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用藥物預防靜脈栓塞嗎?75% 的患者可能不需要

對每一位外科醫生來說,在臨床工作中,術後靜脈栓塞可謂大敵——這也是十分典型的醫療事故之一。

所以,我們每個人在臨床上接受的觀念往往是「靜脈血栓必須要預防」。

然而,今年 1 月份,在 Annals of Surgery 上,Pannucci 等人發表了一項 meta 分析指出,75% 的外科手術患者,接受藥物預防不僅沒有明顯的收益,還可能有害。

研究怎麼說?

Carpini 評分是評估靜脈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常用模型。

評分越高,術後發生 VTE 的風險也越高,但是 Carpini 評分與出血的風險無關。

Pannucci 的文章綜合了 13 項研究,總體來看,接受藥物預防都會降低術後 VTE 的可能(OR 0.66,95%CI 0.52 - 0.85,P = 0.001),但會提高出血的風險。

然而,如果按照 Carpini 評分分層,Caprini 評分大於 7 的患者,可以顯著減少術後 VTE 風險與化膿傾向。

Caprini 評分小於等於 6 的患者,包括 75% 的手術患者,VTE 發生的幾率則沒有明顯的降低,相反,還可能有未知的風險/益處關係。對於這些患者,常規使用藥物預防或許並不明智。

國內指南怎麼說?

2016 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發布的《中國普通外科圍手術期血栓預防與管理指南》中,對 VTE 風險的分層和預防措施是這樣的:

從 3 分開始,即使用肝素進行抗凝。

因此,儘管風險評估與抗凝手段不同,但同樣要求對每個患者的個體情況進行評估。

被自我保護綁架的精準醫療

無論是新研究,還是指南,都提出了個體化的治療方案,提出對 VTE 低風險的手術患者可以不使用藥物預防,因為對於這些患者,使用藥物預防的風險 / 收益關係並不明確。

這個措辭是十分有趣的,因為「並不明確」並不一定意味著「多用藥」必然有害。

患者究竟處於何種風險評級,是否使用藥物預防,是主管醫生的判斷。在國內,現在的醫患關係下,通常會擴大用藥的指證,避免因為出現醫療事故而擔責,即使根據一線論文,這些治療或許是不必要的,這是中國醫生再熟悉不過的「自我保護性醫療」。

國內目前醫生的處境非常尷尬,一方面作為醫療活動的提供者,應當從患者的角度考慮病情,完全從病情出發,根據自身所學出具最合適的檢查、治療方案;但另一方面,根據書本知識和固定指南,出具的方案是可能有疏漏的,任何一個醫生都無法完全避免這一點。

於是,自我保護性醫療就不可避免的出現了,與此同時帶來的問題是過度醫療。

在國內現階段的醫患關係下,可能會因為 VTE 的巨大風險而無法得到嚴格貫徹個體化預防——任何治療都是有風險的,哪怕是指南提出的規範治療,也會因為個體差異導致各種後果。萬一不能給出「保險」的治療方案,醫生要付出的代價太大,儘管這種「保險」方案完全符合指南的說明。

所以,你在評估患者術後如何抗凝時,是怎麼考慮的?

圖片來源:參考文獻截圖


推薦閱讀:

尖銳濕疣外用藥管用嗎
中草藥圖片大全 >> 耳鼻喉科 >> 扁桃體炎用藥篇
皮膚病亂用藥,當心雪上加霜!
收好這份用藥大全,春季皮膚病不再複發
老人用藥講究「5先5後」

TAG:藥物 | 患者 | 用藥 | 靜脈 |