼?老子說,功成而不有,衣養萬物而不為主。它不做你們的主人。也不做你們的主宰,每個人都要去循自己的道,自己的德。換句話說,道只提供本錢,只提供機會,它只是指出方向,顯示規律。你可以自由自在的做你自己。

    大道至簡

    這就告訴我們,老子沒有主宰的觀念。他沒有說道在主宰誰,天在主宰誰。老子也不主張教條,他只是再告訴我們要順其自然,我覺得這一點很值得我們學習。所以我們應該在實踐中走出自然、以我的道路。

  • 老子通過《道德經》告訴我們,道雖然生出萬物,又存在於萬物之中,但它不會主宰任何事物,因為道只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規律,能不能認知這個規律,是一個人的修行,要不要遵循這規律,是一個人的選擇。但是,我們怎樣才能看出,自己是否遵循了「道」了呢?

  • 我們怎麼樣看出萬事萬物之中的道呢?我們用現在語言給出一種很粗淺的方法。第一步:當我們面臨任何事物的時候,一定要先提醒自己:我生下來的時候,本無一物。其實,我們總是在嘴巴上講自己本無一物。心裡未必是這樣想的。但是在這裡,我提醒大家,每個人生下來都是光溜溜的,一件衣服也沒有帶,我們的身體髮膚是受之父母的。所以,一個人一定要體會到,連我們自己的身體都是身外之物,我本來一無所有,然後從。恍恍惚惚,一無所有的狀態中逐漸的擁有,其實擁有的這些也不過是身外之物。

    然後第二步:只有在這心態之下,你才有辦法冷靜的抵制慾望的引誘,你就不會有主觀不恰當的執著。在這個時候,事物的真相,就比較容易如實的顯現出來。因為我們一般人都很主觀,都是帶著有色眼鏡,帶著你自己的想法去看事物的,這是不正確的。

    所以,你必須告訴自己,要冷靜客觀,公正的看待事物。這就是道心,即以「道」的能量,指引我們去了解事物的本性。這樣一來。你就可能比較合理的面對它,處置它。

    第三步:當你處置完了以後,要再退回來,再一次提醒自己:我原本身無一物,我也沒有什麼厲害關係,得到就是得到,沒有得到就沒有得到。屬於我的,我儘力去爭取;是別人的,我也不會去爭,所以,我就心平氣和。有必要去爭執嗎?有必要採取各種手段明爭暗鬥嗎?沒有必要。因為什麼結果你都是可以接受的,過程比較重要,而最終的結果卻是不可控制的。

    我們生來是享受過程,而不是為了某種特定的結果。這樣一來,結果順其自然就可以了。你看一個很好的珠寶,你欣賞過了,讚歎過了,至於它最終被誰買去,最終放在哪裡,有必要那麼計較嗎?如果你買回家去,很可能寢不眠,食不安,不如放在別人家裡,反而自己比較輕鬆。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最珍貴的珠寶都是放在博物館裡面去,就是這個道理。

    說到這裡,我們已經基本明白,道就是宇宙自然中的基本規律,而這個規律就是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循環往複,以至無窮。所以,無論是我們的人生,還是生活中的具體事物,應該重視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因此,我們講《道德經》,不是吃飽了沒事幹,講講所謂的國學,抄寫點經文。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道德經》是用來行的。所以儘管百姓日用而不知,都沒有關係,你做出來,真正在用,就好了。我們要把《道德經》應用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在生活中來印證,來實踐,我想這才是老子當年的真意。


    推薦閱讀:

    對「重大課題」的深刻回答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決定了你取得什麼成就(深刻好文)
    信陽的飯局 | 誰寫的?太深刻了!
    BMW X6教你如何一舉一動讓人印象深刻?

    TAG:道德 | 道德經 | 解讀 | 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